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20230521 8-9 drawings
400 400 喜愛畫廊
喜樂畫廊
2023.05.21
喜樂幼小 - 喜樂畫廊
kjy12_20230430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04.30
喜樂中學 - 動態
聖言中學•中六畢業祈禱會   (本報訊)聖言中學早前在中六同學的最後上課日,假學校禮堂為中六同學,舉行中六畢業祈禱禮儀。   禮儀由校監張明德神父主禮,以及宗教及倫理科科主任張興灝神父共禮。禮儀結束前,每位中六同學逐一領受神父的覆手祝福,並接受學校為同學準備的畢業證書封套。感人的氣氛瀰漫著整個禮堂。   張明德神父引用禮儀福音中「鹽與光」的比喻,勉勵同學離開校園後,要活出鹽和光的特質:鹽要有鹹味,才能發揮其功效;而光要照亮身邊的人,使其他人都能感覺到光,所發出的熱力。   禮儀結束後,同學返回自己的課室,與老師及同學們作在校園內的最後話別,互相勉勵。(教)   梁式芝書院•中六感恩日   (本報訊)梁式芝書院早前在學校禮堂,舉行中六感恩日,本學年的中六同學在過去的三年,度過了風雨飄搖的高中歲月:學生出席在鏡頭下的開學典禮、口罩下的新同學、虛擬背景前的科任老師,更在三年來失去在運動場上和健兒們的競賽,也未能與同窗把臂郊遊的時光。   感恩日上,校監溫國光神父為中六同學舉行祈禱會,並於席上降福學生,期望考生懷著校訓「主為我佑」的精神,面對文憑試。   溫神父指出,在人們感到最軟弱的時刻,求恩更別具意義。同學在校監的鼓勵下,寫下自己的願景,並逐一呈獻給天主。而吳小玲校長亦勉勵同學時說:「不可預期正是無限契機」(All unknown and uncertainties imply endless possibilities!) 。(教)   聖羅撒書院•靈修日   (本報訊)聖羅撒書院早前為中二及中三的公教同學舉行靈修日活動,主題為「大自然與我——聖方濟」,藉此活動,讓同學更深入認識聖方濟亞西西這位聖人。   當日同學於校園進行「覺察」靈修活動,包括讓同學體驗覺察靜行,感受身體,特別是雙腳於慢行時,每一個微妙的動作,覺察自己身體的存在。其後,同學亦從覺察進食中,透過嗅覺和味覺細嚐和欣賞食物。在分享環節中,有同學分享在過去很少這樣放慢腳步,專注每一個身體動作,這是一次新鮮的體驗,讓自己感受深刻。   隨後,同學出發前往馬鞍山聖方濟堂,沿途經過公園及海濱長廊,藉視覺及聽覺的體驗,感受城市中也有大自然的鳥聲、海浪聲、翠綠的植物及遠處的群山。接著,同學參觀聖方濟堂,透過堂區導賞人員的介紹,認識到聖堂的設計、畫像等都反映著方濟的精神,並更了解聖方濟亞西西的事蹟及芳表。(教)   香港天主教修會學校聯會  小學及學前教育組靈修日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修會學校聯會早前假嘉諾撒小學(新蒲崗),舉行小學及學前教育組公教教師靈修日,來自38所學校的校長、老師約330人參與。   靈修日主題為「共同建設學校這個家」,當天邀請潘銘智神父擔任神師,潘神父在講座中指出,學校就是一處特色的家,教育工作者需要用愛感染同事和學生。這個家更是贏取別人尊重的地方,同時要印證「愛心和信德已成為行動的準則」。   席上,潘神父提醒一眾教師,在建設這個「家」的時候,要先檢視自己的內心,這樣才能容納最美善的天主。他表示,老師更可以學習聖方濟沙雷氏,運用想像力默想天主的臨在,以溫和、謙遜及簡樸的態度服務學校,那麼,最終定可贏取別人尊重,使學校成為一個家。   感恩祭上,潘神父以福音「浪子回頭」的比喻提示參加者,在天主的家工作,要身在福中知福,而靈修日就是召叫大家回到天父的懷抱。公教老師擁有天主兒女身份,同時亦是學校的核心、活石,在接受天父無條件的愛時,亦有責任將愛分享給他人,以包容、接納及寬恕的態度,一同努力維繫學校這個家。(教)  
20230423 8-9 drawings
400 400 喜愛畫廊
