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_20130915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9.15
童書中的生命樂章
根據 科學家的研究,聲音對人類的影響早在出生前就開始了,嬰兒在媽媽的子宮裡,就可以對特定的聲音感到熟悉,而且會將這些熟悉的語調和舒適安全連結在一起。日本圖畫書作家長谷川義史,獨具的幽默創意常為讀者帶來驚喜,他的作品《肚臍的洞洞》(遠流)改變了視角,從一個還在媽媽子宮裡的小寶寶來看、來聽外在的世界,他聽到家人活動的聲音,也感受到全世界都在歡迎新生命誕生的喜悅。和孩子共讀這樣的圖畫書,就像用溫暖的愛擁抱孩子,他們一樣會感受到自己的出生是被期待與祝福。  圖畫書的圖與文都是針對兒童的特質和需求所設計,孩子是圖畫書的主人,一起共讀的成人是演奏者,圖畫書是親子間最好的溝通橋樑。親子除了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為孩子朗讀圖畫書還具有潛移默化的功能,父母親不僅為孩子親身示範閱讀的方法,還用自己的嘴、自己的心,將想要告訴孩子的話,想和孩子分享的人生經驗,一字一句像播下種子般,撒在孩子的心田,書中的內容和語言,自然對孩子產生強烈的影響力。 《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小魯)是美國的夫妻檔圖畫書作家菲力普.史戴和艾琳.史戴合作的第一本書。動物園管理員麥基先生每天上班、下班,過著準時規律的生活,他在動物園中溫柔的照顧他的動物朋友,體貼牠們不同的需求。有一天,麥基先生感冒了,不能去上班,動物們決定離開動物園,到麥基先生家去照顧他,這是一個充滿了美好互動與深摯情誼的故事。圖畫書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經常帶著開放自由的態度,視物我為一同,和生命教育的精神是一致的。  生命教育和品格教育不同,品格教育比較強調外在行為的規範, 而生命教育是身、心、靈均衡協調的全人教育,直接探索生命的源頭和本質,來認識生命、欣賞生命,進而尊重與愛惜生命。美國的圖畫書作家藍.史密斯曾創作過許多富後現代主義風格的作品,他的近作《花園都記得》(格林)卻似返璞歸真,非常的安靜素樸,卻深蘊著動人的力量。當爺爺年老失智,開始忘東忘西,但是他細心照顧的花園,為他記錄下一生成長和努力的軌跡;雖然生命的循環流轉必然走向衰老、甚至死亡,但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仍無私地給予生命療癒、以愛重生的機會。 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人與天,生命的旅程中總是會面臨許多困頓難解的課題,該如何和自己對話?該怎麼和外在溝通? 圖畫書為生命閱歷還不豐富的孩子,提供了迥異於日常生活的經驗, 協助兒童具體的建立各種事物的概念,書中的人物常成為孩子情感投射的對象,角色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困難,常成為小讀者在現實生活中行事參考的依據。孩子透過模仿來學習,而主題包羅萬象的圖畫書,好像為他們開了一扇窗,能看到人間無限的風景,也像為他們裝上了想像的翅膀,能飛越既有的藩籬,去體驗不同的人生和文化。 長谷川義史的另一本作品《我吃拉麵的時候》(遠流),描繪身在不同環境、不同國家孩子的生活樣貌,就在同時同刻,甚至連命運都大相逕庭,就在一個孩子大快朵頤拉麵的時候,在遠方的異國,卻有一個無辜的孩子,受戰火波及而倒下;這麼深沉的控訴,透過圖畫書圖文的刻畫,小讀者也能感同身受。故事能幫助兒童去了解他人的關係、感覺和動機,對於真實世界的理解和同理心也會更為豐富。   近來有許多特別標示主題為生命教育的童書出版,以主題先行的創作有時流於刻意的說教,反而不被小讀者喜愛,也無法打動人心。是不是好的兒童文學作品仍要以文學和美學的表現為基準,只要是真誠的描寫人性和人生的創作,一定能引起小孩和大人的共鳴,在每一本優秀的童書中,都能聆賞到生命的樂章。
kjy13a-20130407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3.04.07
動物故事, 三宜三忌
