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30407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4.07
盛載歷史的活字印刷 延續文化 活化傳統
鉛字粒是活字印刷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雖然字粒小小的,但捧在掌心上,沉甸甸的。隨著產量更多更快的數碼印刷興起,以人手執字粒、排版的活字印刷行業日漸式微,被新科技取而代之。與李澤裕(李伯)細談活字印刷,然後發現字粒的重量,來自滿載情感的歷史。 (本報專題)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指的就是活字印刷,可追溯到北宋時期,但起初的字粒以膠泥燒成,容易損壞。活字印刷以每一字粒為單位,以人手組合成需要的版樣,塗上油墨,進行印刷。及至十五世紀,德國人谷騰堡發明可大量鑄造而堅固的鉛字粒和木製印刷機,大大改善印刷術。印刷術更不斷改良及機械化,十九世紀傳入香港, 展開香港印刷業的輝煌歲月。 六、七十年代是香港印刷業的全盛時期,當時,李伯(圖三) 創立的「偉志印務」座落在上環永利街,十二家地舖當中,十一家也是印刷店。因租金和成本上升,行業北移,加上科技發展,「偉志印務」堅持多年,曾是全港最後的活字印刷店,亦無奈於去年年尾結業。在印刷業打拼了六十多年,「偉志印務」是李伯的心血結晶,店裡每件印刷器具都是他的寶貝。(見圖一至四)  承傳教育使命 由在印刷廠當學徒到開設自己的印刷店,李伯的一生與印刷業不可分割。多年從事活字印刷,他認為這是一門藝術,「用人手排版除了考技術,更重要的是動腦筋和用心。」經李伯精心設計的印刷品五花八門,涵括合約、請帖、證書、領呔盒等等, 「訂單的種類很多,由構思字體、排版,用色,到用多少鉛片(用以分隔行距)都要花心思。」李伯敬業樂業,「要做到自己滿意、客人高興,需要一份心意。」 雖然「偉志印務」經已結業,但李伯仍致力推廣活字印刷。他將所有印刷器具捐出,並每月主持導賞和活字畫工作坊,「我在這行貢獻幾十年,實在未能忘記。」他親口講述行業興衰、講解機器運作,並讓年輕一輩使用鉛字粒,沾上顏料,印製圖畫。李伯表示,「希望鼓勵他們運用思維、發揮創意,也希望擴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認識傳統印刷的技術和意義。」(澄)
kjy03_20130407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4.07
愛是甚麼樣子?
  「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妬,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 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格林多前書〉第十三章四至七節  〈格林多前書〉這四節簡短的經文,把愛完完全全地道出來。可是,愛的樣子是怎樣的?此刻,我們是否會猶疑起來?不禁要問:愛,是真實的嗎?愛,可有樣子?在《愛是什麼樣子?》一書,柯老師就正要引導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繪畫出「愛」的樣子;這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有點困難。不過,柯老師用心解說:愛是一種感覺,可以用很多方式來表達,想想那種感覺,那就是愛的樣子。插班生艾莉有點為難,畫兔子和貓都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何況要畫「愛」?  班上十六位孩子都拿起蠟筆,沙沙的在圖畫紙上作畫,艾莉也努力地把心中「愛」的樣子畫下來。究竟,孩子眼中的愛是甚麼樣子的?一朵七彩繽紛的花、一條很大很大的毛毯、一棵樹、一張桌子、一個地球、一個太陽、一把傘子⋯⋯不一會,一張張美麗的「童畫」便展現在大家眼前。一個個可愛的孩子拿著自己塗鴉,有的大開懷抱,有的緊張的,有的害羞的, 把自己對愛的感覺,走到大家面前說出來。我最喜歡一位拄著枴杖的女孩,她畫的是一個個同圓心的圓圈,她說: 「在圓圈裡,沒有不平滑的邊會傷害人,也沒有人會被推到角落,被人忽視。這個圓會愈來愈大,讓更多人進來。」我非常同意。