喜樂畫廊
2023.04.23
喜樂幼小 - 喜樂畫廊
kjy01_20230326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3.24
嘉諾撒小學
禮儀之「嘉」
(本報專題)嘉諾撒小學校園內,三、五位同學在小息時,聚在一起朗朗上口地念著「我哋要禮待自己,要活得有意義」、「我哋唔單止要愛自己,我哋更加要愛埋人哋 」、「天地萬物都係天主創造,山、樹、海洋都係咁美好,對人、對物都要咁有禮」……原來他們在說唱由校長孫福晉創作的《禮的主題曲》,短短數句歌詞便訴說出該校本年的主題 —— 禮。   副校長賴雲潔指出,學校著重價值教育,所以每年都會設有不同主題,環環相扣地重視學生在靈性上的培育。該校本年便期望透過正規及非正規課程,從內到外塑造學生成為有「禮」的孩子。   關詠茵主任表示,學校在全學年分三階段推廣禮的文化,首階段是禮待自己,然後是禮待別人,最後是禮待天地萬物, 「讓同學愛和欣賞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好;在生活上,以言以行禮待別人;天主創造世界,所以同學要在敬愛天主外,也要愛護環境,保護世界。」   《禮的主題曲》歌詞正正帶出禮待自己、禮待別人及禮待天地萬物的訊息,涵蓋禮文化的重要元素,成為學校推廣禮文化的主題曲。孫校長早前更親自指導學生進行錄音,再由德育組製作音樂影片,隨著悅耳的歌聲及精采的視覺享受,把禮文化傳遍校園。   禮待自己、別人、天地萬物   有份參與錄音的六年級學生朱朗延表示,最喜歡的歌詞是「我哋要禮待自己,要活得有意義」, 他解釋說:「天主創造了獨特的我,而這歌詞教我要欣賞自己,才能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豐盛。」   參與錄音的同學聚集在校長室,戴上耳機,站在錄音設備前高歌,這對於第一次參與錄音的朗延來說,非常難忘。過程中,由於掌握不到歌唱時的語氣,而需重錄多次,「我最初唱的時候很粗魯, 唱不到禮的感覺。」後來,得到校長和教師的指導,他終於找到禮的感覺,「就是要溫柔地唱。」   五年級學生徐焯然得悉獲得教師邀請參與錄音後,便努力在家中及學校練習,最初有些音調拿捏不準,便在小息時尋求老師的幫助,最終在錄音時,一次便順利完成。她最喜歡的一句歌詞是「禮待自己,禮待別人,無分你、我、他」,因為這教導她不單要善待自己、別人和天主,也不要選擇性地禮待別人。   至於四年級的李鈺瑩,她最深刻的歌詞則是「天主的愛, 逢人亦會禮待」,「這告訴我天主愛我們每一個人,所以我也要以愛還愛,禮待天主, 禮待他人和自己。」她說,這首歌曲也在生活中,時刻提醒她要禮待別人,例如在早上會主動向老師、同學打招呼。   孫福晉校長昔日在學校教授音樂,這次高興能發揮音樂上的塔冷通創作歌曲,透過容易上口的歌詞,讓一至六年級的學生也能跟隨音樂歌唱,認識禮的文化。他提到歌曲除了在學生心中播下禮的種子,也教導學生敬主愛人,「希望有一天在學校埋下的信仰種子, 能發芽,多點小朋友能尋找到天主。」   教導祈禱的禮儀   學校就著禮的主題, 舉行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整個學年都沉浸在禮的文化中,包括在圖書館內舉行禮文化的書展,欣賞音樂劇等。當中,學校亦舉行「禮的主題曲急口令大賽」,讓學生以急口令方式,朗讀主題曲的歌詞,加深學生的印象。   吳慧雲主任指出,學校亦舉辦不同宗教禮儀,邀請學生時時祈禱,「為自己祈禱,也為別人代禱,關心自己和四周人士的需要。」宗教科組也與校園電視台合作,製作了兩套有關祈禱禮儀的短片,例如教導學生劃十字聖號的正確方法與態度,潘嘉儀老師指出,透過這些有趣故事,令學生更重視祈禱,並透過祈禱達致禮待天主。(吳)   《禮的主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l-wJxFq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