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_20170604sb
icon89
校園隨筆
2017.06.02
送給聖母媽媽的禮物
話說十月份的時候,我千辛萬苦才給這班小一生講述了「玫瑰月」的真正意義。記得當時,他們對於「玫瑰月」及聖母卻完全不認識。他們初次接觸天主教信仰,認識的詞彙只有天主、耶穌及聖神等,所以任何天主教的節慶都是與耶穌有關的。其實,這種單純的想法,不正是我們信仰的核心嗎?不過,在我們成聖的路上, 不得不認識一個重要的人物,就是聖母瑪利亞, 她的芳表很值得我們學習,她為天主救贖工程的付出更值得我們感恩。因此,我總會把握機會, 向學生講述聖母的事跡。 踏入五月份的第一節聖經課,我提問學生五月份有甚麼特別。當時我心中的預設答案是母親節。我一心想從母親節引入,讓學生思考與母親的親密關係及經歷,再類比耶穌與瑪利亞的關係,然後推論至我們與聖母的關係。聖母是耶穌的母親,是教會的母親,也是我們的母親,我們也應孝愛她,如同愛我們的媽媽一樣。 誰知,我的計劃一開始就被破壞了。小一生第一個聯想到與五月份有關的, 竟然是「五一」勞動節、之後是佛誕,再來是端午節。經他們一提,我才意識到五月份竟有這麼多節日。我再給他們一些提示說:「那一天, 很多人會一家人出外吃飯,很難訂位啊!」我把我的切身感受說出來,立即有學生搶答說: 「吃團年飯!」這次我要重新檢視自己的提問技巧了,事實上訂枱吃飯的應該是爸爸,不會是他們呢!我嘗試以他們的角度想想,然後問:「有沒有看過某個按摩椅廣告?為甚麼要送按摩椅給媽媽?」全班學生異口同聲地答說:「因為母親節就快到嘛!」電視廣告的威力真的不容置疑。隨即有學生表示自己沒有錢買按摩椅。那就更好了,正好引入我的主題。我說:「媽媽想要的不是物質上的禮物,而是我們聽她的話,做個好孩子......」多得這則廣告,我終於能順利完成所有教學內容,甚至簡單介紹了花地瑪聖母顯現的事跡。 聖母經常提醒我們要愛主愛人,要為世界和平而祈禱。各位同學,你們會聽她的話嗎? 這是一份不用花錢,但要用心和用行動去付出的禮物,你們願意給天上的媽媽獻上這份禮物嗎? 
kjy07_20170604sb
walktogether
同行天主路
2017.06.02
最好的一份
福音裡有這樣的記述:耶穌到訪瑪爾大家,家中有瑪爾大與瑪利亞兩姐妹,她們得到耶穌這貴客光臨,自然用心招待。瑪爾大因此奉茶上水果,忙碌不已;瑪利亞就與耶穌對坐,娓娓談心。做到一頭汗的瑪爾大見狀,大感不悅,就向耶穌投訴妹妹甚麼也不做。 耶穌的答案,實在值得我們教養子女時緊記:「瑪爾大,瑪爾大﹗妳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件。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一份,是不能從她奪去的。」(路十38-42)  我想,我們的子女,其實都想父母是瑪利亞,而不要永恆地做瑪爾大。 為了愛,父母找playgroup、四出奔波看幼稚園、打探小學入學攻略、揀興趣班、捉錯字、陪背默書。我們都如同瑪爾大那樣,為子女這貴賓,上蹦下跳,但子女卻如同耶穌那樣,不為所感動,還是安安穩穩地坐下去。 耶穌會對瑪爾大說:「最好的那一份,該是坐下來,與我談心。」真的,為子女奔波不是不重要,但養兒育女,不就是建立一份親情嗎?況且血脈相連,也需要時間來表達的。 可惜的是,子女不是耶穌,在他們牙牙學語時、在他們蹣跚學步時、在他們背上小小書包上學時、在他們還要乘校巴時,他們還是一個未完全凝聚自我的稚幼靈魂。所以他們其實都如同耶穌那樣,明白甚麼是最好的一份,只是父母太忙,未能察覺。 最後,耶穌死而復活,離開人世間。我相信,瑪利亞曾經與耶穌促膝談心,這成為她一生信仰的動力與熱情。父母可曾在子女成長前,為自己留下更好的一份,成為永留於心的美好回憶呢?
