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50517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5.16
學以致用 推廣科學 香港大學科學外展隊
  化學元素、物理現象、生物學……不少人都認為這些知識只存在於課本和實驗室中。香港大學一群對科學充滿熱誠的學生懷著普及科學的目標, 參與香港大學科學外展隊,將他們所學的知識傳授給普羅大眾。他們期望藉著外展服務,讓大眾明白到科學和日常生活其實息息相關。   (本報專題)香港大學科學外展隊(下稱外展隊)於2011年成立,過去數年,該隊舉辦了不同類型的活動,例如:小學示範科學實驗、中學校際科學問答比賽、科學探索歷奇營及境外義教活動等。今年經招收成員後,外展隊現有約六十人,他們在幹事的帶領下策劃及組織各項活動。 日常生活入手 宣揚科學精神 就讀化學系二年級的馮嘉怡是外展隊第四屆幹事會的隊長,外型嬌小的她中學時代已熱愛做實驗,「起初我並不認識科學原理,但富好奇心的我被科學實驗神奇的過程和結果所吸引。」因此,她相信透過實驗能引發大眾對科學的興趣和熱誠。「科學並不一定是高深的學術研究,很多科學原理其實是一理通百理明。」 副隊長之一辛嘉欣就讀化學系一年級,她補充,「我認為認識科學並非理科生的專利;科學不局限在課本中,反而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她希望透過外展隊的活動宣揚科學精神,提升大眾對科學的興趣。財務秘書馮嘉裕則主修風險管理,就讀三年級,熱愛算術的他認為數學和科學不可分割,「兩者也是基於事實,利用科學方法去解釋現象。」所以,他非常認同科學不應被學科限制,更重要的是科學探究精神。同懷著對科學的熱誠,三位大學生參加外展隊,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推廣科學。 外展隊每年為本港中、小學生籌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其中一項是到小學示範科學實驗。第二屆幹事會的隊長、就讀微生物學系三年級的王灼培指,外展隊會選取貼近日常生活的科學主題, 與學生分享。「我們曾讓小學生們在顯微鏡下看看樹葉的細胞,又或是霉菌、細菌;又曾經示範關於乾冰、食用色素的實驗。學生從中明白科學並非遙不可及。」他表示過程中小學生可以參與製作樣本等步驟,讓他們接觸一下科學實驗。 訪境內外學校 實現教學相長 去年暑假,外展隊到訪了七所本地小學。雖然外展隊的目標是將科學知識和體驗帶給小學生,但受訪成員均表示在過程中自己亦獲益良多,其中經驗成為自己學習經歷的一部份。馮嘉裕表示參與小學探訪的初期曾擔心簡單的實驗未必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當進行示範時,即使只是冒出泡泡、變色等常見的化學反應,小朋友們也十分興奮,給我帶來很大的滿足感。同時, 我也很高興看到學生非常渴望了解其中的科學原理。」 馮嘉怡指出她最難忘小朋友充滿熱誠的目光,「他們積極發問,活動提升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他們的回應讓我知道推廣科學的工作很有價值。」王灼培則非常欣賞小學生的好奇心,並明白到不應低估小學生的能力。「即使他們只是小學生,但他們具備一定科學知識, 其實他們的可塑性真的很大。」 兩年前外展隊更衝出香港,安排到境外義教,曾到河源和台北服務,今年則計劃到台中、台南。王灼培指他們在河源探訪的鄉村小學位置偏遠,設備簡陋,也沒有科學課和常識課。「我們自備儀器,與學生進行簡單的實驗,由於他們很少接觸科學,因此感到很新奇和好奇。」 到台北的小學探訪,學生的學習態度亦感動了辛嘉欣。「其中我們安排了一個關於核能發電的工作坊,由於課題的程度較高,學生們不易理解,但他們仍然專心聽講。」她指學生的態度提醒自己在學習上遇上困難時,同樣不應放棄,重燃了她對科學的熱誠。   今年外展隊亦繼續為中學生舉辦科學營和科學知識問答比賽,並新增生態攝影比賽,希望提升參加者對香港生態環境和保育的認識。外展隊期望藉著不同類型的活動,廣泛宣傳,普及科學,培育科學的明日之星。(澄) 
