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240414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4.04.14
喜樂幼小 - 動態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家長教師會親子旅行   (本報訊)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早前於元朗大棠有機生態園舉行家長教師會親子旅行。目的是讓家長放下繁重的工作,與子女共享天倫,亦藉此機會加深認識家校合作的重要。   師生和家長登上旅遊車前往目的地,到埗後,他們首先了解園內的設施,然後家長與學生進行自由活動,並共同體驗不同的活動。例如:在農場裡餵食山羊,騎親子自行車,在騎術訓練學校騎小馬,草莓園內採摘草莓等,大家都樂在其中。   接著,就是期待已久的中午自助燒烤活動,食物的種類繁多。而當中的抽獎環節,使熾熱的氣氛更見高漲。(年)   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四旬期宗教活動   (本報訊)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早前舉行四旬期宗教活動「耶穌愛我」。活動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幼兒班的小朋友在聖瑪加利大堂區中心禮堂及低、高班小朋友在校園三、四樓進行朝拜苦路活動。期間到了第七處「耶穌第二次跌倒在地」時,透過對答形式,小朋友願意改掉自己的壞習慣,以減輕耶穌十字架的重量,可見他們很關心耶穌。   第二部分進行故事欣賞、唱聖歌、我們對耶穌的承諾等,特別藉故事分享《助人與尊重》讓兒童體察別人的真正需要,明白幫助及關愛貧苦人的需要,培養他們有一顆關愛的心,並學懂在生活中實踐校訓「愛人如己」。此外,小朋友也藉著對耶穌的承諾,願意改掉一些生活上的壞習慣,做一個相親相愛、幫助有需要的人、專心聆聽的好孩子。(樂)   慈幼學校•公教家庭聚會   (本報訊)慈幼學校早前舉行公教家庭聚會,主題是「成為酵母」,主講嘉賓是慈幼會陳鴻基神父,當天有44人參與活動。   陳神父指出福音中天國的酵母,人取來種在園中,生長起來成了大樹,飛鳥都棲息在它的枝頭上。他說如何在家庭成為酵母,「聆」與「聽」起的化學作用是相當重要。此外,人體雕塑中有「漠不關心」型, 「討好」型和「指責」型,每個家庭分組分享在家庭中扮演哪類型角色,然後全體分享,有家長指出本身是「嚴父」型,但經聆與聽後,要學習做「慈父」型,亦有學生經聆與聽後,覺得自己是「幸福」型,令家長和學生刺激思維,互動時很投入,分享內容很精彩。   最後,陳神父指出在家庭中各人要互動,便能成器成才。(喜)   寶血小學•「我們的夢想城市」比賽   (本報訊)寶血小學早前參加香港工程師學會主辦的《香港工程師週2024——『我們的夢想城市』小學生設計比賽》, 學會安排工程師任顧問,指導學生透過分享會、參觀公司和工作坊介紹工程專業和工程師的工作。   經過初賽甄選,該校成功入圍,學生設計的模型由3月1日起假西九文化區海濱草坪展出三天。在3月3日的決賽演講和問答環節中,學生透過兩文三語介紹創作,而工程師對學生提出的「組裝合成」建築法更讚嘆不已,最後榮獲比賽冠軍。   比賽過程中見證學生成長,由最初對工程概念模糊, 到最後信心十足地在台上向公眾分享。學生的努力、創意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充分展現,由最初的意見分歧,到最後能達成共識,齊心協力完成共同夢想的作品。(少)  
kjy05_20240414new_f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4.04.14
姊妹情與科學魂
你聽過居禮夫人(Marie Curie)的故事嗎?她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 曾兩度獲頒諾貝爾獎。她獲得如此非凡的成就,除了得到丈夫的幫助外,還要感謝她的姊姊。今次我們共讀的繪本,就是關於她和姊姊的故事。   Marie 和姊姊Bronia在波蘭華沙居住。她們的父母都是老師,家裡充滿了音樂、故事和科學,可惜好景不常,她們的媽媽不久便病逝了,Marie和Bronia因此立志長大後要幫助別人,Bronia希望成為醫生,Marie則想成為研究員。當時華沙不讓女孩上大學,只能自學。後來一所秘密大學誕生了,讓上千名波蘭女孩子可以學習科學和數學,但她們仍必須進入真正的大學才能實現夢想。