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31029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10.29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
手鐘合奏 演出動人旋律
(本報專題)一套手鐘就像是放大了的鋼琴琴鍵, 由多個不同音階的手鐘組合而成;而在演奏中的手鐘隊隊員,則彷如鋼琴上的一雙手,他們每人負責二至四個音階,只有合作才能譜出優美的旋律,因此,手鐘隊的每位隊員都是同等重要。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六年級學生賴穎妍學習手鐘經已三年,她提到手鐘最吸引她的就是這份合作精神。   穎妍提到最初學習手鐘的原因,是好奇於這樂器的演奏方式,之後慢慢投入其中。她的哥哥在畢業前也是手鐘隊隊員。   一隊手鐘隊的成員人數多寡,視乎樂器有多少個八度而定,以三個八度為例,便會有10至15位成員。穎妍提到學習手鐘最大的得著,便是學習到如何與隊友團結及合作。此外,她亦學習到堅毅。由於在每首樂曲中,隊員負責的部分都不同, 所以如果在排練及表演中需要請假,老師便需要在另請同學練習。穎妍有一次需要在同一天前往兩個地方表演,她為了不影響原定的安排,堅持完成兩場表演。雖然那天最終忙至下午二時許才能吃午餐,但她仍然感到滿足。   隊友完美配合 演奏樂曲   觀眾聆聽手鐘的美妙音樂時,也能欣賞到表現者的完美配合。五年級學生吳予祺形容手鐘是一件優雅及溫和的樂器,演奏者動作的優雅程度, 也會影響樂器的音色及觀眾的感官。   她因著對音樂感興趣,並曾在學校活動中欣賞過手鐘表演,希望認識更多,遂在三年級開始學習手鐘。原來長度愈長的手鐘產生的聲音愈低, 反之亦然。予祺表示高及低音階的手鐘都有不同的演奏技巧。她喜歡手鐘的優美音色,在眾多演奏過的歌曲中,特別喜歡《When we are living》及《Love Divine》。   疫情下,手鐘比賽多以拍攝影片的形式進行,學校早前因應校慶活動,也為手鐘隊拍攝表演片段。予祺提到該次經歷十分難忘,因為過程中為了呈現最好的視覺及聽覺效果,連續拍攝了一個多小時。她最終觀賞到影片的效果時,感到很有成功感。   培養堅毅 、負責任的精神   該校的手鐘隊逢星期一進行恆常練習,在比賽前也會利用小息時間進行練習。「手鐘是令人做到優雅動作的樂器。」五年級學生鄧梓恩說。除了在學校的練習,同學亦十分自律地在家中練習。若家中沒有手鐘怎樣練習?梓恩表示,他們會利用空水樽,再跟隨老師提供的音樂練習演奏手勢。   在手鐘活動中,梓恩很高興能認識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與他們交流音樂技巧,一起進步。她也提到在比賽及表演中,有助她提高自信,享受每一個演奏時刻。   該校的手鐘隊成立至今已15年,多年來贏得多個聯校比賽獎項。音樂科統籌、手鐘隊負責教師羅雅麗表示,最初成立手鐘隊的原因,是她在校外也有參與手鐘活動,當時學生較少機會接觸這項樂器,「手鐘很特別,只有一班人在一起,才能演奏出旋律,是一個合作性十分強的樂器。」   學校近年在低年級的音樂課中,會先讓學生認識手鐘,之後學生在三年級便可報名加入手鐘隊。學校亦發展出手鐘A隊及B隊,其中B隊成員的水平相對於進階程度。兩隊的成員亦有比賽及表演機會, 如校內的畢業禮及成果展示日等,讓他們從中學習及成長。   在排練、表演及比賽過程中,羅老師見證學生培養了堅毅及負責任的精神。她提到雖然學生每次要站著進行一個多小時的訓練,但他們從不抱怨或氣餒,回家後也會勤加訓練。她亦高興見到有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己在音樂上的夢想,畢業後繼續學習手鐘或參與音樂活動。(吳)  
kjy10_20230604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3.06.04
喜樂幼小 - 動態
