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130224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2.24
Can You Spot…? -- 閱讀的起點
  唸小學二年級時,英文老師向我們介紹卡通人物史諾比(Snoopy)。她隨手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卡通人物的樣子!自此,我便開始閱讀史諾比漫畫,其後是加菲貓(Garfield)。這些經典漫畫的內容不單有趣,而簡單故事更讓我們可以借助推測文意,學會不少詞彙。那時候,我覺得閱讀英文並不困難,並慢慢愛上閱讀英文圖書。我深信這都因漫畫而來,它是我閱讀英文圖書的起步點。 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不少家長認為要讓孩子在最短時間認識最多字詞,而閱讀字卡(flashcard) 是不二法門。不過,字卡只能提供字的意義和讀音, 這些字詞究竟怎樣用?孩子一般都難以掌握。因此, 要掌握語意,閱讀句子才能讓兒童真正明白字詞的意思。黃國成的作品 Can you spot…? 借助四格漫畫介紹輔音(consonants),並以真實的語境,把以該字音組成的字詞,表現為一個簡單、有趣的故事。作者以簡單,精要的四問,為教師和家長提供最便捷的方法,引導小孩閱讀 Can you spot…?  1. 你能在漫畫中找出這個字母嗎?  (Can you spot the letter?)  2. 這個字母怎樣發音?  (What does the letter say?)  3. 你能找到哪些字詞由這個字母開始或包含這個字?  (Can you spot the words beginning with this letter?)  4. 那個字詞的意思是甚麼?  (Do you know what this word means?)  以第一個出現的輔音(consonant)/ n / 為例,作者借用 “neck”, “necklace”, “nuts”, “nice” 和 “no”五字,創設情境,再配合圖畫,為孩子創作了一個幽默有趣的小故事。首先,小孩在家長或教師的引導下,找出字母n。隨後,由家長朗讀,小孩在模仿中掌握正確的發音。第三,請小孩找出以n為始所組成的字,如 “neck”, “necklace”, “nuts”, “nice” 和 “no”。最後,再由家長朗讀故事,讓孩子借助圖畫了解文義。就這樣,小孩不單在每個小故事中找到字母,還掌握它正確的讀音,再借助觀察,找出以該字母所組成的字,以至這些字在這個故事中的意義。 在 Can you spot…? 一書中,作者選用了24 個輔音,其中,有不少是大部份亞洲小孩難以準確讀出,像 “r” “l” , “s h” “s u”及 “th”等。其實,對部份以英文為母語的八歲以下小孩來說,這幾組輔音也不易掌握。因此, 借助輕鬆有趣的漫畫,幽默簡明的故事,不單讓小孩掌握字音,還能在真實而有意思的情境下學習英語,本書實屬難得!再者,作者因熟知兒童英語學習的特質與過程,在編排次序上,不從字母a開始,而是以幼兒最容易掌握的發音次序編排,把 “n”/ “h”, “m”/ “h”放在最前,而較難的 “th” / “-su” “-si”則放在最後,循序漸進,讓幼兒由淺入深,好好閱讀全書。 在學校圖書館工作多年,發現低年級學生比較愛閱讀英文圖書。但隨著年齡增長,他們對閱讀英文圖書日漸失去興趣,我想最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打好基礎,積累足夠的英文詞彙以理解篇章的內容。也因為看不懂意思,閱讀的動力和興趣便日漸低落。因此, 我常常會跟學生說,選擇英文圖書時,最好由簡單淺易的讀起,而漫畫和圖畫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我會鼓勵學生先就自己的興趣選擇圖書,試讀幾頁,如發現自己根本看不明白,可把該書暫且放下,再去找一本能讀懂70%-80%的書來閱讀。最重要的是,不要為那20%-30% 看不明的字詞去查字典,因為這只會減低閱讀的興趣。因此,漫畫書和圖畫書可以成為培養英文閱讀的起步點。 我把 Can you spot…? 放在圖書館的一角,讓學生自由取閱。據我的觀察,有興趣閱讀的學生,仍以中、低年級為主。學生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很簡單:一、喜愛本書的作者與畫者以漫畫介紹不同的英文字詞; 二、因結合圖文,便於推測字詞意義,也因為看得懂,於是重拾閱讀英文圖書的信心。當然,我隨即把握機會,在英文圖書的館藏中,介紹了好幾本適合他們程度的圖畫書(picture book)給他們,鼓勵他們閱讀, 讓他們愛上閱讀英文圖書。  
