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40303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3.03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舉辦環保市集 推廣可持續發展
(本報專題)天氣乍暖還寒,曾經整個星期潮濕大霧,地球先生病了!保護受造界,大小朋友必須同心協力才行。「綠色學校」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下稱「港天」),多年來致力推廣環境教育,除了將觀念貫穿各科教學,亦定期舉行大型活動,由學生出發再引申到社區教學,它舉辦的環保市集就是其中一個最佳例子。   在港天有蓋操場舉行的「PETER換樂」環保市集,內容包括攤位遊戲及環保藝術作品展,當中最搶眼的,要數大約80厘米高、長度大約50厘米的「諾厄方舟」。就讀四C班的蔡智康、謝可桐談起該「方舟」,表現興奮又隱約帶點無奈。   他們之所以開心,就是由於該艘以回收玩具砌成的擺設,漂亮有趣而且素材豐富,如智康喜歡甲板上的恐龍動物雜薈,可桐則喜歡仿如領航員的卡通狗;而遺憾的原因,就是他倆早前錯過捐出玩具的時間,以致錯失貢獻共建方舟的機會。   市集內有其他活動, 「學生環保大使」智康難忘「綠在鴨脷洲」攤位,因為讓他認識到如何將垃圾分類,而身為「校園小記者」的可桐就喜歡漂書環節,並從中換到一本心儀的小說。當問及參與環保市集帶來甚麼得著,智康與可桐不約而同表示,課堂上有學習類似的環保知識,平日生活亦會學以致用, 如洗澡5分鐘、多使用風扇代替冷氣,及用洗米的水澆花等等。智康與可桐在農曆年假過後,也將年糕盒及利是封「轉廢為用」。   「PETER換樂」負責人之一林司騫主任指出,環保市集中的回收校服攤位很受歡迎。至於「諾厄方舟」的製作,學校在去年10月開始徵集舊塑膠玩具,然後交予五年級生創作,在過程中老師僅擔任輔助角色。林主任補充說,該校於2月22日舉行「主愛滿家」65周年校慶,其中包括小型賣物會,收集了全校學生家中未用過的物資進行義賣,所得的淨收入一半會捐贈予同區的聖伯多祿堂。她補充,這也是環境教育及信仰培育活動。   主理校外聯繫的高子瑜主任稱,校方致力推廣環境教育,在各科課程中訓練同學用五感觀察四周,從而提升覺察力。她以中文科為例,過往農曆年假期過後,收集學生由家帶回來的蘭花,在校內聖母花園再次重新種植,名命為「吾蘭復眾」,美化校園之餘,學生又可從中領悟中國的傳統美德。   侯麗珊校長表示,去年度校內行政小組決議舉辦環保市集,旨在讓學生明白在全球暖化問題下,年輕一代應當立志做好地球的管家,愛惜天主給予我們的資源。舉辦市集正好有效宣揚可持續發展之重要,從回收校服攤位之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而環保市集名為「PETER換樂」是因為學校的主保就是聖伯多祿,「換樂」就是點出分享家裡資源的意思。   侯校長並表示,環保市集除了是對校內學生進行教育,也有連繫其他學校及社區。過往曾邀請聖伯多祿中學的學生開辦工作坊,教導將紙盒飲品的包裝製成零錢包, 亦邀請區內幼稚園生及家長前來參與。侯校長說,市集是環保範疇,屬校內重點的環境教育一部分。環境教育的著眼點還涉及全球暖化、碳中和等配合國策的議題。她透露,港天正與南區其他學校一起與海洋公園合作推動保育先導計劃,港天負責海洋保育,以保護珊瑚為重點。   蘇健勝主任說,該校推廣環境教育已有20年,在舊校舍時代已開始進行。而新校舍於2007年曾獲「香港綠色學校獎小學組冠軍」。他期望每位學生在六年小學的學習生活裡,在充滿環保氣息的校園裡生活,然後成為良好的地球公民。他指出,該校在3樓走廊放置動物標本櫃,收藏品是過往向漁護署申請而得來,旨在讓同學認識瀕臨絕種的動物。   在可桐和智康談及平日與昆蟲相處的點滴。然後正準備進入學校園圃旁邊的太陽能智能溫室時,有一隻鴿子搶先飛入,副校長楊文健藉此提醒兩位小朋友與動物相處之道,這情景正好讓兩名同學體驗環境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真締。(曾)  
