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b-20120219_0
互動閱讀
2012.02.19
Why Mosquitoes Buzz People's Ears 蚊子效應,翻天覆地
  一天早上,蚊子看見鬣蜥在小水坑裡喝水。蚊子說:「恐怕你永遠也不會相信我昨天看到甚麼!」 「你試試看!」鬣蜥回答說。 「我竟然看見農夫掘起了一個像我一般大的甘薯!」 「甚麼?那有甚麼值得大驚小怪!一隻體積那麼小的蚊子,根本不能拿來與甘薯相比。我寧願耳朵聾了,也不聽你胡說!」鬣蜥暴躁地厲聲說。隨後把兩根樹枝塞進自己的耳朵,捂住它們,跟著從蘆葦群中離開了。 鬣蜥一邊走一邊在咕噥著,不久牠遇見了蟒蛇。蟒蛇抬起頭,對牠說:「早晨啊,鬣蜥!」鬣蜥不發一言,只顧著繼續笨拙地移動和搖著頭。 蟒蛇自言自語地說:「為甚麼牠不跟我說話呢?牠一定是有些不滿,我真擔心牠在設計一個惡作劇對付我。」蟒蛇心想不妙,連忙想找個地方躲藏起來。第一個令牠滿意的地方是一個兔子洞,牠就「沙沙」趕快躲進去。 當兔子看見蟒蛇走進自己的洞穴時,感到十分害怕。乃匆匆通過後門,逃到空地,發出「吉喀吉喀」的聲音。 此時,烏鴉目睹兔子逃亡,於是便飛快地飛進森林裡,並發出了「卡、卡」的叫聲,藉此警告動物們危機將至,因為在危險來臨時發出警告是牠的重責。 猴子聽見了烏鴉的警示,牠肯定前方有猛獸在潛行,於是牠開始在樹林間攀跳和尖叫,警告其他的動物。但猴子在樹頂蹦跳期間踏著一枝已枯死的樹枝,樹枝截斷,並不幸跌落在貓頭鷹的巢上,把巢中的小貓頭鷹壓死。  
kjy12a-20120219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2.02.19
動物的故事,道德的想像
  剛舉行的新高中文憑英文科模擬試,其中閱讀一題,源於傑克倫敦(Jack London)描寫野狼生活的文學作品《野性的呼喚》(The Call of the Wild),此書早已被視為有關動物的童書經典。 英語動物故事大致可分為兩類。上述作品屬保有原來動物面目的故事類,傑克倫敦另一名著《白牙》(White Fang)亦屬此類。 另一類是擬人化的動物故事,英國保護自然環境先驅波特女士(Beatrix Potter)所寫的彼得小兔(Peter Rabbit)系列,和葛拉罕(Kenneth Grahame)的《柳林中的風聲》(The Wind in the Willows),均為優秀的擬人化動物故事。 因拍成電影而更廣為人知的名著有下列數本: 《牧羊豬》(The Sheep - Pig) 《夏綠蒂的網》(Charlotte's Web) 《叢林奇談》(Jungle Books) 《小熊維尼》(Winnie - the - Pooh) 《杜立德醫生》(Doctor Dolittle) 對兒童讀者而言,動物故事不但可以增加閱讀的趣味,還豐富了他們的想像力。 動物故事中常出現的狗、狐狸、狼、豬、猴子等,有些反映了人類社會關係的原型,有些則反映了人類社會的千奇百態。兒童讀者往往可從動物故事中,開始了解甚麼叫挫折、殘忍、寬容與勇氣。而年紀漸長後,青少年讀者又可透過更多的動物故事經歷形形色色的人生,洞悉生命的脆弱,體會生存的價值,啟發道德的想像。 雙鼠記(The Tale of Despereaux - being the story of a mouse, a princess, some soup, and a spool of thread) 凱特(Kate DiCamillo)於二00一年以其第一本兒童小說《傻狗溫迪克》(Because of Winn-Dixie)獲紐伯瑞銀牌獎,這本《雙鼠記》再獲二00四年紐伯瑞金牌獎。 一隻叫「悲傷」(Desperaux)的小老鼠,被父親送進地牢。應該有恨而沒有懷恨,更因為心中有愛而變得勇敢、寬恕和堅強。 另一隻一心相信自己是壞天性的老鼠,心存報復,充滿仇恨,卻因為有光明的指引而終能向上提升。 一位小公主,媽媽被壞老鼠嚇死,自己被壞老鼠綁架,卻能為別人著想,有容乃大,從而得以發光發熱。 另一位了無生趣,無人在乎的女孩,卻因為敢於希望而獲得快樂。 這個故事,令人對生命充滿熱愛,鼓勵人培養道德情操,不可錯過。 黃嘉雯同學翻譯了電影版本(The Mouse and the Princess, 2008)首章,值得一讀。 《為甚麼蚊子總在人耳邊嗡嗡叫?》(Why Mosquitoes Buzz in People's Ears)繪本插圖作者Leo & Dianne Dillon兩獲凱迪克童書金獎(Caldecott Medal),本書是其中之一,畫工頗見妙趣,以西非洲森林和動物為背景,生動描繪了各種動物的個性,公正的獅子王,堅定不移地讓相關動物一一縷述自己的所作所為,並一一承認自己的責任,然後才對「森林誤殺事件」作出判決。故事以幽默的筆觸,顯示公平、公開和公正的重要性,令人有「森林動物尚能如此,人何以堪」之感。 余倚華同學翻譯了繪本序幕,值得一讀。  