kjy03_20130203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2.03
與小朋友站在同一陣線:約翰.伯寧罕的兒童觀
  一天,莎莉如常跟父母到海邊度過一個平凡的下午。 只要讀完《莎莉,離水遠一點》,讀者也許明白我為甚麼要強調「如常」,強調「平凡」。每次,莎莉一家都帶著便攜的摺椅、小食、報章和毛線球等到海邊去,但請留意,這都是大人的消閒物。《莎莉,離水遠一點》的作者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彷彿在故事一開始, 便要讓讀者明白,是大人,莎莉的爸媽希望在海邊度過一個舒服的下午罷了!他們從來沒有替小女孩著想,她可以在海邊做甚麼?其實, 四處跑、撿小貝殼、追逐流浪狗等看似無聊的小事,就足以讓小朋友樂上半天。可是,母親不是有太多約束和顧忌,對莎莉訓示不准這些,不准那些,就是邊忙著監視女兒的一舉一動,邊勤快地編織毛衣,沒有丁點閒下來的企圖。爸爸呢? 他叼著煙斗在看報紙,一臉慵懶,自得其樂,也沒多看莎莉兩眼便呼呼入睡。就在這時候,莎莉面向大海的一刻,心早已暗地執行了她的「冒險大計」……  在童書的世界裡,其實有不少創作都以大人的視角出發,以他們的邏輯和想法,把一套「要教出乖巧兒童」的價值觀加諸小讀者的身上。一般父母讀者當然非常受落,因為他們主觀認為圖畫書既有趣味,又很有教育意義。可是,小朋友讀著這些圖畫書,尤其是某些說大道理、大教訓的故事,他們會喜歡嗎?現實中,小朋友也許更希望投入一個簡單純粹的故事裡!  伯寧罕一方面看透小朋友心裡天馬行空與多采多姿的世界,另一方面明白成年人對孩子好動的性格顯得不耐煩,並對他們有著很強烈的控制慾。於是,在《莎莉,離水遠一點》的左右兩頁,分別描繪了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 現實(大人) 與幻想(小朋友)。現實世界單調乏味,但在幻想世界,即小朋友的世界,卻彩色繽紛,莎莉可以在那裡任意馳騁。她跟小狗出海與海盜周旋, 拿著地圖在海上追尋藏寶地,經歷一整天精采旅程後滿載而歸,幻想的世界多麼教人雀躍興奮!然而,天色暗了,莎莉得跟隨好像完成任務的父母默然回家。故事最後的一幅圖畫是三人遠去的背影,小莎莉被不情願的拉著,彷彿表達了對大海、對幻想世界的不捨。 伯寧罕曾說,《莎莉,離水遠一點》只是表現了父母與子女兩代的鴻溝,而現實中的父母也並不是有些讀者所想像的可怕。只是,父母以自己的角度演繹圖畫書,說的想的是大人的想法,並沒有察覺所謂「代溝」所在。此外,大人太愛小孩,也對他們有太多期望,但他們卻沒法拿捏跟孩子溝通的方法,更忘了從小朋友的眼睛水平觀望,最後被拒諸孩子心扉之外。在伯寧罕另一本著作《莎莉,洗好澡了沒?》,作者同樣以左右頁平行敘事,母親在做家務,嘮叨著女兒莎莉快洗好澡。其中一個畫面是母親一面爬在地上,伸手撿櫃底下女兒的鞋子,一面仍是絮絮不休,讀者不能不承認伯寧罕的筆下,描繪的確實是個好母親。 松居直先生是日本資深兒童圖畫書編輯,在選擇出版題材時,他最重視圖畫書的內容是否能讓小朋友理解,與他們的世界同步,書中的圖畫是否因應小朋友的想法與心情而繪畫。伯寧罕很符合松居直的說法,他總能從兒童觀點創作故事,也許有人認為他的繪畫風格稚嫩,看似出自小孩子的手筆,但其實這是伯寧罕有意為之,從而表現兒童天真稚拙的本性。  外間不少人認為伯寧罕的圖畫書一直站在小朋友立場向大人說「不」,誰知正是作者努力陳述孩子的世界 —— 一個大人曾經歷過,但已漸次遺忘的世界。伯寧罕心中的大人模範曾在《朱里亞斯呢?》中出現:小朱里亞斯在房中的秘密基地,不斷往世界各地探險,上山下海,父母卻每次都拿著早午晚餐,追隨著他,一同冒險,為的是讓他吃飽,可以繼續到外邊闖盪大世界。當父親一手提著早餐,另一手奮力攀著懸崖的尖石,這不就是大人放下身段、努力走進兒童世界的愛的表現嗎?   
