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b_20161120s
walktogether
同行天主路
2016.11.19
同行,還是同行
我家的兩個孩子都算喜歡閱讀,自己會找書來看,我讀到好書,他們知道,也會借來瞄瞄,真的感興趣,同樣會讀下去。朋友知道這情況,總會問有何妙法。說到這裡,我就有點無話可說。原因是: 說有方法確實有方法,卻不是一般人想的那些「方法」。 今天坊間提供好多方法,往往都是「捷徑」,只要使用某些東西,或是用某種策略,就可以解決問題了。但是,要孩子喜歡閱讀,不是買什麼書、買什麼閱讀器、給什麼獎賞,可以做到的。或者說, 可吸引子女閱讀於一時,要讓他們持續, 那麼秘訣技巧,並沒有決定作用。 要子女閱讀的唯一方法,就是有閱讀的父母。父母是子女身邊最大的影響因素,舉凡深刻的生活習慣,子女往往都是由父母處學來。為今天社會來說,閱讀已經是落後之舉,生活上很多玩意,表面上都比閱讀來得有趣吸引,所以要子女愛上閱讀,必須要一個很權威的人士,顯出無比的興趣,才能引起子女的好奇心:老是對住白紙黑字,為什麼父母都一動不動呢?  要子女閱讀,首先是你陪他們一起讀,由小開始,講床邊故事。這部份,難不到富愛心的母親,但再進一階,陪他們去圖書館時,不要老是指點他們讀這讀那,而是要自己也落水,找一本喜歡的書,並肩齊讀,一同享受閱讀的樂趣。 試想想,如果子女在圖書館裡上下而求索一書,回頭一看,閣下卻在手機漫遊於網絡之間,日積月累,子女就只能以閣下之身作其準則,一起愛上網去。 想打造子女,原來先要打造自己,而最「拿手」做此事的,莫過於耶穌基督。基督要拯救世人,並不是在天上指指點點,把大道理由雲端拋下來,而是把自己變成一個人,然後讓其他人明白,捨身取義,是最大的愛情了。由是,他開始打動宗徒,把福音傳向世界。 想要愛閱讀的子女? 自己先愛﹗
kjy01_20161113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11.12
基督小幼苗 10 周年
(本報專題)天主教幼稚園「基督小幼苗」十周年慶典感恩祈禱暨親子活動日,於十月八日假蒲崗村道學校村舉行。 當日邀請天主教香港教區陳志明副主教主禮,聯同陳德雄神父、范錦棠神父、林祖明神父、吳書成神父、譚永明神父及盧伯榮神父主持感恩祈禱禮。共二十七間天主教幼稚園團隊,約二千人參加。「基督小幼苗」神師陳德雄神父說,為幼稚園學生來說,除學科外,品德、愛德、信仰培育也是十分重要,希望學校與家長共同為幼兒教育作出配合,才能產生最好的成果。 禮儀中,寶血幼稚園「基督小幼苗」隊員以福音劇形式演繹「撒種的比喻」;陳志明副主教講道時指出,撒種子的人是耶穌,種子散落在四種不同土地上,小朋友代表「好土地」。如何成為好土地,家長與老師便要讓小朋友明白人生道理,協助他們面對成長階段中的挑戰。陳副主教提醒各人,「聖經讓我們明白耶穌的道理,祈禱可令各人懷有感恩及讚美的心,從而不斷成長及認識耶穌基督」。 承諾儀式中,約有一千名「基督小幼苗」隊員,在嘉賓及家長見證下作出承諾:「敬主愛人、事事關心、熱心服務、常懷感恩。」然後唱出團歌及列隊接受神父們覆手祝福。感恩祈禱禮完結後,隨即舉行親子活動,大會提供多項遊戲,讓各隊員及家長參與。 陳副主教接受本報訪問時說:「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呢!」