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2060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6.03
赤子心 人間情 「有情世界——豐子愷的藝術」專訪盧瑋鑾教授、豐一吟
  文化和藝術的領域,廣闊無垠,優秀的作品能起薰陶和啟發的作用。年輕的讀者,你有沒有心儀的作家和畫家?他們的作品怎樣帶領你接觸世界?   (本報專訪)翻開手上的書《豐子愷漫畫選繹》(1976年初版),一頁頁發黃的書紙上,盧瑋鑾教授(小思老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顧問)的撰文配上豐子愷先生的漫畫,別具心思。小思老師珍愛豐先生每一幅漫畫,她談到以字配畫的動機:「那時,我為漫畫配上文字的文章,刊登於《中國學生周報》,在選取豐先生的漫畫時,我都是面向年輕人而選材。我藉文字帶領那些不認識豐先生的漫畫畫意的年輕人,進入畫中。」   體味人情 小思老師初次接觸豐子愷先生的漫畫,是在她的小學階段:「親戚給我看豐子愷的漫畫,我一看就十分喜歡。自中學階段起,我經常閱讀豐先生的漫畫和隨筆,對他的認識和愛好也逐漸加深了。」1973年,小思老師在日本留學時,無意中找到畫家竹久夢二的畫冊,節衣縮食買下畫冊,設法送給豐先生:「這是豐先生喜愛的畫家,我看到畫冊的第一個反應是:他一定會喜歡!後來,豐先生回信給我,表示他十分高興。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中國對外的通訊相當不方便。我與他的通訊,亦只此一次。」  為年輕的讀者介紹豐子愷先生,小思老師尤其指出豐先生十分疼愛小孩子:「要談豐先生,這是說不完的話題啊!那麼,我就從他是一位漫畫家開始說起,豐先生除了畫漫畫外,還撰寫不少散文。他不會從成年人的角度看小孩子,他時常以小孩子的心靈和眼睛看世界。在他的生命裡,他最喜愛大自然和兒童。這一切足以令我們敬仰他了!」豐子愷獨特的漫畫創作形式,又稱為「子愷漫畫」,他擅長把生活中的人間情味,融入作品中,筆觸細膩清新。   尊重童心 年代不同了,現今的年輕人未必認識豐子愷先生和他的作品,但「子愷漫畫」表達的信息,值得深思。小思老師認為讓現今年輕人進入豐先生的漫畫世界,可從豐先生漫畫中的「學生相」和「兒童相」入手:「豐先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代學生宣洩他們對事情的看法。」她以漫畫《用功》為例:「這幅漫畫於1928年完成,畫中樣子凶惡、頭上頂著寫上100分的帽子的人,壓著那位青年人讀書,這是教育政策下學生們心照不宣的寫照。時至今日,這樣的情況沒有改變過來,在學習過程中,分數往往為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另一幅漫畫《嘗試》,小孩子正把雪花膏和牙膏送到嘴裡,要一嘗兩者的味道,小思老師發出會心微笑:「成年人定會怪責兒童佻皮,胡亂把東西放進口裡;但在兒童心目中,嘗試是進步和前瞻的,這小小的試驗讓他們在成長路上踏前一步。」 現正舉行的「有情世界 —— 豐子愷的藝術」展覽,展出豐先生逾300幅在不同時期繪畫的漫畫作品,是香港至今規模最大的豐子愷作品展覽。豐先生在經歷戰爭時,仍不忘提倡愛護生命的信息,小思老師說:「按豐先生的意思:愛護生命,即保護個人的心靈,不讓人性被扭曲。我覺得兒童愛護大自然和動物是來自最卑微的要求,這份愛若能擴散開去,便能呈現人性的善與美。」小思老師心繫兒童,語重心長:「家長和老師陪伴青少年參觀展覽時,不妨讓青少年自由地投入展覽中,尋找他們喜愛的作品。成年人可邀請青少年分享喜歡作品的原因,這也是一種溝通啊!我相信,豐先生也不希望師長會強迫青少年喜歡他的畫作呢。」(仨)    
kjy12-20120603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2.06.01
2012倫敦奧運會, 桂冠作家講故事
   一群小六同學讀者即將升中,盼於暑假組織英文讀書會。一方面以延續閱讀興趣,另方面以維繫友誼,並向筆者請教宜選讀甚麼英文書。 以書會友,難能可貴,可喜可賀。剛好今年暑假在倫敦有2012奧林匹克運動會,建議選讀英國兒童文學桂冠作家(Children's Laureate),並有「天生說書人」稱譽的莫波格( M i c h a e l Morpurgo)的作品。理由有四:  1. 莫波格應倫敦奧委會之邀約,以奧運吉祥物文洛克(Wenlock)和曼德維爾(Mandevilla) 為主角,創作了彩虹故事系列:Out of a Rainbow, Adventure on a Rainbow和Rainbow Rescue,三個故事卡通大受英國男女老幼歡迎。 (可瀏覽網頁london2012.com/mascots.)  這次倫敦奧運選址在被稱為「臭史特福」(Stinky Stratford)的東倫敦,旨在藉奧運75%的經費,進行艱巨的東倫敦都市更新,並計劃在奧運之後,使各項建設,皆可「瘦身」後持續使用,造福下一代。而莫波格的彩虹故事,則與此種精神相吻合,難怪人人叫好。 2. 莫波格的作品並不陌生,皆因其《雷霆戰駒》(War Horse)去年已被著名導演史匹堡拍成電影上映。此外,自2007年十月其故事已被改編成為舞台劇, 在倫敦劇院( N e w L o n d o n Theatre)上演,至今不輟。又上舞台又拍電影, 皆因故事動人和吸引。 3. 莫波格夫婦早於三十六年前創辦成立了一個專為城市兒童而設,有助兒童體驗農場生活的慈善基金(Farms For City Children)。而他自己則在農場寫作,努力筆耕,繼續善行;他們至今在英國已開辦了三個FFCC體驗農場。 4. 莫波格的作品專為少年讀者度身訂造, 字數平均,只有一萬字,容易讀完。故事題材多樣,有少年往事、人與動物、兩代關係、戰爭、歷史故事、歷險、幻想等等,均適合少年口味。故事多採用第一人稱敍述,流暢直接,有利讀者代入角色。莫波格的作品共有120多本,悠長暑假,足供同學選擇。     黃嘉雯同學翻譯了《Cool !》首章,少年心事,緊張吸引。方懷遠同學亦翻譯了《Toro ! Toro !》首章,爺孫兩代,細訴心聲。兩文均值得一讀。  
