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130609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6.09
歪歪小學的荒誕故事
喬不會數數,要他數到十,他會說:「六、八、十二、一、五、二、七、十一、三、十。」 雪莉上課時,不是看窗外就是睡覺,一次睡翻了身,滾出窗外,但仍然在半空中睡著。  貝貝是畫畫快手,可以在一個小時的美術課裡畫五十隻貓、一百朵花、二十隻狗和很多蛋或西瓜。 約翰是班中最聰明的學生,成績優異,但只看得懂上下顛倒的字,所以要把書顛倒過來看;可是,珠兒老師不讓約翰這樣做。 珠兒老師是新來的班主任,是接替高爾符老師 —— 那一位會把不守規矩的學生變成蘋果的老師,但最終害人終害己,意外地變成了蘋果, 被人吃了。 珠兒呢?她真夠妙了!她容許雪莉帶一個流浪漢上課,讓她跟全班同學說流浪漢的故事;她又曾嘗試為了讓學生明白甚麼是重力,把一台電腦從三十樓拋出窗外,因為她認為這比單用紙筆施教更為有效。 哈哈哈!很荒謬吧?那些令人意想不到,捧腹大笑的故事都一一寫在「歪歪小學」裡。歪歪小學原本是一所有三十個課室的平房,可是學校蓋錯了,結果成了一幢有三十層,每層只有一個課室的學校。那裡沒有升降機,要上三十樓探望珠兒老師和二十七位學生,就得走樓梯啊!  作者路易斯.薩奇爾(Louis Sachar)曾經當小學老師,書裡的名字都是來自當時的學生。「歪歪小學」系列分別創作於1978 年、1989年及1995年,系列包括:《歪歪小學的荒誕故事》、《歪歪小學要倒了》和《歪歪小學來了一個小小陌生人》,內容主要圍繞著珠兒老師和學生的校園生活。 在《歪歪小學的荒誕故事》裡,薩奇爾給三十樓的每一位學生創作了一個章節,他著意描寫學生外貌特徵,讓每一個人物都是活生生,充滿個性,同時表現了每一位孩子的獨特一面。雖然,書中的內容確實有點荒誕,甚至古靈精怪,但正如作者在書中開場白說:  有些人說這些故事很怪、很傻。可能是真的。不過,我把你的故事講給歪歪小學的小孩聽,他們也覺得你很怪、很傻。這可能也是真的。 是啊!成人和小朋友的眼光很不一樣,成人看甚麼都煞有介事,對小孩愛聽的趣怪事物,我們反而覺得很無聊。當我閱讀「歪歪小學」的時候,就像重新做回一個小孩,在諧趣的故事背後,不單找到了自己,還有學生的影子。 此書適合中、高小學生閱讀,在他們讀著讀著的時候,必定笑出神來,因為他們可以把書中人對應了現實中認識的同學和老師,像愛扯女同學辮子的男生,傻兮兮、不太精明,連學生名字也攪錯,遇上學生不好好專心上課就會在黑板記名的老師。李坤珊在《歪歪小學的荒誕故事》序中以自己的兒子為例,以為兒子一定會承襲家人愛閱讀的傳統,但兒子從一年級開始對「閱讀」和「寫作」都提不起興趣,甚至把這些形容為「最討厭」的項目。直至三年級的老師要求他閱讀《歪歪小學的荒誕故事》,這種顛覆現實學校生活, 引發連串笑料的題材,令「歪歪小學」系列頓成為兒子和同學的搶手讀物。不但如此,李坤珊的兒子更自發地興起寫故事的念頭,創作了一本屬於自己的「歪歪」故事。因此,閱讀這本書後,小讀者也許能激發閱讀興趣、想像力和創造力,自己動手來創作。 有一次帶放學隊,我想要試探一下「歪歪小學」的魔力,就跟一位四年級同學介紹「歪歪小學」的人物,他聽得眉飛色舞。或許這就是「歪歪小學」的成功處吧!它能為中、高小學生打開一扇閱讀的窗口,以惹笑的故事為切入點,讓學生慢慢從圖畫書的閱讀,過渡到文字較多,篇幅較長的童書,再及內容更為複雜的少年小說。   希望你是一位容得下荒誕事的家長或老師,若然你的孩子或學生自由徜徉在「歪歪小學」的世界裡,並嘗試創作自己的「歪歪」故事。而我,更願意放下「老師」說教的形象,成為他們的大朋友讀者,一起在狂想中開懷大笑! 