見證這團隊的成長,凸顯了教區團隊精神。當中「基督小幼苗」的信息清晰,時時懷著「感恩」的心,便會懂得敬主愛人、熱心服務、事事關心。在這價值觀不清的現世情況下,香港培育兒童及青少年的時候,需要強化家庭祈禱,藉此懷著感恩及互信精神。除此之外,也要時時心存「喜樂」,喜樂學習、喜樂教育,便會得到平安。 另外,「基督小幼苗」傅慧玲團長分享,能夠凝聚二十多間天主教幼稚園共同發展這團體,感到十分高興; 希望有更多天主教幼稚園能參與此活動,能讓更多小朋友認識宗教故事、參與唱聖詠及讚美天主等活動。「基督小幼苗」周淑慧主席則期望「基督小幼苗」與「基督小先鋒」順利銜接,繼續茁壯成長。 天主教聖葉理諾幼稚園俞碧鳳副團長於二OO五年為隊長至現在,感受自己也像農夫般撒種,見證自己及小幼苗(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十分感恩;他們如同小天使般,以愛作出行動,關懷、服務他人,藉此也傳播基督信仰給非教友老師與家長。透過「基督小幼苗」活動,學校老師亦可從中增進感情及增加團隊感,也可學習耶穌基督的愛,獲益良多。 就讀荃灣聖母幼稚園高班的陳康睿同學,參加「基督小幼苗」有一年之 多,她的嫲嫲說,由於康睿出生於公教家庭,從小已培育她的信仰,例如飯前祈禱及學習堅毅。在「基督小幼苗」中,她曾參與不同活動,製作手工、戲劇表演、報佳音等。陳嫲嫲十分贊成繼續讓康睿參與「基督小幼苗」及「基督小先鋒」。 潘海悅家長(非教友)的女兒就讀聖母潔心會黃大仙幼稚園暨幼兒中心高班,她願意透過「基督小幼苗」,讓女兒學懂愛主愛人;將來也會讓幼子一起參加此團體。 耶穌撒下種子,種子落在兒童這片好土地上,老師與家長必然代表溫暖的陽光和綿綿的雨水,有賴大家互相配合,才能使種子結出好果實。(馮) 
kjy04_20161030s-a
jesusstory
若望講耶穌
2016.10.29
我當不起祢到我家裡來 《瑪竇福音》八5-13
吱吱指著一名百夫長說︰「喃喃,這人不斷打聽耶穌在哪裡,我們去幫幫他吧。」牠們便飛下來,用嘴巴拉拉他的衣袖。旁人大聲說︰「讓這兩隻小鳥帶你去吧,牠們是若望的好朋友。」 百夫長跟著兩隻小鳥向前走,不一會便來到耶穌跟前。若望跑過來問︰「朋友,要找老師嗎?」 百夫長說︰「我的僕人病得很厲害, 我來求主醫好他。」 耶穌聽見了便對他說:「我去醫好他吧。」 百夫長卻對主說: 「主!我當不起你到我家裡來, 你只要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會好的。我的權位雖然不大,也有屬於我的士兵。我只需要對這個說『你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你來』, 他就來。你是主,當然也可以這樣。 」 耶穌聽了,就對跟隨的人說:「在以色列人當中,我從未遇見過有這樣大信心的人。」 耶穌便對百夫長說:「你回去,就照你所信的,給你醫好他吧 !」 百夫長便滿心歡喜地回家去了。吱吱跟喃喃說︰ 「我們跟著他, 看看僕人的情況。」 第二天,百夫長回到家,家人告訴他, 僕人在昨天第七時辰病好了。 喃喃對吱吱說︰「那不正好是主說『給你醫好他吧』的時間嗎?」 牠們飛回來向若望報告這事。若望想︰「怎麼不在現場也能醫好病人—— 噢!祂是天主子,當然能!」他望向耶穌,只見主也正望著自己,微笑地點點頭,彷彿回答了他的疑問。 想一想︰我們每次向耶穌祈禱時,是否也像百夫長那麼有信心的呢? 
