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1b-20130421
奇妙大自然
2013.04.21
香草之王 聖若瑟草
每逢復活節就會想起羅勒,相傳耶穌基督復活之後,在墓穴旁就長滿了羅勒。 羅勒,又名九層塔、蘭香、魚香、薰草、金不換、聖若瑟草…等等,學名O c i m u m basilicum,英文名 Basil。唇形科羅勒屬一年生草本(溫帶)或多年生小灌木(熱帶、亞熱帶),原產亞洲熱帶地區及非洲。羅勒種類超過六十個,現時廣泛分佈於熱帶或亞熱帶之亞洲、地中海、非洲及中南美洲等地區。 據說公元四世紀,羅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St. Helena)往耶路撒冷朝聖時,在耶路撒冷城外荒蕪的小山丘上,她在一株羅勒植物下發現了耶穌受難的十字架(True Cross)及一些受難的遺物。其後,君士坦丁大帝在發現那遺址上,蓋了一座教堂, 就是後世所稱的耶穌復活堂的「聖墓大殿」(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羅勒的希臘字(basileus)代表皇室或國王, 據稱羅勒被放入一些王室的藥膏中,用作沐浴或作為藥材來使用。現代很多烹調食譜作者仍然認為羅勒是「藥草的國王」。 羅勒可以說是最大眾化的香草,食用主要是葉子。它廣泛地被利用於意大利、法國及希臘菜中,東方的印度、越南及泰國烹調也經常使用。羅勒是番茄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香草。此外用新鮮羅勒葉、蒜泥、松仁、橄欖油及乳酪混合而成的羅勒醬,就是有名的意大利青醬(pesto),是意大利麪主要醬汁之一。中國菜著名的三杯雞亦是用上大量的九層塔。 羅勒最佳的育苗期為每年的三月至八月,完全成長的羅勒株高約50厘米至80厘米,開紫色或白色小花。花會以三個花頭長在莖上為一層,共約長出九層,所以稱為九層塔。在香港種植羅勒非常容易,可當作多年生植物處理。很多人會摘去羅勒的花蕾以保障葉子的品質,至於讓不讓羅勒開花,那倒是見人見智了。 至於為何羅勒又稱為聖若瑟草( S t . Joseph's wort ),聖若瑟草的聖若瑟是指大聖若瑟、抑或是把耶穌安葬在新墓穴的阿黎瑪特雅的聖若瑟 ( St. Joseph of Arimathaea )、還是另一個聖若瑟呢?請朋友們幫忙找找吧! 
kjy02a-2013032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3.24
聖保祿孝女會 書籍推介 從圖畫認識耶穌的心
  (本報專題)線條清晰,安靜地立在書架上,那是一本本色彩繽紛的圖書,而書中圖畫的主題總離不開耶穌。閱讀聖經以外,宗教書籍也是讓我們更認識天主的另一寶庫。擔心宗教書籍艱澀難明?不一定!書店裡,親切的聖保祿孝女會修女為我們介紹了一些充滿樂趣的宗教書籍,讓我們透過互動的方式,在紀念耶穌受苦和犧牲、準備迎接他復活的日子,更加接近他。 這次介紹的四本填色冊以圖畫為主,並附上文字作簡單描述。這些書增加孩子閱讀興趣的同時,也能把天主的信息帶給他們。( 見圖 1 至 3 )  齊來認識聖保祿孝女會 聖保祿孝女會於1979年來到香港服務,起初主要翻譯日文和意大利文兒童書,近年更撰寫及出版兒童聖經故事書《我的美麗聖經》,書中圖畫深受孩子喜愛。