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a_20120205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2.02.05
閱讀的科學理由,文學的想像源頭
  近年英美掀起的閱讀熱潮或可歸功於羅琳(J. K. Rowling)的《哈理波特》系列(Harry Potter series)和路易斯(C. S. Lewis)的《納尼亞王國故事》(The Chronicles of Narina)。而近年西方幻想文學的再興起,則可歸功於英國的兒童幻想文學傳統。 路易斯對此直認不諱,且對其前輩作家納斯比(Edith Nesbit)推崇備至,並認定納斯比《護身符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Amulet)是一本老少咸宜的作品。 納斯比於一九○六年發表的《護身符的故事》,把「時間旅行」的觀念引進了兒童文學,開「時間幻想文學」先河。 早於一九○二年發表的《五個孩子和一個怪物》(Five Children and It),納斯比反轉了傳統精靈的神秘和威嚴形象,並讓精靈老遠從魔界「移民」到人間。魔法無邊的精靈來到了兒童的現實世界,進入了兒童的日常生活,百年前這一構思被視為兒童文學的創舉,並成為日後兒童文學的一道活水泉源。 「五個小孩」在沙灘上巧遇「一個怪物」--沙仙。沙仙能實現小孩的願望,可算是一個「許願精靈」。可是沙仙法力有限,雖可讓孩子的願望成真,卻只能保留一天。故事由此開展,引發五個小孩經歷緊張、奇異的旅程,趣味盎然。 何卓藍同學翻譯了本書首章,道出一個魔法不高的沙仙,如何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值得一讀。 兒童少年因為渴望自由和擺脫日常生活的樊籠,喜歡閱讀幻想文學。幻想文學喚發了他們具有想像力的天性,進入不可思議的境界。 最近廿年,大腦科學的研究,成果顯著。台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洪蘭教授,以非比尋常的科研和實踐精神,普及大腦科研知識,推動閱讀風氣。 洪蘭曾在《科學》雜誌(2005年11月)用通俗的語言提醒人們:「閱讀讓你的腦更有創造力!」 人們的大腦有1012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又可以有1000個以上的連接,是一個錯綜複雜的通訊系統。 洪蘭教人們把大腦的神經迴路想像成一個非常綿密的灌溉系統,農夫依耕種需求鑿通溝渠,引水灌溉。耕種愈多的地方,灌溉系統愈密。若溝渠連接得宜,水流滿田,則收穫豐富。同樣道理,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大腦中的灌溉系統也很綿密;並且因為不停使用,愈用愈靈光,想出來的點子愈多。 問題是:怎樣才可以使神經網絡綿密起來呢?洪蘭的結論是:科學家發現最好的方法是閱讀。因為閱讀是主動的訊息處理歷程,而此種主動的歷程會促使神經連結,活化大腦。  
kjy13b-20120122
icon29
校園 FaceBook
2012.01.22
這些年,跟學生午膳的日子
  許多人認為校長時常孤單一個工作,午餐也獨自一人,是非常寂寞的職位。但我就比較幸運,每週總一兩天可以跟學生一起午膳,感到相當愉快,熱鬧非常。 我在校務處旁設置一個收集箱,是學生約校長午膳的「投票箱」,孩子會寫出約校長午餐的理由,例如想跟我談談心事,或了解校長多一點,或生日與我渡過等,而每天我就隨意抽出六七位學生,相約他們進入校長室,一起度過愉快時光。 例如今天一年級的小勤坐下來,就滔滔不絕地訴說跟我午餐的原因。她眨眨眼睛認真地對我說:「校長,我覺得你心地善良,笑容非常燦爛,想跟你一起說笑話!」這個小天使真逗得人心花怒放,差點忘記要吃飯。 二年級的偉琦遞交的約會紙這樣寫著:「校長,我想請你吃餅!」噫,原來他想請我吃飯,只是寫錯了「餅」字。於是每逢遇見偉琦,我總會問他:「幾時請我吃餅?」他就呵呵大笑起來! 有時,不論高低年級的學生都喜歡一邊吃飯,一邊唱歌,大都主動唱校歌給我聽,有些指揮,有些唱和聲,有些主唱高音,還會聞歌起舞,不亦樂乎!當唱至「基督是重,科學是崇」,我就會問他們怎樣解說。 臉頰紅潤的萬聯,立即舉手答道:「我知,我知,基督是重要,科學要推崇!」 精靈的子丹再解釋:「基督是生活的重心,求學問要有科學精神,我們要有推理能力,要客觀、要尋找證據……(刪略千字)」聽得眾人大叫救命! 但我非常享受跟孩子的分享,他們對自己的想法有信心,實在叫人老懷安慰!就如戴著四方眼鏡的學藝,他邊吃飯,邊分析時事,認為香港重視言論自由,但若保持維園阿伯那樣聲嘶力竭,就不太好了! 至於三年級的君然,就雄辯滔滔大談高鐵對社區、香港的建設,當然旁邊的同學又會加入戰場,反對建設,謂會影響保育工作。你一言,我一語,聽著聽著⋯⋯忽然感動,眼有淚光,是歡悅的淚水!這些年,感謝天父賜給一群可愛的小孩子,一起午餐的日子,多好!    