kjy01_20170507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5.06
樂華天主教小學 親子福傳聚會
(本報專題)三月三十一日的黃昏,天空下著毛毛細雨,樂華天主教小學的禮堂卻座無虛席,舉行名為「愛.相伴」的親子福傳聚會,接近二百人參與。 何潔珊校長表示,這是學校首次舉辦親子福傳聚會,沒想到只是以一則通告宣傳,竟吸引了百多個家庭報名參加,而且家長亦不介意冒雨前來,令她十分感恩。 學生蔡卓男表示,爸爸媽媽因要上班,所以平日住在祖母家中,她很高興媽媽能抽空出席。蔡媽媽表示,平日真的不能抽空照顧女兒,很感謝她給了自己一個機會,陪她參加活動。雖然二人較少相處機會,但蔡媽媽和女兒的關係不錯。在熱身遊戲──「愛的傳遞」中,參加者在音樂播放時傳球,當音樂停下來時,拿著氣球的人要與家人做氣球上便條所寫的動作,例如擁抱、撫摸家人的臉等。這些動作難不到她們,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她倆也常有身體接觸。在假日,更是由卓男帶著父母到處遊玩,「數年前,我倆的關係的確不太好,但她現在大了知道爸爸媽媽是愛她的;而且我和她的年紀相差不遠,所以可以像朋友般相處,甚麼都能傾訴。」蔡媽媽說。 接受子女的一切 活動期間播放了微電影──《愛的陪伴》,講述一名父親因雙腿沒有力,經過兒子及老師的鼓勵後,最後令他成功用雙腳踏單車發電的故事。學生黃昊天的爸爸指出,兒子性格內歛,但留意到兒子也有感觸的一面,「他平時看一些感人的片段時,會刻意避開鏡頭, 忍著淚水, 今次也是一樣。」黃爸爸看罷影片後表示,會更珍惜和兒子相處的時間及珍惜眼前人。 黃爸爸很感激學校舉辦此活動,能在活動中體驗愛,「一間好的學校會令小朋友學習知識,讓他們長大後成為成功的人;更好的學校能令學生認識愛,學會富足快樂。或許小孩子長大後做不成特首,但作為家長,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兒子快樂。」他表示兒子從未報讀補習班,他認為小朋友的童年才是最重要。昊天一邊親吻爸爸的臉,一邊笑著說: 「我喜歡和爸爸拋球,爸爸又帥又聰明。」黃爸爸笑言,他現在是全職爸爸,「以往管幾百位同事都不及管他一個辛苦,但一切也是值得及有意義。」 盧俊謙的爸爸在整個活動中反思,雖然兒子十分活潑, 常常要很嚴厲地對待他,但他的學習過程很長遠,故此他考慮在教育兒子上輕鬆一點,接受他的缺點。他想對兒子說: 「我當然渴望有一天,他的性格完全改變,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我知道他在進步,雖然他在很多事情上不夠出眾,但我相信他終有一天會跟上別人的步伐。」 愛與家庭 何校長表示,今年適逢教區以家庭為牧民重點,期望活動能促進親子關係,令家長及小朋友學會愛、寬恕,在天主的帶領下,達致完美的家庭。她認為即使在上課時間做福傳,也只有學生受益,若果家長能帶動子女一起聽福音,效果會事半功倍。黃爸爸認為對小朋友來說,一次活動未必有太大感觸,但他相信日子有功,「兒子若接受正能量的薰陶,相信未來可成為對社會有意義的人。」  校監盧伯榮神父補充,家庭亦是天主教核心價值中的其中一項, 「不然為何耶穌要誕生在家庭中呢?人在家庭中成長,會學習不同的事物,亦學習怎樣認識天主,就如瑪利亞教導耶穌怎樣祈禱、怎樣恭敬天主。」盧神父提醒,父母應陪伴小朋友的成長,而不是操控子女,或是當子女是替自己獲取榮譽的工具。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困難,正如活動中強調的聖經章節:  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格前十三4-7) 我們對著所愛的親人,即使開不了口說聲「我愛你」,也可從行動中,表達愛的真諦。 (妤)
kjy04_20170402new
saintstory
大聖人小故事
2017.04.01
癩病人奇遇
耶穌在世時多次行奇蹟,治癒癩病人,聖方濟各也曾經治好癩病者。 聖方濟各會院附近有一座病院,修士們都到那裡服侍病人。在那裡有一個患癩病的病人,那病人不但身上帶著惡臭逼人的氣味,而且脾氣壞極,凡服侍他的修士都十分受氣,他一不順意便會破口漫駡天主、耶穌和聖母瑪利亞,修士們對此真的忍無可忍,於是便跑去見聖方濟各,要求准許他們不再給他服務。聖方濟各聽完他們的話,想多了解實況,便親去見那個癩病人。 「可愛的兄弟,願天主保佑你平安!」方濟各立即上前向他問好。想不到這位病人卻惡言回應:「天主保佑我平安?哪來平安?看我滿身瘡癩!」聖方濟各遂勸勉他:「可愛的兄弟,對於病苦要好好忍耐,那是我們修德立功的機會呢!」這時候聖方濟各需要得到天主的幫助,便停下來退到一角熱心祈禱,求天主引導他。 祈禱後,聖方濟各重回到病人身邊問他說:「你願意我為你做甚麼?」他說:「我全身惡臭難當,你為我清洗吧!」於是聖方濟各取了一大盆熱水,給他輕輕的洗擦瘡癩。說也奇妙,奇蹟發生了,凡聖方濟各手指所觸摸到的部位,癩瘡立刻脫去,新的肌膚跟著長出來。 當那個癩病人看到天主在自己身上所行的奇蹟,即時痛哭過往對天主的不敬行為,並懇求天主寬恕。天主不單醫治好他的肉身,同時更治好了他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