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150510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5.05.09
圖畫書裡的母親
   許多年前,我帶一群媽媽讀了幾個星期的圖畫書,課程結束時,有位媽媽告訴我,她變得比較能跟小孩溝通,小孩也比較樂意跟她對話了。我想,親子間能好好講話,不只是交代事情式的對談,而是聽講彼此心靈交流的話,是天底下最重要又美好的事情之一吧。她的經驗,為圖畫書的魅力做了很好的見證。 好的圖畫書貼近真實的兒童觀點,呈現兒童的想像與渴望,引導成人認識小孩的內在世界,或許也喚起純真的童心。另一方面,圖畫書呈現兒童的真實處境,也讓小孩認識成人有真實多元的面貌。小孩需要認識自己,也需要認識大人,尤其是對他們重要的大人,例如母親。親子關係是人際關係的起點,小孩常在與母親的互動中,感受和理解自己的人生。 《老媽,你好嗎?》(三之三文化)以一個四年級小孩的角度描繪他眼中的母親,抒發他對母親的不滿;巧妙的是,看似抱怨的話語,卻傳遞出他與母親之間濃厚的情感。 母親節到了,老師要學生們寫信感謝媽媽。這個小孩決定藉此機會,「寫出我想說的事。」他抱怨媽媽的口頭禪「知道嗎?」讓他在同學面前丟臉,因為那好像把他當成很小的孩子一樣。他抱怨媽媽整理房間時,丟掉許多他心愛的東西。他說明那些破舊的東西,原來是珍貴記憶的紀念﹕破運動鞋是第一次跑贏朋友時穿的、長頸鹿布偶是(已經不在的)爸爸送的聖誕禮物,又藉由橡實和冰棒棍子回想他二年級在學校遇到挫折,媽媽如何安慰和陪伴他。最後,他提醒每天忙碌工作還要照顧他的媽媽別太辛苦,穿高跟鞋走路要小心。他以一朵康乃馨和答應幫忙洗碗,感謝媽媽。 「你好嗎?」在本書裡有多重的意義,既是寫信時的問候語,也代表小孩對母親的感情,還有作者對母親角色的體諒。作者的筆法高明又動人,讓讀者體會到意在言外的細膩豐富。讀者以全知的角度看到母親對小孩的費心照顧,也看到母親的疏忽和失誤;小孩雖然對母親有些不滿意, 仍然明白母親對他的愛。書中的文字和圖畫都有幽默的風格,小孩信裡的母親和最後看信的母親在造型上也有落差的趣味。我們的人生,就是由這些複雜而矛盾的情感和事實交織而成的,無論是母親、小孩或親子生活都可能不完美,若能以更多的幽默感來面對,或許能減輕一些緊張壓力。 《生氣湯》(上誼文化)這個圖畫故事裡就有個喜感十足的母親,展現了幽默感對於小孩及親子關係的幫助。小孩霍斯在學校裡有一連串不如意的事情,使他非常生氣,回到家時「他氣得想打人 ! 」他當然不能打人,於是他用力踩地上的花。這時,媽媽在畫面後方出現了。但是,媽媽沒有直接教訓他。媽媽確知小孩氣得不想講話也不想動,便說︰「我們來煮湯吧 ! 」她有條有理的進行煮湯的步驟:鍋子裝水、放到爐子上、撒鹽,然後對著鍋子尖叫、吐舌頭。她的行為引起霍斯的好奇心,他自動從地上爬起來,協助媽媽煮湯。他也尖叫、吐舌頭、拿起湯瓢敲鍋子,最後張嘴「噴出最大一口火龍氣」。然後, 他笑了,能正常講話了。霍斯和媽媽「肩並肩站在一起,攪散了一天的不如意。」   許多小孩看完這個故事以後,都說這鍋湯一定要倒掉。他們讀懂了作者的用心。在圖畫裡,霍斯的媽媽很滑稽,一會兒把鍋子頂在頭上,一會兒倒立。在讀書會的討論中,有媽媽覺得這個故事裡的母親「很三八」,另一位媽媽馬上說,「要有自信才敢三八」。的確,我們從圖像看到霍斯的媽媽以眼神表示這些好笑、無厘頭的行為,都是她的精心設計。她先引導小孩將憤怒、難過或其他不好的情緒發洩出來,能一起笑,才有「肩並肩」的教導空間。有位媽媽有感而發,希望有人為母親們煮一鍋湯。我想,真正對兒童友善的圖畫書,也會帶給媽媽們樂趣和安慰吧。
kjy04a-20150503
icon53
畫中有話
2015.05.02
寫實的木顏色
“Merl and Jasper's Supper Caper”的封面背景顏色,是略微帶粉紅色的橘子色,上面放了一本厚厚的書,書角微微向上,好像剛被風吹開一樣,感覺很真實。在那本書的左上方,有兩隻用黑色線框勾畫的白色動物,她們就是這本圖畫書的主角——Merl和Jasper(小貓和小狗)。小貓和小狗簡單而平面的風格,與整體寫實的效果截然不同。想必另有內情吧,故事會不會與風格有關呢?  “Merl and Jasper's Supper Caper”是一本很有趣的圖畫書,作者Laura Rankin創作了小貓和小狗,讓她們在不同的童話故事書中穿梭。主角通常擁有吸引的外表,為甚麼小貓和小狗卻是很平板的白色? 