  不少美國主流商業電影導演認為拍片有三難,因而有三忌:一是兒童、二是動物、三是大海。 近十年,唯一一位兩度獲得威尼斯導演金獅獎、兩度獲柏林影展導演金熊獎、兩度奪取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李安,在拍《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時,卻能克服三難,化忌為宜。 在荷李活有規定,只要拍攝動物與人互動的戲,一定要用布偶或特技,不能用真的動物。三百條飛魚從海面上躍起,直撲少年Pi和老虎; 殘忍狡猾的鬣狗一口咬向受傷的斑馬,轉頭攻擊紅毛猩猩時被一巴掌打中;在九十分鐘的海上漂流中,少年Pi與老虎鬥法……等等情節,李安處理得宜,鏡頭緊張驚險而不殘暴。 英美主流童書作者創作動物故事,亦有三忌:一忌虐待動物。西方童書出版界有不名文規定,動物故事不能有渲染或虐待動物的情節。 二是忌渲染暴力。在動物故事中,若作者單從動物的真實角度去描寫人獸爭鬥,一不小心會弄至血肉橫飛,變成「暴力文學」。 三是忌濫情。有些作者寫擬人化的動物故事,往往把毛茸茸的動物寫成可愛有加,而滑溜不能抱在懷裡的動物則成為壞動物;前者得到萬般寵愛,後者則被大加鞭撻,結果淪為過渡濫情,遠離事實,對兒童讀者造成一種負面影響。 在英語童書世界,狄克.金史密夫(Dick King - Smith)以其可愛的農場動物故事,為西方十二歲以下的童書書單生色不少。 在鄉郊務農二十年,金史密夫的動物故事不但遠離寫作動物故事的三忌,還能獨闢蹊徑,樹立寫作動物故事的三宜。 一宜寫田園鄉郊,讓兒童藉此嚮往田園生活,親近動物。金史密夫一九七八年成名作《捉狐者》(The Fox - Buster),描寫住在「狐地農場」裡的三隻小雞,跟隨公雞的領導,在草坑、糞堆上戰鬥,殲滅可怕的狐狸敵人,一如一九四零年受德軍圍攻的英國,向敵人宣示: 「我們永不投降!」其背境是英國小溪、山谷和濃密樹林,深受小朋友喜愛。 二宜啟發兒童同理心。金史密夫不但了解和熟悉動物,也熱愛動物,其故事善於強調動物某些特徵或特性,讓兒童容易明白,產生共鳴。 《小象寶寶》(Poppet)就捕捉了大象害怕老鼠的特性,創作出兩種動物最後成為好朋友的生動故事。 麥凱琳同學有首章翻譯推介,值得一讀。 三宜啟動兒童的好奇心。金史密夫所寫動物故事,其情節並不平淡無奇,但亦不驚嚇駭人,往往在歷險中,讓讀者體會他確是一名「動物冒險故事高手」。 《蝸牛歷險記》(T h e A d v e n t u r o u s Snail),小蝸牛由英國流落至美國,碰上大使和總統,經歷生動有趣。 盧爾琛同學翻譯了本書首章數段,小蝸牛形象躍然紙上,值得一讀。  
kjy02b-20121021
icon89
校園隨筆
2012.10.21
讓孩子活出精采的人生
  2010年我被派往梨木樹天主教小學當校長,第一次參與學校的活動就是35周年校慶感恩禮暨學生表演,當時仍然以「嘉賓」的身份出席活動。初踏進梨天的校舍,已令我眼前一亮,梨天的小朋友大部份都很有禮貌,很願意跟外人接觸,令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在欣賞表演節目的時候,更使人驚訝,就是老師安排了一對二年級的男女生當小司儀,他們一舉手一投足都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風趣幽默的台詞,更令觀眾不時發出會心微笑。 之後,擔任了梨天的校長,發覺學校是非常著重學生的均衡發展,除了專注課堂教學的質素外,還會以培養學生「一生一體藝」為目標,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活動,而當中戲劇的發展更是非常成功。學校在校際戲劇比賽中獲獎無數,有見及此,作為校長更應該繼續支持這個項目的發展。 我本來是戲劇的「門外漢」,真是一竅不通。得到老師悉心的解釋,漸漸也對戲劇活動多了認識,發覺這項活動真的很有意思,現在嘗試與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戲劇可以訓練學生的膽量,能夠站在台上面向觀眾演出,對於小學生來說,其實是不容易的。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就算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匯報,他們也會表現得很怯懦,不願意說話,更何況是在台上演出呢?