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01011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0.10.09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 智能藝術籠罩校園
(本報專題)甫進入大角嘴天主教小學, 你會以為自己走進了科學館與藝術館。地下禮堂放置了清潔機械人和酷似自動零食機的自助圖書機;踏上樓梯,多幅名畫《蒙羅麗莎》、《吶喊》、《星月夜》等展現眼前。 學校的外牆、走廊、樓梯皆設置藝術區,內容配合評賞及主題教學,在牆身臨摹有多幅名畫,並貼上學生的作品。這些作品多由壁畫班的學生創作,而在校園的課室及洗手間等其他地方,則以海洋、甜品、叢林等題材加以裝飾。 校園佈滿藝術品 融合日常生活與教學  校長周德輝解釋說,校園內的每一個地方,都能成為學生學習的空間,把日常生活與教學共融,提升學生的藝術觸覺, 「與其給他們一疊紙,再讓他們背讀;不如在生活中激發他們的興趣, 學生會自己尋找不同的方式學習」。  該校的視藝科在每個單元引入評賞,藉著比較及分析不同畫家的作品, 讓學生學習如何運用視藝元素及組織原理相關的詞彙,抒發對作品的感受。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欣賞名畫的歷史背景、線條、顏色等;並自行搜集名畫的相關資料及圖片。 視藝科科主任袁美玉說,若學生不明白畫作後的意義,例如初次看到挪威藝術家孟克(Edvard Munch)的《吶喊》,學生可能只會覺得恐怖、與美麗沾不上邊;但若是細心理解畫家的創作意念,學生便會知道這作品原來在反映畫家內心的驚恐。 袁老師說,多欣賞名畫,有助豐富學生的創作意念,發展他們的美感價值,並學習視覺元素、組織原理等美術知識。 視藝課堂上,學生了解畫作背後的意念和構圖後,便進行二次創作,並記下對名畫的觀後感。袁老師說,從學生的二次創作中,她看到學生的創意,例如有學生把梵高的《星月夜》與美國隊長及鐵甲奇俠結合, 畫出兩位超級英雄在夜空中對戰的情境;亦有學生把《吶喊》與寵物小精靈合作,為這色調較為暗沉、氣氛較不安的畫作,添上童心。學校亦開辦多個藝術班,例如馬賽克、壁畫、水墨畫、漫畫班等,提升學生的藝術水平及興趣。 藝術與科技的結合 藝術以外,大角嘴天主教小學一直著重於科技的發展;課室中,老師可靠著平板電腦控制燈、冷氣機;圖書館內駐有兩位伴讀機械人「喜閱」及「樂閱」,它們會作出害羞、疲憊等反應,但最主要的是它們內置寓言故事及童話故事,向學生說故事的途中, 會配合情節向前移動,更會發問問題,與學生互動。學校禮堂亦有清潔機械人及「智・Smart Library」自助圖書機,讓學生不必走上五樓便可憑學生證借閱圖書,當中圖書館主任會挑選一些較少學生閱讀的書籍,鼓勵學生閱讀更多不同種類的圖書。 配合該校電子學習計劃及發展方向,藝術科亦與電子學習組合作,引入3D打印技術,讓學生創作不同立體作品,如頭像、匙扣及電話座等,其中六年級的一個學習單元是人物設計,以往以人手用拼貼方法做立體圖形,電腦科科主任劉偉堤說,現在學生透過電腦科學習程式、技巧,例如教學生掃描整個樣貌,而視藝科便教學生如何用塑膠彩上色,「在學生的平面創作上,加上高的幅度,使成為一件立體作品。」 為幫助學生在校園中接觸藝術作品時,也能認識畫作內容,在牆壁上也貼有QR Code,學生在小息時可以到視藝室借用平板電腦,欣賞同學畫作的同時,也對畫作有深入的了解。這一切活動,都是要讓學生在校園中,也時常接觸到藝術及科技。(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2_20200405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0.04.03
想像的天空
