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31117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1.17
用針線說故事 周山村婦女刺繡
   一雙巧手、一根繡花針,加上各種顏色的繡線,平平無奇的布料在婦女們的手中,變化出無限的可能。刺繡是傳統中國婦女必習的女紅,丈夫的鞋子、子女的衣裳都由她們親手製作。今天的中國社會,一些婦女已走出家庭,運用自己的雙手和工藝技術,發展個人的事業,周山村的一群婦女就是好例子。      (本報專題)周山村位於河南省的登封市,村子的經濟活動以農業耕作為主。雖然鄰近名勝古跡嵩山少林寺,遠近馳名,但周山村地處山區,水源缺乏,農產品的收成並不豐富。為了改善經濟環境,周山村的婦女們開始製作刺繡工藝品出售——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上月初,兩名周山村婦女代表到訪香港,出席由非牟利機構手作幫主辦,周山婦女手工藝協會、香港藝術學院、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課程合辦的「工藝有話說」展覽。當中,周山村婦女透過刺繡,講述屬於她們的故事。 堅持成就改變 年屆六十六的王雲(圖一右),是周山村婦女們組成的手工藝品協會中年紀最長的成員,但說起話來仍中氣十足。穿針引線對她來說依然沒有難度,也用不著戴老花鏡。看著她滿臉笑容, 沒聯想到她曾是傳統重男輕女思想的受害人。因為生來是女孩, 王雲出生不久便遭家人遺棄;結婚後她誕下四名女兒,生活過得苦,也感到自卑。 2003年,周山村巧手的婦女們在民間組織的協助下聯繫起來;2004年她們更成立手工藝品協會。面對困難,王雲沒有放棄自己,她積極參與協會的工作,2005年更獲得登封市「百名巧女大賽」的刺繡特等獎。她的手藝和收入改變了她在家裡的地位; 由丈夫從不讓她上班,到愈來愈支持她,現在甚至會駕摩托車送她上班。 也是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手工藝品協會的會長景秀芳(圖一左)初中便被迫輟學,工作賺錢供兩個弟弟上學。到她組織家庭後,因家境拮据,丈夫也選擇放棄給大女兒就學的機會,寧供兒子讀書。經過協會的培訓後,秀芳有所改變,敢向丈夫爭取, 讓女兒繼續學業。 工藝訴說生活 協會也讓成員們得到向外闖的機會,她們到不同的城市交流,擴闊眼界。進而,秀芳更以特邀婦女代表的身份,參與修訂村裡的《村規民約》。新的《村規民約》收納了婦女們的意見, 也交由她們製作封面。在她們的默默耕耘下,婦女的地位在村中逐漸提升。 周山村婦女們刺繡的傳統手藝,承傳自上一輩的女眷,代代相傳。昔日,她們不用下田幫忙的時候,便會聚在一起織布刺繡。結婚前,她們會給自己造繡花衣、新娘頭蓋;婚後她們便給孩子做虎頭鞋、老虎枕,祝願孩子健健康康。 近年,她們突破傳統,把吉祥的圖案,像是花、蝶等繡在不同的現代化產品上,例如:筆袋、電話套、記憶棒套等。這些產品增加她們的收入的同時,也活化傳統。她們現在更用刺繡說故事,繡出自己心裡想的。《村規民約》外,她們亦製作了一批「馬鈴薯靠墊」,在靠墊上刻劃她們的農村生活面貌。一隻隻燕子、一朵朵馬鈴薯花、小公雞、小狐狸……領我們走進周山村婦女們的故事世界。(澄)       
kjy02_2013111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1.10
恐龍面面觀 香港科學館 巨龍傳奇展覽
    近來在尖沙嘴鬧市, 赫然出現了一群巨型生物的蹤影——恐龍!定睛再看,原來是大小比例與真恐龍一樣的機械恐龍,並能模仿恐龍張口、搖頭、擺尾等動作。機械恐龍以外,這次展覽更展出約一百六十項珍貴展品和標本、舉辦不同相關活動,讓市民更加認識中國恐龍、羽毛恐龍、化石挖掘以及更多有關的科普知識。  (本報專題)展覽場地分為四大展區,包括:以動畫重現恐龍時代的多媒體劇場、介紹恐龍活動和進食的機械動樂園、介紹化石挖掘的恐龍化石場,以及展出珍貴化石的恐龍化石展區。 珍貴化石 探索生物史 恐龍一貫給人的印象是「西方生物」,但實際上中國亦有恐龍出土。