閱讀每一幅「童畫」,讀者彷彿就能切切實實地感覺到很多「愛」的模樣;每翻閱一個畫面,讀者就像剝下一片片洋蔥,心窗慢慢打開了,感受了「愛」的魔力。 當缺乏信心的艾莉來到大家面前時,她羞答答的拿起自己那張淡藍色的畫紙,大家的目光一致地投向她的畫作。頓時,教室裡一片寧靜。大家都被艾莉的作品打動, 一致認為她的作品應該張貼在榮譽榜上。本來缺乏自信的艾莉,一下子變得充滿信心;究竟在艾莉眼中,愛的樣子是怎樣的?  天父透過聖子耶穌,捨身成仁,在世上行使各樣神跡,彰顯祂對我們的痛愛。耶穌甘願犧牲自己,被釘在十字架上,滴下寶血,為我們贖罪。有哪一樣的愛比這份愛更高尚,更偉大? 「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 〈若望一書〉第四章十九節 天父從創造天地萬物開始,就深深愛著世人,但我們卻一次又一次的犯罪。艾莉畫中的十字架,正正表達出天父對我們最無私的愛 ―― 原諒。只要我們相信,只要我們願意接受,祂的愛早已藏於我們的心裡。 珍妮特.歐克(Janette Oke)的故事靈感來自小孫女的兒時塗鴉,她要藉著這個故事描繪天真爛漫的孩子,並透過他們的小眼睛、簡單的言語,娓娓道出愛與被愛的感覺。書中所提及的每一種愛:分享、原諒、相信、包容等,一一在主耶穌身上找得到。而最偉大的愛,莫過於祂為我們捨身。繪畫家潔芮.布萊霍姆擅長繪畫兒童,她喜歡用真人作模特兒,筆觸非常細膩,在她筆下的每一張童臉都真實無邪,眼神充滿喜悅,充滿盼望,他們為故事帶來歡悅、真摰的氣氛。 我曾將這個故事改編成一齣話劇,讓表演者逐一在觀眾面前說出「愛」的樣子。那時候, 台下觀眾都默默點頭認同,彷彿腦海裡都浮現了一個又一個「愛」的樣子,明白了愛是怎麼模樣。當觀眾看到演繹艾莉的小演員拿出作品的時候, 他們也像書中所描述的小孩子一樣,都凝住了 ―― 耶穌為我們捨身,救贖我們的罪 ―― 這偉大的愛似乎都是人類所忽略。不過,當大家看到艾莉的畫,便不約而同的重新投入主耶穌的愛裡去。 愛,看似很簡單,卻又不容易表達,也沒法觸摸。但在孩子的眼裡,愛就是那麼簡樸單純。只有把愛付諸實行,人家才能感覺到愛,也被感染,因而彼此以愛相待。藉著復活節,希望大家能與身邊的小孩子一同閱讀這本圖畫書,與他們一起描繪「愛」的樣子。你會發現:愛,其實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就像天父一樣,無處不在。  
kjy02a-2013032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3.24
聖保祿孝女會 書籍推介 從圖畫認識耶穌的心
  (本報專題)線條清晰,安靜地立在書架上,那是一本本色彩繽紛的圖書,而書中圖畫的主題總離不開耶穌。閱讀聖經以外,宗教書籍也是讓我們更認識天主的另一寶庫。擔心宗教書籍艱澀難明?不一定!書店裡,親切的聖保祿孝女會修女為我們介紹了一些充滿樂趣的宗教書籍,讓我們透過互動的方式,在紀念耶穌受苦和犧牲、準備迎接他復活的日子,更加接近他。 這次介紹的四本填色冊以圖畫為主,並附上文字作簡單描述。這些書增加孩子閱讀興趣的同時,也能把天主的信息帶給他們。( 見圖 1 至 3 )  齊來認識聖保祿孝女會 聖保祿孝女會於1979年來到香港服務,起初主要翻譯日文和意大利文兒童書,近年更撰寫及出版兒童聖經故事書《我的美麗聖經》,書中圖畫深受孩子喜愛。今天,香港分會共有五名修女,她們營運聖保祿書局,書局除修會出版品,亦出售不少其他中英文兒童書。修女們會帶同書籍、影音光碟、宗教文章、心意卡等等,到訪學校和堂區舉行媒體展覽,並繼續進行寫作及出版工作。如獲邀,修女們亦會舉行演講和不同活動。修女們現正籌備即將出版的新書《My Beloved Bible》(未有中譯),專為高小學生製作。 修會於1915年由真福雅各.雅培理神父於意大利北部一個城市創立。自成立以來,聖保祿孝女會修女秉承會祖的精神,利用媒體將福音喜訊帶給全人類。她們撰寫及出版不同的宗教、文化相關及個人成長類書籍。她們亦開設書局讓大眾到訪,尋找他們需要的書籍,並與她們會面。雅培理神父強調,修會辦的書局並不是售賣書籍的地方,而是人們尋找天主、真理和人生方向之地。修女們後來更製作電影、電台及電視節目。今天,修會已在五十個國家開設分會。 聖保祿書局:香港九龍彌敦道750號始創中心340室 http://paulineshk.org   
kjy03_20130324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3.24
與賽門.詹姆斯 一起走進大自然的世界
