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1_20230528_f
400400 science爸
Science爸
2023.05.25
雨水沖沖沖
kjy07a_20180422s
icon59
香港故事
2018.04.21
住唐樓和「倒夜香」
老香港的舊式唐樓下水道系統設計簡陋,沒有自動沖水馬桶,人們用痰盂如廁,之後把糞便倒進有蓋的木桶(亦稱「屎塔」、「馬桶」、「夜香桶」),晚上放到戶外,便有「夜香婦」搬運到街上, 把穢物運走。如今這行業大致消失,但全港還有五個地點,一在觀塘、一在香港仔,另外三個則在油麻地,因那兒有老式公廁沒接駁污水渠,每天仍靠環衛工人收集和清理。 開埠後,港府立法禁止市民隨處便溺,但廁所數量不足,市民往往會找隱蔽的後巷就地解決。到二十世紀初,政府雖陸續興建了許多公廁,但仍是「屎坑」(即旱廁,挖掘地洞儲藏排泄物,需要人手清理)。洋人家則有沖水馬桶,且上班和閒暇出沒都在上流去處,可使用新式廁所,不必為此擔心。1880年, 香港人口已達1 6 萬,卻只有182個沖水馬桶,皇仁書院(中央書院)是第一家有沖水廁所的學校。殖民地政府早期的心態是「華人的事,最好交還給華人解決」,不想出手營辦符合衛生標準的公廁,其實就是不想建公廁來鼓勵華人等低端人口在城市自由流動。 早期華人多聚居上環,那裡自1865年起便有私人公廁,由華人大地主興建。他們擁有大量物業,有供戶主使用的公廁能讓物業提升價值。而「夜香」也可賣給順德一帶的養蠶戶,用作肥料,城市人的夜香比農村人口有更佳養分,故也較受大陸農戶歡迎。按一般規矩,每逢時節,住戶通常要付點小費給「夜香婦」,算是答謝辛勞。但自從經營夜香成了一盤生意,為保證貨源充足,有時「倒夜香」的人竟要付錢給住戶感謝合作。按1881年的稅收文件,首20位納稅人當中有17位是華人,當中不乏大地主,他們大多擁有公廁。經營夜香,竟可以是致富秘訣的一個環節。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MHeiHK Light'; min-height: 25.0px} p.p2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3.0px; line-height: 11.1px; font: 11.0px 'MHeiHK Light'; color: #2e201b} p.p3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1.1px; font: 11.0px 'MHeiHK Light'; color: #2e201b} span.s1 {font: 12.0px 'MHeiHK Light'; color: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