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a_20211003_s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1.10.01
如何處理學生的精神問題
如何處理學生的精神問題 精神問題不只會出現在成年人身上,也可在小學生或中學生身上發生。較常發生在小學生和中學生的精神問題,就是焦慮。每個人都有機會感到焦慮,特別在面對一些壓力大而自己未能妥善處理的情況時,焦慮情緒更容易出現,而且程度也可更嚴重。每年開學的時間,學生經過暑假後可能感到難以適應學習的安排,有些更感到功課太多而難以完成,因而產生焦慮症狀。另一個常見出現焦慮的情緒反應,就是測驗考試的時候,這往往對學生構成一定程度的壓力,使焦慮問題明顯化。 除了焦慮外,另一可能出現在學生的精神問題,就是情緒抑鬱。在面對重大的壓力時,學生可能出現負面的想法,他們的情緒也可能轉差,情緒持續低落,會影響學習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在情緒低落下,學生的想法和行為也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而有所改變, 有些情緒低落的學生, 可能出現輕生的想法,甚至付諸行動,使生命受到威脅。也有一些學生可出現自傷的行為,較常見的是割手行為,這實在令家長和教師感到十分徬徨擔憂。 假如在學生身上出現焦慮或情緒低落, 家長或教師可開始進行緊密監察,觀察這兩種情況的持續性和嚴重性,以及有沒有影響學生生活上的不同方面。另一方面,家長或教師需要定期作出風險評估,留意學生有沒有出現傷害自己的行為或自殺的想法、計劃和行動。有些學生因為焦慮或情緒抑鬱而未能返學校上課,這已是一種明顯的行為,反映情緒問題已經對生活構成影響。每間學校都有社工和負責特殊教育需要的教師,家長可向他們求助,另一方面,也可安排學生見輔導員、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盡快作出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作為家長或教師,需要緊記焦慮和情緒抑鬱,並不是學生懶惰或懦弱不堅強的表現,需要明白這可能是學生自己未能調節的情緒反應,他們實在需要專業上的協助。因此家長或教師需要向學生表現同理心和支持,跟他們一起面對情緒上的漩渦。 重點:  1. 精神問題不只會出現在成年人身上,也可在小學生或中學生身上發生。 2. 較常發生在小學生和中學生的精神問題, 就是焦慮和情緒抑鬱。 3. 需要緊記焦慮和情緒抑鬱並不是學生懶惰或懦弱不堅強的表現,需要明白這可能是學生自己未能調節的情緒反應,需要專業人士的介入。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10919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09.17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 製作劏房模型 了解基層生活
(本報專題)劏房,把一個樓宇單位分間成兩個或以上的獨立房間而成,在這擠迫的居住空間中,劏房戶要怎樣善用每一吋空間,達到他們的生活需求呢?番禺會所華仁小學關社大使早前舉辦「迷你劏房模型比賽」,讓同學在製作模型過程中,了解劏房戶的生活情況。 比賽要求學生在一個長高深皆為30厘米的紙箱中發揮創意,學生蘇雨田便用牙刷、燒烤網、飲管、積木等,搭建出一個有碌架床、沐浴間、煮食處的劏房模型,「床頭上的喉管會漏水;洗手間又對正廚房,只靠簾子做間隔。」 要製作出一個逼真的模型,雨田查閱網上資訊又閱讀攝影集,搜尋有關劏房的資料。他介紹作品時說,床上擺滿書本是要突顯劏房擺不上桌子,住戶要在床上閱讀,從模型的每一個細節, 表達出他也很熟悉劏房戶的日常生活。 透過這個比賽,雨田體會到劏房表達了香港人能屈能伸的堅忍精神,但劏房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活動空間太小,住戶容易抑鬱和焦慮;煮食處多與洗手間在同一空間,構成了衛生問題。