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30219L  new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2.19
聖若瑟英文中學
科技與生命教育 彰顯仁愛
(本報專題)「從科技與生命教育,向學生帶出關顧與關愛,培養學生責任心,正好回應校訓『臻於至善、力行仁愛』的精神。」聖若瑟英文中學潘永强校長說,該校近年推動STREAM教育中,也希望提升學生創科的能力,更期望學生在一所天主教的學校裡,從中學習到天主教教育的價值觀。   踏入2023年,是聖若瑟英文中學創校65周年。回想1958年,該校由孫保祿修士創辦,孫修士曾說:「教育的對象是兒童,是青年。他們不僅是學生,同時也是許多父母的愛兒,是國家社會的支柱,更是天主所最寵愛的孩子。我們不僅要他們得到知識,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得到愛、得到天主的愛。」該校多年來一直秉持孫修士的寶訓,配合時代需要,近年推動STREAM教育(科學、科技、宗教、工程、藝術及數學),於本年慶祝創校周年以「銘感主恩典,創科展明天」為主題,潘校長說:「培養在創意科技上創造無限可能時,也帶來天主是愛、生命無限的意義。」   這個無限的可能,正好展現出該校即將新設的Smart Space—— 天花上的燈光形狀呈現infinity,一個無限的標誌。Smart Space將於3月18日慶祝創校65周年的典禮中舉行祝福禮,希望藉著Smart Space為學生提供一個智能及舒適的學習區域,學生在此課室學習創新科技的知識外,場內設有觀賞區,也可用作舉辦AI賽事。   AI課程結合天主教教育 該校於本學年獲選為「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下稱計劃),成為十所領袖學校之一,校方與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及教育學院的團隊協作,在教育、研究和開發人工智能(AI)技術,把AI教育融入課堂,日後推廣至全港學校。聖若瑟英文中學派出兩位任教資訊及通訊科技科的教師參與上述計劃,透過參與教學分享研討會及工作坊等,把AI的教學知識帶到學校。   參與計劃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科主任李天民表示,發展AI課程,培養學生善用資訊科技外,也直接回應天主教教育強調生命教育的重要。他舉例說,在AI教學上關注人工智能道德的考慮,「在現今科技,人工智能愈趨普及,在發展科技時,也要顧及對人的同理心同樣重要。」他期望向學生傳授AI知識的過程中,同時分享箇中意義。   該校由本年起,為中一至中三級的電腦課堂引入AI課程,例如製作AI智能車,學習連接感應器、電機等,在製作中作為編程工具。   事實上,該校近年著重把創科元素注入宗教,例如透過科技來認識校園:校內的聖像、宗教壁畫等旁邊設有二維碼簡介內容;校內網站裝設360度虛擬實境導覽,從網上瀏覽校園,可以見到該校創辦人孫保祿修士與學生的銅像,網上導覽連結孫修士忌辰紀念祈禱會的影片作介紹;操場一帶的馬賽克壁畫展示多個宗教故事,以及詳細介紹校園每個角落。   生態角展示科技與生命 六年前,該校設置「生態角」,正是科技與推動生命的意義的例子,林君謙副校長表示,於初中科學課上設有生態角學習,從中學習不同生物的生態。藉著認識生物學習生命的意義,「學生在照料牠們時難免會經歷死亡,在妥善地照顧牠們時學習如何珍惜生命,及培養責任感。」同學們在生態角至今已照顧逾40種合共80多個爬蟲兩棲類及溫血生物,包括綠雙冠蜥、金頭巨蜥、墨西哥鈍口螈、七彩變色龍、鬃獅蜥、紅腿象龜、粟米蛇、鸚鵡等。   就讀中五的李衍樂與鄧旻肇擔任生態角的組長,兩人表示,生態角可以看到學生善用科技應用外,更懂得尊重及珍惜生命。   生態角內設有用作監測動物的生態,量度溫度、濕度等儀器;也開發專為生態角而設的應用程式,記錄餵食時間、份量等;也定時記錄動物的重量、體型大小等。此外,生態角也裝設了智能家居系統,如在每個飼養箱裝上開關感應器,門戶一旦開啟會亮起紅燈,預防及提示動物走失;校園設有量度風速、溫度及濕度的數據儀器,系統根據數據及資料,調整動物在箱內的氣候情況。   信徒李衍樂認為,參與生態角後學會自律及責任心,「因為人類是大自然的管理者,要負起照顧的責任,每天上學會分配時間去看顧牠們,用心照顧牠們的需要。」他說為生態角設計程式也小心謹慎,例如按生物的增減或從電腦程式中去除錯誤而要更新應用程式時,每次也會複檢,確定程式無誤才更新,他曾經試過寫錯程式,需與老師查找問題直到完全解決為止,「我喜歡寫程式,也喜歡照顧動物,能夠兩者結合是很開心的事情,使我更投入學習。」   「在生態角有句話『生命無等待』,見到動物需要照顧不可以視若無睹,這一刻你不幫助牠,牠有機會因缺乏照顧而死。」鄧旻肇強調,成員各有崗位,負責照顧不同的生物,「但是,只要進入生態角,見到有需要的便會自發作出跟進。」   該校於2021至2024年的學校發展計劃中,以「善用科技資源,發展創科特色」為目標,余藹盈副校長表示, 科技與創新是學與教的其中一項重點項目,為培養學生的創科技能,在校本課程及活動均為學生提供與創科相關的內容。潘永强校長認為,「力行仁愛」,正好在學生善用科技照料動物的過程中體現出來,學生更明白珍惜生命,也懂得妥善管理天主賦予人們的大地及資源,帶出生命教育的精神。(高)
kjy05_20230205_f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3.02.05
你的心在哪兒?