kjy10_20150517
icon67
創作沙龍
2015.05.16
我是這樣成長
  我是這樣成長 何麗盈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一B  我的童年是幸福的,是快樂的,是無憂的。很高興有一個這樣的童年,有著媽媽的呵護和關愛,更少不了爸爸的愛錫,真是一個很值得回味的。 每次聽媽媽講關於我小時候的事時,她每次都是一臉神采煥發,好像很有成就感。從我剛出生到現在,媽媽一直用心照顧我,令我感到很溫暖。媽媽說我小時候特別喜歡吃棉花糖,因為棉花糖很容易融化,不用牙齒咬,很方便;不過,我每次都只是吃一小角,沒本領吃完。於是,我把剩下的拿在手上,用嘴巴輕輕吹,像吹蒲公英一樣,獨個兒嘻嘻哈哈吹了大半天,把家裡很多地方都弄得黏答答的;或者拿去餵金魚,把金魚的肚子也填得脹卜卜的。我特別享受這樣的美好時光,而媽媽也樂於看著忙忙叨叨。 時光飛逝,我不斷成長,媽媽也不斷衰老。上小學後,我常常惹是生非,害得媽媽常常為我擔心。快升上中學的時候,我也變得很淘氣,自制力很差,經常被老師責罰,又和媽媽頂嘴,把媽媽氣得半死,還把媽媽氣得胃痛。現在回想起來,好像自己做了很多錯事,給很多人添了麻煩。幸好媽媽是個有智慧的人,她用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教導我,對我不離不棄,不讓我誤入歧途。 時間過得太快了,一眨眼,我便是中學生,不再是一個糊裡糊塗的小孩了,個子也快要高過媽媽了,我想我的智慧也要多點增長。   佳作評選 從小學升到中學,同學走到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不禁愛回首從前,嘗試替自己的感情找尋出路。何麗盈同學的文章,寫的是個人對成長的追憶、反思和盼望。 文章的第一句,何同學很清晰的強調「我的童年是幸福的,是快樂的, 是無憂的」。歡樂的童年自然離不開「媽媽的呵護」和「爸爸的愛錫」。答案看似平凡,看似了無新意,卻最能引起大多數讀者的共鳴。 第二段主要寫作者童年時最值得回味的往事。作者最愛吃棉花糖,但老是吃不完,於是或是把輕飄飄的棉花堂當作蒲公英, 弄得家裡四周黏黏的; 或是把棉花糖當作魚糧餵飼金魚,弄得小魚兒的肚子變得脹脹的。小孩的生活多麼無憂、多麼無慮!讀者也不期然走進回憶的國度去!  踏進青春期,每個少年人曾有過反叛的歲月。作者寥寥幾句,就把成長的煩惱很簡潔和寫實的道出來:「快升上中學的時候,我也變得很淘氣, 自制力很差,經常被老師責罰,又和媽媽頂嘴,把媽媽氣得半死」。幸運地,母親的幫忙協助女兒走過險阻; 作者對母親的感激,躍現紙上。 經過歲月的磨煉,作者成為一位中學生了。她對前景是充滿期盼的,她期望自己不僅在個子上長大長高,在智慧上也要日新又日新。年青人該滿懷憧憬的。 何同學文筆不算很成熟,但文中仍有不少佳句,開首的「我的童年是幸福的,是快樂的,是無憂的」便既是排比句,又是判斷句,讓讀者感覺作者的立場是非常堅定的。第三段第一句「時光飛逝,我不斷成長,媽媽也不斷衰老」,既通過對比的手法說明媽媽年華老去,但同時表達了女兒對母親是何等的關心和愛護。   這篇文章內容活潑、取材寫實、情感真摯。讀過文章後,讀者都會替作者感到高興,甚至送上默默的祝福。這篇文章最可貴之處,是它盛載了一位少年人真切而樂觀的心聲。
kjy13a-20150510
耶穌的朋友
2015.05.09
母親節最好的禮物