所以,他期望政府正視社會資源分配問題,更可免費提供簡單的家居維修,特別維修屋內喉管,好能夠在短時間內改善劏房戶的居住環境。 關注社會資源分配 學校早前於網上和校內展出這18位學生的參賽劏房模型,學生方俊東便設計了一個一家四口的劏房,房內只有一張碌架床,「上下格各睡兩個人,這是劏房的常見現象。」在眾多家具中,俊東認為最重要的是摺枱,因為它用途廣泛, 吃飯、做功課和工作都要用上它,但如果有大人先佔用了枱,「小朋友便要跪在地上,把功課放在椅子上寫。」 俊東也期望政府可以多分配資源給有需要的市民。而為了突顯劏房的居住環境惡劣,俊東花了些心思,在模型外圍貼上售賣豪宅的廣告,「象徵劏房戶一開窗便看到豪宅」,以此作為一個對比。 收集同學意見  致函政府提改善 在這次模型設計比賽之後,學生會收集了同學的感想,整理意見後,再致函香港政府,並提出相關建議。信中提到劏房的衛生問題,也表示活動空間太小,容易令人抑鬱和焦慮,發生家庭衝突的機會也隨之變高,請政府正視劏房問題。 模型製作活動只是學生會與關社大使舉辦的活動之一,目的是讓同學認識基層市民生活。此前他們也舉辦了講座、工作坊,讓學生了解到劏房戶的生活情況,體會到他們面對的生活困難,學會感恩及思考幫助別人的方法。 學校重視學生的服務學習經驗,而這也反映在學校各處的壁畫上,例如正門入口處的壁畫上描繪了多個學生服務他人的情境;而在學校樓梯間,便有由老師繪畫的壁畫,它們都以關懷弱勢社群為主題,有露宿者、劏房戶、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等,希望提醒學生服務及關心弱小。 布置校園以作培育之外,學校亦舉辦愛德活動,讓學生親身走到社區,了解弱勢社群的生活處境和需要。 關社大使徐琮琋同學提到在去年12月,他們便組織過送暖行動。關社大使於網上自學後再去教其他同學,並透過社福機構送給區內有需要人士。活動前,關社大使陸綽祺跟外婆學織頸巾,然後自己織了12條,最終全校收集了近200條頸巾再送出去,為寒冷的冬天添上溫暖。 陸綽祺曾跟學校到深水埗派物資給無家者,傾談中他發現一位伯伯雖然暫宿行人天橋有瓦遮頭,但還想要一把雨傘—— 因為下雨時,雨水會從四周吹入,打濕睡覺用的紙皮,這為他印象難忘。透過這次活動,綽祺認為有意義的不單是派物資, 而是從傾談中了解到無家者的生活困難,繼而再讓更外人了解他們的需要,「如果只有一小撮人知道,即使日日派物資,他們也終有用盡資源的一天。」 學生策劃活動 有服務的心 蔡穎思主任指出,校方為學生安排不同的愛德服務,學生組織關社大使也會從服務中,汲取經驗並策劃及主導活動,幫助同學理解基層市民的需要。社工周麗嫦便提到,在一次帶學生探訪劏房戶的活動中,「學生背著書包行樓梯,感到很辛苦,他們都體會到長者每天拿著餸菜再走上樓梯的情況。」 校長陳岡認為在愛德服務中,學生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實走到社區,了解基層需要,並實踐耶穌會教育的價值,使學生有一顆為人服務的心,願意為公平正義而委身。(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2b_20210328_s
400 400特殊
特殊教育
2021.03.26
跑出課室到韓國
遊走南韓首爾街上,事前要自己準備行李,旅程中要自己照顧自己,最重要的是沒有家長隨行,對參加的特殊學校學生來說,實在是非一般的難忘旅程。 交流團有不同環節,例如學生到埗後要走到街頭,完成不同的指定任務:尋找當地小食、邀請當地人一起拍照,活動讓同學壯壯膽量,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 為自閉症的學生,每當環境有轉變, 便會出現不安的情緒,例如在學校校舍,學生慣常只用某一件設備,當設備給其他同學用了,他們便很不自在、容易發脾氣。但去到韓國,天天要用新的設施,學生也要慢慢去調適自己的情緒。 交流團也訓練學生的自理能力,例如在行程中享用自助早餐時,學生要自己取食物,其中一位學生對某些食物敏感,以往由媽媽為他準備飯盒。而在五天的旅程中,他自制力強,只取吃白飯和提子乾。 明愛樂群學校六位學生2019年參加了香港青年獎勵計劃,是配合校內團體生活科課程和「跑出課室」計劃。