你知道你的心在哪兒嗎?驟聽起來像是一條荒謬的問題,但想深一層,我們心中總會預留位置,給我們在乎的人和事。你的心在哪裡,哪裡就是你的泉源,給你勇氣和力量去克服困難。即使是動物,也能感受這種情感。這次我們共讀的繪本,就是關於一頭企鵝,如何克服困難,尋找心之所在。   在巴西一個海灘,有一隻小企鵝被沖到岸上,牠全身佈滿油污,奄奄一息。一位老伯看見了,心生憐憫,便把牠帶回家清除身上的油污、潔淨羽毛,又餵牠吃沙甸魚,還命名牠為Dindim。經過老伯的悉心照料,一星期後Dindim已經開始強壯起來。老伯伯把牠帶到沙灘上,打算把牠放回大海,但他們倆也感到不捨。老伯知道企鵝應該返回自己的族群,於是把心一橫,划著小船把Dindim帶到海中心放下,豈料老伯回到家裡時,竟發現Dindim在等候他。Dindim一直留在老伯身邊,他們一起閱讀、吃東西、修補魚網,甚至一起去購物。有時老伯會把牠放在大腿上,唱出輕柔的搖籃曲。過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Dindim已長出了全新的羽毛,既強壯又好看。Dindim知道是時候離開了,牠便徐徐步進海裡,然後努力向前游,經過多個晝夜,終於抵達彼岸的沙灘,那裡有很多企鵝。牠們一起暢泳、捕魚,Dindim交了很多新朋友,但心裡依然惦念老伯,感覺孤獨。幾個月後,牠決意要回去探望老伯,回家的路途並不順利,不但有狂風暴雨,還碰上了凶猛的海獅,Dindim拚命擺脫海獅的追捕,幸好牠最後能逃脫,返回老伯身邊。老伯既驚又喜,流出了喜悅的淚水,他們又在一起了。   共讀指引 這繪本的藍本源自真實故事。這頭企鵝被救起以後,雖然重回海洋,但每年仍會花八個月時間留在老伯身邊,其餘的時間則返回另一頭的海岸,與企鵝族群相處。每次旅程也要跨越8,000公里,但牠年復一年,從不放棄。對企鵝來說,老伯無私的愛為牠帶來溫暖和喜樂,牠心中惦念著老伯,無論歷盡千辛萬苦,也要回到他的身邊。老伯沒有用任何方法強行留住企鵝,只是全心愛牠,就是這種愛和溫暖的感覺,把企鵝的心留住。我們為了自己所愛的人和事,就是有這種巨大的力量和勇氣。你的心在哪兒,你的財寶就在哪兒。你又是否知道你的心在哪兒呢?   童心讀繪本    哥兒倆讀過繪本,分享了他們的想法:   讀這繪本,我心中有很多疑問:大海茫茫, 一頭企鵝怎麼能認路回到8千公里外的海岸?路途遙遠,途中定有許多凶險,牠怎麼每次也能逢凶化吉?那頭海獅,真有那麼巨大嗎?在圖中看起來大得有點不合比例。還有,那頭海獅由晚上追逐企鵝直到早上,甚至跑到岸上去。海獅真有這麼鍥而不捨嗎?難道牠不會轉移捕捉其他獵物嗎?   弟弟覺得故事情節有點不可思議,我卻覺得十分正常。我在網上看過紀錄片段,講述一些動物如大熊或獅子,在受傷時遇上好心人悉心照料,最終回復健康,但因牠們的體形漸大,主人只好把牠們送到動物園去。往後主人與動物重遇, 動物也會表現得異常興奮。我相信對愛與關懷的渴望,無論人和動物,也是一樣的。   《Where the Heart Is》 作者: Irma Gold 繪者: Susannah Crispe 出版社: Exisle publishing ISBN : 9781925820874  
kjy08_20230115 f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3.01.15
喜樂幼小 - 小學投稿
