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b_20201018_s
400 400特殊
特殊教育
2020.10.16
言語治療師(上)教學生社交溝通
在特殊學校,言語治療師與教師、社工等會互相配合,教導智障學生社交溝通,為他們的求學階段,提供全方位幫助。 明愛樂進學校言語治療組組長楊思琪在校服務七年,她說言語治療師,主要為學生提供六個範疇的治療:社交溝通、語言表達、吞嚥能力、口肌訓練、語言理解,以及咬字發音。至於特殊學校的智障學生,他們在語言及社交上常遇障礙, 言語治療師便著力訓練他們的社交溝通及語言能力。 在社交溝通方面,言語治療師需要一步步的教導智障學生,基本的社交技巧例如問好、道謝。其中一個令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小一新生。學生初入學時不會說話,更別說是表達自己;他只會「啊啊啊」的叫嚷,「但感覺到他很想表達自己」。 楊思琪便用上視覺提示去訓練他。她用上記有「A 」、「I 」、「U 」、「E」、「O」元音口型的視覺提示卡去教學生,當學生跟隨時,她便把平板電腦的自拍鏡頭對著學生, 好能察看自己的口型。 楊思琪從最基本的元音開始,再把一些音連結起來,形成單詞。一個學期後, 這位學生從不會說話,進步至可以用語言表達「要」、「不要」;一年後,他更可以說出一些單字、詞語,例如「公公、媽媽、婆婆」,雖然發音不太準確,但父母和教師都明白他的意思。 言語治療師的工作之一,就是幫助智障學生,把心中所想,變為口中的說話。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2b_20201011s
400 400特殊
特殊教育
2020.10.09
培養自理能力 成為獨立全人
作為智障學生的照顧者不能24小時陪伴,所以也必須要對智障學生加以培訓,好能獨立生活。特殊學校從小學階段,便教授學生生活技能,培養他們的自理及家居生活能力。 在小學階段開始,特殊學校為小一至中三學生, 提供生活技能科,內容包括「自我照顧能力」及「家居生活技能」。自我照顧能力即飲食、如廁、穿脫衣服等;而家居生活技能,則是認識家居安全、使用家庭用品、處理衣物等。 而當學生長大成中學生後,學校便提供科技與生活科及通識╱獨立生活科,培訓目標細緻如使用電磁爐煮食、開罐頭等,主要是為他們的畢業作準備, 培育獨立生活的能力。 特殊學校提供以上自理課程,也是希望學生畢業後能融入社區,成為獨立的人。所以,學校設有社區生活時段,一週安排三至四節, 邀請家長一起參加,與教師合作帶學生外出,例如是帶學生乘搭交通工具、到麫包店買麫包、乘搭扶手電梯等,目標是一起走入社區,適應社區。 至於設有住宿部的學校,宿舍也是一個訓練學生自理的課室。當中,宿生日復一日的操練,目的做好洗澡、刷牙等日常活動,學會自我照顧。宿舍的洗手間牆壁上貼有洗澡、刷牙的程序圖片,示意他們梳洗過程。而在上課日子中,即使不是宿生,學生有時也可到宿舍進行掃地、收拾睡床等家居訓練。 經過重覆訓練,他們也可照顧自己,融入社群。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2b_20201004_s
400 400特殊
特殊教育
2020.10.02
智障學生的生涯規劃
一般人的生涯規劃是接受教育、投入職場;而為智障學生, 他們畢業後的人生是怎樣呢?原來大部份智障學生都會到庇護工場或展能中心工作,亦有極少數會成功就業。 為此,特殊學校必須加強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及就業輔導服務,為學生畢業後的人生作好準備。 學校會為高中學生提供職業教育科,包括烘焙、陶藝、養耕、手工藝課程,透過在實際場境的應用,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除了老師外,家長、堂區教友、社區義工也會參與,組成支援團隊,先掌握各項目的技能,再帶到課堂,幫助學生學習不同的實務技巧。 例如,在烘焙課程中,學生學習烘焙知識,認識食品的製作過程;手工藝課程中,製作乾花、造型氣球;以及在養耕活動中,體驗耕作、翻土,培養學生的多元興趣外,也可與不同社區人士接觸。在校園外,學校也會為學生安排參觀成人康復單位,進行工作實習,幫助學生在畢業後順利轉銜。 其實,除了高中課程,特殊學校早在小學階段,便會培養學生工作之前的相關概念、技巧,及工作態度等,使學生更認識自己的能力與興趣,方便涵接至中學的職業教育課程。對任何學生,生涯規劃也是一個持續作預備、決定、評估的過程呢!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2b_20200927_s
400 400特殊
特殊教育
2020.09.25
為智障兒童而設的電子教科書
電子書齊集影片、聲效和圖像,讓讀者容易吸收內容,可惜坊間沒有為智障兒童而設的電子書。有幸特殊學校的老師,都懂得為學生製作電子書。內容配合學生所經歷的日常情境和事物,幫助吸收知識。 文字以外, 老師亦會製作音樂、影片及遊戲,一一收藏於電子書內。其中,有老師就學校旅行製作電子書,邀請學生拍片,講述旅行地點—— 大澳的特色。 大澳有咩做?同學在電子書影片中介紹,可以看到棚屋、又可探索紅樹林, 「大澳有好多傳統食物,有蝦醬、蝦膏,同學可以聞一聞,睇一睇,問問老師:『蝦醬係點樣整架?』」影片配合音樂老師創作的旅行歌曲及課文,加深同學對大澳的印象。 而在遊戲部份中,學生學習分辨食物、人物和動物等的圖案,例如, 在「蝦醬」、「電單車」、「青蛙」中,選出食物。電子書中這些圖案都是大澳會遇見的人與事,培養學生的分辨能力。 至於書本教材,同樣由老師製作,因為傳統書本的內容、用語不適合智障學生,老師便要取材生活化的題目。 此外,老師會多用圖像及黏貼卡,亦會顧及用語和情境,及多用簡短、重複的字句。其中一本名為《探外婆》的繪本,講述小明坐巴士到屯門探外婆的經歷,從他使用八達通、巴士轉彎入隧道,再到達屯門外婆的家的景況,帶著學生回憶乘坐巴士經歷的同時,再強化學生的語文能力。 特殊學校的老師,真是特殊的老師呀!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