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_20170402sb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7.04.01
生涯規劃
近年來,在教育界和社會福利界興起生涯規劃的話題,從前一直沒有,現在大家對教育的理解增加,對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也提升了,所以每件事情變得更有系統化。究竟生涯規劃的意思是甚麼?  生涯規劃這項目,也有其他名稱,例如生涯輔導、生涯管理、生涯教育,簡單來說就是如何安排自己的生命。每個人的生命中,要安排的事情實在很多,包括學業、成長、就業、謀生、生活等,有些人在生命中沒有多少安排,隨波逐流,可能當中會遇上不少困難和挑戰,假如預早有些計劃,有點心理準備,或許能令生命更有內容、更豐富和有意義。 在填鴨式的教育中,在成績和競爭力為主的制度下,學生和家長較關注在他們眼前的事情,未必會想到較長遠的計劃和安排,上課可能被學生視為一種責任,考試的目標只是為了取得好成績,向家長交代。家長未必知道怎樣引導孩子作生涯規劃,甚至不太了解其中的內容。 要作生涯規劃,首先要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弱點,知道自己的興趣。然後,要認識周圍的世界,了解自己身處地方的社會、文化、經濟和政治。接著, 寫下自己的信念、願望和目標,為將來定下一些計劃。再將自己的特點、環境的因素和未來計劃,進一步整合,也要預計可能出現的障礙,以及有關的解決方法。針對學生的生涯規劃,包括個人發展,探索事業,以及由學業過渡至工作,以至長遠的生活計劃,當中終身學習和全人發展是很重要的。
kjy06_20170402sa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7.04.01
真的有聰明藥嗎?
早前閱報時發現,有家長要求精神科醫生處方所謂聰明藥的精神科藥物給子女,被醫師拒絕,原因是該家長的孩子被診斷沒有任何過度活躍症或性格問題,不須服食任何藥物。 其實,究竟有沒有聰明藥呢?是否真的吃了會令孩子聰明些?對一般的孩子會有效嗎?除了醫生處方外, 還可以從哪裡買到?  看過家長的一連串問題,便知道他們在管教子女方面勞心勞力,由於我不是醫生,在處方藥物上不敢妄下判斷,而同文的黃宗顯醫生也在他的專欄談過該藥的效果,在此不再重複。不過,我卻希望提醒家長們有關管教子女的問題。 一、管教子女沒有捷徑,每一件事情家長都需要勞心勞力。從過往的 來信便得知,可能只是一件很小的事,卻會令家長擔心不已。其實在孩子的 成長過程中,每件事對他們的成長均有著深遠影響,家長必須時時留意,在適當時給予意見和指導。管教孩子是沒有捷徑的,家長切勿以為世上有聰明藥、強身藥等等,好使孩子服用後變得聰明,從而減低對子女的守護。雖然很多家長不認為自己如此,他們只覺得做該做的事;但要留意一點,若然家長對孩子過分緊張,很容易便演變成現今的 怪獸家長;不單操控孩子,對學校而言也成了一頭怪獸。 二、適合他人孩子的方法,未必適合我的孩子。每個孩子的成長、性格、體質都不同;就藥物反應和管教方法來說,對A孩子很有效,卻未必對B孩子有效。這也是管教孩子有趣之處,就算是兩兄弟,也有著不同的性格,對哥哥有效的管教方法,對弟弟卻未必如此。 因此,做家長的不要有樣學樣,你的孩子是獨特的,天父造人時,賦予每人不同面貌、不同的性格。關心和愛才是管教孩子的良藥,對他的成長有無比的效果;不要追求那些捷徑,因為你的孩子是天父給你獨特的禮物。    
kjy06_20170326sb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7.03.25
都市生活的犧牲品?
星期天走到中環,大家見到的不是上班一族,而是很多家庭傭工聚集,他們有些來自菲律賓,也有些來自印尼,來香港工作,星期天不用上班,便跟同鄉好友聚在一起,席地而坐,分享食物。這情景除了在中環出現外,也在旺角的行人天橋出現,人數眾多,可以想像不少香港家庭有聘請外傭的習慣,這現象亦反映了香港的家庭結構和工作情況。香港是經濟發展急速的城市,不少人的工作時間很長,甚至常常超時工作,亦有不少人經常到海外工幹,留在家庭的時間當然減少。這類情況影響著不少家庭,聘請家庭傭工,正是不少父母想到的解決方法,但這做法只能處理部份問題。   有些父母僱用了家庭傭工後,除了把家務安排給傭工處理外,也會把照顧子女的責任交給傭工,自己繼續原本的忙碌生活。久而久之,親子相處的時間愈來愈少,親子關係也會變得疏離,孩子有困難時,可能只會向傭工求救,因為孩子覺得父母不能夠再保護他,也可能因此減少了安全感,長遠有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父母或許會解釋工作困身,身不由己,處境難以改變。但無論如何,父母不要犧牲親子關係,因為孩子只有一個童年,只有一個青春期,父母都應盡量每天抽少許時間陪伴孩子,聆聽他們的說話, 關心他們的需要,向他們表達愛護和支持。傭工永遠不能取代父母的獨有角色, 只能作家庭事務的一個支援者。父母可嘗試調節自己的生活,為孩子作出一點犧牲;要不然,孩子便可能成為父母忙碌生活下的犧牲品。
kjy06_20170319sb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7.03.18
靜觀在教育
在今天的教育制度下,學生有很多功課,要面對不少測驗考試,常常感到壓力,有些學生因未能處理壓力而導致情緒障礙,如抑鬱症或焦慮症,有些甚至出現輕生念頭、自傷或自殺行為。學生有情緒問題時,家長可跟教師緊密溝通,學校一般會安排社工或心理學家跟進,合作處理問題。學生的情緒問題應該盡早識別和應對,但很多時候問題已發展至嚴重程度, 危害學生的生命。所以在提早識別以外, 應該作出預防,除了對學生、家長、教師提供精神健康教育外,靜觀練習是另一選擇。 靜觀(Mindfulness)又稱正念,源自東方的佛學,三十多年前Jon Kabat-Zinn 將這引入臨牀研究領域,研究發現,靜觀可以減少壓力和處理情緒問題。今天,靜觀已被醫生或心理學家採用於處理患者的壓力或情緒問題上。靜觀可透過不同方式進行,例如靜坐冥想、瑜珈動作和身體掃描,集中注意力於目前時刻,當注意力遊走至其他地方時,可慢慢地將注意力帶回目前時刻,過程中不要任何批判。這種靜觀可幫助練習者穩定思維,訓練專注力。 除了臨牀上,靜觀可被應用於學校的學生上,處理學生上課不專心、學習壓力和情緒問題。有不少研究是有關靜觀對學生的效果,綜合這些研究報告,以靜觀為基礎的介入對兒童及青少年有益處,特別是在改善學生的認知表現(Cognitive Performance),以及對壓力的適應能力(Resilience to Stress)有幫助。這些研究報告支持學校引入以靜觀為基礎的介入來幫助學生。除了學生外,今天的教師也是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學校也可考慮為教師安排這方面的練習,確保教師們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