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006014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0.06.12
長春社水資源展覽 重溫香港「撲水」歲月 提倡珍惜水資源
(本報專題)疫情下的二○二○年,不時也出現撲口罩、搶購消毒用品以至糧油食品等情況,其實追溯至六十年代時的香港,也曾「撲水」。港府曾「四天供水四小時」,人們為慳水寧願減少外出,一家大小每天拿著膠桶、水煲等器皿,花上半天時間排隊取水。有沒有想過祖父母曾生活於旱災時期?  由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策展「水展」,展期至七月十一日,帶大家回溯一九二九及一九六三年香港制水的時期,追尋本地水源從何而來,認識河水、井水、自來水的歷史;講述現代供水網絡的出現,由落成初期可享免費供水,到後來因水荒促成水錶誕生的歷史等。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助理傳訊經理陳穎欣說,展覽讓公眾認識香港人的水故事,更重要的是鼓勵眾人珍惜水資源,「現今港人日均食水的家用用水量已達一百三十公升,比全球平均數高二十公升,希望從認識水的歷史中,反思、改變用水的習慣」。 重溫香港制水歲月 珍惜寶貴食水資源 現時香港七成用水依賴東江水,約三成由香港的十七個水塘供水。香港一直也希望能供水自主,一八六○年港府在港島西南部的薄扶林谷興建第一個儲水水塘,一八八○至一九八○年的一百年間,共建成十七個食水水塘;主要是在山谷上興建,也有在海上建成的水塘,例如船灣淡水湖、萬宜水庫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水塘,香港也出現「消失的水塘」,即是一些原本計劃收地建水塘,卻最終擱置的選址,它們早已發展成新市鎮。其中一個消失的水塘——后海灣水塘選址現在是天水圍新市鎮,此規劃於一九六○年代進行,但由於地點多原居民聚居,收地困難,一直拖延至八○年代告終。 水錶見證香港水務發展 十九世紀末現代供水網絡剛落成時,市民不用繳交水費,只從業主的差餉扣除2%裝設水喉,《水展》策展人之一陳穎欣說:「可是當時食水在沒有按量收費下,浪費食水情況嚴重,水務設施剛起步常出現水荒,因而促成水錶的出現」。 陳穎欣表示,食水要由免費到按量收費並不容易,當年政府要花上三十多年,才能使水錶收費普及至今。 儲水慳水小法寶 白鐵桶、紅A膠桶、洗臉盆、水煲……只要是可以盛水的器皿,制水年代也十分搶手,格價也高漲,於一九六二年一個可盛載五十三加侖(約二百三十八公升)的電油桶,由約十五港元升至近三十元;白鐵桶也漲價一倍,有售賣鐵桶店店主為免不夠地方存放現貨,在制水時期曾以「流水購買法」銷售,客人購入一塊白鐵後,須自行把白鐵交給工人,將鐵軋成桶形,再轉交另一工人焊上底鐵,最後才蓋上鐵蓋,整個白鐵桶的製成需要客人協助搬運與製造,以減少現貨擺賣。 為慳水,全城曾出現「慳水裝」,陳穎欣形容,政府鼓勵市民剪短頭髮,男生剪「平頭裝」,女生把秀髮剪短至近耳邊,以減少洗髮時用水;容許公務員不用穿西裝上班,部份學校的學生不用穿校服,大眾為減少用水也減少洗衣,人人也穿上清爽服飾,導致當時白恤衫滯銷而一度出現恤衫大減價,五、六元便可買到來自百貨公司的白恤衫。 陳穎欣期望公眾多珍惜用水,一起齊心度環保生活,「有沒有想過若有日再次出現食水短缺,在家開水龍頭才發現沒有水。大家準備好沒有?」她表示,回憶昔日的制水歲月,以提醒人們多思考和珍惜水是人類珍貴的資源。(高)     
kjy02_20200426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0.04.24
來不及道別