kjy03_20130602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6.02
享受一頓圖象與文字的饗宴
   《奇光下的祕密》(Wonder Struck) 一書共六百多頁,果真是一塊「磚頭」,相信嚇壞了不少逛書店的父母和青少年讀者。是書是布萊恩.賽茲尼克(Brian Selznick) 繼《雨果的祕密》(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後第二本圖象小說。圖象小說早在1970年代美國出現,它突破一般圖畫書篇幅短小的限制,借助相互配合的圖文來講故事, 有利於表達結構複雜,情節多變的故事。再者,對閱讀意欲不高,喜愛圖象的青少年讀者來說,圖象小說更是尚佳的載體。因此,我二話不說便把它買下,還準備讓我的學生閱讀。 賽茲尼克是說故事的箇中高手,能不動聲色地駕馭文字與圖象兩者。不過,有別於《雨果的祕密》圖文互相配合,交錯補充講述一個故事,《奇光下的祕密》圖文結合的方式更進一步。書中,文字和圖象分別訴說著兩個獨立,但互有相關的故事。文字所講述一位聽障男孩班(Ben)的故事,他成長於單親家庭,由媽媽獨力撫養,從不知道爸爸是誰。媽媽去世後,班意外發現有關爸爸的線索,於是離家到紐約去,展開尋父之旅,可惜父親早已離世。然而,因為班意外到訪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認識了父親在博物館工作的男孩詹米(Jamie),這段因緣不單讓班探知博物館的奧祕,還打開了他的身世之謎。 除文字以外,賽茲尼克運用了細緻的鉛筆插畫,向讀者展示另一個聽障女孩 —— 羅絲(Rose),一個發生於1927年紐澤西州的故事。父母離異的羅絲,為了探望當演員的母親,隻身到紐約去,但母親竟把將她困在房間裡, 並準備安排送她回家。羅絲不甘受困,獨自逃離,到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尋找在那裡工作的哥哥華特(Walter)。於是,班與羅絲兩個故事的舞台便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因此,當我們讀到詹米帶著班在博物館遊走時,我們可以透過羅絲的故事,將文字影像化,由想像變為具體畫面,享受著雙重的閱讀饗宴。 《奇光下的祕密》最迷人處,是賽茲尼克雖以文字和圖畫各自述說兩個完全獨立的故事,但匠心獨運的他,巧妙地運用過渡語,把兩個故事有機地連接在一起。當羅絲觀畢母親主演的電影,並在暴風雨中跑回家時,畫面出現了一道閃電,就在這時候,故事敘述即轉回班的身上 ——  一道亮白耀眼的閃電劃過天際,伴隨著另一陣轟隆雷聲。 電燈熄了。 現在班想要回阿姨家,他把書塞進褲後,拿出手電筒,走到廚房。 最後,班被閃電擊中,導致完全失聰。此外,當班和羅絲兩人同存在博物館的空間時,他們又不約而同地向隕石許願,於是,隕石又成為祖孫兩人的交匯點。因此,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追蹤兩條敘事線索的過渡,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奇光的祕密》是一個渴望被愛與自我尋覓的故事。班和羅絲都因尋找摯親而離家。羅絲在逃家多次後,最後投靠哥哥,展開新的生活。班最終找到了爸爸留下的另一個線索 ── 金凱書店,並在那裡找到了自己的奶奶,獲知父親的故事。解開所有的謎團及祕密後,班於是明白自己為甚麼會夢到狼、知道媽媽送給他的貝殼烏龜的由來,以至發現了自己自小收藏物品的喜好,也是受爸爸影響的,這時候的班對自己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當讀者再讀是書的時候,才驚覺作者的巧妙安排,事事預為鋪墊,並有跡可尋,一讀、再讀,以至三讀,趣味源源不絕。 