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20515_fade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5.15
德望學校 羽毛球運動員 陸思穎
銘記外婆勉勵 永不放棄
三年前,羽毛球運動員陸思穎在中銀香港全港青少年羽毛球錦標賽上,奪得13至14歲組別女子單打冠軍,她說這比賽是她最難忘和感觸的一次。在思穎晉級八強當天,正是外婆的喪禮,當時她選擇留港比賽,而未有前赴廣州出席葬禮,她想到若然外婆仍在生,「她會對我說: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機會,特別在賽事中不可以中途放棄。所以,我選擇繼續比賽。」   現於德望學校就讀中五的陸思穎,小學一年級開始參與羽毛球運動,當年加入學校羽球隊,只為跟隨小四的哥哥一起參與,後來思穎繼續接受羽毛球訓練,反而哥哥未有繼續。在她童年時,同樣是運動員的外婆不時鼓勵她, 要成為一位傑出的羽毛球運動員,每當在訓練或賽場上面對困難時,外婆定會對她說:「思思,俾心機,別放棄!」令她明白做任何事一定要盡力而為,不要錯失任何機會。   良好心理質素 專注打好每一場比賽 陸思穎自幼打羽毛球時,教練已見到她的力量大,小學時已能在後場打出高遠球,她在球場上靈活變通,速度亦較他人快,加上自中一已參與長跑及越野跑訓練耐力、鍛鍊體能與維持跑速,以應付在賽場上敏捷地作出反應。   作為羽毛球員要具備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度、身體的協調、靈敏與敏捷度等的要素,思穎也一一兼備,她卻認為每次進行比賽時,氣勢與自信心更為重要, 「即使在『打逆境波』之時,教練提醒我要保持自信與氣勢,要集中精神,認真對待每一球。」尤其當分數與對手拉遠,只要專注打好每一球,把失誤拉到最低,仍然有機會挽回比賽的局面。   思穎說就讀德望學校五年,十分珍視隊友間的友誼,體驗團隊精神的重要,尤其在比賽中得到隊友的支持,常令她在賽場上懷著鬥志為學校爭取勝利。她說,曾試過在賽前進食了不潔的食物,比賽時感到不適,「當天肚痛難當,隊友不斷為我打氣,又送上暖水,隊友對我的關懷,給我信念定要打完這場比賽,不可以放棄。結果我成功晉級。」   在疫情中受訓,賽事經常被迫暫停,思穎對上一次參賽,是在去年年底參與全港羽毛球錦標賽,在中級組贏得女子單打亞軍,原本可以代表香港到海外作賽,礙於疫情而取消, 她坦言對此感到可惜,但是她未有因此疏於訓練,反而經常翻看自己訓練時的影片, 不斷重複訓練動作,定期參與網上訓練, 進行體能鍛鍊、揮拍、練習步法等,她也定時練跑,經常由黃埔的海旁來回跑至尖沙咀,當球場開放時,便相約羽毛球教練切磋球技。   獎牌送給天上的外婆 無比的意志力成為了思穎致勝的關鍵,她指出,每次練習長跑時,要戴著口罩跑完16次200米,再慢跑30分鐘, 有試過在精英賽前約一至兩個月,她相約隊友長跑,當跑到最後400米感到非常疲累,她便與隊友一邊跑步,一邊想著自己在賽事中打至平手時,堅持與否成為致勝關鍵,「我們便是憑著這信念一起跑下去,彼此的鼓勵教我凡事不要放棄。」   回想三年前帶著外婆離世的傷痛作賽,她說外婆教導自己要懷著意志努力做到最好,「外婆患病時,堅強面對疾病,她無比的意志力給我動力,做好本份。」直到現在,她仍常銘記外婆的勉勵「俾心機,別放棄!」專注每一場比賽,在賽場上取得最好的成績,獻給外婆。(高)  
kjy12_20220327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03.25
喜樂中學 動態 2022.03.27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祝福會 (本報訊)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於三月為中六同學舉行網上祝福會,期望凝聚眾人力量,鼓勵他們勇敢面對挑戰, 邁向人生新階段。 該校每年也為中六學生舉辦祝福會,然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即使祝福會只能透過網上舉行,校長、老師和中六同學身處不同地方,仍然希望藉此與師生連繫一起。 祝福會上,校長何應翰先為中六同學打氣,勉勵他們發憤圖強,堅守信、望、愛的精神。在「甘苦共享」的環節上,師生一起回顧中六同學最初加入該校的珍貴照片,從照片中反映學生的熱情、純樸、善良、可愛,藉此勾起校園美好的生活回憶。 另外,該校三位副校長和教師分享,並藉此機會勉勵同學,在未來振翅高飛,迎向新高。中六同學亦分享六年以來與老師、同學互動的點滴,並衷心感謝師長的春風化雨。 