新冠肺炎疫症席捲全球,確診以至死亡人數也不斷增加。你或許在媒體中也曾讀到有關的新聞,其中一則是意大利一位老神父自願放棄呼吸機,把它讓給身旁不相識的年輕人,沒多久這位老神父便去世了。這場疫症來勢急且猛,很多人都來不及跟親友道別便已告別,真教人傷感和可惜。死亡是無可避免的,我們必須接受,但要怎樣才不會留下太多遺憾呢?在世的人會傷心,會落淚,如何才能撫平傷痛?  《好好哭吧!》 死神先生來了,要帶走孫子們最愛的老祖母。孩子們努力拖延時間,討好祂,希望祖母能活下去。死神先生心裡明白,祂跟小孫子們講了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對兄弟,哥哥名叫悲傷,弟弟叫哭泣;有一對姊妹,姊姊叫快樂,妹妹叫歡笑。有一天,他們相遇了,還分別愛上對方。他們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悲傷跟快樂結婚、哭泣跟歡笑結婚。後來這兩對夫妻活到很老,隨著另一半的過世而跟著死去了!死神先生試著讓小孫子們明白:如果沒有死亡,怎能凸顯生命的價值?如果不曾下雨,誰會好好享受陽光?如果沒有黑夜,誰會高興的期盼白天來臨?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我們的印象中,大部份人也經歷生老病死。一場疫症凸顯了人生的無常,告訴我們死神可以要來就來,不用預告。年老的過程不是必然的,病也可以來得凶且急。那麼我們要怎樣面對死亡呢?首先,我們相信死後可以回到天家,心裡就不用太懼怕。另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天要如何度過。假使明天死神就來到,你心中有讓你後悔和遺憾的事嗎?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每天也友善待人、憑良心做事、克盡己職,死亡來到時我們自然也無愧無憾。 《風的電話》 山上放著一台電話,但是並沒有連接電話線,大家都用這個電話來把思念傳達給自己思念卻再也不能見面的人。狸貓弟弟訴說他還在等著哥哥回家陪他玩、兔子媽媽希望孩子如常回家再叫她一聲「媽媽」、狐狸爸爸訴說著自己對亡妻的不捨和感謝……  我們對突然而逝的生命感到特別震撼,還來不及說道別便已告別,尤其叫人傷感。人生在世,誰也不是孤島,總會與別人有聯繫和感情。一位我十分敬重的前輩早前離開了,我驚覺過去數年我也沒有跟她聊過天、見過面,那時每天也有事忙著要辦,總覺得日後會有空聯絡,可惜人生原來可以突變,變得無常、有限。要說的話,要表達的關懷,我不願意再吝嗇了。珍惜自己喜歡和重視的人,珍惜還能見面的光陰,因為誰都不知道明天會是怎麼樣。 繪本看世界 繪本《風的電話》的創作靈感來自真實的故事,在日本岩手縣有一位佐佐木格先生,在自己的庭園設置了一座「風的電話亭」,讓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中失去親友的人能拿起話筒,把思念傳給無法再相見的人。這座「電話亭」為很多傷痛的心靈帶來安慰,以此為靈感創作的繪本《風的電話》也延續這種精神,感動了很多讀者。
kjy03_20190623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9.06.21
暑期斷捨離
暑假臨近,剛經過忙碌辛勞的一個學年,這個暑假你會怎樣過?有些人會把暑假檔期排得密密麻麻,有些則會外遊,但無論怎樣,請不要忘記暑假就像一個小小的休止符,代表一個段落的終結,也是準備另一篇章的開始。讓我們好好整理思緒與生活,迎接新學年的開始。  《貓咪茶丸幫你找新家》 聽說貓咪茶丸可以幫忙找到很棒的新家喔!阿銀這個懶惰蟲,房間充滿垃圾、沒吃完的零食、散落滿地的玩具,但不用擔心,也不用親自勞動,反正拜託茶丸找一間整齊乾淨的新房子不就可以了嗎?可是阿銀的願望一直沒有實現,卻意外發現貓咪茶丸正替老鼠們尋找適合的新家。究竟阿銀的家會否成為老鼠的理想家園?  在忙碌的當兒,不斷累積課業用品,作業簿、工作紙、美勞作品……還有旅遊和觀看表演時取得的單張小冊子堆積如山,不合身或過時的衣服充塞衣櫃,全都沒有時間整理。暑假期間,步伐相對緩慢,正是進行斷捨離的最佳時機。把沒用的東西丟棄,重拾清爽空間。可是收拾整理這回事,好像沒有甚麼迫切性,今天做、明天做,甚至不做,也沒有即時影響。這容易使我們一天一天拖延下去,甚至希望假手於人,不動一根指頭便可使房間瞬間變乾淨。只是世上並沒有這種清理魔法,收拾就得動手, 因只有你才最清楚,甚麼要留,甚麼要走。   《星期天》 風和日麗的星期天,該做甚麼呢?繪本中的小女孩選擇為自己的房間來個大掃除。整理、收拾、歸位、打掃,再消滅一下躲藏在房間的蟑螂……掃除一番後,換個心情,明天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繪本採用異時同圖的方式呈現,描繪的空間角度不變,隨時間推移,靜觀主角打掃的進度。