是次展覽的兩個重要主角,是體型龐大、同屬泰坦巨龍類(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品種)的炳靈大夏巨龍和巨型汝陽龍,兩者的化石在2007年分別於甘肅省和河南省發現。植食性的炳靈大夏巨龍身長達三十米,單是頸部已長近十三米,是至今全亞洲發現最完整、最大的恐龍化石;是次展覽將會展出牠的肋骨、頸椎等部份。 至於巨型汝陽龍則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牠的十四節巨大背椎化石亦會展出,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大型蜥腳類背椎。按這背椎的大小推斷,汝陽龍身高可能達三十八米。鑑於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出土恐龍化石最多的國家之一,研究亦不斷進展,近年亦出土新品種的恐龍,如迷你豫龍和巨齒蘭州龍,展覽中亦會介紹相關研究。 近年,中國另一有關的重要研究為羽毛恐龍,科學家認為牠們可能是鳥類的祖先。透過分析化石中羽毛細胞的色素,並與鳥類的羽毛細胞比較,科學家嘗試追溯牠們的羽毛顏色。是次展覽將展出羽毛恐龍的化石和栩栩如生的復原模型。 多元展品 學習增趣味 在戶外展出劍龍、翼龍等六隻機動恐龍外,館內亦有七至八隻機械恐龍,透過它們介紹恐龍的進食習慣和牙齒、爪等特徵。館中亦設有三隻機械恐龍可與參觀者互動,按參觀者的動作作出反應, 其中一隻更可讓參觀者走進控制室操控,務求讓入場人士多方面、多元化地認識恐龍。其他互動展品包括「白堊紀世界」,只要將迷你恐龍模型放進感應器內,屏幕上便會出現該品種的恐龍,活現恐龍這已絕種的古生物。 展覽以外,科學館亦舉行連串相關活動,當中至為創新的是四場親子活動「恐龍夜派對」,九至十一的兒童可在成年家人的陪同下,在館內留宿一晚,一嘗睡在大龍腳下的滋味外;亦有科學實驗、手工藝工作坊等,讓孩子在輕鬆的氣氛下深入認識恐龍。其他活動包括互動劇場、科學電影及戶外激光表演等。(澄)  
kjy03_20131006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10.06
Relieur 不買書,也不賣書的手藝人
一本散開了的舊書將有怎樣的命運?在熱衷消費經濟的當代社會,大抵給當作廢紙棄置吧了!誰會想到花錢、花力氣修補它?然而,《書的手藝人》裡的蘇菲,她實在不捨那本散開了的圖鑑,她要把它修好。不過,到哪裡去修補?賣雜誌老闆提議:「那就拿到Relieur先生那裡去試試看吧!」Relieur是法文,是「再一次重新裝訂」的意思,但也可以用來形容以專業手工裝訂,修補舊書的人,即伊勢英子《書的手藝人》中「書的醫生」。今天,我們或許不容易在街頭巷尾找到修復舊物的行業,但創作者不單復現日漸式微的手藝, 還藉著女孩尋訪修補圖鑑的經歷,重新建立人與書的關係,讓讀者明白「書是超越時代的,它可以一次又一次的閱讀」。 不過,也有人認為《書的手藝人》不適宜放在童書架上,因為五十六頁的內文,較一般兒童圖畫書的篇幅長,實在考驗小讀者的耐性。再者, 伊勢英子所描繪的古老行業,似乎較能切中成人的懷舊情味,並不緊貼孩子的生活趣味。然而,只要隨著蘇菲的腳步,走進Relieur先生的工作室,然後再聽創作者為她設計的一句話:「哇!東西堆得亂七八糟」,一位七歲小女孩的形態就在伊勢英子的筆下表露無遺。 此外,《書的手藝人》雖無起伏跌宕的情節,但從蘇菲為散開了的圖鑑,去尋Relieur先生修復,中間穿插Relieur先生一段小時候隨父親學習修復書籍工藝的回憶,最後以蘇菲成為植物學家告終,創作者真切的從兒童角度出發,並借助女孩追根究柢的精神,發展出與Relieur先生一段活潑的互動:  塗上漿糊固定好。 糟糕了,我最喜歡的洋槐樹那一頁忘記放進去了。 放心啦!我不會忘記。 叔叔,你有打掃過這裡嗎?  甚麼東西放在甚麼地方,我都清清楚楚。你看吧!要做封面的紙板就放在這裡。 在法國,印刷業因為不能兼做裝訂業,於是,能運用六十多項手工技術來裝訂、修補舊書的古老行業才能留存下來。可惜的是,時代的無情,人情的冷漠,像Relieur 這種手藝人,在巴黎已經不超過十人。因此, 《書的手藝人》最感動我的, 是Relieur先生父親留給他的話 ——  書裡面記載著很多、很重要的知識、故事、人生和歷史,我們不只要牢記在腦海裡,並且要代代傳承到久久遠遠,這就是Relieur這個工作的價值。 