   孝敬老人,關愛父母,這是社會,以至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基本道德,也是中國人流傳千古的傳統美德。然而,生活在這個既繁忙又急促的社會裡,大家都被生活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們習慣把個人學習、工作、前程等作為藉口,結果是孝敬老人的機會少了,關愛父母的時間也不多。 母親節——真是一個讓我們表達感恩關愛的節日。問題是,應該如何對自己的媽咪表達我們的愛與感恩之情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有的人注重形式,有的人講求實惠,還有些人只是追求時尚⋯⋯不管哪種方式都表達出了母子情深,暗藏著一句「媽咪,我愛你」的寓意。 有一次,在倫理課上邀請同學分享他將如何慶祝母親節,以及準備送甚麽禮物給媽咪,有一位同學的分享令我非常感動。 他說:「我在上小學時,每年都會在母親節前幾天的晚上,自己動手製作賀卡, 在母親節的那天早上會送給媽咪。到現在,媽咪的床頭還掛滿了當年的賀卡。升上中學以後,每年母親節,我會拿自己的零用錢給媽咪買禮物。但今年,我打算要給媽咪送一份特別的禮物。」 「甚麽特別的禮物呢?」我問。 「如今的媽咪,不太需要那些物質的禮品,但最需要的是精神的支援。因為媽咪整日返工,還要照顧家務,實在太辛苦啦!今年,我要送給媽咪的禮物是在母親節那天,我幫媽咪洗碗、抹枱和拖地。」 當聽到這位同學為自己的媽咪準備了這份特別的禮物,我十分感動。看似簡單而又平常的三個行為:洗碗、抹枱和拖地,但對於現今社會的青年朋友來說,要這樣做實在困難重重。我敢保證,如果這位同學的媽咪知道她的兒子有如此的孝心,她一定會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各位朋友,轉眼間,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就到了。作為子女,你要為媽咪準備甚麼禮物呢?   很多人都認為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孝敬老人,關愛父母,唯獨金錢才可以表達出來。然而,在很多父母的眼裡,不管你有家財萬貫,還是身無分文,但只要在精神上不要讓父母感到空虛,他們已是心滿意足了!所以,母親節那日,真的不用為此大傷腦筋,因為能令媽咪最快樂的事,莫過於她獲得全家人的關愛與支持。
kjy10_20150510
icon19
青苗天地
2015.05.09
2015.05.10:文章
   皮革  馬小峰 天主教伍華中學 一B   一顆璀璨無比的珍珠必定經過蚌無數次的蠕動及無數風浪的打磨,才會燦爛輝煌。同樣,一個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會在無數次的跌倒後,依然能夠重新站起來。俗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是會輕易地成功的。我曾有這樣的經歷,雖然在別人的眼裡,它可能是那麼微不足道。可是,每當我想起這次成功的經歷時,總覺得開心,卻也有一點苦澀。為何呢?連我自己也不清楚。 在我第一次接觸皮革製作的時候,腦海就浮現一種想法,只靠我們這雙手,能做出成品嗎?真正地接觸到皮革製作時,我突然來了個性格大轉變。單是靠雙手來敲打鐵錘就夠你叫天呼地了,手指都紅了。本來打著放棄的念頭,可是,爸爸發現我要放棄,他引用陳羅庚的一句話:「只有不畏攀登採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 才能登上高峰採到仙藥,深入水底膩到驪體。」起初,我還像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總是猜不透爸爸的用意,後來經過自己的慢慢體會才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真實。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要以持之以恆的心態,接受客觀的挑戰。雖然風雨無常,若是一個步驟錯了,就得重新開始;但是不管怎樣,我都有逆來順受的準備。 經過狂風暴雨的日子後,我朝著成功的大門一步一步的邁進。最終,我成功地製作了好幾件皮革用具,也沒有讓爸爸失望。