賽茲尼克在創作《奇光下的祕密》時,刻意以博物館為主舞台,並透過《大驚奇》一書,帶出人人都可以成為展覽策劃人的訊息。書中的角色都有自己的收藏品,像班的收藏盒, 羅絲有關母親的剪報, 詹米的拍立得(即影即有相片), 猶如書中的《大驚奇》所言,「每一個個體都可以是座博物館,都該交由自己去策劃。」很多人喜愛收藏不同的物件,有些是對自己有重大意義的,有些是關於自己生活的紀錄。讀到這裡,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我們所收藏的舊物,究竟展示一個怎樣的自己。   如前所述,這本大書可堪再讀、可堪回味的地方太多了,真要探索《奇光下的祕密》,我們得到圖書館把它借回家,好好細讀。當然,能擁有這一本大書,讓自己一次又一次欣賞作者的魄力,那是更美好的事! 
kjy02_20130526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5.26
文物醫生 文物修復辦事處 承傳文化傳奇
當你到博物館參觀展覽時,心中曾否浮現這個問題:展品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 到底是怎樣保存下來的呢?原來每間博物館,甚至每個展覽背後都有一群文物修復專家在默默耕耘,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雙手,為文化傳承不斷努力。 (本報專訪)快要到達香港藝術館四樓時,身穿純白長袍的二級助理館長(中國書畫)何綺雯已在遠處等著。她和部份文物修復辦事處的同事駐守藝術館,為該館服務。在她的帶領下穿過走廊,走進工作間,內裡盡是不同的儀器、工具和化學品。何綺雯解釋道:「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文物修復為文物加科學,科學知識亦是文物修復工作中重要的部份。」 修復保存 照料文物 文物修復辦事處設有八個專科小組,分別照料不同類型的文物, 「除了書畫等平面文物,瓷器、雕塑等立體文物,同事亦需要負責出土文物和法定古蹟建築物的保存和修復。」何綺雯解釋工作主要分為預防、修復及保存三方面,「為預防文物變壞受損,我們會為每次的展覽提供意見,確保展品的安全。」這需要考慮環境的濕度、溫度和光線照射,以及文物的歷史和個別狀況。 「你可能會感到奇怪,為甚麼有些展廳特別昏暗?」何綺雯解說,「其實光源的照明度可以對文物造成很大傷害,將燈光調暗是為了保護文物。」同時他們亦需要考慮展櫃有可能遭受的壓力和碰撞,「我們盡可能在展覽期間保護文物的安全,但要確保它們沒有損壞,亦需要入場人士的配合和自律。」 修復方面,專家會先用各種儀器,為館藏進行物料等不同科學分析;修復時亦需要用到不同化學品。何綺雯表示修復文物需要科學和工藝兩方面的專業知識。修讀材料科學,擁有理科背景,何綺雯強調單是科學知識不足以執行文物修復。「懂得用適合物料修補文物不代表能還原它們,修復工作同時講究手藝,需要時間和訓練,我們也需要了解它們的製作過程,工作才能順利進行。」需要下功夫的,還有文物保存。他們每天監察文物倉庫的環境,也需要每星期一次到文物倉庫進行溫、濕度測試,以適當保存這些文化寶藏。 記載文化 貼近生活 主要負責中國書畫的何綺雯坦言,雖然自己以往喜歡賞畫,但以西方畫為主。「當年參觀藝術館展出的《清明上河圖》,引起我對中國書畫的興趣。入職後接觸更多中國書畫,也培育了我這方面的興趣。」她解釋處理書畫需要特別細心,「因為用紙的緣故,中國書畫十分脆弱,處理時需要更周全的考慮。」 何綺雯表示工作中最難忘的經驗,是協助策劃「頤養謝塵喧──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園」展覽,「一方面是可以近距離接觸國家級文物, 另一方面是這個挑戰難度甚高。」