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20131020
icon62
濃情走過30年.家長教育系列
2013.10.20
教與管之間
自從我成為母親後,與別人談起教養子女的話題,總會不期然想到我的父母教養自己的方式。這時,我才發現教養子女的方式,並不是一種全新的學習經驗,而是或多或少,受著自己與父母相處的經驗所影響。 回想自己兒童和青少年階段,父母對我們三弟妹的品格要求嚴謹,但從不強求子女成就非凡,只願我們為人正直善良,凡事盡力而為,活得健康快樂。仍記得剛升讀中一的時候,我未能掌握溫習西史的方法,首次測驗竟然拿了不合格的成績。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拿不合格的分數,內心很慚愧,也很不開心。那天中午,媽媽剛巧在我的學校附近工作,相約我吃午飯。我拿著試卷,誠惶誠恐,未開口已經淚流滿面。沒想到媽媽看了看試卷,竟微笑跟我說:「不用哭,很小事啊!我知道你已經盡力了。」她沒有責備我,反而跟我分析答案錯誤的原因。這一幕,至今仍歷歷在目。那天,我上了一次寶貴的人生課堂:如何鼓起勇氣從失敗中學習,而不是自責自疚和逃避,這才是積極的生活態度。父母讓我明白上學讀書是自己的本分, 這也成了我教導女兒的指標。 談起管教子女,現代許多父母到處搜集資料,捧書苦讀,為求尋找最完美的管教方法和步驟,盼望把子女管教成他們心目中的「乖孩子」,卻往往忽略了自己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和聯繫感;這樣只會為親子關係帶來傷害,父母也可能因為採用的管教方法不奏效,而感到沮喪。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我認為天下間沒有最完美的管教子女方程式,只有父母親身認識和了解孩子,陪伴孩子共同面對成長裡的不同挑戰、疑惑和困難,這才是幫助孩子成長的重點。 我明白到在教與管當中取得平衡點,實在不容易。曾聽過這樣的說法:「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在家長教育課程裡,我認識了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哲斯(Carl Rogers,1902-1987),他對人性持積極和樂觀的看法,使我十分鼓舞;尤其是我初為人母,看到女兒成長的足印,這激發我常抱著積極的育兒態度,引導、扶助女兒成長,發揮天賦的生命力。  
kjy16a-20130929
icon42
書包.背包
2013.09.29
重返 校園
重返久違了的校園,大家會否有點不太習慣的感覺呢?畢竟沒能再像暑假時般隨心所欲,自己安排節目和參加活動,又不能即興與三五知己聊個通宵達旦,然後第二天日上三竿才懶洋洋的起床。不論大家是否度過了一個充實的暑假,好好的裝備自己, 迎戰新學期,九月二日這開學的日子,也始終來到了。 姑且不說同學們對開學的看法, 先介紹少許背景。由於在學校要修讀兩年制的國際中學會考證書課程(IGCSE),我們早在中三就按選科分班。我是一名理商生,對理科尤感興趣。而在暑假期間,發生一件頗有趣的事,卻使我對學習再次有了另一番的體會。在暑假末生日的我,碰巧同日要回校補課,令原本到主題樂園慶生的計劃泡湯。補課從早上到下午三時半才結束,其實已佔去大半天。正懊惱之際,忽然靈機一觸,想到科學館走一趟。 以前,唸小學時到科學館,我們都是要做報告,或隨學校參觀。自發性踏進科學館,還真是第一次呢。鍾情於生物學的我,到關於生命科學的展館,看得津津有味。有時候,還不禁讚歎生命的奧妙。就好像人體裡面的器官,是設計得那麼精細、那麼巧妙, 能夠完全切合其用途。讀了三年科學, 看到展品的感受,跟小學時迥然不同。小學時是抱著玩樂的心態,覺得科學是很神奇的事物;現在知道其構造和原理後,不得不佩服科學家的智慧以及承認自己的渺小。知識的力量,真的不容小覷! 儘管事後,旁人還是覺得我在生日這一天到科學館參觀,乃匪夷所思之事。然而,我個人認為此行獲益良多。話說回來,此事跟開學到底有何關連呢?其實,這正帶出我對開學的想法。暑假期間,我們會去旅遊,或到很多不同地方見識,了解不少新鮮的事物。透過這一次又一次拓展眼界的機會,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所知道的是那麼少,而需要學習的還數之不盡。這,才會推動我們去學習,亦是我們到學校上課的目的所在。   的確,面對排山倒海的功課和測驗,也許不好受,但這就是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面對新學期、新挑戰,你又準備好沒有? 
