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4a-20150607
icon53
畫中有話
2015.05.30
電腦繪圖與手繪圖
   以輕聲朗讀一篇文章,或是以高聲朗讀一篇文章,兩者的速度和語氣都會有明顯的不同。輕聲朗讀,速度自然會放慢,更會帶有溫柔的感覺;把聲音放大,必然比輕聲朗讀顯得精神抖擻,感覺也明快許多。把這原理套在控制木顏色筆繪畫,輕輕地在畫紙上塗,鬆散的筆觸能夠營造溫柔的效果;用力地繪畫線條,以線條填滿畫紙,厚實的筆觸又會帶出充滿力量的質感。為甚麼會在這裡,跟讀者談及木顏色筆繪圖的方法呢?因為這與電腦繪圖有很大的關係。 近年,電腦繪圖的軟件和技術愈來愈普及,很多圖畫書是以電腦繪圖軟件繪製的。法國畫家馬克.布塔方(Martin Baltscheit)創作的《不會寫字的獅子》就是以電腦繪圖所繪畫的作品。他曾在接受訪問中提到:他要多加一些手繪的質感和細節,來豐富以電腦繪製的畫面。《不會寫字的獅子》封面上黃色的獅子,牠的身體正是加了仿木顏色的質感,還有獅子臉蛋、鼻子和鬃毛的外框被繪成鬆散不平似的,都有加強手繪效果的作用。 電腦繪圖的優點是製作速度快,容易修改。按一下填色按鈕,不費力氣便能填滿很大的面積。珍寶從來都是用努力來換取;相比之下,電腦繪圖單是線條的變化遠不及手繪的線條,手繪因為力度的不同而產生很多變化。因此,電腦繪圖作品的可欣賞價值遠比手繪圖低。這位畫家生活在充滿藝術氣息的法國,他自然深明電腦繪圖的缺點,所以他筆下的電腦繪圖刻意加上手繪的質感;《不會寫字的獅子》呈現大量仿木顏色筆和鉛筆的紋理,有助改善電腦繪圖的缺點。   不過,電腦繪圖所用的感壓筆,不會因為速度快和慢而產生很大的差異。以電腦繪圖繪成的線條,某程度受制於電腦軟件的設定,所以單憑筆觸是不能分辨繪畫者的力量與速度。即使手繪的質感能夠豐富電腦繪圖的效果,電腦繪圖也不能取代手繪的作品。
kjy03_20150524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5.05.23
一隻穿著背心的野鴨 ﹣﹣寶兒
  丹麥作家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 1875)曾經寫過一個著名的童話故事〈醜小鴨〉,故事中的「小鴨子」長的與眾不同,被其他鴨子排斥,於是獨自踏上一段艱難的旅程,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與動物,勉強度過寒冷的冬天。直到春天來了,牠才發現自己長成了天鵝。醜小鴨原本傾慕天鵝的優美、高貴,沒想到自己就擁有所渴望的特質。這個故事等於是安徒生的自傳,他藉著醜小鴨比喻自己的一生;雖然艱困,心靈中的美善卻始終沒有被掩滅。 而《寶兒》(台灣東方)這本圖畫書的主角,也是一隻與眾不同的小野鴨。寶兒出生後因為沒有羽毛而被其他野鴨嘲笑,雖然媽媽為她織了毛背心代替羽毛,她還是沒能學會飛行和游泳,無法跟隨其他野鴨飛到溫暖的地方過冬。於是,她也像醜小鴨一樣踏上一段旅程,一段成長的旅程。不過,寶兒比醜小鴨幸運,她無意中搭上了一艘船,在船上交到好朋友,航行途中還學會了自食其力,最後被安置在倫敦附近的皇家植物園,那裡有各式各樣的植物和鳥類。寶兒始終沒有長出羽毛,也沒有蛻變成不同的鳥,不過她到了一個能夠完全接納她的地方,這樣友善的環境幫助她接受自己的不同,讓她安心地做她自己。 《寶兒》是英國作家和畫家約翰.伯寧罕(J o h n Burningham, 1936-)的第一件圖畫書作品。1963年伯寧罕贏得了凱特格林威大獎(Kate Greenaway Award),也因此開啟了圖畫書創作的生涯。