kjy02_2012020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2.05
天主教伍華小學 親子共讀 說故事 談心事
  農曆正月初一,中國人歡度新春佳節。根據傳統,中國人以十二生肖循環代表十二地支(記人的出生年)。小朋友,你聽過關於十二生肖的民間傳說嗎?一月中旬,送舊迎新的日子,天主教伍華小學的圖書館內,十二種動物聚集一起,互相爭論誰是第一…… (本報採訪)台下一年級學生掌聲不絕,台上參與演出《十二生肖的故事》劇場版的家長,臉上流露滿足的笑容。這多個星期以來,家長們用心排練和準備,她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得著也不少呢。是次演出前,本報記者相約圖書館主任黃妙玲、羅林楚翹(羅太)、陳林麗婷(陳太)和簡徐超文(瑩姨姨),談談說故事的快樂經驗。   故事爸媽:跳進兒童世界 去年,該校成功申請由安徒生會主辦的「悅讀社區種籽計劃」,黃老師指出:二十位家長參加了校內的「抱抱爸媽說故事」活動,透過四次工作坊,學習選擇圖畫書和說故事的技巧。她興奮地說:「去年十一月份的每個午息時段,八至十位『故事媽媽』為校內初小學生說故事,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雖是自由參與,但學生們都踴躍出席,更有學生每天都來聽故事!」家教會主席羅太表示:活動讓一眾家長相聚聯誼,更可服務校內小朋友,一舉兩得。 對三位故事媽媽而言,說故事的過程能讓成人進入小朋友的內心世界,為雙方提供更多的話題。就讀該校三年級的簡鈺瑩鼓勵媽媽(瑩姨姨)參加「抱抱爸媽說故事」,瑩姨姨笑說:「女兒想我跟她說故事呀!現在我每天跟子女說故事。更意想不到的是,自從我到學校為小朋友說故事,瑩瑩願意與我分享學校生活點滴,並跟我介紹老師和同學,在她的心目中,媽媽成了學校生活的一部份呢!」 文靜的陳智聰就讀二年級,年紀輕輕的他更充當陳太的小老師,家教會副主席陳太微笑說:「聽完故事後,聰聰還會給我評語呢!」智聰輕聲地說:「我最愛聽媽媽說故事,我真的十分支持媽媽成為『故事媽媽』!」分享故事:拉近長幼距離 得到初小學生的愛戴,故事媽媽喜出望外。陳太說:「剛碰上考試和假期,說故事環節暫停了,學生們都緊張地詢問黃老師呢!」小朋友純真可愛,他們在聽故事時的反應更是故事媽媽的窩心回憶。瑩姨姨記起一次跟學生說關於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故事:「在故事的開端,小朋友已經熱烈地分享個人上街買東西的經驗,愈說愈興奮,他們愉快地跟我分享內心世界,讓我當聆聽者。」陳太補充說:「有一次,我選了圖畫書《抱抱我》,故事中的小刺蝟渴望得到擁抱,可是沒有人願意抱抱牠。小朋友都分享擁抱的經驗,有些學生害怕擁抱父母,於是我鼓勵他們踏出第一步,給父母一個擁抱;第二天,他們急不及待跟我分享擁抱父母的快樂感受。」 為籌備《十二生肖的故事》劇場版,家長們安排時間排練以外,也親手做面譜和道具。這次演出的陣容,更包括一位「故事嫲嫲」,黃老師十分欣賞家長們的投入參與:「在平日的說故事環節,故事媽媽配合故事,自製手偶。這次,她們花了不少心思製作巨形的立體面譜,除了十二生肖外,還要製作其他的動物和場景,她們在每一個細節上都一絲不苟。」 配合新春氣氛,故事選材自關於十二生肖的故事,黃老師為增加故事趣味,搜集不少民間傳說,把這些元素加入劇本中。羅太、陳太和瑩姨姨分別飾演不同的動物,兩位小學生智聰和鈺瑩比媽媽們更期待演出,瑩姨姨拍拍女兒的手,說:「瑩瑩主動要我跟她對稿,更給我意見。」羅太說:「雖然觀眾是一年級的學生,但我們都十分緊張,希望小朋友喜歡我們的演出。在迎接春節來臨前,大家一同享受這歡樂的時光!」(仨)    
kjy11b-20120205
奇妙大自然
2012.02.05
跟西方人的 首次相遇
  作為中國國寶的大熊貓,近幾十年來為中國擔起「友誼大使」的重任,經常到國外出訪。很多外國人都被大熊貓的魅力所吸引著,而大熊貓亦一次又一次在國外牽起熱潮。究竟是誰首先把大熊貓介紹到國外呢?  話說於一八六九年三月法國到中國傳教的神父,來到四川穆坪(即現時寶興縣境內)的天主堂服務。有一次,一位法國神父到訪當地居民的家,就在這個家裡看見一張大熊貓皮毛。那位神父原本是一位動物學家,對於這張黑白色的動物皮毛,當然感到十分好奇。後來,有一個獵人更為那神父捕獲一隻年幼的大熊貓,可是獵人竟然為了方便攜帶,把大熊貓殺死才交給那神父。 儘管那神父對於年幼大熊貓的死,感到十分可惜,但他還是把大熊貓的皮毛標本,寄到巴黎自然博物館去。一八九○年,博物館把標本公開展出,引來一時轟動,很多人都不相信世上竟有黑白色的熊類動物。時至今日,這具幼年大熊貓的標本,依然被珍藏在法國巴黎自然博物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