作者特意安排她們擁有平凡的外表,除了讓她們在極為細緻的場景中突出,這也是與故事發展有密切的關係。故事講述原本以為是主角的女孩子,在房中繪畫,圖畫還未完成就離開了。這時,故事的真正主角小貓和小狗出現了。女孩子沒有為她們上色,她們只好「光著身子」,可憐的小貓和小狗!原本女孩子想為她們畫晚餐的,可以她剛畫好盤子便離去了。小貓和小狗實在太餓,於是,她們決定在書本裡找尋食物。   閱讀這本書,仿如置身其中,因為作者用了寫實的方法,把故事場景逐一呈現。如何把物件畫成與我們平日看見的環境相似?重點在於掌握光影與透視,就能讓物件帶來立體的效果。作者選用比較容易控制的木顏色繪畫,因為木顏色的筆尖細,有利於描繪細節,讓整體效果更為細緻。木顏色的特性與鉛筆相似,同樣有質感「軟」和「硬」的分別; 使用質感比較鬆散的木顏色,會帶有粉末的效果,若果配合粉色系,會為畫面帶來溫柔的視覺效果。這特性也為小貓和小狗遇上可怕的情節時,有中和可怕氣氛的作用。木顏色與鉛筆除了顏色的分別,有些木顏色是水溶的,即是沾水便會溶化,變成水彩的效果,這類木顏色質感通常比較軟。質感軟有甚麼好處?或者,請你在這個週末,嘗試用不同質感的木顏色繪畫,感受一下兩者的分別吧。下次再談。
kjy03_20140316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4.03.16
原來知識可以好玩又有趣
   介於「圖畫書」和「文字書」之間的「橋樑書」,是專門為幫助孩子從以圖像閱讀起始,順利邁向獨立文字閱讀的好幫手,體裁多以散文、短篇小說、詩歌、傳統故事改寫、語文遊戲的文學類為主,內容則包括了生活題材、想像、奇幻、冒險等主題,相較於知識性圖畫書的數量,和在橋樑書中所佔的比例,橋樑書中有關自然、科普的故事較為稀少。閱讀一如飲食,需講求營養均衡,多元的文類和主題,更能豐富充實兒童的閱讀生活。 如果能有一種專為初學閱讀的孩子設計的知識讀本,結合了正確嚴謹的知識和生動活潑的故事,小朋友讀起來一定會覺得更興味盎然,學習的過程也不會感到那麼枯燥乏味了吧! 《象什麼》(天下雜誌)由動物學專家張東君執筆和攝影,結合了插畫家黃麗珍幽默揮灑的繪圖,約4500字的篇幅,讓小讀者輕輕鬆鬆讀來,儼然也成為一個認識亞洲象的「小專家」。這樣的知識讀本,將艱澀的知識爬梳整理,轉化成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和內容, 不但能增長孩子的知識,也會激發孩子主動求知的慾望。 張東君又號「青蛙巫婆」,長期在動物園擔任動物保育的推廣工作,同時也是個知名的推理小說研究者,「象什麼」這本橋樑書,正好結合了作者的專長,以她一次到泰國清邁的大象保育生態之旅為主軸,發出神秘的委託書,邀請了穿山甲「福爾摩穿」,和大家一起來展開尋找大象秘密的旅程,「福爾摩穿」這個名稱既呼應了台灣就是「福爾摩沙」,同時也暗示了穿山甲擔任的就是個如同「福爾摩斯」偵探般的角色,再揉合了「瞎子摸象」的情節發展,於是讀者可以按圖索驥,一步步了解大象的生理結構和生活習性,最後情不自禁的愛上大象,希望成為大象的守護人。 另一本由楊維晟執筆和攝影的《蟲小練武功》(天下雜誌),全書約5700字,作者的奇想搭配上林芷蔚精采的電腦繪圖,閱讀這本橋樑書,有如觀賞一場活靈活現的動畫。作者從小醉心於武俠片,電影「變形金剛」又提供了他靈感,於是他設定了兩個主角:一是來自阿薩布魯星球、想認識昆蟲的變形戰士「小乖」, 另一個是一心想外出探險看世界的台灣獼猴「歐A」,一場意外的相識,讓他倆結成好夥伴,攜手向「昆蟲武林世界」出發。 平日大多數的人對昆蟲應該是抱著又驚又怕的心情吧!沒想到這本書像顯微鏡,讓我們能近距離的清晰看見各種昆蟲的生物性;這本書也像放大鏡,讓我們驚異的發現昆蟲竟然擁有這麼多神奇的特異功能,原來人類許多武功招式都模擬自大自然中這群武林高手。昆蟲界的江湖不斷有好戲上演,鎚頭功、飛天輕功、遁地鐵牙功⋯⋯各種武功秘笈讓人目不暇給、眼花繚亂,不由得佩服起昆蟲們旺盛的生命力,和適應環境的堅強意志,因此對身形微小的昆蟲印象完全改觀。   這兩本橋樑書雖然主題不同,但皆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活潑新穎的插圖和紀實的照片,輔以書末所附相關的資料和活動設計,讓知識變得好玩又有趣,幫助小讀者跨越學習的障礙。這種新型態的知識讀本,意不在傳授零碎、片段的生物資訊,也不是為了教導制式的標準答案,而是希望孩子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能激發他們探究自然、思索生命意義的動力,同時柔軟孩子的心靈,感受人類和這個世界其他的生物是共生共存、互為一體的,所有的生命都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值得被尊重和愛護。為了永續自然,保護人類和生物共同的家園,從閱讀中啟發生態保育的觀念,是未來行動的起點。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4.03.09