今天,香港分會共有五名修女,她們營運聖保祿書局,書局除修會出版品,亦出售不少其他中英文兒童書。修女們會帶同書籍、影音光碟、宗教文章、心意卡等等,到訪學校和堂區舉行媒體展覽,並繼續進行寫作及出版工作。如獲邀,修女們亦會舉行演講和不同活動。修女們現正籌備即將出版的新書《My Beloved Bible》(未有中譯),專為高小學生製作。 修會於1915年由真福雅各.雅培理神父於意大利北部一個城市創立。自成立以來,聖保祿孝女會修女秉承會祖的精神,利用媒體將福音喜訊帶給全人類。她們撰寫及出版不同的宗教、文化相關及個人成長類書籍。她們亦開設書局讓大眾到訪,尋找他們需要的書籍,並與她們會面。雅培理神父強調,修會辦的書局並不是售賣書籍的地方,而是人們尋找天主、真理和人生方向之地。修女們後來更製作電影、電台及電視節目。今天,修會已在五十個國家開設分會。 聖保祿書局:香港九龍彌敦道750號始創中心340室 http://paulineshk.org   
kjy13b-20130317
互動閱讀
2013.03.17
The Boy with the Magic Numbers 擁有魔法數字的男生 | The Strongest Girl in the World 世界最強壯的女生
  爸爸送給比利的禮物放了在一張便條下。便條是貼在理髮店的鏡子上,字條上寫著:「對不起,我的數字出現了,但卻是錯的。」 那份禮物是一個錢箱。它的形狀像人的上半身,面上掛著燦爛的笑容,一雙手捧著腹。比利懷疑該從哪裡放錢進去呢?因為他看不到一個扁口。禮物外盒上寫著:「不包括電池。」 比利與媽媽站在陰暗的理髮店裡。他們凝視著錢箱,不明白爸爸為何走了和他去了哪裡。 他們默不作聲,又不亮燈。他們在黑暗中搜尋線索,但一切都如常: 理髮椅子排成一排,熱帶魚在電視畫面的魚缸中漫無目的地游著,牆上掛滿了意大利的風景畫與他祖母的照片。 比利留意到爸爸最心愛的簽名照不見了。當媽媽看到牆上的空隙後, 倒抽了一口氣。爸爸帶走了他心中的英雄-- 搖擺樂之王法蘭仙納杜拉的照片。 比利走向鐳射唱片機並把它開啟了。法蘭仙納杜拉的歌聲立即響起來,他用清晰、響亮的聲音,帶著熱情與渴望地唱著:「紐約,紐約!」 「比利,我想你爸爸不會回來了。」媽媽輕聲地說,然後把唱機關上。 比利拿起了那份禮物,問道:「哪裡可以把錢放進去呢?」 「我不清楚,」媽媽回答:「我們回家才仔細看看吧。我想我們都需要喝一杯熱茶。」 爸爸的離去就如石頭扔進池中,泛起漣漪,令所有人的心情都轉壞。在樓梯下,媽媽發現了二十七盒未拆閱的賬單。在她還來不及反應時,執達吏已經出現,並把車子與電視機帶走。 盧俊彥 聖保羅男女中學 中二 ------------------------------------------------------------------------------------ 祖絲懂得很多小把戲。例如她可以把鉛筆平衡在手指頭上,她也可以搔她的貓直到牠叫停。但她最大的把戲發生在星期五早上十時半,這個把戲改變了她的一生。 當比利的頭卡在學校操場的欄杆裡,他的老師鍾絲來幫忙也沒有用, 他的頭仍是卡著。學校的護士都來幫忙,比利感到十分尷尬。莫理校長趕忙電召消防員。一位食堂服務員將牛油塗在他的臉上,試圖協助解決問題,但無論他們怎樣也不能把比利的頭從欄杆裡拉出來。比利真的被卡住了!所有小朋友都跑過來圍觀,因為這是本星期發生的最有趣的事情。 「他會不會爆炸?」一個小男生問道。 「老師,老師,他們會不會把他的頭切去?」另一個小孩問道。 