那時巴黎有一所大學接受女子入讀,但姊妹倆無法同時繳交學費,於是她們想到解決方法,首先由Marie當補習老師來應付學費,待Bronia完成學業後再負責Marie的學費。到Bronia回來時,Marie 卻改變了心意,她希望留在波蘭,與朋友和家人在一起。Bronia努力使Marie憶起自己的夢想, 她終於踏上前往大學的路。她在大學修讀物理、化學和數學,感到非常開心。畢業後,Bronia介紹妹妹認識了另一位科學家–Pierre Curie。他們不久便墮入愛河,可是Marie承諾要回波蘭照顧父親,又怎能留在法國與Pierre結婚呢?這時Bronia再次伸出援手,跟同為醫生的丈夫雙雙回到波蘭,開設醫院並照顧父親。Marie和Pierre Curie結婚了,他們開始研究放射物質,找出能產生輻射的元素,並研究出它們的運作模式。Marie, Pierre和另一位科學家憑此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Marie更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他們把獎金捐到Bronia的醫院去。其後,Pierre突然離世,Bronia立刻趕來陪伴Marie。Marie後來成為了大學教授,接連發現兩種新元素,因而第二度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Marie發明了以電池啟動的可攜式X光機,帶到戰場上去,幫助醫生判斷過百萬傷兵體內的彈頭位置。Bronia和她的丈夫則在波蘭的醫院裡治理傷兵。和平以後,兩姊妹終於團聚。Marie成立了兩所研究所, 一所在巴黎,另一所則在華沙,交由Bronia負責管理。研究所不但進行科學研究,也提供醫學訓練和為癌症病患者治療。這對熱愛科學的姊妹一生互相扶持,致力研究更好的方法來治療疾病。   共讀指引   居禮夫人的故事我們大都耳熟能詳, 但可能讀了這繪本《Sisters in Science》後,才知道她的偉大科學成就也要歸功於姊姊 Bronia的充分支持。如果姊姊沒有遵守承諾, 供Marie到大學讀書,她就不能對物理和化學有深入和紮實的知識。假如姊姊不願意回到波蘭去照顧父親,Marie就不能跟Pierre結婚,留在法國專注研究。這些背後的小故事,讓我們能更人性化地認識居禮夫人這位科學家,從而對她的研究產生更大興趣。家長跟孩子共讀後,也可以探討與放射性物質有關的科學知識。   繪本看世界   繪本中描述了Marie和丈夫Pierre共同工作的實驗室。位於巴黎的實驗室現已被改建成為居禮博物館,裡面不但展示科學儀器,也有檔案文件、圖片、相片和書籍展覽,還有導賞和表演活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博物館網站預約參觀,如未能親身到訪,也可以瀏覽網上資料。 https://musee.curie.fr/     《Sisters in Science : Marie Curie,Bronia Dluska, and the Atomic Power of Sisterhood》   作者: Linda Elovitz Marshall 繪者: Anna and Elena Balbusso 出版社: Knopf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ISBN : 978-0593377581  
kjy13a_20240414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4.04.14
孩子的粗言穢語
有些孩子有說粗言穢語的習慣,家長聽到這些髒話,一般都會感到十分擔憂和不滿,甚至覺得驚訝,他們不明白孩子為何會說髒話,在哪裡學到髒話等。有些家長聽到孩子的髒話後反應很大,立即嚴厲地責備孩子,甚至因為不良行為而懲罰孩子,但懲罰對孩子說髒話的不良行為之結果因人而異。有些家長更因為孩子這樣的行為而接到學校老師的投訴,老師甚至需要跟家長會面,這些投訴令家長增添不少壓力,有時甚至出現不同的情緒反應,也容易將這些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令親子關係變得緊張,也會減少親子之間的溝通。   遇到孩子說粗言穢語的行為時,首先家長應該了解這行為背後的原因。首先,孩子有機會從朋輩圈子聽到髒話,然後模仿朋友的說話方式,而且這樣做可能令他們感到能夠融入朋輩的群體,孩子可能認為以相似的說話方法,令朋輩關係更加緊密,也讓孩子在朋友圈子中確立個人形象和找到認同。