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60320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3.19
寶血會培靈學校 體會慈悲 善度四旬期
 (本報專題)祈禱、悔改、更新、行善工、守克己,四旬期是一個重新反思生命的意義,尋找、發現和回歸天父慈愛懷抱的重要時期。教宗方濟各去年宣布展開「慈悲特殊禧年」,以天主的慈悲為特殊禧年的中心。「四旬期拜苦路很能體會天主的慈悲。」寶血會培靈學校宗教科主任黃美娟老師指「慈悲禧年」啟發她在今年四旬期,深思拜苦路的意義。 寬恕力量 赤心體悟 寶血會培靈學校每年四旬期均舉行拜苦路,初小(小一至小三)學生留在課室進行,高小(小四至小六)學生則圍繞分布於地下操場一帶的位置,朝拜十四處苦路。馮敏兒校長和黃主任因應「慈悲禧年」,今年特別在四旬期設計了不同的宗教活動,讓學生體驗天主的慈悲,默想內容更與生活緊扣。同時兼教二年級宗教科的馮校長舉例說明,「如在第九處『被釘架上』,耶穌被侮辱、衣服也被瓜分了,我會問學生如果他們是耶穌,他們會有甚麼感受和怎樣做?日常生活中,他們又有過寬恕別人的例子可以分享嗎?」她又會結合校園裡日常的情況去帶默想,例如有學生平時不甚守規矩,卻獲得同學之間的接納,此時她會藉此說明寬恕之道。 「天主因為愛世人,派遣獨生子來到世上受苦致死。受難前三年,耶穌四出傳教,教導人改過做好,因而得罪一些人,招致殺身之禍;但耶穌不懼怕,甚至甘願這樣做。他沒有依仗行過眾多奇蹟的大能去享樂,而是不斷勸人悔改,可見天父和耶穌多麼愛世人。」經過黃老師的啟迪,幾位五年級生立即領略耶穌基督為世人受苦受難的事跡,確實與自己有密切的關連——那不再是一段發生在二千多年前的歷史。 為讓學生對寬恕以至修和聖事(又稱告解聖事、和好聖事)有所了解,該校特別透過宗教遊戲,讓學生從中有所領會。有關的課堂設計分初小和高小兩個組別。初小的學生在課堂中,透過「換心手術」遊戲,反省自己的過錯,然後與天主修和。老師先派發工作紙,紙上有一個心型的表格列出十項不良行為,包括「打架」、「只顧玩耍沒有溫習」、「貪心」等。老師逐一讀出這些行為,學生如有犯下,便自行將該格塗黑,再從反思中挑選兩項,繼而訂下具體的改善行動;最後,學生像做手術般,將塗黑的心換上紅色。至於高小學生在宗教科課堂上,老師先派發「還我真面目」工作紙,學生與好朋友組成一組,將紙上的人形臉譜掛在對方的臉上,在雙方都被紙張遮擋視線的情況下,畫出對方的容貌。跟著,老師再派發「天父DNA」工作紙,從「寬恕」、「憐憫」、「關愛」、「耐心」、「尊重」五項特質中,挑選兩項作深入反省,並訂下具體改善行動。 就讀三年級的呂嘉恩以「說謊」和「對長輩無禮」為改善目標,同級的鄧學謙也同樣以改善「說謊」行為作為目標。就讀六年級的張芷汝則選擇「耐心」和「尊重」作改善,同級的司徒卓曦亦選取了「尊重」。芷汝說:「壞習慣及小毛病,就像我們為好朋友畫肖像畫時,那張遮蔽雙眼的臉譜工作紙般,令我們的心目蒙蔽了,看不到天主本來美善的真面目,愈來愈遠離天主的慈悲。」同學們大多對自己過往曾對家中長者和媽媽發脾氣,或不夠用心做功課、溫習而感懊悔,並立下決心改過。他們都說要面對和承認自己的過犯,頗為困難。當學謙看到自己在心型表格裡的十項中有三項塗黑了,對自己感到很失望,而嘉恩和芷汝也從反思中,對自己屢犯仍未能完全改正的不良行為,感到不開心。(敏 / 睿) 仁愛生活 力行慈悲 芷汝在領洗後曾接受修和聖事,當她向聽告解的神父說出早已準備好並寫在紙上的過犯內容,她感受到神父給予由天父而來的寬恕,從而感到有改過的動力和希望。嘉恩雖非教友,在日常生活中也經驗過相類似的情形:當她告訴媽媽關於自己對婆婆不夠尊重的事而感到難過時,媽媽的耐心聆聽和鼓勵讓她願意再次改過遷善。可見,同學們都對自己能做好有一定的期望,並願意拿出勇氣反省和面對。 寬恕的慈悲力量使人有能力繼續前行。一如既往,該校在四旬期內小息時間仍會進行「愛的骰子」遊戲和饑饉小息。前者取材自普世博愛運動培育兒童的意念,學生投擲一顆大骰子,上面印有「第一個去愛」、「愛人如己」、「彼此相愛」、「愛別人身上的耶穌」、「愛仇人」及「愛所有的人」等話語,他們會在一整天裡,就按擲到那一面的話語去生活。