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4b_20240121_f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4.01.21
喜樂中學 - 文章
致十年後的我的一封信   十年後的我:   你好,十年後的我,我有很多問題想問問你。讓我猜一猜,你現在應該出來工作了吧?   現在的我準備選科了,準備選化學跟生物,不知道這兩科對你現在的工作有沒有幫助呢?現在的我英文特別差,十年後的我會不會有所改變呢?放心吧,現在的我有好好學習,一定不會給你拖後腿的。   讓我八卦一下,在這十年間,你這小子有沒有談戀愛呀?當初欣賞的女孩子現在還在嗎?你小子不會還是單身吧,哈哈哈。現在的我最喜歡的運動就是打乒乓球了,十年過去了,相信你還在堅持吧。你的技術有沒有提升呀?有機會真想跟你切磋切磋。最重要的是十年後家人都平安無事嗎?爺爺應該也還在吧?你有沒有經常去看他呀?嘿嘿,看到這封信的你應該已經泣不成聲了吧,沒事的, 記得要珍惜眼前人!   最後,如果你能看到這封信,記得要給我回信啊 !   現在的我 二零二四年一月八日   鍾清林   天主教普照中學   中三甲  
kjy08_20240121_f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4.01.21
喜樂幼小 - 文章
學用筷子給我的啟示   在我五歲的時候,有一天爸爸媽媽買了筷子給我練習,說:「你要開始學習使用筷子進食了!」   我起初非常抗拒用筷子,因為很難把食物夾起,就算把食物夾到,還未送進口裡,食物便從筷子掉下來。即使媽媽安慰我,凡事不可能一步登天,我也不聽。我對媽媽說:「外國人用刀叉進食,也不需要用筷子啊!」之後一兩年,我還是拿不好筷子,吃飯時用了五分鐘筷子,便嚷著要轉用勺子。   直到我三年級有一次外出吃飯,見到鄰座的一位外國人用筷子用得很純熟,便下定決心一定要拿好筷子。之後我堅持用筷子吃飯, 就算吃得慢,也不會轉用勺子。我努力了數個月,就已經可以得心應手地用筷子進食。我感到非常高興,很有成功感。   正如《鶴林玉露》所說:「繩鋸木斷, 水滴石穿。」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 即使再難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陳穎揚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   6A   記戶外學習日的經歷   這天,我去了一個有趣的地方——香港海事博物館,參觀有關海事的東西。   當我、老師和同學一起乘搭旅遊巴的時候,便和旁邊的同學熱烈地談論到底博物館裡有甚麼,大家都拭目以待呢! 直至我們到達以後,就進入博物館裡去。那裡有很多展品:大大小小的船隻、一些有關海事的遊戲和一些介紹歷史的展示牌。於是, 一個導賞員帶著我們到四周「探索」。我們先去參觀那些展示牌和玩遊戲,我們有幾分鐘的時間去參觀,雖然我沒有玩遊戲,但我也透過看展示牌來明白關於海事和歷史的知識。接著,導賞員帶領我們到別的地方參觀船隻,我見船隻有小有大的,其中有隻特別大,看模型已經很大, 相信真實的會很宏偉。   經過這次的參觀,讓我增加了對海事的知識。如果可以的話,我真想再去一次呢!   韋沛伶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  4C   一位印象深刻的同學   在六年的小學生活中,同學陪伴我們成長,可說是亦師亦友。其中有一位同學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張詠華。   張詠華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就像星星一樣閃閃發光。她還有一張櫻桃小嘴,笑起來讓人感到像糖果一樣甜, 十分可愛。   張詠華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記得有一次,我和她一起放學回家, 在路上,我們邊聊邊走。突然,我們發現了一隻奇醜無比的小貓被遺棄在路邊,當時我正想視而不見,免招麻煩時,詠華卻溫柔地對小貓說︰「這麼可愛的小貓,你要不要跟我回家?」然後她二話不說就抱著小貓,一枝箭似的跑回家去。那一瞬間,我感到十分羞愧,她的善良讓我無地自容。   張詠華也是一個寬厚待人的人。有一次上視藝課時,有一位同學不小心倒了些顏料在她已完成的畫作上,當時全班同學都被嚇得目瞪口呆,那位同學更被嚇得面如土色,但她發現後,並沒有大發雷霆,反而溫柔地安慰那位同學,更開玩笑地說謝謝同學為她的畫作添上新意念。詠華的舉動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張詠華的善良和包容,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影響了我日後在待人處事上,以她為我學習的好榜樣。   胡芷善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 6D  