kjy11_202300326_f
400400 science爸
Science爸
2023.03.24
太陽伯伯識發電
kjy01_20230205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2.05
長沙灣天主教小學
探索學生長處 發光發亮
(本報專題)長沙灣天主教小學(前白田天主教小學)位於長沙灣東京街的新校舍於2021年9月啟用後,更大的校園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發展「體藝校園」、「環保校園」及「書香校園」三大願景。   新校舍為配合體藝校園,設有兩個籃球場、視藝室、音樂室、戲劇室等,其中一個特別的設計便是籃球場上的圓環天橋「Circle We」,象徵聖母伸手環抱,給師生愛與關懷。天橋連接能容納超過500人的禮堂,時刻提醒教師發掘學生的長處,讓他們在舞台上發光發亮。   該校早前舉辦「體藝日」,為學生安排一系列運動、藝術及音樂活動,內容包括電子音樂活動、新興運動、管樂音樂會等,配合推展體藝校園。   「我喜歡這間新校舍,因為有更多空間做體育活動。」熱愛運動的五年級學生梁芊提說。體藝日的活動分布在籃球場、課室、禮堂等各處進行,梁芊提特別喜愛的活動—— 新興運動「雪合戰」便在籃球場進行。芊提需要躲避對手的豆袋攻擊,搶走旗幟,「就像我學習的劍道一樣,要想辦法攻擊對方,很有挑戰性。」   四年級學生陳浩霖也對雪合戰有很深刻的體會,他表示與隊友根據專長分工合作,參與田徑運動的他跑步快,便自薦搶奪對方的旗幟。他動作靈敏地躲避對手的攻擊及障礙,與隊友取得勝利, 「我喜歡體藝日,因為能與同學合作,參與不同活動。」   欣賞管樂團演出 為校慶發揮創意 學校在體藝日當天,邀請了管樂團到禮堂表演,副校長李慧玲表示,在活動前教師已預先向學生介紹音樂會資料及欣賞的禮儀,期望學生能投入活動中。而活動後亦有評賞活動,邀請學生分享感受,提升鑑賞能力。三年級學生關穎怡對於在音樂會中聽到管樂版本的卡通片主題曲而感到驚喜,與平常有不一樣的感覺,「現場欣賞使我與音樂更接近, 很好聽。」   在視藝活動方面,六年級學生温倚潼及伍文康享受與同學一起布置班房的感覺,感受到合作與共融。   為慶祝創校50年暨遷校1周年,陳齊欣老師指出,學校近來亦舉辦不同體藝活動,包括校慶徽號親子設計比賽、繪馬創作比賽等,讓學生及家長一起為校慶盛事,發揮創意。   環保校園 培養學生對環境的關注 踏入這所校舍,從門口到樓層都能見到不同的綠色植物,學校又安裝了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具智能環保設計特式的課室,凸顯環保校園的特色。   陳啟邦主任表示,學校透過不同的活動,培養學生對環境的關注,了解不同環保議題,包括參觀廚餘回收中心,教他們珍惜食物;也讓學生在校園種植了檸檬、薄荷葉、班蘭葉等植物,學生親自照料及收成後,「把收成與家人分享,或做義工服務時,分享給院舍的老人家,用他們親手栽種的成果,回饋社會。」   書香校園 融匯各科知識 學校的圖書館外有一片草地,除了呼應環保校園外,學生也會拿著圖書館的圖書,坐在草地或椅子上,邊曬太陽,邊沉浸於書海中,展現書香校園的特色。   