教區學校聯會(小學Ⅱ區)•聯校活動   (本報訊)教區學校聯會(小學Ⅱ區)早前舉行天主教信仰培育卡(3712 CATCARDS)聯校活動,12所小學約120多位學生一起出席,在歡聲笑語中聆聽天主的聖言。   活動中,林康政博士和羊棧團隊組員先帶領學生利用信仰培育卡進行「搜靜默」和「越之悅」活動, 讓學生學習在靜默中聆聽天主的聲音,明白將天主的話語傳給身邊的人是各人的使命。聯校交流活動中, 學生又利用信仰培育卡進行「永生的旅程」活動,體會生命之旅,從中明白只要跟隨聖言行事,必能抵達天國。最後,學生在「天使魔鬼逐個捉」活動中與聯校同學、老師打成一片,領會只要信靠天主,魔鬼絕不能得勝。   「信、望、愛、傳……」全體學生在活動結束前,齊聲讀出口號,承諾會按照天主的旨意,於生活中活出基督的精神,傳揚福音。(喜)   高主教書院• 65 周年校慶感恩祭   (本報訊)高主教書院為慶祝65周年校慶,中、小學及幼稚園部在5月5日於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校慶感恩祭,由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主禮,前校監曾慶文神父、陳志明神父、盧真元神父、劉富根神父及區加培神父共祭,區嘉為執事、譚詠強執事及林社鈴執事襄禮。   周主教在講道中訓勉學生,謹記學校校訓「堅毅力行」的精神,在生活中實踐出來,在不同領域中發光發亮,成為出色的「高記人」。此外,在禮儀中,學校更邀請周主教代表學校送贈一幅佘山聖母畫像給李崇德校監,以答謝他多年來為學校的努力及付出,帶領學校在主內不斷進步與成長。   感恩祭後,學校邀請嘉賓到中學部禮堂共晉午餐, 當中的食物均由家長教師會和校友一同贊助及準備,並由中學生負責招待賓客;表演環節由校友老師獻唱,以歌聲答謝母校對教育學生的付出。(樂)   仁德天主教小學• 40 周年校慶感恩祭   (本報訊) 仁德天主教小學於4月28日舉行校慶感恩祭,主題為「感恩 傳承 共獻愛」,由夏志誠輔理主教主禮,校監成啟明神父共祭以及校董葉偉榮執事襄禮。   感恩祭採用了馬爾谷福音中有關最大誡命的章節,夏主教講道時提醒各人除了謹記愛主愛人的誡命外,不要忘記耶穌另一句重要的說話——「你要聽!」人在平日忙碌的生活當中,若只顧忙東忙西, 就會容易變得自我。因此要留心聆聽天主的話,學習事事感恩,明白一切都有賴天主的帶領。   為慶祝學校40周年,圖書館進行了全面裝修,圖書館的祝福禮亦緊接感恩祭舉行。隨後,手鐘隊以及中國舞的學生亦為眾嘉賓帶來精彩的表演。慶典中,學校為嘉賓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兩支護手霜,禮物是由學校家長教師會的家長義工合力製作, 希望嘉賓能把其中一支分享給他人,使更多人能感受到天主的愛與關懷。(少)   寶血會嘉靈學校•校慶祈禱會   (本報訊)寶血會嘉靈學校於5月12日舉行54周年校慶祈禱會,由方濟會蔡俊源神父主禮,參禮者誠心感謝上主在過去的日子不斷的眷顧和保守, 並祈求上主今後繼續福佑師生,使大家都能攜手宏揚校訓「敬主愛人,進德修業」。   當天的福音選自路加福音中的「撒種的比喻」, 蔡神父邀請學生銘記每人都有一塊心田,要聆聽天主的話語及多祈禱,令這塊心田充滿養分,生根發芽, 茁壯成長,成為愛的成果。而學校的老師正是「撒種的人」,在老師的栽培下,學生才能結出豐盛的果實。蔡神父亦祝福及鼓勵老師繼續努力「撒種」,令學生在主的愛內繼續成長。(年)  
kjy01_20211114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11.12
祖堯天主教小學 創作樂曲 發展音樂才能