kjy11_20240114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4.01.14
喜樂中學 - 動態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STEAM比賽及人工智能素養教育影片比賽   (本報訊)由民政事務總署贊助,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主辦的第三屆「全港青年 STEAM 比賽暨展覽(由 AI 到 SI)及人工智能素養教育影片比賽頒獎禮及展覽於12月16日,假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舉行。   是次比賽分為小學組(小三至小六)及中學組(中一至中六),共有60多間中、小學進入決賽,於12月1日及2日在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進行評審展覽。頒獎禮暨展覽當天,邀請了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擔任主禮嘉賓。張副局長鼓勵參賽同學要保持對創科的熱誠,積極參與各類創科活動,發揮創新思維。是次比賽亦邀請學界及有關專業界別的專才擔任評審,而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容錦泉教授、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羅陸慧英教授更為是次比賽主題致辭。當天展出了十多個得勝隊伍的作品,吸引不少學生到場參觀,場面熱鬧。   學生透過學習AI,提升解難能力,同時用於輔助學習,增加知識儲備。是次比賽加深了同學們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認知,促進各學校之間創新科技的技術交流,並宣揚人文關懷與創新科技教育的結合,鼓勵青少年在創科路上繼續學習,發展多元智能。(教)   天主教新民書院•六十周年校慶感恩祭   (本報訊)天主教新民書院於12月18日假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六十周年鑽禧校慶感恩聖祭,由香港教區榮休主教湯漢樞機主禮,顧嘉靈神父、左旭華神父、葉定國神父、黃君右神父、嘉畢主神父共祭。黃景星執事、葉偉榮執事襄禮。當天幸獲劉偉傑神父由澳門借出學校主保聖紐曼樞機的聖髑,讓校慶倍添意義。   湯漢樞機在講道中表示,欣賞學校六十年來持守理念,致力培育學生。學校透過校監、校董、校長及各教職員的愛心見證和引導,勇於面對社會變遷,破舊立新,力求進步,佳績有目共睹,實在令人鼓舞。此外,湯樞機鼓勵師生們應步武主保聖紐曼樞機的芳表,關心同伴,對害羞的人特別溫柔,對別人予以寬恕,使眾人日進於德。   陳玉麟校監感謝各界人士及校內歷任先賢為學校奠定了良好基礎,堅持秉承天主教辦學的優良傳統,為不同階層提供優質教育。吳華彪校長勉語學生應常懷珍惜感恩,追求卓越,致力實踐校訓「明德至善」,努力建構一個豐盛的人生。感恩祭後,師生及嘉賓前往明愛公眾會堂歡聚校慶,活動在溫馨感人的氣氛中圓滿結束。(教)   潔心林炳炎中學•展現自主學習成果.學藝薈萃2023   (本報訊)潔心林炳炎中學於2023年12月2日(星期六)舉行了「學藝薈萃2023——豐盛*智慧*永續*生活」(Enrich*Smart*Sustainable*Living)中學學習及體驗活動,吸引了區內多間小學的師生和家長參與。是次活動旨在展示本校的教學特色和學生的學習成果,並讓小學同學體驗中學課程和校園生活。   本年度的學藝薈萃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良好健康與福祉」及「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為主題,探討健康的生活方式,強化人類住區規劃和管理能力,冀能喚起學生及社會大眾對可持續發展的認知和關注。