圖書館主任潘燕愉老師說,圖書館藏有20,000多本書,涵蓋正向教育、STEAM等主題, 吸引小朋友到圖書館借閱,主動尋求知識,「學生喜歡拿著書本到草地上閱讀,享受氛圍。」   此外,圖書課也與各科目合作,融匯各科知識,訓練學生創意思維的能力及共通能力,例如配合中文科教學生撰寫文章撮要,「訓練學生對資訊搜尋及組織的能力, 從閱讀中學會自己發掘不同的資訊。」   李亞妮主任補充,學校除了設有恆常的閱讀課及早讀課時間,提升學生自學及閱讀的興趣;「大哥哥大姐姐伴讀計劃」也培育高年級學生說故事的技巧,然後再由他們帶領低年級學生閱讀,一起培養閱讀習慣。   生涯規劃 發掘塔冷通 「最簡單的生涯規劃,就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找到欣賞自己的地方。他們只要找到長處,將來便能根據長處,考慮升學、就業路向。」校長謝至美說。   她提到搬遷至新校舍後,繼續發展「體藝校園」、「環保校園」及「書香校園」,期望學生在學業成績以外,可以有更多機會發展所長,重拾信心,學會欣賞自己及別人。因此,學校亦善用校園空間,讓學生體驗更多活動, 在不同領域探索自己,發掘塔冷通,為自己訂立目標和理想。(吳)  
kjy16_20221120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11.20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創校50周年
全校分享家庭照 感受愛與被愛
(本報專題)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全校學生正準備一幅她們眼中最美麗的家庭照,於新學年拼製成巨型聖母進教之佑佈景版,於創校50周年彌撒中奉獻。該校校長郭明英修女表示,全校以「共建愛的喜樂家庭」為主題,在教育中向學生傳遞愛與喜樂,「只要學生內心感受到平安,自然懂得與人分享,把平安帶給她們的家人,以至其他地方。」   該校創立於1972年,郭修女指出,校訓「純潔仁愛」正好帶出學生懷著「純樸廉潔律己、仁厚關愛待人」的「蕭明人」特質,她期望學生在中學生涯中,在品德及學術上也有所成長。   全體學生的家庭照除了用於製作聖母進教之佑佈景版,同時也用於班中壁佈,同學們彼此分享家庭中的喜樂。副校長梁佩珊指出,學生除了家人外,在校內也有師長作為學習對象,各班別以愛與家庭的主題帶出家校合作,讓學生感到親子和師生之間愛與被愛的關係。   有學生揀選與家人外遊照片,童年照,亦有與同學歡聚等相片,中五學生吳翠瑤及羅佩珊的班別以同學作為家庭照的主題,吳翠瑤說:「學校也是我的家,我在學習或生活上遇到困難,也會和同學或老師分享,大家的關係很親密。」   全校默禱安頓心靈   踏入11月初,剛好是學校自疫情持續三年後轉回全日制上學,學生在午飯後亦恢復默禱(Meditation): 「噹!噹!」⋯⋯敲磬聲響起,班上同學自覺地安靜下來,放下眼前所有的事務,閉上雙眼,靜待四分鐘⋯⋯ 「噹!噹!」聲響再次響起後,眾人便準備繼續課堂學習。   中六生黃靜晴說,於中一至中三每天進行默禱,事隔三年再次經驗默禱令她感受深刻,「距離考中學文憑試的時間愈近,壓力也愈大,靜默四分鐘時才發現自己的呼吸短促,我提醒自己深呼吸,聆聽內心聲音以調整思緒,心情也放鬆。」她認為默禱有助她緩和學業上的壓力。   寫下感恩日誌 培養正向思維   「應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這就是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對你們所有的旨意。」