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icon19
青苗天地
2014.03.09
2014.03.09 : 文章
  恩 賜 王景軒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三丙 小時候上幼稚園,吃茶點前,老師也許會要我們誦唸:「感謝天父賜我飲食……」那時候, 我們知不知道自己在唸甚麼,又明白了多少句子裡的意義?現在看來,終究是老師們要求我們從小就懂得時時刻刻感恩,感謝上天的恩賜。 生活中,我們有多少次把目光從電子屏幕上移開,看看天底下的風景。湛藍湛藍的大海、古老翠綠的大樹、無垠的藍天與白雲,它們的姿態都那麼美麗。簡單如窗外的景色,那怕污煙瘴氣,也有一梱樹、一小片天空能讓我們透透氣, 這也是上天的恩賜。「感謝天主,為祂莫可名言的恩賜。」(格後9:15)  如果上面的文字,讓我們驚覺自己沒有好好體察自己的生活,那我們就要稍稍回過神來,整理一下生活的軌跡。生活上的急速節奏、無形壓力都麻醉了我們的神經,一直營營役役。於是, 我們失去了感受恩賜,以及感謝恩賜的能力。 要感受恩賜,先要拋開自己,意思是把自己看得卑微一點,像把自己比作茫茫宇宙裡的一顆塵粒。然而,這顆塵粒會呼吸、會思考、會走動,還會表達,不神奇嗎?再想像下去,這塵粒有疼愛自己的父母,有與自己一脈相承的下一代,還落戶在太陽系裡,不太冷又不太熱,又有空氣和水的地球,不幸運嗎?然後,這塵粒又在繁榮升平的城市裡,用著地球富裕資源,在二十一世紀裡享受高科技為生活帶來的便利。這樣的我們不幸福嗎?是天主賜下了生命給我們這些塵粒。「是你將生命的恩惠賜給了我,細心照顧維持了我的氣息。」(約10:12)    如是這般,感應到上天賜給的恩典,我們要持謙卑的心,多多感謝。常常覺得自己受到眷顧,讓我們不因為比較而覺得自己有所匱乏,不因為自以為有所匱乏而產生負面想法,走上歪路,就如同聖詠119:29裡說:「求你不要使我走錯誤的道路,求你恩賜我常遵守你的法度。」   敬師日與我   羅淑媚 德貞女子中學 四信 每年九月十日,香港不少學校都會舉行「敬師日」活動。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敬師日。我一早回到學校,驟眼看過去,門口已有幾位同學,背著書包,包圍著一位女老師高聲談話,並不時傳出笑聲。我繼續舉步向教室前進,在上樓梯期間,遇到一位相熟的老師。平時,我一定會低下頭,微微點頭或當作看不見老師;因為我知道即使打招呼,老師都是經常不回應我。想起今天是敬師日,我不應該因失敗而不在這個本應尊敬老師的日子,沒有向老師打招呼或問候,反而,我更應該向他們打招呼。無論失敗與成功,至少,我在這天向老師表達了我應有的尊重。 於是,我強裝鎮定,表現出和平常一樣的走路姿勢。其實,只有我才會知道自己的心跳得有多快, 小腿是如何在打顫。我揮著手,向著這位老師說了聲:「早安!」意料之外,那位老師也回了我一聲: 「早安呀!」隨後,老師就走了,我也轉身繼續走向課室。我的心依然跳動不已,摸了摸臉,原來臉頰早已滾燙。 不久,「敬師日」活動開始了,我們部份學生由教室前往禮堂,其餘則在課室觀看直播。我是在禮堂觀禮的其中一員,在觀禮的過程中,我留意到和同學坐在一起的老師,會和同學談話;最後的活動是唱《良師頌》,唱完後可以自行放學了。這時,大家將準備好的禮物拿出來,並說出祝福語。看來,大家都非常喜歡老師,並感激他們對自己的教導。   我希望以後每天都是敬師日。大家能尊敬老師, 將來回到母校,看望一下那些曾教導過你的老師。   成為謙遜的僕人   陳瑤玲 聖安當女書院 四A  所謂「施比受更有福」,我一向很喜歡當義工,聽到學校宗教組招募義工,為少數族裔與單親家庭學童補習,我立即聯同好友向老師報名。 在開始服務前,老師先為我們講解是次活動之目的,除了服務他人外,也是回應天主愛的召叫,仿傚學校主保聖人聖安當捨己為人的精神。 聖安當生於埃及一個富有的基督徒家庭。有一天,他在聖堂裡聽到福音:「你若願意是成全的,去!變賣你所有的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瑪19:21)他聽了這番話後,便將自己所繼承父母的大筆遺產變賣,他去救濟窮人,然後踏上了獨修的生活。附近的人被他吸引過來,聽他說道理,這讓更多的人認識天主。聖安當捨棄了榮華富貴,甘願將財產分給有需要的人,無私奉獻。 我雖然沒有錢,但我可以用我的能力去幫助他人,協助弱勢社群融入社會。在心理上做好準備後,我們便參與四次的工作坊,學習與學童溝通的方法,掌握成為小老師的技巧。及後的每個星期四放學後,我和同學揹著書包,懷著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向社區中心走去。經過一天上課, 加上堆積如山的功課,在教導學童時,我感到有點力不從心。但在那小小的房間中,見到一張張天真的臉龐,每人都緊緊地握著鉛筆,一筆筆笨拙但認真的字跡,令我的疲勞頃刻消失,他們專心學習的態度讓我又恢復了衝勁。我的服務對象是一個內斂的初小學生。我翻開他的練習簿,把他不懂的地方逐點解說。可是,他聽後依然一臉懊惱。我們面面相覷,我想:我說錯了話麼?幸好中心的社工為我們解圍,原來那孩子聽不懂我那中英夾雜的說話,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平時說話有這樣的毛病。     這次的義工活動令我可以幫助那些弱勢學童,還讓我明白聖經的道理:「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僕;因為人子, 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谷10:43-45)要懷著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求回報地去幫助其他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喜樂。我要以基督為榜樣,實踐愛德,成為謙遜的僕人。儘管自己的力量有限,但總有一日,這個社會將充滿愛,變得更和諧共融! 