當日活動多姿多采,各個學科攤位由本校高中學生悉心設計,與初中和小學同學分享他們的學習成果和體驗。攤位更設置各種趣味互動遊戲,涵蓋科技、語文及體藝等學習領域的活動。該校學生活學活用,親自設計及製作了「活字印刷術」、「茶藝文化」、「豐盛與永續生活」、「同愛環境」、「節能智多星」、「智慧城市」、「智醒電子消費」及「藝術及音樂心靈療癒」等多個學科攤位及展覽,把日常所學化作既有趣味又具濃厚學術性的活動,充分展現學生的才華和創意。此外,學校還安排了音樂及舞蹈表演、英文海報設計比賽成果展示、校園參觀等精彩節目,讓來賓感受到校園的文化氣息和活力。   是次活動在陽光普照、熱鬧繽紛的氣氛下圓滿結束。來賓反應熱烈,對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質素表示讚賞和肯定,並對學校的師生表達了感謝和祝福。學校亦藉這次活動啟發中、小學生、家長及公眾人士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認識,共同支持智慧城巿的發展,並由自身做起,活出永續生活。(教)  
kjy16_20240114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1.14
張振興伉儷書院 推動STEM教育
讓學生多元發展
(本報專題)社會近年最熱門的教育範疇,莫過於STEM與環保,如果將兩者合一,會有甚麼效果?張振興伉儷書院中六生張港峰,早前憑有機清潔劑獲國際發明獎項,他就讀的學校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提供多元化支援。   平日喜歡上網閱讀化學實驗報告的港峰,在早前舉辦2023第8屆iCAN加拿大國際發明創新競賽中,製作環保清潔劑勇奪銀獎。   雖然港峰將要應考文憑試,但他依然關注學弟學妹的校園生活,他會臉帶微笑提及校內咖啡興趣學會「後輩」的進步。然後,話題轉到清潔劑上時, 港峰一臉嚴謹憶述發明原由:「市面大部分清潔劑,以化學方式製造,若污水排放不當,可能會污染水源和植被,所以我想尋求更環保方式去製造。」   他表示,實驗就是要仔細計算清潔劑將大油滴乳化成小油滴的數量,數量越多代表清潔劑的去油能力越高,過程漫長且枯燥,一度想過放棄,不過自幼受家庭訓誨,明白做人要重視承諾,由於答應過何副校長要做好這項研究,所以一直守至有成果為止。   該校副校長何泰安說,該校不遺餘力地推廣STEM教育可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屬啟發設計思維,每個初中生都要參與,透過體驗式學習去鞏固,如探訪院舍去找出長者生活上面對的難題,再嘗試解決;第二層屬於動手做,是級際活動,而每班又分成若干小組, 例子有早前為筲箕灣聖十字架堂設計智能垃圾桶,以方便清潔工友工作;第三層就是在第二層中找出重點組合,培訓他們參加校際比賽;第四層就是支援參加國際性比賽。   來自中四A班的何諾謙、盧昊軒及戴卓毅,正是「第三層」的代表。他們早前與班上另外兩位同學合作,製作「如何正確使用ChatGPT」的影片,並在公開比賽中獲獎。他們表示, 製作過程最大困難就是各人堅持己見,幸好顧問老師適時提出「要精簡、要集中」,作品始得完成。喜歡物理及電腦科的這個「三人組」,對學校早前安排同學參加AI企業舉辦的工作坊,如今仍津津樂道的追述操作機械人過程。   當談及下一個研究項目,諾謙說要服務大家,編寫程式製作裝置以期幫助校內飯票機精準運作。何副校長補充,STEM教育的精神,也是要效法耶穌基督,照顧有需要的人,而不是沉迷在科技鑽研範疇。   為照顧背景不同的學生,何副校長指出,校方提供多元而全面的支援。他以港峰為例:港峰在香港出生,其後在內地接受小學教育,再回港升讀中學。港峰入讀張振興書院後,校方安排他上英語銜接課,每天午膳時間讓他跟隨學校退休科主任學習,一直至今仍繼續。在本學年,該校另外增加支援,邀請校友回來教授英文作文,每週一課,讓中五和中六學生參加。除英語支援外,該校亦會協助新來港學生融入本地文化,舉辦「香港一日遊」,內容包括遊覽名勝古蹟,認識本地文化、學習餐桌禮儀等。   何副校長稱,年輕人經歷疫情、社會動盪,或會對未來感迷惘,教育界應當給予他們希望,無論是學術、體藝,以至個人興趣,都給予支援,讓他們實現自我,擁有存在感,從而有動力持續進步。(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