kjy03_2012011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1.15
我們是基督小先鋒 效法基督 慷慨服務 2
  九龍 I 區: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當年,該校參與基督小先鋒先導計劃,莫培渭老師更見證了團體的發展:「積點獎勵計劃參考幼童軍考章模式,由最初推行的幾個獎勵項目,至今已增至六個,包括在團隊內的表現、宗教、學校、家庭、社區和其他方面。獎章共分藍、紅、黃和綠章,藍章是基本章,每位加入的團員均獲頒發此章,然後按團員所獲積點,頒發其餘的獎章。」莫老師翻開團員手冊,說:「我尤其欣賞積點獎勵計劃的靈活計算方法,家長亦能參與其中,在『家長回應』一欄填寫子女在家中的表現。此外,為鼓勵團員熱心參加校外與信仰有關的活動,他們亦可從活動中獲得積點,如堂區舉行的經文朗誦比賽等。」 該校公教學生梁靜欣已獲頒發紅章和黃章,她認為透過基督小先鋒的活動,加深認識天主。在多個項目中,陳曉良同學坦言個人在「學校方面」表現較佳,他猶記起在上學年的散學禮儀中擔任司儀,並誦讀經文,他更藉此服務獲得積點。莫老師補充說:「本校設立不同的信仰小團體,但基督小先鋒具其獨特性。在分區活動中,來自不同學校的團員一同分享及實踐基督的愛的精神。團員互相勉勵,把喜樂和平安帶給未認識基督的家人和朋友。」   展望篇   小朋友在學校群體中,學習知識,發展個人成長。基督小先鋒成員雖只是年紀輕輕的小學生,卻絕不以力量微小而吝嗇或畏懼付出——同學們,願你們在基督小先鋒這個信仰小團體中,在耶穌基督的愛內,懂得尊重、珍惜與互相關懷,這樣你們便能夠在團體裡,汲取耶穌謙卑地服侍最小弟兄的愛德精神;這樣,你們就像尋找完美珍珠的商人,在找到一顆寶貴的珍珠後,為能購買這顆珍珠而賣掉所有,全力以赴,勇往直前——參與基督小先鋒的經驗,將會給你們帶來生命中最寶貴的禮物。 基督小先鋒將展開新的一頁,該發展小組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滿懷希望,期望會員學校共融團結,增進團員互相交流的機會和友誼。此外,為導師定期安排工作坊,設計與時並進的教材,讓團員學習及實踐基督為中心的價值觀。該發展小組更願基督小先鋒團員,以耶穌基督為生活的模範,繼續發揚基督的愛的精神,關懷和服務別人,以生命影響生命,為主 作證。(仨)     基督小先鋒「回顧過去.展望將來」紀念光碟封面設計比賽   高小組 亞軍:黃焯彤 祖堯天主教小學 焯彤熱愛繪畫以宗教為題材的圖畫,她經常在校內的繪畫比賽中獲獎。是次光碟封面設計比賽,她奪得亞軍而感到驚喜萬分:「這個題目不容易掌握呢!我構思設計時,想到以瓦磚和天使翅膀代表『過去』和『將來』,封面的中心是兩位基督小先鋒團員,在基督的愛護下,將基督小先鋒的精神延續下去。光碟設計中的星光代表基督的光,照亮每一位團員的生命。」 初小組 冠軍:張愷庭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自小領洗成為天主教信徒的愷庭,獲獎的作品同樣以基督的光和小天使為元素:「我感到基督小先鋒帶領我找到基督的光。我最喜歡畫中的道路和小天使,道路表達了生命中的不同經歷,基督的光引領我們向前行;而小天使都擁有善良的心,鼓勵兒童做個好孩子。」  
kjy16a-20120115
icon29
校園 FaceBook
2012.01.15
愛 在焦慮蔓延時
  早前報章有這樣的報道:「為兒爭入名校  莽父天橋危站」。話說一名焦躁父親為兒子升中問題,大吵大嚷,危站在天橋上,引至中環交通大亂。看到這消息,其過激行為實在不敢苟同,但也明白現代城市人普遍均承受不少壓力。這個父親愛子情切,表現失控,顯示都市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處理情緒的壓力,確是正在走到臨界點了。 遠的不說,就以香港學校每天發生的事情,均可看到家長對子女的愛已超乎想像了。友校校長分享以下趣事:妙君是三年級的學生,每天其母午膳時就出現在校門,嚷著要上課室探望妙君,看她吃飽沒有,又或者要親自餵她吃完整碗飯,才會安心離開。 就讀二年級的志誠,沒有這樣「關懷備至」的母親,反而有過分焦慮的父親。這位父親過於緊張志誠的功課,每天下班回家,第一句說話就是:「志誠,完成好功課沒有?」若還未做妥,他就得如熱窩上的螞蟻,跟著就連晚飯也不吃,陪著志誠由頭到尾重做一次功課,寸步不離才安心。翌日,志誠父親準會搖電話給班主任,投訴功課量太多,又或者訴說自己的壓力,不知如何教導孩子;但志誠的成績一直在前十名位置,而且每天有幾位補習老師跟進…… 另一校長訴說以下故事:身型嬌小的安寶果真是「寶貝」,安寶的媽媽開學第一天,就向體育科主任申請,勿讓其女兒參加體育課(其實她並沒有病痛),原因是怕她流汗,就連步行上樓梯也反對,擔心她捱不到,上落要乘電梯等,主任聽著也無可奈何。 中學方面,也聽說過家長擔心兒子自我照顧能力弱,堅持要陪同住進教育營;也聽說過家長就足球比賽中,看見其子被同學撞跌,就氣沖沖跑到球場上,要找別人晦氣。 今天,出席一個教育分享會,與會的大學講師提及現今大學生的家長,他們要誓死出席所有迎新活動,代其二十歲的大男孩寫筆記、錄音、拍照,務求為兒子準備入學所有事,又或者考試後投訴教授,給予其兒女評級太低,還有許多不可思議的表現都會發生…… 當愛在焦慮蔓延時,孩子其實有沒有感受到愛?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對待別人亦應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