他陸續寫了一系列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之後更嘗試用兒童觀點自寫自畫圖畫書,例如《和甘伯伯遊河》、《外公》、《莎莉,離水遠一點》、《遲到大王》、《神奇床》等等,這些充滿想像力的圖畫書讓成人和兒童都得到啟發,例如這個故事,伯寧罕藉著寶兒讓讀者看到接納自己、包容別人,可以使生活變得多麼不一樣,這樣的認識對成人和對兒童同樣重要。的確,天父用自己的形象創造了各樣獨特的生命,因此每個人身上都擁有基督的榮美,不是外表,而是在內心,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伯寧罕的文字幽默有趣,圖畫也很值得細細觀賞,他的畫不是以寫實為目的,而是表現出景物、人物、動物、衣服、物件⋯⋯給人的感覺。粗重的輪廓線有時呈現乾筆的皴擦,畫出像是池邊蘆葦的樣貌,有時又有濕潤的水墨效果,畫出漸層。他擅長表現肌理,例如野鴨身上的羽毛、船長和大副穿的厚重衣服。此外,他還用色彩與肌理搭配,呈現不同的天氣變化,例如水面的漣漪和反光、天空的雲層,還有寶兒孤單的在河口,旭日西沉,下起了毛毛雨的那個畫面。 這樣的一本圖畫書可以從各種角度細細品味,對於孩子會有不同的啟發。如果父母和老師跟孩子一起閱讀,在讀完故事之後,不妨用提出問題的方式跟他們討論,不需要給他們任何標準答案,也不必給與道德教訓,而是幫助他們更深刻地去思考,並且欣賞一件好的作品。
kjy04a-20150517
icon53
畫中有話
2015.05.16
利用線條上色
   木顏色筆所繪畫的圖畫,顏色總是淡淡的,這就是木顏色筆的特色嗎?不一定的。要用筆頭這麼小的木顏色筆,填滿整張畫紙,確實需要花一點力氣;因此,木顏色筆所繪畫的圖畫,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繪畫的作品,顏色總是淡淡的。每當想到要用小筆頭,填滿一張大畫紙,實在是一項不輕鬆的工作。若果採用木顏色筆完成整本圖畫書,更是艱巨的任務。《第一條魚》就是一本採用木顏色筆完成的作品,由現居於柬埔寨的德國畫家薇碧克.余瑟繪畫,並於2000年獲德國出版工會繪本獎。 《第一條魚》的封面有一個男孩子,坐在木板搭建的小碼頭,正在耐心等候他的第一條魚。他背後有一雙拖鞋、水桶和一把刀。一把刀? 原來爺爺教小男孩,要親手用刀把魚處理。雖然眾人譁然,但爺爺告訴他要做認為正確的事,其實爺爺希望透過生活,讓男孩子明白人生意義。《第一條魚》的圖畫看似休閒,初看充滿動感風格,還以為是一個幽默有趣的故事;反之,這是一個讓人反思生命的故事,輕鬆活潑的風格,為嚴肅的內容帶來平衡的作用。   畫家除了採用輕鬆活潑的風格,平衡故事帶出的嚴肅話題。她還能夠把木顏色筆的優點發揮,更能隱藏木顏色筆的缺點。《第一條魚》色彩厚實又豐富,大部份畫面由線條組成,避免使用小筆頭填滿一張大畫紙的工序。曾經提過木顏色筆的質感,也有軟硬之分,質感較軟的木顏色筆,感覺比較容易控制,只要在畫紙上擦過,便留下一條顏色線,不過線條會比較粗。看,《第一條魚》粗粗的線條充滿速動和力量,應該是使用質感較軟的木顏色筆繪畫了。以後用木顏色筆繪畫,除了可以慢慢地用心上色,也可以嘗試用充滿動感和力量的線條,繪畫一幅色彩厚實的木顏色作品。
kjy01_2015051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5.09
認識生命之源 活出主內共融 新教友高佩聰 親子同走信仰路