kjy12a-20120527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2.05.25
法國野孩子,印度狼孩子
   如果有一個小孩子,從出生到十二歲都生活在森林裡,從來都沒有和人類接觸,你能猜想他會是甚麼樣子的嗎?  請你就下列每對屬性二者選一:  □ 身體虛弱、不健康 □ 身體強壯、健康  □ 對高水溫有強烈反應 □ 對高水溫無強烈反應  □ 喜好各種不同的食物 □ 只喜歡少數的食物  □ 已能說出人類的語言 □ 未能說出人類的語言  □ 已理解人類的身體語言 □ 未理解人類的身體語言  □ 已懂人類的書寫語言 □ 未懂人類的書寫語言  □ 已懂基本的數算技能 □ 未懂基本的數算技能  □ 能運用許多工具 □ 未懂運用很多工具  □ 能很快學會社交技巧 □ 未能很快學會社交技巧  □ 渴望與人有情感交流 □ 對人類無興趣 如果你的選項全是右邊,你的推測便正確了,因為這正是一個野孩子的屬性。 一七九八年法國一位心理學家伊達醫生(J e a n - M a r c Itard),發現了一位在亞費洪森林長大,未曾與人類接觸過的野孩子,醫生其後將他命名為維特(Victor)。他身上就有上述右邊選項的特徵。 伊達醫生用了五年時間,把野孩子維特撫養教育,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教育實驗。 伊達醫生為這位野孩子發展出一套新教材和新的教學模式,並苦心鑽研,希望令維特成為社會上一位有教養的人。 最後,伊達醫生把五年實驗的結果,寫成了一個研究報告《亞費洪的野孩子》(The Wild Child of Aveyron),可視為現代「教育心理學」的起點,蓋其研究主題觸及教育與人類潛能發展的關係;學習動機與個人、社會和智能的關係;教學技巧和材料與科學研究的關係等等;極有參考價值。 法國著名電影導演杜魯福於一九七○年把本故事,改編為電影《野孩子》(The Wild Child),並親自上陣飾演依達醫生,甚有觀看價值。 李心兒同學觀影後,有影評介紹,值得一讀。 The Jungle Book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Rudyard Kipling)所著《叢林奇談》,其中一個故事描寫一個在叢林中碰上野狼的男孩,在狼群中成長的遭遇,既新奇又吸引,成為西方兒童少年喜愛的另類動物故事。原著(The Jungle Book, Dover, 2000)適合初中同學自主閱讀。   蘇朗莚同學翻譯了簡易本首章,趣味盎然,值得一讀。
kjy12a-20120513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2.05.11
母親的偉大,同理心的重要
   父母身教言教是子女有良好品德的來源。在傳統社會中,母親除了生兒育女,還有相夫教子的責任。 在人類演化的歷史長河中,男的負責獵殺動物找尋食物,故能跑善跳,而且長時間在外。 女的兒女成群,又身材較小,若遇上危難,必須靠他人協助;平時身邊左鄰右里,必須互相關懷,守望相助。 一九九二年意大利 Parma 大學於在研究猴子的大腦時,首先發現鏡像神經元,看到了「同理心」背後的神經機制。 其後美國加州大學在另一項大腦實驗得出一個有趣的結果:女性比男性更能鑑貌辨色,而且較易產生同理心。 難怪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總是在提倡「女童教育」,因為教育一個女童,是教育了整個家庭和下一代。 同理心在今天的重要性,可以醫療保健界別為例子說明:  《連線雜誌》指出,在公元二千年全球有一億人可不看醫生門診,而自 23,000 醫療資訊網站獲取一般常見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方法;此外,化驗報告的分析及評估,也可在網站獲取,大大減低了病人依賴醫生的程度。 因而醫生的工作重點亦須調整至向病人提供情緒支援,乃至更個別化的醫治方案,醫生是否有足夠的同理心訓練遂成關鍵。 美國不少醫學院已把實習醫生溝通和關懷能力,列入評分考量;又增設醫生績效指標——同理心指數(Scale of Physician Empathy);教授同理心技巧及要求學生住院,模擬病人留院經歷,培養同理心。 培養將心比心,惻隱之心,或人溺己溺的同理心,閱讀有關動物名著,嘗試從動物的角度去觀察、去體驗人類社會的不公平,也是一種可行的嘗試。 Black Beauty  西維爾(Anna Sewell)以此書成名,被視為喚起重視動物權益的經典作品。 她在生命中的最後幾年寫出本書,激發世人善待馬匹,而且提出要同情和了解馬匹;時至今日,本書的價值,仍超越時空,引發兒童少年對動物的同情心。 崔凱筠同學翻譯了簡易本首章,值得一讀。 King of the Wind  亨利(Marguerite Henry)憑本書於一九四九年獲紐伯瑞童書金獎(Newbery Medal),寫活了一個男童馬伕和一匹良種馬的遭遇。   鄭詠珊同學有翻譯推介,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