kjy02_2014030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4.03.02
與宋珮老師 走進圖畫書的世界
   色彩繽紛的圖畫書很有吸引力,單看封面已令人感到賞心悅目。小朋友看一看, 隨意地翻一翻,便會愛不惜手;喔,不單是小朋友,大朋友也會喜歡呢。     (本報專題)一個充滿寒意的下午,約晤宋珮老師,在大自然裡暢談藝術與個人的發展。親切溫婉、謙虛含蓄的宋老師,每翻開一本書,逐頁細閱,流露她對圖畫書的熱誠。觀賞圖畫書中圖畫,有方法嗎?  線條 形狀 色彩 「學習欣賞圖畫, 首先觀察線條。看, 畫家伯寧罕( J o h n Burningham)在《穿背心的野鴨 —— 寶兒》這本書裡所用的線條有粗和幼、深與淺之別。看起來,有些線條是用毛筆畫的,線條不是很整齊,看似是中國畫用毛筆的效果。線條是所有圖畫元素中最重要的。直線表達力量, 這幅圖裡所用的直線,令人感到小鴨子很努力跑,往前衝。」 文字也是由線條構成。宋老師曾在美術館裡帶引小朋友從圖畫書開始,欣賞圖畫。「我會告訴小朋友,寫字是用線條,每個人的字都有特色,作畫時也可以用線條,表達活潑的動感。就像這本圖畫書的鴨子,頭仰得很高,牠把脖子伸得很長,好像在看天空。線條與形狀合起來,讓人感受到動作。」線條以外,宋老師表示配合顏料的特性,善用媒材,更能透過色彩,使人感受圖畫的氣氛。「色彩跟線條配在一起, 表達出份量和力量。」 還要觀察肌理。「看這幅圖呈現鴨子身上的毛。畫家會用多種的方法,把肌理一層層的畫出來,形成不同的效果。這幅畫或是用筆繪畫出來,也可能是用顏彩噴出來,讓人感覺毛的質感,像是一層層厚厚的、可觸摸的。肌理讓人用感官去感覺,例如我們經常在圖畫裡感受風在吹、陽光、下雨,晴和陰。」 觀察 欣賞 創作 擁有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藝術史碩士學位的宋老師,具備藝術史及文學的專業訓練,赴美深造前肆業於台灣天主教聖心女子高級中學及天主教輔仁大學。每談到中學時期身受修女們的愛護,喜悅之情讓旁人亦感受到一份暖意。在大學裡繁重的教學工作以外,宋老師積極從事圖畫書翻譯、媒介與推廣視覺教育的工作,圖畫書創作及譯作超過七十本。她鼓勵小朋友看圖畫時,用感官去感受,細看畫家怎樣利用線條、形狀、色彩,怎樣表達肌理,怎樣利用空間和角度;懂得欣賞,便能了解畫家怎樣傳達訊息。「翻開圖畫書,畫家用不同的方法傳達訊息,到處都有學問。圖畫的表達是否真實、圖畫像不像,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 負面的評語很容易令小孩子產生挫敗感,就像圖畫書作者彼得.雷諾茲(Peter H. Reynolds)的作品《有點樣子》所描述的。宋老師洞悉小孩子表達自我的心靈世界,「小孩子最害怕別人說他所繪畫的東西像不像實物。他們的心裡會想:『那麼,我便永遠都畫不像了』。」年幼時已喜歡繪畫的宋老師,念小學時,一次不愉快的學習經驗曾令她逃避作畫。「當時,老師批評我把紅色和綠色配在一起,自此,我便不再畫畫了。」在美國念書時,她參加了一些繪畫班和繪圖班,這才發現美國的老師沒有給她任何創作上的限制。現時,她也是個業餘畫家。「到郊外寫生時,我觀察不同葉子,噢,上帝也是個藝術家,很有創意!動物園裡不同形態的動物,令我很驚訝。」 跟好朋友合作的經驗,令宋老師有很深刻的體會。「我跟患腦性麻痺、有言語障礙的黃美廉老師合作,一起教小朋友美術。有一次,她邀請小朋友在冰淇淋上加一些水果,自由搭配自己喜歡的水果。有些小朋友加上奇異果,紅色綠色的,色彩很鮮艷。小朋友把水果和冰淇淋一起吃掉後,只需運用顏色,畫出冰淇淋的滋味,不必繪畫實物。這次經驗對我很有啟發,對, 引導孩子不是去限制他們自然地表達自己。」宋老師分享她在繪畫過程中, 重新建立自信。「我不再用鉛筆打草稿,小孩子也是這樣吧。即使畫得不好,嘗試發揮便是了,弄壞了也不要緊。」 宋老師深信圖畫書對生命成長能發揮深遠的力量,她補充:小孩子在學懂寫字前,首先用圖畫來表達自己。他們對圖畫有敏銳的觀察力,比成年人更容易察覺細節。遇到喜歡的故事,小孩子會重複翻看,尋找細節,從圖畫中找到故事的關連。她又形容圖畫書的插畫家像樂曲的演奏家,把曲子(故事)表達出來,讓讀者感受和詮釋故事。     跟宋老師經過小花園,她偶爾看到小樹上的青嫩葉子,不禁發出驚喜。小朋友的藝術生命,不也像小葉子般悄悄地成長嗎?(睿) 