五日四夜的交流團,主要是幫助學生經驗團體生活。 另一特殊學校明愛樂恩學校亦有學生參加這次旅程,兩校學生便互相配合、分組,再根據「飲食文化、歷史文化、生涯規劃」三大範疇進行活動, 例如醃泡菜、設計韓服,過程中學生也多學到與別人相處的技巧。 明愛樂群學校社工何倩影說, 在家中,父母很容易會介入子女事情,但這次旅程迫出了孩子的自立能力,她也看到學生成熟又勇敢的一面。 明愛樂群學校系列之三 特殊教育專欄暫停,多謝明愛特殊教育服務和屬校的協助。 本版復活節後4月11日開始「聖言無價」專欄,介紹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5_20210117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1.01.15
喜樂中學 動態 2021.01.17
石籬天主教中學畢業禮 (本報訊)石籬天主教中學於去年11月14日舉行畢業禮,在校監黃景聲執事領禱和校長鄭惠兒致歡迎辭後,邀請校董羅凱栢律師主禮,在會上致辭及授憑,並由校友校董黃定康等頒發獎項。 羅凱栢律師是一名執業超過40年的事務律師,亦是國際稅務法官協會會員暨剛卸任香港稅務上訴委員會主席。他致辭時向畢業生分享他成為律師的經過及體會,鼓勵學生以謙卑的心,探索多元,跟隨自己的心意去追求未來。他以該校校訓「謙遜和平」作結,希望學生能以謙卑及愛人的心,終身學習;以謙遜和平的精神,努力去面對、探索、創造自己的未來。 禮儀中,由中六畢業生代表廖麗霞致謝辭,學生表演豎琴獨奏及合奏。(教)  天主教新民書院畢業禮 (本報訊)天主教新民書院於去年11月21日舉行畢業禮,邀請校友梁智熊教授擔任主禮嘉賓。 梁教授是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及輔導學系副教授暨整全成長發展中心副總監,他以去年度學校的品德培育主題「溫良樂助、堅毅積極」贈與畢業生,訓勉畢業生抓緊時機,認清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前行。 畢業生代表曾榮幸於致謝辭時表示,回顧六年校園生活,感謝教師的教導。在過去特別的一年,更珍惜能在課室上課的日子。 校長許瀚賢作校務報告時,表示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轉為網上教學,但他看到學生在公開試增值指標的表現優越而感到鼓舞,他希望學生本著天主教核心價值,以信、望、愛裝備自己,恪守「新民人」的印記。(教) 聖保祿中學•鹽田梓朝聖 (本報訊)聖保祿中學天主教同學會(Young Friends of St. Paul)去年11月底舉辦鹽田梓朝聖之旅,師生一行19人透過朝聖,反思自身與大自然的關係,並學會在天主創造的大自然中尋找祂的足跡。 當日參加者先到島上歷史悠久的聖若瑟堂參觀和誦唸玫瑰經。隨後在導賞員的帶領下,參觀聖福若瑟神父故居。 師生也參觀了不同富有宗教特色的地點,以及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的裝置藝術。 「朝聖行」結束後,學生參與「海鹽製作工作坊」,了解造鹽過程和背後的歷史故事。(教) 荃灣聖芳濟中學•校慶感恩祈禱會  (本報訊)荃灣聖芳濟中學剛於去年12月3日舉行第57屆校慶感恩祈禱會,邀請范偉樂神父 (Nicolas de Francqueville)主禮。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校慶活動改為以祈禱會形式進行。牧民組教師在天主教同學會的協助下,於11月中預先錄製祈禱片段,以便在課室內播放及祈禱。後來因全港學校於12月2日開始暫停面授課程,祈禱會最終改為網上形式進行。  范神父在講道中,以麥子作比喻,勉勵學生結出好的果實,就需要有好的根。而要長出好的根,就需要有信仰支持,讓學生懂得愛身邊的人,豐富自己的生命。  祈禱會上,班主任在網上播放介紹聖芳濟沙勿略的短片,讓學生學習主保聖人的芳表。 (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