饑饉小息則是學生將用來買零食的金錢投進巴斯卦羊捐款箱,並可取走該攤位上一些味道清淡的餅乾作零食。 愛的骰子 福音精神 馮校長表示該校舉行兩項活動已十年,「今年,我們想學生更深入反思『愛的骰子』的內容及訂立具體行動,於是在課堂中玩了一次。全班學生輪流發言,之後會送給他們一張印有其中一句話語的卡片作為提醒。六張卡的圖畫是由一位四年級生及家長一起繪畫,很有意思。」馮校長指有學生分享他早上主動跟一個平時對他不好的同學說早晨。但對一些家庭環境沒太多被愛經驗的學生來說,要求他們反思怎樣去愛,有一定難度。 黃主任稱該校由四旬期開始向學生介紹「慈悲禧年」,復活節假期後,會分級研讀《路加福音》選段,包括二年級看「蕩子的比喻」(15章)、五年級看「惡園戶的比喻」(20章)等,並於稍後六月在校內舉行《聖經》朗讀比賽,藉此鼓勵學生多在家人面前練習,以收福傳之效。學期末,還舉行分級朝聖,除一年級前往學校附近的聖若瑟堂(粉嶺)外,其餘各級分別前往五個「慈悲禧年」特定的朝聖點,包括聖母無玷之心堂(大埔)、聖神修院小堂(香港仔)等。馮校長指屆時亦會邀請非公教老師一同前往,「我們提供多個渠道,讓師生尋求天主的慈悲。」天主的愛無處不在,就像該校的校牧丘淑儀修女常在校內祈禱室,等待學生上門來給他們講《聖經》故事、與他們聊天,或在午飯時間上課室陪他們用膳,讓學生從日常細微的關心中感受天主的慈悲;這對於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生活壓力的兒童來說,彌足珍貴。(敏 / 睿)       教宗方濟各在動畫《教宗跟你說說慈悲禧年》中指出,教會獲授命向世人更強烈地宣示天主臨在的使命,使每個人都能體驗慈愛的天主所給予的寬恕、安慰和希望。 「慈悲,是把天與人連結起來的橋樑,它打開我們的心,朝向一個永遠都會被愛的希望,縱使我們有罪在身。」(《慈悲特殊禧年詔書》2)修和聖事的目的和效果是與天主和好,神父是天主所揀選的人,神父在施行修和聖事時,以祈禱將懺悔者託付給仁慈的天主,「讓基督治愈我們,在聖神的生命中不斷進步。」(《天主教教理》1458, 1466)    
kjy13b_20160320s
女兒,媽媽愛你
2016.03.19
兩顆心
基督小幼苗的聚會後,女兒告訴我:她和同學們在學校輪流扛十字架。 「噢,參與拜苦路(苦路善工)嗎?」 女兒點頭說:「是啊!十四處苦路呢。」 四旬期(Lent,意思是復活節前四十天)是天主教徒為復活節準備心靈的時期,其中一項幫助我們準備心靈的敬禮是默想耶穌被釘十字架的苦難、死亡和復活,亦即是苦路善工。聖枝主日開始,整個教會進入聖周(Holy Week)。聖周是天主教整個禮儀年的中心與高峰,在四旬期內,我們悔改、更新,跟隨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經歷苦難,死而復活。 上星期日,主日學的學生和家長一起拜苦路,兒童苦路善工中的第四處是「耶穌遇見自己的母親」。我不期然想起電影《受難曲》(The Passion)。 自從我當媽媽後,更能想像耶穌與聖母的相處,及聖母的內心感受。我很想從這方面的默想,分享自己的感受。 電影《受難曲》有這樣的一幕:聖母跟隨被士兵帶走的耶穌。耶穌被鞭打得不像人,他滿臉兒流著血,身上滿佈傷痕,還背著很重很重的十字架,聖母的心碎了!當耶穌身體承受不了而跌倒,鏡頭一轉,那是孩童時的耶穌在家前跌倒的情景 —— 聖母立即放下手上的工作,不顧一切,撲上前接著跌倒的耶穌 —— 鏡頭再一轉,回到耶穌苦痛不堪的場景:聖母不理會士兵和人群,衝上前抱著耶穌 —— 她的愛子⋯⋯每次看到這一幕,我的心都像跌了出來,揪心悲痛,眼淚也跟著一滴一滴的流下來。 我曾問女兒,在苦路十四處中,她最深刻的是那一處。她想了想,「耶穌被兵士鞭打的情景,真慘啊!」原來小孩子也感受到耶穌的痛苦。我跟她分享:「對啊,耶穌很痛苦,是不是?媽媽呢,也感受到聖母的痛苦……」女兒禁不住搶先答說:「還有那位替耶穌抹臉的女人,和那些婦女,她們都在哭!」 《路加福音》記載若瑟和瑪利亞奉獻嬰兒耶穌於聖殿,那受聖神感動而進入聖殿的義人西默盎對瑪利亞說:「看,這孩子已被定立,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 —— 至於你,要有一把利劍刺透你的心靈 —— 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2:34_35)的確,聖母的痛苦就像利劍刺透心靈,你能想像母親的心有多痛嗎?耶穌在人世間最後的一段路,聖母不離不棄;這段苦路,也是聖母的苦路(天主子耶穌當然也很清楚)。母親與孩子之間有一條看不見的線,一直連繫著兩顆心。中國人說「牽腸掛肚」,形容得真具體又貼切。女兒,你還小,當你有一天當了母親,你也會開始明白這一生一世的牽掛。  
