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4022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4.02.23
復修舊鹽田 建儉樸中心 西貢鹽田梓 繼往開來 傳頌主愛
   街渡在平靜的西貢海上前進,十五分鐘的船程,將人們帶到鹽田梓這個寧靜的小島上。三百多年前,一對陳姓客家夫婦由廣東省觀瀾移居沙頭角鹽田村,再遷至此地,設田以曬鹽為生;並於1875年全村領洗,鹽田梓(仔)成為教友村。    (本報專題)「梓」指鄉里,意思是不忘故鄉;鹽田梓早年曾一度荒廢,近年,一群有心的村民回到老家,復修村落。現任村長陳忠賢與退休陳子良校長在島上土生土長,數年來致力恢復島上面貌,並推動宗教、文化及生態遊,將鹽田梓的美與更多人分享。 陳子良校長在島上出生成長,完成小學後才離開鹽田梓繼續學業。退休後,他應村長的邀請,回島協助保育工作,亦擔任導賞員,帶領參觀者認識和感受村中的一事一物。他在鹽田梓有不少童年回憶,他小時候就讀的澄波學校自然是記憶猶新的地方。「以往我們要從家中搬桌椅到學校上課,到了假期,我們又搬回家中,課室便一下子變得空蕩蕩」,陳校長憶述。 「小時候以為整個世界的人也講客家話」,陳校長笑道,「因傳教士、老師,甚至我們收聽的電台頻道也用客家話。」他亦強調教會對鹽田梓貢獻良多,「教會照顧貧困之餘,也開辦學校,教育孩童,當時全個西貢只有澄波學校教授英文,銜接中學課程。」他難忘的,還有鹽田梓內與大自然十分親近的生活模式。往山頂的路上,他介紹一個個掛在枝葉上的山橙,「猴子愛吃這種像橙子的果實,人誤吃了卻會口部麻痺、腹瀉。」然而,他小時候卻吃過不少山橙,他笑說,「我們也不知道為甚麼沒有不適。」 此外,陳校長也分享兒時照蟹、照魚的經驗,「晚上我們拿著燈到泥灘,照著魚蟹,牠們就不會動,泥灘也成了我們的糧倉。」他鼓勵參觀者來島上聆聽大自然的聲音,「看看水紋、感受陽光,夏天還能嗅到青苔的氣味,大自然多麼廣闊。」陳校長認為在鹽田梓的工作給他帶來喜樂,「與他人分享我成長歷程中的親身體會,我感到很滿足,我不只可以回味成長片段,也可以將這裡生活的喜悅帶給其他人。」  歷史的延續 至於陳忠賢村長,他在鹽田梓出生, 又如村中大部份居民,自小學起到英國就學。學成後他回港工作,亦開展鹽田梓的保育和復修工作。六年前,島上已設立文化資源展覽室,是一所可以觸摸的展品文物館,通過昔日的生活用品,介紹客家文化。 復修工作並沒有間斷,從前,鹽田梓是香港五大鹽田之一;目前, 鹽田的復修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我們期望工程於今年二月完成,嘗試產鹽;我們亦正招聘人手,希望他們運作鹽田,並擔任講解和導賞的工作」,陳村長解釋。鹽田的組成部份包括儲水池、蒸發池和結晶池, 計劃完成復修後,可讓參觀者體驗耙鹽種鹽。     村中的客家屋亦逐步復修,除了村民出資維修,鹽田梓亦有低租出租房屋,讓有心人在村中生活並原汁原味地復修村內房屋。陳村長亦講解鹽田梓的新發展,「現正復修房屋作儉樸中心,設小農場,讓人們到村中作生活體驗。」曾經冷清的鹽田梓,在聖神的引領和各方努力下, 今天又熱鬧起來,朝著新方向,繼續邁進。(澄) 
kjy03_20140223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4.02.23
因為愛,生命不再悶蛋 《悶蛋小鎮》
   在和許多小朋友、青少年相處與共讀的經驗中,常會聽到他們說:「好無聊喔!」、「實在太悶了! 」、「不知道該做甚麼才好?」的確,這樣的感受在我的成長過程中, 也曾發生和體驗過, 不管是少年十五二十時,為賦新詞強說愁,還是在慘綠青澀的年少歲月裡,對生命感到孤單和徬徨,我們或許都曾有過想要仰天長嘯、一吐胸中悶氣的的衝動。 那麼,《悶蛋小鎮》(親子天下)裡的主角丁一丁,會用甚麼方式和心境來面對他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呢?他才十三歲,卻因為有一個闖禍連連的老爸,被迫不停的遷移,無法決定自己的位置,這一次事情更嚴重了,爸爸竟然持刀搶劫便利商店而入獄,再婚的媽媽已有了新家庭,阿嬤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收留他的親人,不管他願不願意,因為他未成年,只能被送到這個鳥不生蛋、平凡無奇的「悶蛋小鎮」。 