用恬靜黑白的畫面來描述打掃房間的過程,適合不過。打掃本來就是個枯燥沒趣的過程,有時還使人很煩惱。把髒亂的東西翻出來,逐件仔細端詳檢查,有些暫時沒用, 卻想留著待用,捨不得丟掉。有些已經沒用,卻帶著讓人懷念的回憶,也捨不得丟掉。搬來搬去還是一場空,放回原處。這次開始收拾前,不如先訂下規矩界線,然後切實執行,也許就能獲得甜美的成果 —— 重獲簡約整齊的房間。  《熊熊畢勇的六個故事》——《長沙發》 熊熊畢勇意外地得到了一張三人沙發,在森林裡是件新奇事,朋友們紛紛到他家裡試坐沙發。大家都好羨慕畢勇,但他並不開心,因沙發佔去了家中大部份位置,使他寸步難移。他們後來想到了一個好方法,就是把沙發搬到樹林裡去,讓所有動物都能享受。畢勇的家也重新寬敞起來。 有些東西看來很不錯,甚至確實是很不錯,但是不適合你,那麼你應該保留還是送走它?每人對美的定義也不相同,喜歡不喜歡也沒有甚麼特別理由。執拾物件時,不妨老實問問自己,是否喜歡每天看到它?你是否願意穿上這件衣服?如果思前想後,你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它,即使它多麼精美名貴,還是不要留著它了。把它送給會珍惜喜愛它的人,不是更好嗎?   
kjy06b_20180422s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8.04.21
兒童特殊教育
孩子出生後,家長應留意他們的成長過程,假如家長有其他子女,可將孩子作比較,倘若有發展遲緩的情況會更容易被及早發現。當家長懷疑或發現學前孩子有發展問題,便應及早尋找協助,例如衛生署轄下的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Child Assessment Service)接受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或註冊西醫轉介。另一途徑是找精神科醫生或兒科醫生作評估, 判斷有沒有發展遲緩、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等情況,假如評估後發現有特殊學習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家長便要計劃在治療、訓練、教育和家庭上的安排。教育方面,不時聽到一些家長提及E 位、I位和S位。其實這幾個代號,是香港現有為有特殊需要兒童安排的早期訓練服務。E位,是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Earl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re),它的服務對象是初生至六歲有發展障礙的兒童,兒童可接受個別或小組訓練,導師主要是特殊幼兒工作員,或因個別需要被安排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或言語治療師的介入,人手比例約一位特殊幼兒工作員對二十位兒童。 I位,指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Integrated Programme in Kindergarten-cum- Child Care Centre),它的服務年齡是兩至六歲,為輕度智障、輕度肢體殘障或輕中度視覺或聽覺障礙兒童接供服務,除了兼收老師外,中心也會安排言語治療師的服務,人手比例約一位兼收老師對十四位兒童。 S 位, 指特殊幼兒中心(Special Child Care Centre),服務年齡也是兩至六歲,為中度至嚴重智障或肢體殘障、失明、失聰及自閉症兒童提供服務,因為兒童有較多的發展和教育需要,所以人手比例約一位特殊幼兒工作員對六位兒童,也有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或言語治療師服務。以上的安排,都要經社工或康復服務單位的工作人員轉介至社會福利署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安排。 假如發現孩子有發展問題,不應拖延而要及早求醫,愈早介入效果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