kjy01_20130127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1.27
許書寧說創作談信仰 許書寧說創作談信仰
許書寧,繪本畫家,亦從事插圖、設計與翻譯工作。或許,你不熟悉她的名字;但她的圖畫筆觸細膩圓潤、色彩豐富而溫婉,還有許多讓人會心微笑的小細節,總讓人心裡感受到絲絲暖意。我想:她該是一個既溫柔又樂天有趣、既細心又充滿童真的創作人。深入認識她後,發現她更是一個熱愛生命和世界、懂珍惜懂感恩,天主所鍾愛的女兒。 (本報專訪)這次是書寧首次和香港出版機構合作,本期《喜樂少年》中,我們隨著她的畫筆,慢慢步進雷永明神父的時空,走一趟認識他的旅程,看他的成長、看天主在他身上成就的大事。現居於日本的書寧雖與我們分隔異地,亦樂意透過文字和圖畫,分享她的經歷和信仰。  踏上精彩創作旅程 在台灣北港土生土長的書寧從小就喜歡畫畫,只要拿到筆,手就停不下來。家裡的傢具、牆壁、木門,甚至外婆的手和臉蛋,都常被她塗成「抽象畫」。「我想,得到父母的引導才讓我保留畫畫這夢想」,書寧表示,母親為她準備各式各樣的白紙、小卡片,加上任中學教師的父親總會帶成綑的廢棄考卷回家。「從此我學會在紙上畫畫;倘若當初他們只顧責備我,說不定我早就扔了畫筆吧!」 書寧也愛閱讀, 「書本是我的好朋友和啟蒙老師,我甚至曾經愛一本書愛到抱著睡覺的程度。」在台灣天主教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廣告組畢業後,她當上空中服務員,開啟了她對旅行的熱愛,也重拾她和書本的友誼。每到一個初次造訪的城市,她總會到書店看童書。她可能不認識當地文字,卻常看到似曾相識的插圖。與童書的重逢,開展了她人生的新一章。 辭掉空中服務員的工作後,書寧到日本學習日文,並入讀設計學校專修繪本, 利用兩年時間摸索「說故事」與「畫故事」。畢業後,她在台灣出版了第一本書,一直創作到現在。她因此而感恩, 「我感謝天主,讓我能天天做自己喜愛的工作,也深愛著自己天天做的工作。」 傳播愛的繽紛信息 二○○六年秋天,書寧面對更大的改變。外婆過世,給她帶來很大衝擊,「我無法想像她為甚麼『不見了』。鄉下的老房子怎可以是空的?」外婆在臨走的十二小時前領洗,帶著「大德蘭」(St. Teresa of Avila)這美麗名字回到天父家中,喪禮也在教會內舉行,那是書寧認識信仰的開始。「奇妙的是,那段日子雖沉浸在深沉的悲傷中,同時也讓我感受到難以言喻的溫暖;透過與摯愛外婆的死別,我見到天主的愛。」外婆的離去,帶她和妹妹走近天主、領洗、加入教會的大家庭。 進入信仰的門後,書寧繼續工作,出版了不少與信仰有關的作品:記錄聖地之旅的《耶路撒冷朝聖日記》、講述聖方濟故事的《亞西西的小窮人》及《古比歐的大野狼》等,並翻譯了不少書籍。或許, 天主給可親的書寧安排了一段和聖方濟觸碰的緣分,她這次接受本報邀請,為方濟會士真福雷永明神父的生平故事繪製插圖。她做的第一件事並非拿起畫筆,而是閱讀。讀雷神父的自傳和傳記、在網路上查資料,更讀遍了所有借來的書本。讀他的文字、讀他的相片、也讀他這個人。「這是不可或缺的,我感覺自己有義務先去認識他,而愈是認識,我就愈覺得他可愛、可親與偉大。」 她形容這是一份恩寵滿滿的工作,認識雷神父後,她每天的讀經也截然不同。「我體會到讀經既是與天主聖言的面對面,同時也是與一群好友共同的祈禱。」她感謝雷神父給她的這份禮物,「現在, 每當我翻開手邊的思高本聖經,總有股暖暖的感動,從書頁透過指尖,緩緩地流入心中。因為,我已經知道了這本中文聖經誕生的故事。」(澄   圖畫夢飛翔 許書寧 說創作 談信仰  
kjy03_20130120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1.20
阿松爺爺與哎喲奶奶