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停課在家,已一段長時間了。你有沒有間中外出? 我認識的小朋友中,有些自農曆新年開始,已沒有離家半步,悶得快瘋了。有些則依舊生活多姿多采,郊遊聚餐看電影,彷彿疫症從來沒有來臨。我相信這些都是極端的例子。在這非常時期,大部份人仍然保持警惕,盡量減少上街的次數。但待在家中久了,日子是否有點難捱?  《你喜歡……》(《Would you rather...》)  你喜歡……大象喝光你的洗澡水;老鷹搶走你的晚餐;小豬穿上你的衣服;還是河馬在你床上睡覺。 你喜歡……全身沾滿果醬;全身淋得濕透;還是被一隻狗拖著在泥地上跑。 作者以「你喜歡……」作引子,開啟想像之門,展開想像,有些是天馬行空的想像、有些是孩子心底裡很想幹的「壞事」、有些是尷尬程度不同的「糗事」……讓孩子經歷一連串的奇異趣怪的「冒險」。 被困在家中的日子,想像力變成了逃離困局的魔法。我家孩子有時會把睡床陳設成飛機的頭等艙客位,一個當乘客,一個當機艙服務員;有時則把客廳化成高級餐廳,我也有幸成為座上客品嚐「美食」。書的其中兩頁是孩子在成人耳邊或向窗外大聲奏樂……敲銅鑼、打鼓、吹小號,大人可能覺得很吵耳,孩子卻樂在其中。我家的小男生就是這樣整天笑笑鬧鬧的度過。我相信你們總可以在生活中發揮想像力,在平凡中尋找趣味。  《天亮了,開窗囉!》 天亮了,開窗囉!作者隨著不同的窗戶被打開,看到山邊、海邊、城市、河流、湖泊、村莊、海灘……一幕又一幕的晨光,展現每個清晨於不同地方的景緻,而直白、帶有旋律性的話語「天亮了,開窗囉!……所以我喜歡這裡」,貫穿連繫著一幅幅猶如印象派名畫的美麗風景。原來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也有人在清晨打開窗,滿心歡喜地迎接新一天的到來。 我們一直也是每天早上醒來,過著規律的生活,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忙得不可開交,晚上累得倒頭便睡。直到因疫情留家工作,停課在家, 才發覺失去規律以後,我們好像頓失依靠,猛然感到失落。在漫長的時間裡,我們思考,我們感受。試想想,原來每天能夠從睡夢中醒來,依然好好活著,看見新一天的清晨,已是一件了不起,且值得感恩的事。 繪本小寶庫 英國創作大師約翰.柏寧罕(John Burningham)(1936-2019)被譽為是最會為孩子編織想像的作家。我覺得他活脫是個孩子王,他筆下的想像世界天馬行空,看不到半點成人的拘束和說教味,反倒把孩子的瘋狂幻想表露無遺,讓孩子盡情展現真我舒一口氣。他的其他作品包括《莎莉,離水遠一點》、《艾德華 —— 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和《遲到大王》等。其中1977年出版的《莎莉,離水遠一點》可說是繪本史上的「革命性」作品。伯寧罕大膽地棄用當時慣用的文圖一氣呵成的作法,將書的左右兩邊一分為二,左面頁數展現爸媽的現實狀態,右面的畫面則是女孩的想像世界,凸顯成人與兒童之間的思想鴻溝。時至今日,這種圖像表達方式已被接納,而《莎莉,離水遠一點》也成為了經典繪本。
kjy04b_20191201s
CatholicAgent
教友特工
2019.11.29
大學的日子(下)
讀歷史好像聽別人的故事,有男的、女的,也有古代的、中古的、近代的,和現代的。這好像從別人的身上看到成功的例子、或從錯誤中學習道理。 讀歷史對生活及品味的影響 最近我搬到新辦公室,就想怎樣去佈置。最後我想把讀歷史的意義放在名畫上, 故此掛上了文藝復興時期拉斐爾(Raphael)的大作《雅典學院》(School of Athens ),當中有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和柏拉圖(Plato),顯示學問的重要性。跟著,便是耶穌像和聖母的畫像,表示宗教對政治和社會的巨大影響。還有是我最喜歡的天使,當中有可愛的小天使和大天使聖彌額爾,祂們都是我的偶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守護天使。 我所貼上的海報,有些是柯德莉夏萍(Audrey Hepburn)的電影照,反映出電影作為社會文化的表徵。