記一件後悔的事   看著學校足球隊在今屆比賽中獲獎的照片,不禁令我想起因自己一時驕傲和輕敵,導致校隊在比賽中落敗的事情,使我後悔不已。 我是學校足球隊的其中一員,因我經常為校隊勝出比賽,所以被教練選為隊長,但這卻令我變得驕傲自大起來。   某一天,隊員們都努力地為下月的全港足球錦標賽作準備,我卻坐在樹下一邊輕鬆地看漫畫,一邊津津有味地吃零食。我的隊友小強過來勸我說 : 「你快來跟我們一起練習吧!」我卻高傲地瞄了他一眼,裝作沒聽見, 站起來蹦蹦跳跳地離開了,心裡想:我這麼厲害,怎麼還需要常常訓練呢?小強看見這個情景,便歎了一口氣,無可奈何地走了。而我就跑到更衣室裡玩電子遊戲,完全忘記了訓練這一回事。   到了比賽當日,我們的對手是一隊實力不強的隊伍。我心想:我們不全力以赴,也應該可以獲勝的。可是完成了半埸比賽後,我們卻沒進一球,我便心急如焚,就像熱鍋上的螞蟻。這時我的隊友把球傳給我,但我反應不及,被對手搶了球,我非常憤怒,拼命追上去把球奪回, 正想進攻,卻被對手左右夾攻,出其不意地踢走了球,還一腳射入了龍門。即使我和隊友們最後力挽狂瀾,希望能追和,但最終仍以一球之差落敗。隊員們都抱怨我因疏於練習而失球。我無地自容,只好垂頭喪氣地離場。   雖然事過境遷,但是那些隊員們憤怒的指責聲和對手嘲笑我們的聲音卻反覆縈繞在我的腦海中,使我十分愧疚。但這件事卻令我體會到「成功非僥倖」的意思,明白自己不應驕傲自大、自以為是。我以後會虛心學習和接納別人的勸告。   劉浩浚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5A     可愛的樹熊   2019年,我和家人去了澳洲旅行,還去了黃金海岸的動物園,動物園裡的動物令我大開眼界,其中令我最深刻的動物就是樹熊。 樹熊有「無尾熊」和「樹袋熊」的別稱。樹熊的長相十分可愛:灰褐息的毛髮,毛茸茸的圓耳朵,臉上長了個圓滾滾的黑色蒜頭鼻,還有粗壯的四肢,很像一隻毛玩偶。牠們剛生下來的時候,據說只有一至兩公分,輕得像一塊小熊軟糖呢!可是,牠們成年後,身長就長成70至80公分,體重約8至16 公斤。樹熊的壽命約10至15年。雌性樹熊身上有育兒袋;雄性樹熊心口有咖啡色條紋。   樹熊只吃尤加利葉,因為尤加利葉粗,纖維相當硬,營養又少,因此樹熊每日都需要食大量尤加利葉。樹熊屬於夜行動物,身體新陳代謝較慢,每天要睡17至20小時。   不要少看樹熊那笨拙的樣子,其實牠們也是爬樹高手。樹熊的四肢相當強壯,而且爪子非常銳利,因此可以牢牢地抓著樹幹,不會掉下來。   希望大家留意更多樹熊的保育工作,大力支持,不要讓這些可愛的動物絕種。   劉鎧蔚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 6B   老師評釋:劉同學這篇文章選材恰當、生動有趣,以可愛的( 形容詞) 描寫樹熊(名詞),切合題旨,能突顯澳洲樹熊的外貌、特徵、生活習慣及本領,令讀者對澳洲樹熊有更深入的認識。文章巧用修辭手法,結尾部份提及樹熊的保育工作,可引起大眾對保護動物的關注,亦突顯作者獨特的想法,是一篇生動有趣的佳作。   李佩恩老師     圖書館的所見所聞   我是圖書館管理員,每天放學都會到圖書館當值。放學鈴聲一響起,同學便如潮水般湧進圖書館,堵得圖書館水泄不通,我便走到書櫃旁邊躲避。   圖書架上有文學類、哲學類、科學類等類型的書籍。看著書架上琳琅滿目的書本, 就像置身於書的海洋,令人沉醉。整理書櫃也是圖書館管理員的職責之一,所以我會把書本放得井井有條。   然後,我走到自修區,看見同學們一邊翻閱書本,一邊奮筆疾書,也有一些坐在一起的同學正在拿著參考的書籍不停做筆記和低聲討論。我見到我的好朋友,正想過去打招呼,她卻捧著書在全神貫注地看著,眼睛盯著書一動不動,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只讀聖賢書」啊!我見她這麽認真,就免得打擾她了。   我走到了借閱處,雖然有很多人等著借閱和歸還書籍,但是隊伍依然井然有序,同學們都耐心等候,讓我感到十分欣慰。   圖書館是智慧的寶庫,圖書提供我們涉取知識最便捷的方式,希望同學們善用圖書館的資源,令學業更上一層樓。   莎麗敏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6A    