kjy01_20160313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3.12
天主教露德聖母幼稚園 幼兒齊拜苦路
 苦路紀念耶穌基督以十字架奧蹟救贖世人,也幫助人反思生活, 信靠和參與耶穌的救贖,並在生活中關懷受苦的近人和世界上不同角落的兄弟姊妹,領受復活基督帶來的新生命。幾歲的稚童能夠明白苦路善工的要義嗎? (本報專題)位於南丫島的天主教露德聖母幼稚園願作嘗試,以貼近小孩子的語言,藉著苦路善工,教導幼小學生認識耶穌捨身愛人之情。就讀高班的沈安翹和Ellie(葉琛圓)去年曾參加於聖周前幾天在學校附近籃球場舉行的拜苦路, 安翹坦言她和同學聽到耶穌大哥哥受難的故事很不開心,Ellie也說耶穌大哥哥被釘十字架,實在可憐,但知道他死後會復活,Ellie才鬆一口氣。鄭美寶校長坦承要讓幼兒明白拜苦路是甚麼一回事,確有一定的難度,「作為基督徒,復活節是我們信仰的核心。作為公教學校,我們需要教導學生認識耶穌這份為愛我們而犧牲的精神。復活節不是只有復活蛋、小雞和假期,我們要知道是為誰慶祝復活、他又為我們做了甚麼。」 觸動心靈 鄭校長和有份構思這個活動的陳燕容老師均期望,在十數分鐘的拜苦路當中,可有一、兩個片段讓學生留下印象。因應校內不同國籍學生的需要,拜苦路以英語和粵語進行。負責以粵語帶領低班學生拜苦路的陳秀麗老師,及以英語作帶領的家長義工Susanna不約而同地指出,耶穌三次跌倒及聖母遇見耶穌後哭泣,這些與幼兒有相關生活經驗的片段,最能觸動他們的心靈。 校方事先在籃球場四周掛上十四幅傳統的苦路畫像,然後由老師或家長義工帶著半班學生(約十多名的低、高班幼兒)逐處朝拜。陳秀麗老師多採用互動形式,她會先指著苦路畫像向學生提問,從他們的回答中再補充該處苦路的《聖經》故事,然後一起默想,每逢三處過後再作一個結合苦路與貼近幼兒生活內容的祈禱。Susanna則會善用現場環境幫助學生明白箇中內容,譬如讀到耶穌第一次跌倒,就會問在場的小朋友有誰跌倒受傷了?然後著全班同學一起去看看及作出慰問;又如西滿曾幫助耶穌背負十字架,她就邀請學生照顧其他正在鬧情緒的同學等,以具體微小的生活事例讓學生明白何謂幫忙。 學習美善 傳統的苦路善工有十四處, 鄭校長說該校安排學生拜苦路已有八年,每年的做法都有所改良,早年只得數處,及後才發展到十四處;現在每逢三處作一小結式的祈禱,也試過每處這樣祈禱,但看到整體活動時間延長後, 不符幼兒專注時間有限的現況而作罷。及至近年,還邀請鄰近堂區的神長及家長義工幫忙,讓學生有不一樣的體驗。她說:「我們想傳達一些重要的訊息,雖然耶穌身受苦難,但仍願意寬恕人;很多人也曾幫過耶穌,例如西滿、韋羅尼加等。」陳秀麗老師也說幼兒的觀察力很強,他們從苦路畫像中看到一個穿白衣的白鬚老公公常在耶穌身旁,估計他是聖神。她相信這些美好的片段,已像種子般撒落在幼童的心田裡。 鄭校長說拜苦路只是該校整個四旬期活動的高峰,校方每周都舉行不同活動為幼兒準備心神,迎接復活節。今年四旬期首主日,老師以角色扮演將關心別人及節約的訊息帶給學生,並鼓勵他們付諸行動,「領養」巴斯卦羊 —— 把巴斯卦羊造型的捐款箱帶回家,將省下來的金錢投進箱內,幫助有需要人士。另外還舉行「祈禱樹」活動,邀請學生和家長把心中的祈禱意向寫在樹葉型的祈禱紙上,並貼在校內的祈禱樹上,彼此代禱。四旬期末則舉行「童心暖意 —— 關愛獨居長者」活動,全校學生在家長義工和老師代表的帶領下,分組探訪島上的獨居長者,讓學生學習關心別人,實踐愛主愛人的精神。(敏)  
kjy16_20160228s
icon78
種子的力量 : 足印篇
2016.02.27