有60多種手工要親手一一去做,最後還要在書背上用金箔打上書名,全部都做好了,這就是一流的Relieur啊!做完這些工作,不必留下姓名。 在各行各業中,能站在台前的只有少數,Relieur先生正是其一,但他明白自己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借用書中蘇菲與Relieur先生的對話 ——  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我叫蘇菲。叔叔,你呢?  就叫我Relieur叔叔好了。 孩子承傳父親手藝,並謹守父親忠於書的誠心與信諾,以「魔法的手」給舊書重新注入生命,讓愛書的蘇菲重新擁有她最愛的圖鑑,並終於成為一位植物學家。默默耕耘的人也許終不見聞,但他的堅持、他的力量,無聲,但有力地存在,而曾經撒下的種子,總有一天發芽成長,最後變成一傘濃蔭。就這樣,讀者很容易就明白書中的小盆栽的象徵意義。 以兒童圖畫書為例,站在台前的是作者、是畫者,但統籌其事,穿梭往還於兩者間,是默默耕耘的編輯,但他們永遠居於幕後,隱身在鎂光燈不到的黑暗處。近日,觀賞了日本電影《字裡人間》,編輯五校辭書,把指紋都磨蝕了。辭書出版當日,編輯已在籌謀修訂,可笑乎?可敬乎?敬業樂業始於對自我的了解與肯定,Relieur先生如是,《字裡人間》的三代編輯如是。 找到人生的道路,並堅持永久前行,不論顯達,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kjy02b-20130609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6.09
認識天主 初體驗 宗教及道德教育新書《星光伴我》
耶穌是我們生命路途的明星,他的光 —— 他的教導、說話,他的愛 —— 照耀我們,擁抱我們。由教區教育事務處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編寫,公教真理學會出版的新書《星光伴我》系列面世,將於新學年供幼稚園高、低班採用( 分上下冊),讓幼兒在初步認識耶穌大愛的階段,感受到他的陪伴。 (本報專題)為配合多元化學習趨勢,並為學校提供有系統課程, 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下稱發展中心) 在前人建立的基礎上, 按教區最新中央課程出版新書,冀增加學生、老師及家長三方面的支援。 《星光伴我》系列採用厄瑪烏教學法編排課程,著重由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將他們的生活與聖經以及耶穌的教導連繫起來,期望啟發他們的自主學習和批判性思考。此外,為配合幼兒的需要,新書每一課題均設一首兒歌,重整及總結該課的聖經信息。課本另附有工作紙,內含大量有趣手工,加上書本裡和課文的精美插圖,希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認識普世價值觀、耶穌的愛及中國文化原素,達至他們身、心、靈方面的全人發展。 為支援教學工作,新書亦為幼稚園老師提供明確的教學方向及教學法。一方面「教師建議教材」內含「神學及教育背景」資料,協助老師掌握適合程度的教學重點和方向,亦有助非公教老師配合推行宗教教育。另一方面,發展中心亦為教師舉行定期工作坊,讓他們明白厄瑪烏教學法及教材內容。此外,發展中心亦提供網上平台,為老師提供大量教學材料,包括:廣播劇、相片、圖片等, 支援老師。 透過課文後的「家庭教育小貼士」撮要課文,發展中心亦期望支援家庭,讓家長也可認識天主教價值觀,幫助子女掌握課程。書中亦包含親子活動建議,如:體操、戶外活動等,有助提升親子關係,並在生活中實踐課堂中學到的價值觀。   發展中心總課程主任陳乃國博士強調,好書同時需要配合老師教學, 故中心非常重視從教材和老師培訓雙線支援學校推行宗教科。由2006年成立至今,發展中心支援超過280間天主教學校的宗教教育;至2013至2014學年,已編印十三冊新書供226 間中小幼學校八個級別使用。(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