kjy13a-20140302
icon63
看圖想賞童年
2014.03.02
小腳板到美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慘敗的清朝被迫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因此,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倡議下, 清政府先後於1 8 7 2 至1 8 7 5 年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國留學,培育日後為國效力的人才。 這四批幼童赴美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圖中是第一批留美幼童赴美前攝於上海「輪船招商總局」。在沒有飛機的年代,這群學童乘坐著輪船,跨海三萬二千里,橫渡太平洋到美國。其中奉命護送第三批「留美幼童」的小官祁兆熙,便在旅途中寫下了《遊美洲日記》。據記載,在上海登船的第一天晚上,幼童看到洋涇浜一帶的「自來火燈」(煤氣燈)「簇簇勻排,蕩漾波心」, 表現得非常興奮。天亮後,他們還刻意早起,觀看輪船駛出吳淞口。不過,當中午時候天氣突然轉壞,幼童即「嘔吐大作,俱睡而不能起」。 可是,兒童的適應力畢竟是很強的。經過十數天的航行,他們開始習慣了船上的生活。即使再遇大風暴,他們都能「嬉戲自得,毫無恐怖」,甚至喜歡上了大風大浪的日子,因為祁兆熙都會以安全理由,免除他們每天的功課。在飲食方面,他們在初時還吃不慣西餐,但後來他們都已習慣了牛奶麪包,「每人坐處大碟一,勺一,叉一;洋布手巾一方,束以白銅圈」。 終於,三十天的航行結束了。在舊金山(三藩市)上岸之前,祁兆熙打開衣箱,讓幼童換上「藍縐夾衫,醬色縐長褂,緞靴」。下船後,他們又乘坐剛剛貫通北美的蒸汽火車,到達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 並被分配到五十四戶美國家庭中生活,從此開始了他們預定長達十五年的留學生涯。學習期間, 他們不但克服了語言障礙,成績上更取得一定的成就。至1880年,共有五十多名幼童進入了美國的大學,其中二十二名進入耶魯大學,八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三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一名進入了哈佛大學。可惜,在1881年幼童留美計劃中途夭折,全部學生被召回國。返回中國後,留美學生在各領域作出貢獻,其中從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的詹天佑,便成為了中國鐵路工程的開拓者。 隨著時間的流逝,歷史距離似乎愈加遙遠。然而,正所謂「明月照古今」,古人與我們一樣曾生活在同一的天空下。因此,假如小讀者有一天會到海外學習,不妨望向天空,幻想或是嘗試感受一下當年那些赴美學童的心境。(結束篇)    本專欄幸獲筆者以清新溫婉的筆觸,旁徵博引,有系統地提出學術研究的成果,細說中國數千年歷史與文化對「童年」概念的體會及當中的演變,引領廣大讀者品味童年。約稿期屆滿,謹借報隅感謝筆者鄭愛敏小姐慷慨參與。——編者
kjy10_20140302
icon19
青苗天地
2014.03.02
2014.02.23 : 文章