悶蛋小鎮以一個圓環為中心,劃開十字形成的街道,就是這個荒涼小鎮最熱鬧的全部,鎮上所有的小吃店都在賣同一種「悶蛋麪」,還有一所阿丁即將就讀的悶蛋中學,連阿嬤養的狗都取了「粉圓」這樣悶蛋的名字,背負著難以啟齒的原因,突然從繁華的都市搬到這個死氣沉沉的鄉下,阿丁覺得這個地方真是一無是處,他不想和同學說話,他習慣了用沉默來建構一個寧靜美麗的世界,其中沒有恐怖無賴的爸爸,只有和她相依為命的阿嬤。 看來阿丁的人生真是背到家了!但作者張友漁卻以她幽默明朗的文筆,讓阿丁在這個看起來似乎甚麼都沒有的地方,開創了全新多彩的人生。一則眾說紛紜、神秘無解的白色璞玉傳說,成為貫穿全書的隱喻,每個鎮民對這個沒人親眼目睹的故事,分別都有一套自我詮釋的版本,代表著對自己家鄉的認同和肯定,這個普通的小鎮因這則傳奇而散發光采,阿丁也由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到最後也加入傳述這則傳奇的行列。 是的,阿丁或許可以選擇對自己的困境自怨自憐,甚至自暴自棄,但慈祥明理的阿嬤,雖然生活不富裕,仍盡力照顧愛護阿丁,不說話的小狗粉圓和拼裝組合成的阿嬤牌單車,是阿丁沉默忠實的好夥伴,不知究竟是瘋還是傻的小人物「光華號」,陪伴著阿丁在小鎮四處探奇,有女中豪傑之風的阿英,引領著阿丁認識更多的新朋友,和紅辣椒車隊一起冒險,還有小鎮素樸敦厚的人情,是這些總和了親情和友誼的愛的能量,驅動了阿丁的生命列車,駛出黯黑的山洞,向光明處奔去。 幸福的面貌通常很相似,但不同的家庭常有個別不同的問題,對一個孩子來說,是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的,小時候我也曾經很羨慕別人的家為何能如此和樂溫暖?常為此自卑和自苦,但幸好「閱讀」拉了我一把,這個好朋友教會了我,人生可以有很多選擇,如果你願意調整觀點,正面去看待世界,前面的路將無限寬廣, 如同書中的阿丁,當他開始轉動視角去觀察他身邊的人、事、物,他發現悶蛋小鎮一點也不悶,他也可以擁有主動改變自己未來的能力。   悶蛋小鎮真有其地,正是作者的家鄉,作者運用真實的場景和風土的素材,揉合親身的經驗和想像,讓這本書出入於虛實之間,既深層的刻畫了青少年的幽微心情,也包含了推理懸疑的情節,讓人讀來不僅覺得生動鮮活,而且真是欲罷不能。這本書就像一道明亮的陽光,驅走初讀時微微的心酸,到後來滿心盈盈的暖意,不管你住在小鎮還是大城市,這道陽光也會照亮你的生活,在日常中找到新的趣味和意義。
kjy10_20140223
icon19
青苗天地
2014.02.23
2014.02.23 : 文章
  美好的家 覃柏霖 聖言中學 二甲 有些小朋友常嚷著要這樣,買那樣,毫不知足,更認為自己是全世界最不幸的小朋友。大家有沒有想過世界上有更多比你不幸的人,也有沒有想過有些人為了生存而努力地對抗病魔?就以我作例子吧!  我是一個家境不富裕、在社會毫不起眼的家庭裡長大的中二學生。我也曾與大家一樣,只懂埋怨這樣,埋怨那樣,從不珍惜眼前一切,更認為金錢可以代替一切,學業成績是最好的證明。小學四年級時,我突然患上貧血,血色素只剩下一半。當時,我感到媽媽無比的關心和愛。 媽媽擔憂地把我送到醫院,當時我是個臉無血色、渾身無力的病人。當醫生說我患上貧血,媽媽差點兒哭了出來。可能因情況太突然,醫生要求我留院檢查,給我輸血。媽媽一直陪著我,她牽著我的雙手,直至到達病房。我完成驗血的程序,回到病牀上休息,她也沒離開過我的身邊,從沒放開過我的手。雖然當時我感到很辛苦,但與媽媽的擔憂相比,根本是微不足道。就在這個只有病人、護士、醫生的醫院,一片寂靜,我感受到母親的愛。她的愛猶如溫暖的太陽,給我填滿內心的空虛;她的愛猶如秋天的涼風,把我的恐懼和悲觀一一吹走;她的愛更猶如春天的花圃,百花盛放,色彩繽紛,把我的黑暗變得光亮。   最後,我平安無事地返回我的正常生活。從這一件事,我學到的比平常上課時學到的更有價值、更難掌握的事。從中,我體會到父母的擔憂、他們的愛,還有我對他們的重要性。自從那天開始,我會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珍惜眼前;盡量減少我想購買的東西,節省開支,減輕父母的負擔;更盡量體諒他們的工作和負擔,幫忙做家務,與他們多傾訴,分享趣事或討論時事,爭取相處的時光。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和我一樣,多與父母一起,你所得到的必定會比物質更好,遠勝過單純的物慾滿足。   一位樂觀的同學   陳 穎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二D  有一位樂觀的同學,我對她的印象很深刻。她每天早上七時多,便與讀高三的哥哥回校。她是個馬大哈,有時候會欠交功課,欠帶書。她很膽小, 每次老師叫她回答問題,她都是很小聲的。