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b-20150607
icon48
微風細語
2015.05.30
落差
   格林童話《白雪公主》中有一個著名的畫面:壞心皇后百般詢問魔鏡「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答案若是皇后本身,她便沾沾自喜。可是,一旦魔鏡宣稱是白雪公主,她便妒火中燒,遷怒魔鏡,陷害公主,最後甚至萌生殺意。 好朋友片柳神父是一位小有名氣的業餘攝影家,經常有人委託他照相。問題是,委託人看到相片後往往怨聲載道: 「怎麼把我照得這麼胖!」「奇怪,我有這麼老嗎?」到後來,不滿的情緒蔓延至攝影師身上:「原本以為神父很會照相,現在才知道不過如此。」每逢類似情況, 總令片柳神父深感無奈,哭笑不得。 鏡子,會說謊嗎?  相機,會刻意造假嗎?  它們不過是工具,忠實呈現接收到的影像而已。那麼,真正的問題出自何處?  人,有多少就是多少,並不會因為想像而增減一絲一毫。然而,一廂情願地將自己想得比實際好,似乎是人類的「通病」。當我反省自己時, 也經常發現類似的迷思。那樣的「自以為是」其實是很危險的落差,爬得愈高,就容易跌得愈重。 麥克安迪在《說不完的故事》中,描寫男主角巴斯提安拒絕相信朋友從「魔鏡門」中見到的自己:一個肥胖、蒼白而怯懦的小男孩。殘酷的事實深深地刺傷了他,將他推落谷底,開始仇恨摯友、封閉自己。 面對真實的自我,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可是,唯有在「光」中檢視自己, 才能逐漸縮短「自以為」和「實際」之間的落差。自我認知若能與真理吻合,就不會因為過度的讚美而自鳴得意,也不容易因為事實不合己意而垂頭喪氣。   我期待,自己也能抵達那樣的境界。
kjy06a-20150524
icon48
微風細語
2015.05.23
五個窮人的天使
  「你看了《五個小孩的校長》嗎?」近期,這一齣港產片成為了朋輩間的話題。電影內容講述一所面臨「殺校」的鄉村幼稚園, 只有五名家境貧困、無力轉校的小童,主角呂麗紅甘願接受非一般的低薪酬(每月港幣四千五百元),擔任這所幼稚園的校長。電影中,每個小孩都背負著淒涼的身世:有父母雙亡的、貧困被迫遷的、少數族裔和新移民家庭等。呂校長帶領他們面對逆境(例如教導孤兒珠女克服對「行雷怪獸」的恐懼),勇敢地尋找夢想。這齣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主題健康,而每個老老嫩嫩的角色都演得真情流露,難怪會成為近期城中的話題。 呂校長堅持孩子要受教育的信念,她不怕惡霸土豪的騷擾和旁觀者的冷嘲熱諷,令我想起聖經中曾說過為「最小的兄弟」所做的, 便等同侍奉主的訓誨。一直以來,天主教在香港作育英才,建樹良多。較特別的例子是在2001至2002年期間,時任助理主教陳日君呼籲教區學校如仍有學額,可為那些持有「行街紙」的兒童提供短期教育,讓當時五十八名沒有本地永久居留權的兒童,能夠在天主教小學接受教育,直至臨時居留期屆滿被遣返為止。這次事件曾引發社會上激烈討論,究竟社會應堅守法治,只讓合法居民享有學校資源,還是基於人道精神, 讓孩子接受教育?我認為法治制度是現今文明社會的重要基石,但假如過份盲目因循規條法典,而抹煞社會在道義上對弱勢社群應有的關懷,恐怕香港只會淪為一座滿是弱肉強食的怪獸森林。 呂麗紅校長是女中豪傑,她扭轉了這所幼稚園被迫關閉的命運。但我們不可以只崇拜英雄而袖手旁觀。其實,天主賜給每個人不同的天賦,相信你也可以成為「五個窮人的天使」。最近,便有五位聖文德天主教小學的同學,共同泡製了「五個小孩入廚房」的愛德行動去服侍貧窮的人。這五位同學的努力,連香港政府新聞網也有載錄,有興趣的同學可登入收看。 《五個小孩入廚房》 2015年4月12日(新聞速遞)  http://j.mp/1FzmHSu 
icon48
微風細語
2014.03.09
勞苦的果實
   童年讀過的書中,有些相當吸引人的畫面,叫我印象深刻。 某本書上寫著「果汁河」畔長著「糖果餅乾樹」。只要伸手,就能採下精緻美味的點心;口渴了,摘片杯子形狀的樹葉,就能從河裡汲取新鮮的果汁喝。另外,有本書描寫下雪了卻不寒冷,反而飄揚著溫暖的奶油香;推開門一瞧,才發現天竟下起爆米花,積了有膝蓋高。撿起來放入口中,尚帶著恰到好處的溫熱。 兒童文學作家腦中蹦出來的這些畫面引人入勝,他們善用想像力,創造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將之描繪得栩栩如生。 是的,這些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樹上會結果實,卻不會長餅乾糖果;河裡流的是白水,而非果汁汽水;地上雖然生產玉米,卻不可能自動變為香醇鬆脆的爆米花。這些食品,全都必須經過人的手,才能使原料變成美味的食物。 彌撒的禮儀經文中,有句美麗的奉獻文: 「上主……我們將大地和人類勞苦的果實 ── 麥麪餅,呈獻給祢,使成為我們的生命之糧。……我們將葡萄樹和人類勞苦的果實 ── 葡萄酒,呈獻給祢,使成為我們的精神飲料。」 天主創造萬物,原可將事物造得盡善盡美,再無「進步的空間」。然而,無所不能的祂卻選擇有所不能,為人類留下「努力的餘地」。於是,大地的生產加上人類的勞苦,就成了最美麗的奉獻。   人,受邀勞苦,也受邀參與天主美好的創造。
kjy11b-20140216
icon48
微風細語
2014.02.16
就是這樣被教大的
   搭電梯的時候,遇見一位不認識的國中女孩。她身穿制服,將頭髮清爽地紮成兩邊,很靦腆地向我點頭問好。 在現代的都會生活中,孩子們多半被教導為提防陌生人的專家;左鄰右舍互不相識,更別提主動打招呼。因此,那女孩的表現讓我很是驚訝。 電梯抵達對方的樓層時,她轉過身來,畢恭畢敬地行了個禮:「我先告退了,再見。」然後安靜離開。 女孩得體的應對和進退,讓我目眩神迷。電梯門關上後,我忍不住在心中讚嘆:「她的父母是怎麼樣的人啊!把孩子教得這麼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認識德肋莎姆姆的人,總會讚美她「能做別人做不到的事」。姆姆搖搖頭,露出很懷念的表情說:  「小時候,家裡經常沒有晚餐吃。因為, 媽媽一遇見窮人,就會把剛買的食材送給對方。回家後,她會很高興地告訴我們:『有人比我們更需要食物。所以,今天輪到他們吃晚餐了。』我做的並不是甚麼特別了不起的事, 就只是這樣被教大的而已。」 孩子,是反映家庭的鏡子。 領洗之後,我漸漸明白,基督徒擁有一個共同的家,和一位不停以愛養育子女的父親。天父深深地愛著我,也願意我做和祂一樣的事。   所以,我相信自己也有愛的能力,因為天父就是這樣教導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