「不會。」鍾絲答道:「現在不要圍觀了。」 比利開始哭起來。 突然間,八歲零九個月的祖絲知道這是她可以使用小把戲的時候了。她感到一股力量從她的手臂傳到手指,她走往鐵欄杆,然後把鐵欄拉開, 就像拉開紙巾一樣,輕而易舉。比利的頭再沒有被卡住了,一片安靜之後便是一陣歡呼聲,鍾絲老師呆呆地站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比利亦站在那裡,臉頰紅紅,耳朵沾了牛油。 這個時候莫理校長帶著消防員往操場跑過來,小朋友們正嘗試模倣祖絲把鐵欄杆拉開,但他們都失敗。比利站在中間看著他們,臉紅紅,樣子笨笨的。 莫理校長看著比利說:「這是甚麼意思?你是怎樣得到自由的?鍾絲老師,這裡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鍾絲老師一臉迷惑,不知怎樣答才好。然後她指著祖絲說:「這是你的一些小把戲嗎?」 黃嘉雯 嘉諾撒聖心書院 中三  
kjy13a-20130310
icon39
與眾同樂
2013.03.10
亞西西的聯想—— 天主教音樂劇「流芳濟世」欣賞後感
亞西西(Assisi),意大利中部的一個山區城市,數百年來因為聖方濟(1182- 1226)而聞名中外。十九世紀統一運動前,意大利城市大多根據地形的特點而建築。這跟中國農耕民族,平地上發展都市有所不同。中部地勢多為山險,形成天然的防守好地方。因此,城市依山勢建築, 一座座的城牆、教堂,成為每個意國都市的標誌。 去年暑假,我帶著幾位中三、四同學前往羅馬研習聲樂。於大師班開始前,當地的老師帶我們到中部兩個城市 —— 珮魯賈(Perugia)及亞西西參觀。這兩個山上的都市,充滿著延綿不斷的,窄窄的行走道(圖1)。中古時代的街道規劃,主要讓馬匹行走。這些歷史建築,並沒有被無情的現代化洗禮。在炎熱的盛夏,陽光猛烈的中午,我們游走於這兩個城市裡。攝氏四十度的氣溫,並沒有把我們的好奇心蒸發。陣陣清涼的山風,反而讓我們感到心曠神怡。從城市最高點,眺望遠方的山頭,幻想當年兩城邦戰爭場面。赫然又忽發奇想,想像當年聖方濟的事跡。 甫進亞西西,已能看見宏偉莊嚴的廣場,旁邊便是聖方濟大殿(Basilica,圖2)。無論外面有多炎熱,室內的空間永遠清涼。漂亮的裝飾畫、輝煌的內部裝璜, 突然令人心裡有一陣悸動。這種宗教帶來的感覺,在聖人的出生地特別強烈。在教堂裡,我安靜地禱告,遠離煩囂,讓心裡只有音樂⋯⋯  以上對亞西西的瑣碎回憶,沒有像鐵軌一樣長,很短暫,卻很美。原本以為已封存在記憶宮殿的某一國度,但因為欣賞了近期公演的天主教音樂劇《流芳濟世》而被牽動,被呼喚。世事總是奇妙。是次參與演出的七位學生(圖3),有兩位於去年暑假就到過亞西西,進入大殿,近距離認識這位聖人的偉大事跡。他們本身是天主教徒,能夠親身到亞西西感受,當然是福氣。再加上參與是次演出,讓他們重溫更多有關方濟在世時的重要事跡,這樣的學習經歷是何等無價。 整個音樂劇以輕鬆、幽默手法,把方濟的生平搬上舞台,演活了聖人的一生, 何時追隨主。在港傳道五十多年的恩保德神父,銳意把方濟一生,以音樂傳福音: 「小時候在意大利,經常接觸有關方濟的音樂、故事。為何香港不能夠呢?」於是,恩神父積極羅致幕後班底,有出色專業演員及舞台人員,加上經導師訓練後能歌善舞的學生,整個演出計劃,是一席寶貴的生命課堂 —— 獻給方濟,獻給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