kjy13a-20130623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3.06.23
悠長暑假,自主閱讀,最佳時機
   人們長久以來都認為放暑假是理所當然之舉。 但是,漫長暑假是否真的有益身心和有利學習?美國若翰霍普金斯大學(J o h n H o p k i n s U n i v e r s i ty)社會學教授亞歷山大(Ka r l Alexander)在波爾的摩(Baltimore)公立小學系統中,選取650名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追蹤他們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接受數學和閱讀「加州成就測驗」(California Achievement Test)成績。 在研究中,亞歷山大教授加上一個有趣變項:  學生不但在每一學年結束前接受測試,也在暑假結束之後,即九月開學時,再考一次,藉此比較學生在六月和九月的成績,以了解學生在暑假的學習,會否影響學生的成績差距。 調查結果發人深省,值得摘要解說。 以下是三組學生暑假後的考試成績:    社會經濟背景 第一學年後 第二學年後 第三學年後 第四學年後 總計 窮學生 -3.67  -1.70  2.74  2.89  0.26  小康學生 -3.11  4.18  3.68  2.34  7.09  富學生 15.38  9.22  14.51  13.38  52.49   
kjy01_20130428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4.28
大角嘴天小(海帆道) 資優課程 情意教育 配合需要
教室裡坐著十個臉上掛著燦爛笑容的小人兒,氣氛熱烈,老師每問一條問題,他們都爭著舉手搶答。回答問題後,其他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總以鼓勵的掌聲回應。這是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的演繹技巧班,是該校校本資優的課程之一,銳意發展資優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堂課,他們要當設計師和推銷員,利用十分鐘的時間,發揮創意和口才,設計產品並向其他同學推銷。      (本報專題)該校推行校本資優課程已近十年,內容涵蓋學科及非學科知識。這節課中, 四年級的陳心一和拍檔構思了一款新飲品, 「我們設計了一款雜果汁,它的特別之處是只要搖動杯子,便會自動補充,永遠也不會喝光。它還有吸管,可以循環再用。」 活動教學 發展潛能 「演繹技巧班中有不少活動和遊戲,老師的講解十分詳細,還經常有獎品,我比平日更投入課堂」,心一說。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動,需要他們提示蒙住眼睛的同學,將指定物品放到指定位置,「我們發現蒙住眼睛的同學不懂得分左右方向,所以要用另一種方法提示他,也明白到我們要了解同學的需要和習慣。」 五年級的潘昫霖去年亦是演繹技巧班的成員,今年則加入了訓練領導才的海帆小彗星。課程中,一個以荒島求生為主題的活動為她十分難忘,「大家在討論中有不同意見,我們要溝通、要說服別人,但也可以加深我們之間的友誼。」她認為學到的技巧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到祖父母家中吃飯的日子,我會幫助照顧年紀比我小的堂、表弟妹們,給他們設計遊戲、讓他們乖乖的,不會到處跑,我從中得到滿足感。」 同是海帆小彗星成員的林樂天和張愷庭同樣投入資優課程。「我在視藝科的資優課程中也能發揮領導才能」,愷庭表示能活學活用, 「我們要製作不同的勞作,甚至定格動畫,不少以小組形式進行,小組中難免會意見不一, 出現爭執時我會在過程中協助大家達到共識。」樂天補充,「我也在課程活動中學到領袖需要聆聽別人,至於老師們亦常細心講解, 又例如數學培訓班,老師會以比賽等形式鼓勵我們積極參與,非常刺激!」 三層架構 全校推行 「課程著重配合學生不同的潛能,並關顧學生的能力」,該校梁綺媚校長指出,「而教育心理學家是課程的重要資源,協助我們以三層架構推行資優教育。」該校資優課程分為全班式、抽離式及第三層的校外專家培育:全班式分為創造力和多角度思考課程,分別在二年級及五、六年級全級推行,於德育及公民教育課時間進行,帶出關愛校園、批判性思維、認識社會等信息。 學生會於小三、四進行由教育心理學家設計和批改的創意測驗,找出資優學生參加非學科抽離式課程,有系統地發展學生的獨特才能。「校方會於課程開始前為參加學生的父母舉辦家長會,解釋課程特色,讓家長明白如何在家中配合」,梁校長解釋。非學科抽離式課程亦有安排銜接,三、四年級的「人才庫」培育創意、四年級下學期設演繹技巧班,五、六年級分別以「海帆小彗星」和「海帆特工隊」發展學生的領導才能。為智力優異的學生,校方會安排跳級,並邀請教育心理學家和資優教育學院專家提供培訓,「我們亦十分注重學生的情緒支援,提升他們的抗逆力等,亦十分重視和家長的溝通」,活動組鄭慧琪主任補充。 鄭主任強調學校在資優課程中十分注重情意教育,「我們時常教導學生要關懷他人感受和需要,以別人的角度思考。」她表示資優並非高人一等,「他們在平日課堂中深化已有的知識,亦能支援班上其他同學,發揮自己的才能;他們亦應學習別人的長處,改善自己,即使非資優學生也有值得他們學習的地方。」她續道:「我經常告訴他們,他們的成長比別人快,但仍有進步空間。」 她分享教學中的難忘回憶,一次活動需要部份同學蒙眼進行,「不用蒙眼的同學們為免同學撞到硬物受傷,自動自覺築起『人牆』,保護同學的安全。」她微笑著說:「他們創意十足,同時懂得欣賞別人,互相幫忙,這十分重要。」(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