老師一定聽不到了,每次都要由旁邊的同學替她傳話。她因為不太愛說話,所以很少朋友。 這個同學的外觀並不吸引,個子矮矮的,有一頭長頭髮、一雙不大不小的眼睛,鼻子扁小,五官不出眾,面頰上近鼻翼的位置還有一顆黑痣。有一次,上體育課的時候,老師說兩人一組,她卻一個人站在最後,所以老師就跟她一組。她的成績算是差劣,差不多每科都不及格,所以很少同學會借她的功課來參考。每天小息,她總愛一個人默默地去圖書館看漫畫書,等到上課的時候才回來。 我覺得這個同學有一個非常難得的優點,就是有愛心。有一次,學校有一位同學摔跤了,她二話不說的走去扶起她,扶她去醫療室休息。那位同學非常感謝她,後來她倆還成為了好朋友。我覺得這個同學還有一個很可貴的優點,她有很好的心理素質,雖然有些人不喜歡她,但她從來沒有埋怨別人,還樂於助人。有時候,老師邀請同學做班務, 例如做壁報或抹黑板等,她都會毫不遲疑,默默地幫上一把的。   其實,我們不應單看外表,這位樂觀的同學不是有很多很可愛的內在美嗎?希望同學們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   愛的天使   黃嘉豪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一甲 有一天,下課的時候下著傾盆大雨。儘管我帶了一把傘,可是雨實在太大了,二人合用根本擋不住風雨。正在我猶豫的時候,媽媽帶著我衝進了茫茫的雨簾中。在雨中,我本以為自己會全身濕透, 可是,沒想到只是褲子有點濕。我看了看雨傘,發現它基本上是偏到我這來的。我把雨傘往媽媽那邊推了推,「媽,雨傘歪了」。媽媽說:「沒有歪呀, 就應該是這樣的呀,把它放中間才是歪了呢。」我說:「可是,如果朝我這兒偏,你會感冒的呀!」媽媽笑著說:「乖,媽媽是運動員體質,沒有關係的,你要是受涼生病了,比我自己生病更難受。」我聽了,心裡好暖和,感覺一股暖流在心裡流動。 好不容易回到了家,媽媽的衣服都已經濕透了,我卻只是褲管有些濕,我的心裡挺不是滋味的。晚上,媽媽感冒了,我覺得自己挺對不起她。我在自己房間裡,眼淚嘩啦嘩啦地往下掉,卻被媽媽發現了。她過來安慰我:「寶貝,媽媽身體好, 過幾天就會好了。」聽了媽媽的話,我哭得更傷心了。我在心裡輕輕地哼起了歌詞「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 甚麼是愛?愛是讓人獲取無限的源泉,愛是不顧一切的奉獻。只要人人都奉獻一份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聖經上說:「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格前13:4)      同學們,讓我們變成「愛的天使」,揮動這愛的翅膀,讓世界充滿愛這個偉大的力量吧! 
kjy13a-20140126
icon22
綠滿窗前
2014.01.26
談中史教學
     每次與朋友談及中史教學的現況,大家總是發出一聲歎息。 中學會考報考中史科的人數約七千人,而全港的考生十萬左右,修讀中史的,不足十分之一。現在大專院校比以前多了,每年修讀大學學位課程、副學士課程的,相信有數萬人。知識分子多了,但只有少於十分之一人認識本國歷史,多麼可悲。 國學大師錢穆在《國史大綱》首頁中指出: 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只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錢穆認為要認識本國歷史,才能算是國民。如果同意這個看法,現在政府花了大筆教育經費,只是培養了一班有知識的人了,並不是國民,這樣的教育政策是否需要檢討呢?晚清學者龔自珍也曾說過:欲滅其國者,先滅其史。這是至理名言,可以說,國史教育就是國民教育。真不明白,一年多以前,教育當局要在中小學設立專科,強推「德育及國民教育」,卻不曉得考慮列中史為必修科。 中史科從來在學校都視作閒科,不受重視,只是於今為甚而已。以前教體育的,教音樂的,常分派兼教低年級的中史,這情況很普遍。筆者的中學是老牌的中文中學,師資一般不錯。中史老師有幾位,但現在回想,真正懂中史的似乎只有兩位。中史其實比中文難教, 資料多,上下數千年,政治史、制度史、思想史,都包括在內,非大學主修中史者不易應付。筆者也曾在中學教中史,很慚愧,也時常有濫竽充數的感覺。 現在,要求重新重視中史科的聲音多了, 倘若有一天,中史納為必修,也應同時考慮能否「專科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