另一方面,孩子可能從互聯網上學習到髒話, 他們可能認為髒話是一種潮流,假如不說髒話便跟不上潮流,甚至顯得比其他同齡的朋友落後,自然喜歡在互聯網上學習到的事情,然後逐步在生活中模仿和實踐。孩子有可能不知道說這些髒話導致的不良影響,然後便繼續這些行為。   假如家長發現孩子從朋輩圈子或互聯網上學習和模仿粗言穢語,可以跟孩子細心分析他們對粗言穢語的認知,糾正一些錯誤觀念,教導他們正確的待人和相處行為模式, 協助他們糾正惡習。另外,假如孩子透過粗言穢語來得到別人關注和朋輩間的認同,可以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協助孩子以健康的方法建立自信和個人形象,來取代使用髒話來促進他們的社交能力。假如孩子的情緒出現困擾,甚至有不少憤怒不滿的情緒,可能導致孩子說髒話,家長應該了解孩子憤怒情緒的原因,然後教導孩子一些情緒管理的方法或控制憤怒或脾氣的策略,來代替說髒話的行為。另外,家長可以教導孩子一些替代髒話的言語。家長亦需要留意孩子的家庭環境會否有一些成員常常說髒話,讓孩子容易模仿和將此正常化。   重點: 1. 遇到孩子說粗言穢語的行為時,首先家長應該了解這行為背後的原因。 2. 假如孩子的情緒出現困擾,甚至有不少憤怒不滿的情緒,可能導致孩子說髒話,家長應該了解孩子憤怒情緒的原因,然後教導孩子一些情緒管理的方法或控制憤怒或脾氣的策略。 3. 家長亦需要留意孩子的家庭環境會否有一些成員常常說髒話,讓孩子容易模仿和將此正常化。  
kjy08_09_20240407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4.04.07
香港華仁書院 梁梓軒
踏板飛騰 盼愈跳愈遠為港爭光
「可以拿著兩面金牌和兩個紀錄,感到非常開心和興奮。」香港華仁書院中三學生梁梓軒一臉欣喜地說道。他在3月初舉行的港九區中學學界第一組田徑賽男乙跳遠賽事,以7.07米的佳績奪金,不但是他個人最佳成績,更打破塵封15年的學界紀錄。他同時亦在三級跳賽事以13.86米刷下新的大會紀錄,成為雙料冠軍。   梁梓軒憶述,比賽前一天,老師邀請了一位同學在課室的講台上為即將參賽的運動員祈禱,不是教友的他也感到內心平安,紓緩了一點壓力。在三級跳比賽當日,圍觀的同學紛紛拍掌為他打氣,場內氣氛熾熱,「可以帶動到我,令我有能力跳到破紀錄的成績。」他亦感謝校長和老師到場支持,以及教練當天一早便在場觀察他助跑的步點,又提點他比賽時要注意的地方。   享受踏板起跳的瞬間   梁梓軒的媽媽自他小學三年級起,便為他報讀各項運動的興趣班,包括足球、排球、田徑等,希望發掘他的興趣和專長。活躍好動的他最終選擇了田徑,最初參與短跑,後來老師認為跳遠更適合他, 他也對這項目更感興趣,便專注發展:「我小時候已很喜歡到處跑來跑去、跳來跳去,特別是跳進沙池,覺得蠻好玩的。」   雖然幼時喜歡跳沙池,但成為跳遠運動員後,他最喜歡的是起跳的瞬間:「我最享受踏上起跳板那一刻,可以聽到踏板『砰』的一聲,我挺喜歡這聲音;起跳後騰空的時間我也頗喜歡……反而在落沙池時,若落地的姿勢不好,會弄痛自己。」   梁梓軒去年才轉校到香港華仁書院就讀,最初不太適應新環境,加上要同時應付學校考試和學界比賽,覺得壓力很大,試過因練習時表現未如理想,傷心得獨個兒哭起來,幸得教練和田徑隊隊友安慰和鼓勵, 才繼續練習。他補充,剛進校隊時與隊友並不熟稔,但他們均友善地主動跟他聊天,現已成為一起上學、玩耍、練習的好朋友,有助他適應校園生活。   專注練習盼代表香港出賽   現時梁梓軒每星期受訓三天,其中兩天跟隨跳遠教練提升跳躍技術,另一天則由體能教練鍛鍊體能。由於訓練通常在傍晚6時開始,為了善用時間,他會於放學後留在學校溫習,到差不多時候直接前往田徑場練習,一練便是三小時。他坦言,偶爾也會覺得辛苦,但一定會撐住: 「我真的很喜歡跳遠,這個動力令我可以堅持下去。」   刻下他的目標,是鞭策自己認真地勤力練習,務求突破自己再跳遠一點,希望成績足以加入港隊,在今年的海外賽事代表香港作賽,例如4月底在杜拜舉行的亞洲青少年田徑錦標賽、內地的全國少年田徑錦標賽等,為港爭光。   香港華仁書院田徑隊的負責老師陳展雲認為,梁梓軒以往給人的感覺「好BB」(像個小孩子),自信心不算強,但在學校支持和科學化訓練的配合下,令他在今年學界比賽「大爆發」,變成一位真正的運動員,期望他再創佳績:「他在比賽中得到自信,令他可以訂下更遠大的目標,亦直接增加他在學習方面的信心,兩者相輔相成。」校長陳偉倫博士亦認同,運動能培養學生的精神力量,以面對未來的挑戰。他樂見梁梓軒逐漸成長,希望他在運動方面找到理想,亦能在學業上好好發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