還有,我有兩幅畫作是顯示紐約市的熨斗大厦(Flatiron), 這因我首部關於瑪利諾修女的歷史書,其出版社總部是位於此大廈內。最後,我放上一位瑪利諾修女(玫瑰修女)的照片,她於五年前已離世,但她作為傳教士,所付出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歷史的研讀與日常生活及品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全文完)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
kjy03_20181007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8.10.05
「山竹」的啟示
早前超強颱風「山竹」來襲,帶來史無前例的破壞:大廈搖晃、大樹倒塌 擋路、建築物玻璃窗碎裂......颱風過後, 交通癱瘓,學校停課兩天。如此強勁的風力,實在前所未見。近年極端天氣愈見頻繁,風災、旱災、暴雨成災,世界各地時有發生,彷彿地球正在向我們表達不滿。「山竹」走了,我們需要善後之餘,也應反思當中帶來的啟示。  《地球媽媽生病了》  地球媽媽生病了,她渾身發抖、大聲咳嗽,導致地震;她頭暈發熱、額頭燒得滾燙,地球也火熱起來;她打了噴嚏,引發颶風海嘯。幸好有一個男孩很想救救地球媽媽,他喚醒了世界,人們開始溫柔地對待地球媽媽,讓她慢慢地好起來。  人類運用大地的資源,地球就像母親,供應我們的所需,但我們怎樣回饋這位媽媽?書中其中一句很值得反思:「在發展的名義下,人類是不是走得太遠了?」這正好與印度聖雄甘地的一番話,有異曲同工之效:「地球能提供所有人的需要,但卻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貪婪。」(“The world has enough for everyone's need, but not enough for everyone's greed.”) 人類過度消耗資源,已超出了地球所能負荷的。地球媽媽怒吼了,產生極端天氣來表示她的憤怒。讓我們一起檢視自己的消費和生活模式,以行動來安撫地球媽媽吧!也許這還不算太遲。  《塑膠島》 人們手裡捧著五顏六色的東西,這些東西被用完、丟棄以後,有些沿著河川,一點點進入大海;有些在颱風或海嘯來的時候,跟著大浪湧入海裡。海鳥和其他海洋生物, 不知道這些東西是甚麼,於是開始咬咬看,或把它們蓋在身上。美麗的海洋被這些五顏六色的東西污染了,海洋生態也被破壞了。 「山竹」襲港期間,沿海地方巨浪拍岸,一併把海洋垃圾帶到岸上,當中竟發現了二十多年前的塑膠水樽和快餐店的發泡膠包裝盒,有人傳神地形容這現象有如「大海反肚」。近年海洋垃圾不斷增加,塑膠廢物、工業廢水充斥海洋,危害海洋生態。塑膠難以分解,根本不會消失。扔垃圾的人以為眼不見為乾淨,卻只是把問題轉移到其他地方,愈來愈多的海洋生物因誤吃塑膠製品,或被海洋垃圾纏繞而死亡,我們忍心看到海洋生物如此受苦嗎?我們願意看見美麗的海洋充滿垃圾 嗎?其實我們也能為保護海洋環境出一分力:盡量實踐減廢、重用、回收;隨身帶備自家水瓶,減少使用即棄餐具,你我也能做到。  《更少得更多》  兩棟小小的房子裡住著兩兄弟。哥哥忙著買名車、名錶和名畫,他還蓋起一棟棟的大房子,但不管買得再多,房子蓋得再大,他總是覺得不夠。弟弟則喜歡坐在樹下,享受悠閒的時光,附近的孩子都愛來找他玩, 聽他彈結他或是看他變魔術。他的小房子雖然簡陋,但時常充滿歌聲和笑聲。  故事中的哥哥過著奢華的生活,卻不與人親近,孤獨又寂寞。弟弟隨遇而安,享受大自然並與人親近,生活反而輕鬆愜意。照顧肉身需要是必要的,但更高層次 的追求應是讓靈魂也變得富足。再者,我們也應思索人類應以哪種可持續方式繼續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多」與「少」該如何衡量?  你又會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