該展覽展出三幅三米乘四米,分別以春、秋、冬為主題的通景畫貼落,即宮殿牆上可隨時「貼上」、「落下」的壁畫,猶如手繪牆紙,圖畫帶有吉祥寓意。 為了呈現通景畫貼落本身的形態和觀賞角度,她以相似於西方油畫的做法,將它們先包在木框上,然後豎起,靠在牆壁上。她回想, 「固定貼落,再把這樣大的畫豎起已十分困難,在執行的過程中還要確保它們絲毫無損,實在是很大的挑戰。」她續道,「但能應用西方技巧於展示中國書畫,這次展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舊啟德機場也有出土文物,這證明文物與我們的距離並不遙遠。」何綺雯表示近年來香港人日益重視本土歷史, 保存文物的意識愈來愈強,「代表香港更愈來愈需要文物修復的資源。」她表示每年亦有不少市民參與文物修復義工服務,參與展覽的簡單準備工作,藉此提高他們對文物修復的認識。她補充,「展覽開幕時義工們都十分高興,因為他們都有份參與其中。」   近來文物修復辦事處忙於籌備將於2014年在香港舉行的國際文物修護學會會議,各地的專家和學者將在會議中交流專業知識。與此同時,他們亦正籌備中央修復室,希望能集中資源,服務全港博物館。下次到訪博物館時,別忘記,文物除了蘊藏豐富的歷史文化, 還盛載著修復專家的努力呢! (澄) 
kjy10a-20130512
icon22
綠滿窗前
2013.05.12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賞析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遶,兩山排闥送青來。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畦,田園中分劃的小區。綠,指綠色的植物。 排闥,推開門。書,作動詞用,寫的意思。)  王安石做過宋朝的宰相,這首詩寫於他罷相期間,那時他在金陵紫金山下隱居。湖陰先生楊德逢是他的隣居,他們經常來往。這首是作者一次探訪湖陰先生時,在壁上題的詩。 這一次探訪,給作者的印象是:湖陰先生的居所,環境非常幽美,有潔淨的茅簷,屋外有花木,有田,田有水圍繞, 入眼有翠綠的山……,風景不但幽美,還予人一種溫馨親切的感覺,而湖陰先生在這裡隱居,自得其樂。要把景物之美和田園之樂,用二十八個字表達出來,絕非易事,但王安石畢竟做到了。以下嘗試作簡單的分析。 首兩句「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茅簷借代茅屋,茅舍天天的打掃,沒有苔蘚,非常乾淨。園中一畦一畦的花木,都是自己親手種的。陶潛〈飲酒詩〉用「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來表示隱居之趣。王安石則用「長掃」,「手自栽」, 天天灑掃,親手栽種,表示主人家樂於勞動,熱愛家園,非常滿足於現狀。 後兩句,寫眼前所見的山景和田景,這本來也是很平常的農村景物。但作者為了要使讀者覺得這景有異於平常,不得不用點心思。或許,我們可以推測,作者在腹稿階段,腦海中可能出現過「清溪一道繞綠田,開門但見青山面」等等,類此的,平平無奇的句子。可是經過一番推敲琢磨,鍊字選詞之後,終於變成「一水護田將綠遶,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幅鮮活、翠綠,別開生面的圖畫。護字用得妙,有愛護、守護的意思。護字與送字,也表示了大自然對人的關懷眷顧。人天和諧,景既美又溫馨,不得不佩服王安石妙筆能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