   去年因著香港圖畫書創作獎的訪問,第一次和高佩聰見面。那時,佩聰剛慕道半年。這次再與她會面, 她已於剛過去的復活慶典夜間禮儀和丈夫一起領受入門聖事,兒子正正亦隨後接受嬰兒領洗,一家三口一同加入天主教的大家庭。高佩聰分享她追尋信仰的歷程,並道出她對兒子的寄望。 (本報專訪)任職自由插畫師的高佩聰,進修兒童文學碩士後創作和研究圖畫書。去年憑著作品《等待》,她在第一屆香港圖畫書創作獎中,獲得佳作獎第一名。她與資深教育工作者張佩斯合作出版的圖畫書《想不到……》四月底更入圍第四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回想接觸天主教的起點,她表示是媽媽的帶領,「媽媽,還有不少親戚也是教友,小時候媽媽會跟我說天父的事。」 全心交託 賴主引領 推動高佩聰進一步認識天主教的是她的丈夫和夫家,「我們結婚時,丈夫並非教友,但夫家的親人都信奉天主教。看到夫家的家庭凝聚力, 觸動我渴求認識天主,我也希望自己和丈夫能與家人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夫婦二人決定參加慕道班時,兒子快滿一歲。「我們搬了新家,鄰近聖堂,兒子正正也長大了不少,我們便參加堂區的慕道班。」未開始上課時,高佩聰亦曾擔心一年半的慕道班「很難捱」,「但上第一課起,我便十分投入慕道班; 除了可以更認識天主,每星期也能和同學們相聚,感覺自從大學畢業已很少類似的機會了。」 高佩聰感謝修女和導師,教授信理,在講授中聯繫信仰與日常生活,並給予靈性上的指引。下課後她又會與丈夫討論課題,互相交流。「聖經的記述不再只是故事,我了解到聖言的涵義非常豐富,值得我們深思。」其中一句特別打動她的聖經金句是「天主自會照料」(創22),「這句話的意思並非信了天主便一帆風順,而是面對困難時,天主會安慰我們,也會給我們啟示。」 揀選聖名瑪加利大(Margaret),高佩聰也是出於對天主的信靠,「聖女矢發永願時承諾『一切只為天主,不為自己;讓天主安排,絕不隨自己的意願』,我希望向她學習。」聖女瑪加利大是堂區的主保,也是高媽媽的主保聖人。 領受入門聖事,高佩聰表示很高興和丈夫一起正式加入天主教的大家庭,姨丈和姨媽更擔任她和丈夫的代父母。加上父母的支持,她更加感動,「以往爸爸對聖堂很抗拒,得到他、媽媽和夫家的支持, 我非常開心。」她表示自己領洗的同時也領受了「小使命」,「我希望培育正正認識天主,並重燃媽媽對信仰的熱誠。」 以愛育兒 保存美善 高佩聰認為,兒子亦是推動他們夫婦倆尋找天主的重要因素。懷孕中期, 她開始要臥床安胎,丈夫悉心照料,親人也不斷為他們和孩子祈禱, 「無論我吃多少寶寶也不太吸收,醫生也告訴我們,人只能盡力,但生命不由人來決定。」從中,他們感受到生命之得來不易和人的渺小,「所以,除了天主的召叫, 正正也是從開始就有份推動我們認識天主。」 雖然需要提早剖腹生產,但孩子出生後一直健康成長,而佩聰夫婦亦恆常帶孩子一起參與彌撒。「正正在彌撒中喜歡聽音樂,也開始認識『耶穌』、『耶穌基督』等詞彙。」接受嬰兒領洗當天,正正因為生病而狀態不太好,「但我們抱他到祭台前領洗時,他十分開心,領洗後更展現非常燦爛的笑容。」佩聰指出孩子已能認出耶穌的肖像,禮儀當天更不停指著聖堂內的耶穌像,「感覺他把我帶到耶穌跟前。」 每天高佩聰都會帶領兒子禱告,又鼓勵他接觸大自然,「希望他懂得欣賞天主創造的美麗世界,學會感恩,常懷善心,並發展至對別人的關懷。」她補充自己也不知不覺地多了讚嘆世界的奇妙,不再以自己為中心。「但願我能善盡本份,做好身教,期望在教會內認識不同的兄弟姊妹,多了解培育孩子的方法;其他的,我相信天父自會照顧。」   雖然佩聰笑說自己只是「新手媽媽」,趁著母親節,她也為各位媽媽打打氣。「每個媽媽也很幸福,同時都很偉大,都懷著使命,以自己的生命影響生命。在繁囂的香港,但願我們都能保持培育孩子全人發展的心,保存他們的美善,有力量幫助他們成長。」對於小朋友,佩聰亦送上祝福,「希望你們可以多接觸大自然,繼續快樂地成長!」(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