校方向畢業生送上禮物,在筆盒內重的六種文具包括有:間尺、鉛筆刨、鉛筆、原子筆、刷膠、改錯帶。校方希望六種文具代表六種「震夏人」素質(勤學、關愛、尊重、堅毅、誠信、珍惜),並盼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和實踐;在筆盒上印上由何校長提供的金句,「憑以信愛守望、同心同德同行」,而鉛筆上的金句「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寶劍鋒從磨礪出」,則由阮副校長提供。 最後,參與祝福會的師生一起在網上拍攝大合照,並期盼中六生在公開試取得佳績。 (教)  理大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   中學生參與大學科研項目 (本報訊)由香港理工大學推動的「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邀請中四及中五學生參與,預計於四月至八月期間開展,獲得逾70位來自不同科研範疇的理大學者響應,並為參與的中學生設計近40個研究項目,合共提供約 130 個名額。 「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旨在培養青少年對研究的興趣,幫助他們掌握跨學科知識及了解行業的最新發展。計劃涵蓋康復治療、經濟、酒店及旅遊業、生物醫學、護理學、語言、設計以及各類工程學等學術領域,當中更包括多個與新冠疫情相關的研究。面試後獲取錄的學生以小組形式,參與由多位學者指導的專題研究項目。 理大副校長(學生及環球事務)楊立偉教授表示,上述計劃的設立以提供學習和實踐的機會,讓中學生體驗科研的樂趣,為未來的生涯規劃作好準備。 德望學校去年有分參與該計劃,該校校長Dr Harfitt表示計劃能讓中學生走出課室,進入科學世界。學生在理大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各種研究,為中學生提供科學研究實戰經驗。他說:「同學參與了『認識青少年肌肉骨骼痛及其相關風險』等研究項目, 讓她們獲得探索生物科學的一次極為寶貴經驗。」(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5_202109260_s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1.09.24
喜樂中學 動態 2021.09.26
聖貞德中學開學日•「希望飛機」啓航 (本報訊)聖貞德中學本學年的主題為「常懷希望」,所以在9月1日開學日,學生把學習目標寫在顏色紙上並摺成飛機,然後走出課室,將希望飛機啓航。 此外,該校9月2日舉行開學祈禱聚會,由倪德文神父主持。倪神父講道中指出主與人同行,所以並不是孤單。他鼓勵學生要完成學生的使命,去認識自己,懂得選擇,並去除影響學習的障礙,讓自己開花結果,建立自己。 跟著校長阮章凱分享在「媽媽的神奇小子」電影中,最令他感觸是蘇媽媽對兒子所說的一句話:「別人不當你是普通人,你就是一個不普通的人。」他勉勵學生要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不足,克服困難,向目標進發。 聚會中,倪神父和校長將《詠讚》送給中一的新同學,勉勵他們要善用《詠讚》,養成祈禱的習慣,即使遇上困難,仍信靠天主,常懷希望。(教) 首屆聯校公教領袖訓練營•公教青年人,HOY! (本報訊)首屆聯校天主教價值教育領袖訓練營於8月初在九龍華仁書院舉行,讓公教學生裝備自己,在新學年更好侍奉天主、服務學校。 30位來自香港華仁書院、九龍華仁書院、德信中學、德望學校(中學部)、德愛中學及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的公教學生領袖參與訓練營,營會主題為「HOY」,它有Hope和Joy 的意思,在西班牙文也有「今天」的意思,意即在今天找到希望和喜樂。 訓練營除了有遊戲外,亦有小組分享、由公教老師和香港大學天主教同學會準備的工作坊等,以及泰澤祈禱。 活動結束前,參加者接受時任兩所華仁書院的校監周守仁神父降福及派遣,並從其他神長手中接過聖牌作禮物。 有參加者表示從活動中體會到同伴的重要,也反思與天主的關係、以及如何成為領袖。 活動籌備成員同樣有所得著。他們都是香港大學天主教同學會前內閣成員,當中六人當了老師,服務上述六間學校。 他們體會到籌辦這次活動是回應天主對他們的召叫,好能把從信仰團體中得到的情誼,傳播到下一代身上。