kjy01_20161023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10.22
與教區小學新校長同行
(本報專題)新學期新開始,學校上下尤其初來乍到的新生,以至新到任的老師、校長,均需適應新環境、新生活。2013年,一眾天主教教區屬下的小學新校長,自發地組織了一個互助小團體——「校長心靈加油站」(下稱「加油站」), 讓剛升任的校長們,在獲得教區管理層的強力支援以外,也使組內各人成為彼此的同行者,以信仰的力量為新校長的心靈加油、打氣。 互相聆聽以支持 天佑小學的陳志恒校長剛於本學年升任為校長,他指之前在修會學校任副校長期間,負責帶領學校及與辦學團體(修會)聯繫的是修女校長,他只是校長與其他教職員之間的橋樑;但現在升任為校長後,他肩負起帶領全校的重任,並由他直接與辦學團體(教區)聯繫,實踐相關的教育理念,責任重大。領洗成為教友三年的他謙稱,自己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學習,「作為校長,一方面要對學生在學與教方面作出培育,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和同事(老師)認識天主,任重道遠, 可幸有加油站讓我們這些新校長,得到背景相若的同路人的支持,加添了我對新工作的信心。」陳校長坦言初次參加團體的聚會,組內互相聆聽的氛圍,讓他感到溫暖、放心。 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的張作芳校長及福德學校的許加路校長,是組內較資深的「新」校長,他們分別於2013年及2014年升任校長後加入團體。他們表示,當初加油站是在前任教區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成標先生鼓勵下成立,張校長說:「葉助理當時參加了平信徒團體『活水中心』的「耶穌基督管理學」課程,認為有關內容對校長的工作很有幫助。」許校長續指:「當中談及的『牧人領導』和『僕人領導』的精神,提醒作為校內管理者的校長,若有不足之處,背後仍有耶穌基督作為後盾。十堂課中,其中一課是有關人事管理,校長要怎樣做到有公義又有仁愛,這是耶穌帶領門徒之道, 對我來說甚有啟發。」不論身兼教理班導師的張校長,生於公教家庭、從小至今一直在堂區服務的許校長,以及組內其他十多名校長,參加過活水中心及後專為這群新校長開辦的「耶穌基督管理學」課程,同感受益匪淺。 聖言引導作基礎 除暑假外,加油站在整個學年內每月均有聚會,每次邀請不同的嘉賓擔任神師,曾任神師者包括:目前分別為公教小學校監或校董的孫英峰神父、馮賜豪神父、陳永超神父、龔偉南神父和伍維烈修士等。聚會中,或有特定主題,或以該主日福音作研經分享。在上一個學年,教育界發生了不少大事,例如教育局暫緩執行小三的TSA(全港性系統評估)一年、鉛水事件、綠化天台危機等,校長們相聚時都在談論著,許校長說:「我們不是要為對方出謀獻策,尋找解決方案,而是單純地聆聽對方的感受和難處,讓校長成員得到一個在校內難以找到的抒發機會。總之,校長成員想找人傾訴,其他成員均樂意聆聽,作出支援。」他慶幸有其他資深的校長可在決策前,為新校長們提供專業意見,同時亦有背景相若的加油站成員與新校長們同行。三位校長均指:面對繁重的工作,更感祈禱的重要。 新學年內,他們很感恩能邀請到兼任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校監——聖本篤堂主任司鐸李志源神父,擔任本年度的駐會神師,李神父在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成為加油站的神師,是想給這些自發地組織起來以互相支持的新校長一些鼓勵,他願意配合團體的需要作出支援,以與他們同行。目前暫定將會舉行的活動,包括靈修避靜、朝聖和認識禮儀年曆等課堂知識傳授等。「今時今日做校長殊不簡單,要兼顧校內行政、教學和靈修等各方面的情形。」李神父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