(得前五16-18)該校在本學年為全校學生送上《感恩日誌》, 先由宗教科教師在課堂介紹感恩的概念,認識感恩的態度等,學生定期在班主任課堂中使用《感恩日誌》記下值得感恩的事情。   學生每週翻開《感恩日誌》,記下對自己、對家庭或對學校值得感恩的人、事或萬事萬物:學生回想過去一週,一些令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完成的目標;克服的挑戰;聽到一首動聽的歌曲;吃了一頓美味的飯,也感謝曾經幫助自己的人等。   負責正向教育的副校長方佩芬表示,希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常懷感恩的習慣,使身心靈有所成長。為讓同學建立互相欣賞的文化,學校自上學年起,每班的班房內設有「恩賞里」壁佈版, 邀請學生貼上自己欣賞同學的名字、對方的性格特質及鼓勵說話。此外,也由老師為學生作配對,也要求學生讚賞自己,方副校長說:「每人也有良好的品格,藉此鼓勵學生正面看法,懂得欣賞別人也會欣賞自己。」   愛護大地珍惜家園   為響應教宗方濟各在《願祢受讚頌》通諭的呼籲,關注全球生態,珍惜地球資源, 該校剛於11月8日向全校師生派發印有校名的環保餐具,校長郭明英修女表示,鼓勵學生身體力行響應環保,「自備餐具可循環再用,是為維持生態平衡的第一步。」   事實上,該校在硬件及軟件方面也積極推動環保意識,副校長鄧紹龍表示,近年學校參與由政府環境及生態局舉辦的「綠色校園採電學社」,安裝太陽能板,推動可再生能源,校內設有能源使用顯示板,讓學生知道學校用電情況;學校於去年參與賽馬會綠建環評學校計劃,培訓環保大使、向學生提供講座分享綠色節約能源;在學校規劃節能減排的措施,並申請認證綠色校舍等。   該校於12月3及4日,舉辦金禧校慶開放日,展示學生在學科以及學生的才能,各年級也參與其中: 中一學生於開幕禮作啦啦隊表演、中三學生舉行時裝表演、中四及中五同學負責不同科組的攤位,中六同學設有才藝表演。另外,中二級學生將會參與7月的50周年音樂劇演出。金禧校慶籌委之一的梁淑勤表示,藉此展示學生的成果,帶出學校喜樂家庭的元素, 家長與舊生參與表演及設置攤位。她舉例指出,舊生會把該校50年來不同的校服款式製成展板,供公眾拍照,並售賣穿上蕭明校服的布偶公仔等,加強學生的歸屬感。   宗教室壁畫 展現辦學團體使命   1923年,首批共六位母佑會傳教修女從意大利乘船抵達中國的河西,開展在中華大地傳教的使命,1953年母佑會在香港首次開辦教育,創立聖母書院、小學及幼稚園,以及1973年建立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等⋯⋯ 這些事蹟也刻畫於宗教室的外牆壁畫,宗教室內部亦繪畫了耶穌、鮑思高神父及協創會會祖聖女瑪利亞.瑪沙利羅。   壁畫由學生吳翠瑤、羅佩珊、黃靜晴及林倚葶繪畫,她們均表示,透過壁畫創作了解辦學團體的事蹟,每幅作品內也畫有學生,以示同學置身其中。負責設計蕭明中學壁畫的羅佩珊說,畫中展現學生愉快地投入校園生活。畫中亦有聖母進教之佑畫像,倫理與宗教教育科聯絡員黃梓彤是該校舊生, 她稱,聖母進教之佑像是該校的標記之一, 在她當年讀書時經常聽到修女表示,「聖母媽媽拖著每一位學生來到蕭明,也在聖母媽媽的祝福下學習。」   自上學年開始,該校以「共建愛的喜樂家庭」作為該校五年的學校發展目標及創校金禧主題,正好配合慈幼家庭本學年的牧民主題「在喜樂中善盡本份」,也回應教宗方濟各的宗座勸諭《愛的喜樂》(Amoris Laetitia)。郭修女表示,學校透過正向與心靈教育等,讓學生擁有正向思維,希望學生懂得分享天主無條件的愛,善用天主給予的恩寵,將來更有自信地表現自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