經過這次嘗試,我明白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沒有勇氣站起來。相信成功會到來,只要你肯付出和努力,成功就會來向你敲門。    和諧家庭 邱雅妍 明愛胡振中中學 四A   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和諧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家庭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特別的,和諧家庭就更重要了。何謂和諧的家庭呢?最重要的當然是家人與家人之間的相處。要建立一個和諧、共融、彼此相愛的和諧家庭,並不容易。 第一,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最基本的秘訣是互相尊重,家庭也不例外。我們必須尊重家人的感受和意願,萬事有商有量,這樣,家人之間才會互相尊重,家庭才會團結一致。 第二,要有良好的溝通。現時,香港的青少年與家庭關係不好的原因, 大多是由於缺乏與家人良性溝通。在溝通中,我們能了解家人,家庭成員之間樂意去聆聽和表達,能有效地了解對方的思想感情和拉近彼此的距離,減少誤會。 第三,家人間要互相關愛、包容和理解。和諧家庭中,難免也會出現爭執、誤會,這是很正常的。但是,能否化解危機、繼續維持和諧的關係,就要視乎家人的心態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倘若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不但不會因此破壞感情,反而更增加了彼此的信任。 香港人生活緊張,壓力大,容易導致家庭關係不和。記得我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爸爸脾氣暴躁,以粗言穢語責罵母親;很不幸地,我往往成為母親的發洩對象,因此我的童年並不完美。可見,和諧的家庭關係對人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 一個和諧的家庭,不僅是單靠個人的意願或期望,更需要整個家努力團結一致,才會達成。在現今充滿壓力的香港,愈來愈多家庭關係破裂的事。和諧家庭是每個人的福蔭,我們應該努力追求美好的和諧家庭。    珍惜 余傑棋 澳門培正中學 初二望    時間流逝,不能再挽回;機會錯過,不能再擁有;人死後,更不能再存在。現在的你生活在一個幸福安全的社會裡,你知足嗎?  記得那一天,爸爸和媽媽從醫院回來後,就一直沉默著。他們沒有說過一句話,過了一段日子,他們才平伏過來。當時的我只是個傻呼呼的小孩子,只會想:媽媽是不是太累了?爸爸是不是太煩惱了?後來,我才知道,我真的沒猜錯,爸爸媽媽為了爺爺的喪事而太煩惱,一時之間,他們顯得平伏不下,這是正常的。大家都不會想到平日精神奕奕的老頑童—— 我的爺爺,竟然會去得這麼突然,大家都預料不及。不過,這件事已經發生了,何況做甚麼都只是無補於事,都讓它過去吧。 但我後悔,後悔自己不懂珍惜跟爺爺嬉戲玩樂的時間;我很想再擁有,只是一天的時間,我也會珍惜。 爸爸當時的愁緒真的可以諒解,爸爸說我不明白,其實我一清二楚。不多久,我養了兩年的小倉鼠死了;牠死後,我痛哭了一場。即使是一條小小的金魚,我們相處不到一個星期,我也會感到牠的離開是很可惜。 近來發生了很多不如意的事,例如伊波拉病毒、伊斯蘭國射殺、民航客機空難等,關乎的性命不單是一個人受傷,而是成千上萬人的性命,實在非常無辜。   我非常幸福,身處這麼安全的生活環境。因此,自從爺爺去世後,我變得更加愛惜自己,珍惜身邊的所有人。不要埋怨你長得比他醜,長得比他矮,長得比他胖,相比起非洲的小朋友,你還要比他們健康幸福得多, 只要知足、珍惜就足夠了。正所謂「今日不知明日事」,珍惜,你就會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