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a-20111204
icon24
教育最前線
2011.12.04
領導篇
 在構建教師職業道德操守的策略方面,校方會透過會議、舉辦不同的講座、工作坊、專業交流活動等把有關要點傳遞給教師們,使他們在認知的層面上建立相關的價值觀。校方對教師有了明確要求後,對於如何落實有關精神也很重要,否則一切的要求只是空談吧了。
在傳統的管理層面,很多時候是領導從上而下發出命令或指示,讓全體成員遵守、執行,而領導自己本身往往凌駕於制度之上。然而,這樣的做法不但不會得到成員的認同,相反更會帶來反效果。因此,我們認為在學校裡必須要有一個學習典範。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領軍人物,她本身就是文化的象徵,也可以說有甚麽樣的校長,就有甚麽樣的學校。她本人的人格、品性、價值取向,能直接感染周圍的員工。故此,校長必須身體力行帶領班子成員(主任們)持之以恆做到率先垂範,使人信服。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這句名言正好體現出身教的重要。
事實上,作為校長,自覺在個人品格和言行上,均能切切實實地為教師們立下一個良好的榜樣。不論是在落實有關教師職業道德操守的精神上,或是在待人接物上,都會率先以身作則、言出必行,而不是單靠行政命令指揮大家追求硬性的目標。這就是校長應有的大將之風。緊隨其後的是主任們,校長、主任們良好的示範,對教師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這樣大家自然相繼效法。
總之,領導人首要素質,著眼大局,責任心強,身先事卒是必不可缺少的。在學校裡,校長和中層人員所展示的親和力,能夠對學校成員產生正面的影響力。這正正就是營造良好校園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二之一,嚴仕梅筆錄)
kjy16a_20111120
icon24
教育最前線
2011.11.20
教師篇
  優質的教育不僅要求學校有良好的辦學理念和教學特色,更需要有良好的校園文化。而校園文化的塑造,是依靠廣大的教職員工,因此,一所學校的素質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教師隊伍的質素。西漢學者楊雄說:「師者,人之模範也。」可見教師的一言一行,為人處世的態度都會被學生視為榜樣。 我校特別重視師德的培育和發展,對教師的要求大致分為內在和外在兩方面。 內在層面: 〈1〉我校會把學校的願景和辦學理念呈現在教師面前,讓大家有共同目標,並要以積極、認真的態度朝著目標努力。「積極」、「認真」是每位教師對待工作所應具有的一種最基本的態度。因此,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教師積極性的高低和履行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於他的職業價值觀念。 〈2〉教師發展是教師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重視學習,從而促進個人專業發展。為使教師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校方會借助專家,引領教師自我反思。 〈3〉常言道:無愛不成師,故此教師關愛學生也是必須的。這能加強與學生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讓愛的力量轉化為教書育人的實際成果。教育的真諦是愛心,教育家福祿貝爾說:「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 當然師德不應只存於內心,而且更會體現在外顯的言談舉止上。因此,教師們在以下幾方面有規範的行為: 儀表︰教師的外在形態要清潔整齊和樸素大方。 舉止︰教師舉止要表現出良好的教養和神態。 語言︰教師的語言要規範和優雅。 禮儀︰教師要以禮儀表現出應有的風度。 我們認為知識、態度和技能是重要條件,但態度絕對是首要條件。一個老師如果有專業的知識和精湛的教學技巧,但沒有師德的話,他決不能產出績效。反之,一個人在知識和技能方面有所不足,只要他的態度端正,且願意學習,同時全力以赴的堅持著,相信他定能勝任工作。   ( 嚴仕梅筆錄 )    
kjy16a_20111009
icon24
教育最前線
2011.10.09
學生篇 II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除了希望學生能培養到良好的品德外,更盼望他們能對自己的祖國有更多、更深的認識,並能對優秀的中華文化產生欣賞和思慕之情,這對民族認同有極重要的作用。我們會充分利用不同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於課堂內外、校內校外組織不同的活動,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首先,我們會在操場的壁報板上,張貼同學們的書法和水墨畫作品,使校園內充滿書卷氣息。此外,又會把中國地圖、二十四節氣以及一些富有特色的省市等資料展出。在梯間及課室分別展示壯麗的河山風貌、名勝古跡和《論語》。這些都能加深同學們對祖國的認識。 為了讓同學們對自己的祖國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們會透過校園電視台,把更多關於國家風俗習慣、科技成就、傳統美德等,呈現在他們的眼前,讓他們能為古今文明而自豪。此外,又會邀請中樂團、粵劇劇團等到校演出;舉辦書畫班、粵劇班、少林武術班等課外活動,使同學們不但能認識及欣賞中華文化,且更能領略箇中的樂趣。我們也會組織跨境學習團到內地,讓同學們能親身體驗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深入了解祖國的發展,如北京航天團、到訪中英街、深圳交流團等。透過這些活動,學生能體察我國的優秀面和不足之處,從而令產生榮辱與共的民族感情。在反思的過程中,又可讓他們與世界其他民族比較,思考探究,加深認識中華文化,更能使他們樂於繼承和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 總之,我們會通過多采多姿的活動,豐富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之餘,更培養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反思。而最重要的是鼓勵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體現及發揚優秀的中華文化。 (嚴仕梅筆錄  (學生篇:三之二) 編按:作者為退職小學校長。十二篇專文分期刊載。(下期:十月二十三日見報)    
kjy16a_20111106
icon24
教育最前線
2011.11.06
家長篇
  一個孩子能有良好的發展,不但需要老師,還需要家長,更需要的是老師與家長一起同步配合。大家本著求同存異的目標、原則,在學校與家庭教育之間尋求契合點,力求提高教育孩子的成效。 為了加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我們致力營造一個氣氛和諧、有利溝通的環境。我們在早上會敞開校門,讓家長可以隨時進入學校跟老師傾談;甚至讓他們留下來跟全校師生一起上早會。每天,校長又會跟不同的老師在操場上主動與家長聊天,增進彼此感情。而在每個月的親子合唱團活動上,家長更可帶同自己的子女回到學校跟老師和校長一起唱歌、聊天和玩耍,大家儼如一家人。 至於家長會和家長講座更是少不了的,它給教師、家長之間提供了一個交流平台,讓家長和教師之間取得一定的共識和默契。此外,家長亦可更多地獲知學校的教育理念,令家庭、學校產生更有效的合力,這對教育孩子能產生積極的意義。此外,我們每年舉辦嘉年華會或綜合活動,也可以讓家長更多了解學校概況和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增強家長對學校的信任度。 為了提高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除了設立家長教師會、邀請家長加入校董會外,我們會廣邀家長為我校舉辦的活動擔任義工,亦會為家長辦一些興趣班,如培訓班、讀書會,甚至會一起帶同小朋友探訪老人院呢!透過豐富多樣的活動,我們已能成功營造一個和諧的「家」;一個家長和老師們樂於溝通、用心培育孩子的「家」。 總之,家校合作是現今培養學生的有效辦法,家庭和學校、家長和教師,是家校合作的主體。學校和教師應在家校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讓更多家長關心並參與學校教育工作,促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融通,讓學生健康成長。 ( 嚴仕梅筆錄 ) 編按:作者為退職小學校長。隨著「學生篇」結束,作者繼續以家長、教師、領導、團隊、教師專業發展及校園文化等不同主題,闡述教育工作心得。         相關文章由作者口述分享內容,嚴仕梅老師代筆,日後分期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