一件難忘事 黃淑蘭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四B  我每天放學後都會回家做家務,每日做的家務都不同,例如:打掃地板、收衣物、換床單、洗衣服……  六年小學,我每天放學後都會去補習, 到晚上六時才離開補習社。回到家後,當然累得很了。有一次,爸爸媽媽還要我做家務,我當然理直氣壯地回答:「很累了,累死了,不想⋯⋯」媽媽一聽到「不」,便立即說:「叫你做家務就說累,玩耍的時候你就不累,諸多藉口,馬上去做!」我不服氣,於是頂撞她,還說了多句從來沒有說過的粗言穢語。不夠一分鐘,媽媽就馬上拿起「不求人」和衣架來。媽媽不是開玩笑的, 我飛快地走到門角處,把身體蜷縮起來。我害怕得很。可是,媽媽二話不說,一手落、一手起,狠狠地打了我一頓,還一邊責罵我,我當然嚎啕大哭了。我真的哭累了,躺在床上,我想:「我不是故意拒絕她的, 唉!這個是不是我的親生母親呢?為甚麼她會打我呢?」 回到學校後,我整天垂頭喪氣。午膳時,我終於去了社工室,把這整件事告訴了社工。她見到了我的傷痕,便說:「我會聯絡你的家人。」下午,我繼續上課,但很不專心,心裡總有個疑問:媽媽知道後,會不會又打我呢?  回到家裡,我默不作聲,坐在書桌前做功課。媽媽突然跟我說:「女兒,對不起, 是媽媽的錯。雖然你做錯了,但我也不應該打⋯⋯你,你會不會原諒⋯⋯媽媽?⋯⋯」我看見她快泣不成聲,便說:「其實,我也有做錯,我不應該用粗言穢語駡你,對你沒有禮貌。」這次以後,我覺得媽媽細心了很多,我們也愉快地生活了。   如果這件事情沒有發生,我可能會跟媽媽的關係更加惡劣;現在,我會主動做家務,分擔一下家人的辛苦。原來體諒別人是很重要的。   一位敬業樂業的保安員   吳澤鑫 聖貞德中學 五愛 安哥是我住的大厦的保安員,在別人眼中,他的工作沉悶刻板,工作時間又長, 但從他平日待人接物中,我體會到他敬業樂業的一面。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門外等候升降機時,碰巧安哥在那層樓巡邏。那時我與安哥並不熟絡,他卻主動跟我打招呼。他說:「我想起了,你是吳先生的兒子,早晨!」他的笑容親切,語態溫柔。如果他沒有穿制服的話,我還以為他是教師。我只好回答他的提問,似乎他也沒在意我的答覆,便繼續巡樓了。 待我回家時,他巡邏完畢,坐在管理處喝茶,寫著巡樓簿。安哥與父親相熟,農曆新年時會給我紅封包。有一次,父親出門時忘記關上煮食爐,湯都蒸發了,傳出燒焦的氣味。安哥巡邏經過,發覺是由我家傳出來的。他先致電消防局,再撥打父親的手機。幸好父親在樓下商場購物,他接到安哥的電話後,趕忙回家。安哥拿著滅火筒,他也來幫助撲熄火焰。雖然那不是大火災,但全賴安哥;不然,這次小火災將會演變為嚴重的火災。自此,我們對安哥份外感激,時常邀請他到我家作客。 安哥對每家住戶都瞭如指掌,遇上賊人混水摸魚進入大厦,都被安哥發現。警察也讚譽他是「滅罪保安」,他每次只說: 「這是我應該做的,你們警察才是滅罪剋星呢!」他的工作雖然刻板沉悶,工作時間又長,似乎他並不在意,每天都笑容滿面,大家都尊敬他。 安哥每天準時上班,緊守崗位,不會遲到早退,也甚少請假。不過,鐵巨人的安哥終有一次病倒了,但他仍堅持上班。大家都勸他回家休息。他每次總是說:「我的工作是保護大厦住客安全,很重要的, 這只是小病,小病是福啊!」他也有固執的一面,不過仍是值得尊敬。 安哥在我們大厦工作已有二十年多了。他雖已六十有多,但老當益壯,古有老黃忠定軍山斬夏侯淵,今有老安哥立大厦防賊匪。安哥說他從未放過一天假,他在工作裡找到快樂,不過卻是有薪酬的。他的樂天態度,讓他能像年輕人一樣有活力、有幹勁。 時光飛逝,轉眼間安哥已到退休年齡了。他退休時,大家都依依不捨地送別他。他只是說:「沒事,我住在這附近, 可以時常經過這裡來探望大家。」他的親切笑容,讓大家都笑起來。 他的辛勞、笑容,讓這座大厦的住戶快樂,他將會長留在各人的心裡。     (原文超出字限,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