kjy08_20221218 f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2.12.18
喜樂幼小 - 小學投稿
家庭樂事   新冠疫情肆虐下,我和家人都足不出戶,默默地留在家中,大家也十分沉悶,一起計劃有甚麼事情可以做。   此時,姐姐提議道:「我們一起做巧克力小蛋糕, 好嗎?」「好呀!」爸爸、媽媽和我異口同聲地贊成。首先, 姐姐和我將材料拿出來,把牛油、巧克力粉和水攪拌在一起,做成一個麪糰。接著,我們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來將糖分配到各個小蛋糕中。我們振奮不已,信心滿滿的。   過了不久,我和姐姐也胸有成竹地將小蛋糕一個個慢慢地放進烤箱內。當中,我們聞到不同的芳香……牛油的香氣、巧克力粉的濃郁,還有甜得直轉人心肺的糖。我們在烤箱前注視著小蛋糕慢慢「長大」,心中不約而同地暗想:哇!這些小蛋糕一定很好吃!姐姐更垂涎三尺,令我們笑得前翻後仰。   三十分鐘後, 小蛋糕全都烤好了, 「嘩 !」我們的驚嘆聲四起,大家急不及待去品嚐這些蛋糕。爸爸和我按耐不住,首先舉起餐具去享用。我和爸爸吃第一口時還十分雀躍,可當我們每吃一口,臉色就往下沉,心想:不可能呀!怎會是鹹的?但是大家也沒有說話,還是把蛋糕「咕嚕」的一聲吞下了。之後,輪到媽媽嚐了一口,大叫: 「甚麼回事? 怎可能是鹹的呢? 」「哎呀 !」姐姐突然叫了一下,對我們解釋: 「真對不起!應該是我誤把鹽當成糖,把鹽放進蛋糕內,真不好意思!」我們不但沒有責罵姐姐,還被她逗得哄堂大笑,我還捧腹大笑呢,整個家都充滿著爽朗的笑聲。   經過今天的事情,我感受到自己很幸福,因為在疫情中我們還能感到家庭溫暖和快樂。我一定會令這個家每天也洋溢著喜樂和愉快!   羅子曦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5A   飛機   星期六早上,我和弟弟在家裡玩玩具飛機,因為我們今天不用上學。當時我們玩得興高采烈。   接著,我大聲地說:「弟弟,你玩了很久了,快給我玩啊!」弟弟不肯給我玩,我很生氣,便用力搶玩具飛機。   然後我一拉,玩具飛機就折斷了。弟弟頓時伏在地上嚎啕大哭。弟弟一邊哭,一邊說:「我心愛的玩具飛機給你摔壞了,哥哥你很壞。」我看到弟弟後,覺得很後悔。   最後,我安慰著弟弟說:「對不起,我摔壞了你的玩具飛機,我會嘗試修理你的玩具飛機,請你原諒我。」   經過今天的事,我感到很後悔。我明白了不要衝動,希望以後要禮讓,不會搶弟弟的玩具。   楊焯嵐  深井天主教小學  3A   童詩仿作 —— 四季的變化   春天的時候, 勤力的農夫在播種, 漂亮的花兒在發芽, 動物從冬眠醒來, 春天,帶來新一季。   夏天的時候, 太陽的熱力四射, 小孩們在吃冰淇淋, 夏天,帶來活力的一季。   秋天的時候, 公園裡的樹葉枯黃, 道路上滿地落葉, 農夫趕忙收割, 秋天,帶來詩意的一季。   冬天的時候, 寒風呼呼地響, 大地上鋪滿了積雪, 農夫休息過冬, 冬天,帶來懶洋洋的一季。   黃彝正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 4A   老師評釋: 作者對四季的變化觀察入微,清晰地分開四節描述四季不同的面貌。每個季節不但有景物的描寫,而且帶出一些主要人物的活動, 如農夫在春天耕種、夏季炎熱,小朋友最喜歡的莫過於吃雪糕、秋天是收成的季節、到了冬天,任誰都想休息吧!取材充滿童真,饒富趣味,而每節的結尾句子則概括四季之特色,達至回應主題的目的,如果能加上個人感受就更有感染力了。 吳衍茹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