那相信了而完成的,是有福的
百多年來,露德凝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角落無數的朝聖者;聖母瑪利亞曾站立的山洞,矗立著一尊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的態像,山洞裡遺留了很多因著治愈奇跡而不再需要的柺杖。無論貧與富、健康的、病弱的;年長的、年輕的朝聖者都來回應聖母瑪利亞的邀請,重新宣認聖洗聖事的許諾:以水提醒自己渴求天主對人永不乾涸的愛、以十字架的印記顯示自己屬於基督而棄絕罪惡、以燭光代表自己在基督內成為世界的光⋯⋯ 不少人獲得心靈的治療,經驗到治療的奇跡,光榮天主。 每天不同的時間、地點、團體或個人, 透過參與彌撒、朝拜聖體、誦讀聖經、口禱、默禱、修和聖事、聖體出遊、燭光祈禱晚會、聖母像出遊、拜苦路等,以祈禱和愛德體驗聖母在露德顯現的訊息。露德聖母大殿莊嚴奪目,照耀著朝聖者心中的希望——『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妳同在!』二千年前天使加俾額爾與瑪利亞的對話,今天,在每個願意以福音生活回應天主的信徒心裡回響:『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路加福音》1:28,38)  1858年3月2日,伯爾納德向裴神父轉述建造聖堂的要求,卻獲得令她感到摸不著頭腦的回覆——「那婦人是誰?」翌日,那婦人站在山洞裡,帶著微笑,同時再次提出建造聖堂的要求。「請問你的名字是甚麼?裴神父想知道呢。」伯爾納德牢記著提問,卻沒有獲得回覆。最後一天的約會來了,3月4日星期四清晨,伯爾納德依時赴約。那婦人第十五次顯現,她依然不願意透露名字。 連續十五天的約會終於完成了。伯爾納德感到精疲力盡,她想把自己關起來,人們卻跑到她的家來找她!1858年3月24日慶祝聖母領報節前的深夜時份,伯爾納德感受到一股異常強烈的催促力,驅使她在破曉前趕到岩洞。她跪下來後, 赫見山洞裡明亮如白晝,那婦人安靜地站在山洞裡,向群眾微笑。伯爾納德三遍詢問她的名字, 卻依然沒有回應。再次央求後,那婦人雙手合十,說:「我是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說完便離開了。伯爾納德從沒有聽過這名字,也不知道它有甚麼意思,她緊記著發音,唯恐自己會忘掉,一邊背誦一邊飛奔到聖堂,跟裴神父剛好碰個正面, “Que s o y e r a I m m a c u l a d a Councepciou !”(「我是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她高聲喊叫,裴神父帶著嚴厲的口吻說: 「這讀音有甚麼意思?」伯爾納德目瞪口呆, 「我問那婦人甚麼名字,這是她的答覆。我不知道這些字有甚麼意思啊。」淚水在裴神父的眼眶滾動,他喜極而泣;這時,他完全知道那在山洞顯現的婦人確是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建造聖堂的工程終於1875年開始,大殿於1903年落成。 聖母在露德顯現前四年,教宗庇護九世於1854年宣布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的信理(《天主教教理》491條)。那相信而完成的,是有福的。(參考《路加福音》1:45)伯爾納德的單純和真誠深深地印在裴神父的心裡,1860年她在裴神父的幫助下,獲得到仁愛女修會開辦的寄宿學校免費讀書的機會。1864年伯爾納德二十歲,她決定獻身成為修女,兩年後到南法(Nevers)加入女修會。在修會裡,她樂於分擔最微不足道的工作,經常在廚房裡洗碗、洗菜、掃地、拖地,她喜樂地接納自己的卑微。每當有人在她面前重提露德的事,她的回應是聖母在露德用了她,她已完成任務,功成身退。完成初學培育後,長上派遣她到療養院工作。伯爾納德以祈禱陪伴療養院裡貧窮的垂死病人,為整天辛勞的護士奉茶,她樂意關懷每一個人。 (全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