親近自然,無需遠求
   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認為這個世界萬物皆我所用,為了求得經濟利益和物質的享受, 因此不斷濫墾、開發;過度擴張的結果,無情的壓縮了自然環境中其他生物生存的空間。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已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然而生命自會尋找它的出路,只要有一絲生機,即使在窮山惡水間,也能無言展現生命的大美。 台北是個繁榮的大都會,很難想像一座隱身在水泥叢林間的人工洩洪池裡,款款點水的蜻蜓就在此延續命脈。一隻在水塘邊盤旋的長鋏晏蜓吸引了生態畫家邱承宗的目光,於是他以三年的時間,持續定期拜訪這個水池,不僅速寫池邊的昆蟲和水生植物,也記錄池水底下共生的鄰居,完成了《池上池下》(親子天下)這本圖畫書。 時序由初春歷經夏、秋到晚冬,全書以雌麻斑晏蜓為主角,從產卵、孵化成幼蟲水蠆、經過十四次蛻皮, 長成了終齡幼蟲,再辛苦地完成羽化後,變為成蟲,繁衍下一代,甚至死亡。作者以優美的文字寫下他細膩的觀察,並用彩筆精密寫實的演繹這場生命輪迴,池上池下的蟲、魚、鳥禽和植物也都是演員,一起在這個多采多姿的劇場,攜手搬演這齣動人的生命好戲。這是台灣第一本描繪蜻蜓生態的繪本,更是認識池沼水生世界的佳作。 《池上池下》得到了第一屆豐子愷圖畫書獎的優秀兒童圖畫書獎榮譽,在三屆共二十二本得獎書中,僅有兩本屬於知識類圖畫書,另一本就是由劉伯樂創作,得到第三屆首獎殊榮的《我看見一隻鳥》(青林),由此可見,要創作一本既符合科普讀物對傳遞知識精準確實的要求,又要表現圖文的藝術性和美感,更重要的是能以兒童能理解、親近的主題內容,讓孩子讀來覺得有趣的知識圖畫書,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任務。 劉伯樂和邱承宗一樣,對大自然懷抱著深情,他們也有相似的工作經歷,曾擔任童書出版編輯多年,並長期投入生態觀察,喜歡四處到野地走走、寫寫、畫畫,為台灣的鄉野山林、風土民情做了許多素描,持續不輟創作三十多年,出版了數十本涵蓋了人文、自然各種面向的作品,但他最愛的是觀鳥、畫鳥,因此自稱為「鳥人」。 《我看見一隻鳥》說的是一個媽媽和小女孩一起去賞鳥的故事,實際場景在台中市大坑的公園,藉著親子尋鳥過程間的對話和互動,引導讀者如何觀察自己身邊的環境。全書由「我的觀察筆記」開始,小女孩以稚拙的筆跡,紀錄並彩繪下她的發現,雖然是一份生澀的作業,但完全是用孩子的觀點來看世界,成人在其中不再扮演指導的角色,而是和孩子在平等的氛圍中溝通和交流,共讀自然這本豐富的大書。 大自然在劉伯樂的筆下展現出驚人的美感和靈性,邱承宗微觀的角度充滿了人文情懷,他們的作品兼具了科學的價值和藝術的深度。兩位作者都不自我滿足於畫制式的科學圖鑑,而是將全心投入生態觀察、研究、探索的紀錄,轉為生動可親的故事,讓讀者不僅感受到自然的豐美,也明白生存競爭是多麼的嚴苛,對和人類共生的萬物產生尊重虔敬之心;他們不只是童書創作者,也是守護自然的生態保育者。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自然萬物在這個大千世界中,各有自己的位置,也背負著不同的使命,維繫著生態圈的運作與穩定。每個獨一無二的生命都該被友善平等對待,在這個地球大家庭中並生共容,人類千萬不要妄想凌駕自然,破壞生態的秩序和平衡。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能夠透過敏銳的觀察,靜下心來細看生活周遭各項事物,那麼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東西,也能從中發現樂趣、發掘真理,原來親近自然,無需遠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