經過了戲劇訓練後,學生的膽量加強了,大多願意跟別人接觸,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正好配合學校的教育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及表達能力。 還有為了加強對角色的了解,除了閱讀劇本外,有時還需要尋找其他資料,經過長時間的培養後,有助他們提升閱讀的興趣及理解的能力。 在參與演出的時候,學生會被老師安排不同的角色。當然每一位學生都希望當主角,而老師卻會因應劇情需要及學生的特質,安排他們擔任不同的角色,甚至是協助老師處理佈景等工作。由於他們是一個團隊,所以必須服從老師的安排及指示。這樣,他們便學會與人合作及溝通的技巧。 在揣摩角色的時候,學生需要代入角色,以同理心演繹,這樣才能投入演出,才能得到預期效果。戲劇活動可以讓他們學習易地而處、讓他們學會為別人著想,這樣也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 最後,人生就如一個大舞台,學生參與戲劇演出後,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圈子擴闊,令自己眼界大開。有時還會有一些意外收穫,好像當年的男小司儀,因為經過老師的訓練,再加上自己的天份,在去年十二月獲香港話劇團挑選,參與舞台劇的演出,這種機會是非常難得的。 老師的天職就是為學生搭建不同的舞台,讓他們把天父給予的才華,在人們面前展現。願香港的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舞台上擔當主角,演繹出精采的人生。 作者為梨木樹天主教小學校長  
kjy12a-20120513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2.05.11
母親的偉大,同理心的重要
   父母身教言教是子女有良好品德的來源。在傳統社會中,母親除了生兒育女,還有相夫教子的責任。 在人類演化的歷史長河中,男的負責獵殺動物找尋食物,故能跑善跳,而且長時間在外。 女的兒女成群,又身材較小,若遇上危難,必須靠他人協助;平時身邊左鄰右里,必須互相關懷,守望相助。 一九九二年意大利 Parma 大學於在研究猴子的大腦時,首先發現鏡像神經元,看到了「同理心」背後的神經機制。 其後美國加州大學在另一項大腦實驗得出一個有趣的結果:女性比男性更能鑑貌辨色,而且較易產生同理心。 難怪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總是在提倡「女童教育」,因為教育一個女童,是教育了整個家庭和下一代。 同理心在今天的重要性,可以醫療保健界別為例子說明:  《連線雜誌》指出,在公元二千年全球有一億人可不看醫生門診,而自 23,000 醫療資訊網站獲取一般常見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方法;此外,化驗報告的分析及評估,也可在網站獲取,大大減低了病人依賴醫生的程度。 因而醫生的工作重點亦須調整至向病人提供情緒支援,乃至更個別化的醫治方案,醫生是否有足夠的同理心訓練遂成關鍵。 美國不少醫學院已把實習醫生溝通和關懷能力,列入評分考量;又增設醫生績效指標——同理心指數(Scale of Physician Empathy);教授同理心技巧及要求學生住院,模擬病人留院經歷,培養同理心。 培養將心比心,惻隱之心,或人溺己溺的同理心,閱讀有關動物名著,嘗試從動物的角度去觀察、去體驗人類社會的不公平,也是一種可行的嘗試。 Black Beauty  西維爾(Anna Sewell)以此書成名,被視為喚起重視動物權益的經典作品。 她在生命中的最後幾年寫出本書,激發世人善待馬匹,而且提出要同情和了解馬匹;時至今日,本書的價值,仍超越時空,引發兒童少年對動物的同情心。 崔凱筠同學翻譯了簡易本首章,值得一讀。 King of the Wind  亨利(Marguerite Henry)憑本書於一九四九年獲紐伯瑞童書金獎(Newbery Medal),寫活了一個男童馬伕和一匹良種馬的遭遇。   鄭詠珊同學有翻譯推介,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