(公) 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  中一新生家長會  (本報訊)為了加深中一新生及家長對學校的認識,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早前舉行中一新生家長會,過百位新生家長參與。 校長歐陽麗琼在致辭中,向家長介紹了學校的多元學習方針,並解釋如何透過STEAM、汽車科技及體藝潛能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另外,她指出學生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面對挑戰,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變得重要。因此她鼓勵家長與學校多溝通,加強家校合作,以愛托起「明天的太陽」。 學校的副校長亦向家長詳述學與教、學生成長支援、電子學習及中一新生暑期適應課程等各方面的安排及措施,並邀請了「正向教育學院」的潘的宜講解「正向教育」,並簡介來年推行的「正向教育課程」。最後該校安排三位中一學生分享了一年來的學習體會,以期讓家長對學校有多角度的了解。(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0411_s1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4.09
德望近 150 學生與神長及修女 《逆境.相連》帶出正能量
聖神修院三月中的一個下午,宗座署理湯漢樞機在小聖堂內拉起小提琴,譚永明神父與德望學校校監阮嫣玲修女吹起長笛,另外八位德望女生以中樂及管弦樂合奏,夏志誠輔理主教則與神父修女合唱,共同奏出由本地信徒創作的《逆境.相連》這首歌,期望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傳揚正面的信息,與社會人士一起渡過難關。 今次合奏,德望學校的中樂團、管樂團以及弦樂團有近150名學生參與,因應疫情除了八位同學到聖神修院與神長和修女合奏外, 其餘140多名學生會自行演奏及錄影,校方再把百多條影片剪輯成線上虛擬合奏版。 在修院拍攝當天,中三生陳祉允與湯漢樞機一起演奏小提琴,兩人不時以眼神與姿勢交流展現弓法,她說:「大家也陶醉在音樂之中,享受著演奏的過程。」另外,音樂科主任梁綺明透露,湯樞機事前更請學生幫他在樂譜上標記每個音部的弓法,以求整體演奏更齊整。 無分年齡追求和諧境界  有份參與其中負責吹笙的中五信徒學生溫善瑩,是中樂團內唯一到修院演奏的樂手。這是她首次參與中西樂器合奏,吹奏樂器時要顧及整體效果,好讓不同樂器和諧地奏出樂曲。 學生努力演出,學校修女也不懈惰。與學生一起到修院錄影的阮嫣玲修女負責吹奏長笛,她說幸好有學生相伴,讓她演奏時更為安心。阮修女修習長笛近20年,但已有一段長時間沒有練習,從今次合奏中她領悟到,「音樂無分年齡,也是彼此學習一起追求和諧與美麗的境界。」 多次重拍為求完美  修院拍攝以外的百多名學生,則要各自找一個寧靜的地方錄影,其中吹奏長笛的高衍衡便請媽媽幫忙負責錄影,她需事先整理家居,好騰出白色牆身作背景,也要安排她至愛的貓兒入房「迴避」,「但試過拍片時貓兒上廁所後傳出抓沙的聲音。我只好重頭再錄」,這樣先後拍了三次才能完成。然而,她算順利了,因為有學生為了錄下最佳效果,竟重拍50次。 以大帶小發揮互助力量 疫情下學習模式有很大轉變,該校的音樂教育卻沒有停止,學年內該校邀請學生拍攝幾首網上樂曲,學生也珍惜每次排練及演奏的機會。 當有機會回校練習,校方要先做好防疫措施:設膠幕,保持距離,單行面對背地坐等等。梁綺明說,疫情下練習同學固然要作出適應,可幸音樂訓練也讓學生自律和堅毅不屈。「學生透過網上演奏,去感受合奏的氣氛,以音樂向其他同學打氣。」 為了讓師妹回校時有更多時間練習,舊生也會在前一天回校準備場地。疫情時練習改在網上進行,高年級生關心師妹的進度,當師妹在網上示範演奏時,其他人便安靜聆聽,再給予意見。陳祉允說同學互相提醒,以彌補沒有實體練習的缺失。 「有著祢同步去,縱在這長夜裡,教我勇敢飛去。」《逆境.相連》歌詞中的最後三句,令三位受訪學生感受最深:無論現在面對甚麼難題,也可以合力面對並跨過難關,在逆境中要勉勵自己。 阮嫣玲修女指出,德望學校的核心價值是:愛、希望、喜樂、感恩,與辦學團體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重視喜樂與感恩的精神一致,校方重視學生在音樂及美的追求, 「這首歌帶給人希望、勇氣、勇毅,因著這份心連心而一起攜手向前的力量。」(高)  德望學校《逆境.相連》 bit.ly/3wy1mqf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