  大埔龍尾算不上是個水清沙幼的地方,可是,那兒環境優美,背靠八仙嶺,遠眺船灣淡水湖及吐露港景色。每逢日落水退時候,都吸引了不少遊人到來。我家正在龍尾附近,當大家正在鬧哄哄的討論將龍尾沙灘改建為人工沙灘,又建議將那裡居住的各種各樣生物遷離⋯⋯這讓我想起三位可愛的小女孩。 第一位女孩是 S a l l y a n d t h e L i m p e t 中的Sally。一天,她和爸爸到沙灘遊玩,在小小岩石上發現一隻很特別的帽貝(limpet shell),很想帶牠回家。但當Sally愈想把小帽貝從岩石上拔出,小帽貝愈是牢牢的緊貼在岩石上,一點也不退讓。最終,小帽貝被拔出,但卻緊緊的依附在Sally 的手指頭上。她懊惱極了,因為她用盡所有辦法,都無法讓小帽貝脫離她的手指頭,於是,她與這小帽貝共渡了艱苦的一整天。回到學校,生物老師告訴她﹕「帽貝可有二十年的壽命,而牠們一生都只活在同一塊岩石上。」你猜Sally最終如何對待這小帽貝?  另一位小女孩叫Jess( The Wild Woods ),她也有相似的經歷。Jess和爺爺到野林散步,遇見一隻可愛的小松鼠。Jess很想把牠收養作為寵物,於是跟著小松鼠進入茂密的叢林中。期間,爺爺告訴小孫女,松鼠是屬於野外,不能飼養。但天真的Jess仍然認為自己可以照顧好小松鼠,並打算為牠準備合宜的食糧和居所,她實在很渴望飼養這隻小松鼠。在追逐的過程中,爺爺雖然顯得有點狼狽, 小孫女卻樂在其中,直至他們來到瀑布前,她的堅持開始有所改變。究竟是甚麼改變她,讓她放棄飼養小松鼠的念頭?  最後一位女孩是 Dear Greenpeace 的Emily。她發現在家附近的池塘中,有著一尾鯨魚,而且是一尾巨大無比的藍鯨。她寫信向綠色和平(Greenpeace)尋求援助,希望可以指導她如何幫助這尾藍鯨。當然, 綠色和平並不相信在一個小池塘裡會有一尾藍鯨,但仍然給Emily回信。透過一封封的書信,Emily每天悉心照顧這尾鯨魚,但藍鯨願意一直住在小池塘嗎?  其實,以上三位都是英國圖畫書作家賽門.詹姆斯(Simon James) 筆下的小可愛。詹姆斯從小就熱愛大自然,要是在行人路上遇到蚯蚓,他會把牠們撿起,然後放回草地上,讓牠們安全返回泥土裡。詹姆斯最愛雀鳥美妙的歌聲,在《賞鳥人》(The Birdwatchers )中就講述了潔西與爺爺到叢林賞鳥的經歷。試想,如果你跟他們走進叢林,聽著悅耳的鳥聲,感覺會有多麼美妙!詹姆斯不少作品都以大自然為背景,並描繪小朋友與大自然有關的故事。在故事中,他不經意的滲入各式各樣生物的知識,像小帽貝可以有二十年的壽命;小松鼠不能作寵物飼養;藍鯨原來像候鳥一樣,是遷徙動物等。此外,詹姆斯喜歡用簡單的線條並漫畫的筆觸,表達小孩子活潑好動的一面。他筆下的小孩子對大自然充滿好奇,而且滿腦子「鬼主意」。當中簡單的對話,配合精采的圖畫,令整個畫面非常生動、吸引,同時亦帶動讀者走進故事,與主角一同享受大自然的美。 在上述三個故事中,Sally最後跑回海邊,毫不猶疑地「噗」的一聲跳進海裡!小帽貝於是脫離她的手指頭;Jess呢?因為與小松鼠坐在瀑布旁,她感受了大自然的美景,於是,飼養小松鼠的念頭隨即而消;Emily與藍鯨相處日久,也學習了不少有關鯨魚的知識。讀者也許能想像,長大後的Emily,一定會參與保育海洋生物的運動。  也許,我們都像Sally一樣,曾到海邊拾海星、捉螃蟹;也像Jess一樣,有想過飼養龍貓;亦可能會像Emily 般,相信自己能照顧一尾鯨魚!可是,當你知道世界上蜜蜂的數目日漸減少、大批鯨魚在海岸上擱淺、有北極熊入侵民居覓食……你便知道大自然在改變中,生物的生活方式也在轉變中。這改變是自然而發生的嗎?這些問題真值得我們深思。透過閱讀這三位小女孩的小故事,相信能讓我們更懂得愛護、關心大自然。畢竟,人類只是世界上的物種之一而已,我們應該學習怎樣與其他物種共存,而並不是改變牠們以適應人類。 初春時節,一家人可以到海邊細聽浪聲、到小山坡上遠眺大自然美景。當你愛上她,才會懂得愛護她、珍惜她。就好像她們三位小可愛一樣:  Humming to herself, Sally took the long way home across the beach. (Sally and the Limpet )  Jess loves being in the wild. (The Wild Woods )  Emily shouted that she loved the blue whale very much.  (Dear Greenpe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