(本報專題)祖堯天主教小學有一班學生的音樂愛好截然不同,有的喜歡搖滾樂, 有的喜愛粵劇,有的愛聽古典樂。在音樂領域上看似沒有交集的他們, 就是因為校內的音樂課外活動「IJam音樂創作課程」而聚集一起。 在這個課程中,學生不用攜帶樂器,只要帶一部平板電腦便可以上課,因為這是一個融合音樂與科技的課程。 六年級學生何旭翹打開平板電腦的音樂程式,播放出一段由他創作的音樂。溫婉柔和的旋律下,旭翹介紹創作理念時說:「我平日喜歡聽古典音樂, 所以想創作出溫柔、古典感的音樂。」 這首由旭翹創作的歌曲運用了鋼琴、低音結他等樂器聲音,是他不斷嘗試與改進下的成果,從幼稚園K3便開始學習鋼琴的他說,這個課程讓他有機會創作,與學習鋼琴時只著重訓練技巧大有不同。 聆聽、演奏、創作  混合中西樂器 呈現夜市氣氛 「音樂科透過聆聽、演奏、創作三方面教導學生音樂,這課外活動集上述三方面於一身。」副校長徐慕蘭說。 在聆聽方面,程式具備豐富的聲音資料庫,所以學生在創作時,能聆聽及了解不同國家的樂器,增廣見聞。這亦給學生很大的發揮空間。六年級湯柏希創作的音樂,便混合了西方樂器低音電子琴,及中國樂器二胡。由小到大陪婆婆欣賞粵劇的他表示,喜歡中樂,所以高興於這次的創作能加入中樂元素,「用歌曲呈現出像台灣夜市般熱鬧的氣氛。」 在演奏環節上,學生在每節課堂末,會播放個人創作,互相觀摩學習。六年級生蔡紫蕊曾聽到同學一首具有濃厚中國風的音樂時,被它吸引及主動查問當中的音效,其後更運用在自己的音樂上。 發展多元潛能 啟發學習音樂興趣 音樂科主席溫潔雯及呂燕霞指出,學校有很多與音樂相關的興趣班,包括口風琴班、非洲鼓班、手鐘班、獨唱班等;IJAM音樂課程稍後也會加入高年級的音樂課程,邀請不同年級的學生就課程主題,例如「管弦樂巡禮」、「混成曲」、「迴旋曲式」,創作音樂。 為甚麼開辦「IJAM音樂課程」?校長陳志恆解釋: 有些學生富有創意,但因為家庭或種種原因,而無法學習樂器,學校不希望埋沒他們的音樂才能,而這個課程不需任何音樂背景,只要一部平板電腦便可上課,「這是學生發展多元潛能的好契機。」所以,陳校長知道香港音樂人趙增熹與其學員開展的IJam音樂創作課程後,便邀請他們到學校開展課程。 趙增熹從學生作品中,看見他們的潛質。他指出, 學習樂器易學難精,小朋友有時容易氣餒。相反,透過這個課程接觸不同樂器,學生可以先找出自己有興趣的項目。因為創作過程容易,學生容易得到成功感,「啟發小朋友知道自己對音樂的興趣,再去繼續學習音樂。」 熱愛搖滾樂的六年級生張博然正正因為參加這個課程,製作了一首由電子鋼琴、低音結他聲效而成的搖滾樂曲;並與父母分享自己的創作,讓他們知道自己對音樂的興趣及熱誠,從而有機會報讀結他班,圓了學習結他的夢想。 這個音樂創作課程不止譜出一首首樂曲,亦譜出小朋友的夢想與未來!(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7_20171119sa
icon59
香港故事
2017.11.18
深水埗有個「天光墟」
凌晨四點,大部份港人仍在夢中,離深水埗鴨寮街不遠的通州街公園對開的馬路上,聚集了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他們拿著大包小包的雜物來到這兒擺賣,這便是著名的深水埗「天光墟」。 「天光墟」是粵語指在城市中,晚上開始營業的地攤羣落,多得聚成一個墟。通常營業到天亮便收工。以前,廣州也有這樣的去處。為甚麼「天光」便要「散水」?因為市政管理當局會來「拉人」。為甚麼要「拉人」?理由很多,影響交通秩序,沒有合法的商業手續, 都言之成理。但政府做事有時也網開一面。在香港,很多社區如官塘、土瓜灣、灣仔等都有「天光墟」,但數通州街的那一個最出名。 六十年代時,這兒原有個成衣市集。早年深水埗是布行區,因成衣業興旺,不少設在深水埗區的山寨廠家在日出之前,都拿自己縫製的衣服到這兒賣給批發商。但時過境遷,香港的成衣工業式微,天光墟也變成老人販賣拾荒所得,未免悲涼。 鴨寮街一帶早年就像雜貨攤天堂,許多人都愛來這兒買「二手貨」,一則便宜,二則有些「心頭好」早就斷了市,在這兒反而能找到。至今這區還有許多經營二手鐘錶、首飾和古董的攤檔。上一代的人常瞞著家人偷偷地收藏古董。當他們死後,家人誤以為那些遺物是爛銅爛鐵,把它賤賣,有些檔主也有眼不識泰山。是以一般人以為鴨寮街沒有真古董,其實鴨寮街也有珍品,視乎你有沒有眼光。當然,這兒雖有珍品,但膺品也有不少。 近年,隨著黃金、高登電腦商場長期成為電子產品的集散地,深水埗也被高科技產品佔據。許多街道都遍佈賣手機、電腦設備和音響器材等新潮產品的店舖和攤檔,和二手貨攤檔相輝映。於是,這一帶除了老一輩出沒,也多了許多年輕人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