  阿松爺爺家有一棵柿子樹,結出的柿子好甜好甜。可是,他從來不肯與別人分享,村子裡的小朋友們看著他吃甜甜的柿子,都羨慕得流口水了,阿松爺爺很得意。 不久,隔壁搬來了一位哎喲奶奶。哎喲奶奶見到阿松爺爺家的柿子樹,說:「哎喲,柿子看起來好好吃喔!」阿松爺爺便把自己吃柿子剩下來的柿子蒂送給哎喲奶奶,她很高興的謝過阿松爺爺後,回家去了。阿松爺爺覺得奇怪,便偷偷地隔著圍牆觀望,發現哎喲奶奶用柿子蒂做了一只陀螺,正在興高采烈地和一群小朋友打陀螺呢,小朋友們都很羨慕,也很想要一只柿子蒂陀螺。那怎麼行,阿松爺爺趕快跑回家,把所有的柿子採下藏起來。 哎喲奶奶和小朋友們來找阿松爺爺要柿子蒂,發現柿子都不見了,又高高興興的把散落在地上的葉子拿走了,她教小朋友們做葉子項鏈、葉子娃娃和葉子王冠。葉子用完了,阿松爺爺怕哎喲奶奶又來要,趕快把葉子都打落藏起來。哎喲奶奶撿回地上的樹枝,串起面粉糰燒烤,請小朋友們一起吃。阿松爺爺怕哎喲奶奶又來要,急急忙忙砍掉了所有樹枝,這樣一來,柿子樹被砍得只剩一個樹椿了⋯⋯。 圖畫書《阿松爺爺的柿子樹》的文字作者須藤麻江,運用對比的手法生動的描述出哎喲奶奶的樂於分享與阿松爺爺的慳吝,並以重複的句式強化人物的性格特點。哎喲奶奶的口頭禪是:「哎喲⋯⋯真的耶,我從來沒看過這麼棒的(柿子蒂)呢。真是謝謝你。」而阿松爺爺常常想不明白: 「拿到(柿子蒂),有甚麼好高興的啊?」「我得趕快採取行動,那群孩子一定會來跟我要(柿子蒂)的,我的寶貝(柿子蒂),誰都別想要。」小朋友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趣味。 與文字相配合,圖畫作者織茂恭子設計的場景十分簡單,故事發生在阿松爺爺與哎喲奶奶家的院子裡,以柿子樹和土地為主要背景,間中出現阿松奶奶家的圍牆和房屋的一角。整個畫面以橙黃色為基調,明亮、溫暖, 充滿了健康的、泥土的氣息。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看起來都是「土土的」,臉蛋上有著健康的兩團紅暈,是生活在鄉村,與大自然和泥土親近留下的印記。幾乎在每張畫面裡,哎喲奶奶的眉毛、眼睛和嘴巴都是笑得彎彎的,看起來她每時每刻都很開心。只有在看見柿子樹被砍掉了的那一刻,她才瞪大了眼睛。阿松爺爺頭髮直立著,表情非常豐富:得意的樣子、納悶的神情、好奇的偷看;採柿子、打樹葉、砍樹枝時的匆忙;傷心的哭與開心的笑⋯⋯,每一個神情與動作都充份表現出他複雜的心理活動。另外,畫面中有一只小貓總是和哎喲奶奶同時出現,時而參與小朋友的玩耍,時而在一旁觀望,神情擬人化。人物、動物(小貓)與植物(柿子樹)一同出現在這本圖畫書中,亦從側面呈現出鄉村生活中人與土地,與植物、動物互相依存、互利共生的面貌。 這是一本讓孩子們體會「分享」(s h a r i n g)與「積極思維」(positive thinking)的圖畫書。阿松爺爺擁有一棵柿子樹,因為害怕與別人分享,他最終失去了柿子樹。哎喲奶奶剛好與他相反,她不僅喜歡與周圍的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她的所得,還是個「樂天派」,既使得到的並非是自己預期想要的,也總有辦法化腐朽為神奇,讓自己與身邊的人都快樂。 學習分享,擁有樂觀的心態與積極的思維方式,會否幫助小朋友面對與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呢?雖然故事中的哎喲奶奶又樂觀, 積極又充滿創意,但她能讓阿松爺爺的柿子樹重新長出來嗎?還是必須要靠阿松爺爺自己呢?在讀這本故事書之前,爸爸媽媽不妨和孩子們一起想想看:如果你是作者,會為這個故事寫下一個怎樣的結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