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10627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06.25
白田天主教小學 9月遷校 改名長沙灣天主教小學 發展體藝、環保、書香校園
(本報專題)如果暑假過後,你的學校變大十倍,你最想會有哪些新設施?  大十倍的校園對白田天主教小學的學生來說不是夢,因為他們在今年9月新學年將會遷至佔地約6,500平方米的新校舍上課。 二年級的司徒蕙蕎於4 月與叔叔參與了「『愛白天』2021遷校籌款活動」,從位於深水埗白田邨的現有校舍,步行至長沙灣東京街的新校舍,需時35分鐘,「見到未完成的校舍,十分期待。」 為了支持學校遷用新校舍,有些家庭更相約一起參與這盛事,何晞瑜便相約了三位同學參加活動。當天,家長及小朋友分別穿上不同顏色的同款衣服,興高采烈地出發。 起程時,他們先要完成任務:在現有校舍門外自拍相片;沿途用計步器記錄路程及步數,拍下最終行了多少步;在新校舍門前自拍。他們最終提交了三張照片給學校,紀錄了當天的行程。 火柴盒學校 沒有室外運動場 對於新校舍的啟用,學生都十分期待,四年級生魏家浚最想新校舍能有一間電腦室——原來現有校舍沒有電腦室,平日學生要在課室用手提電腦上電腦課。 現有校舍是傳統的火柴盒學校,自1973年啟用,校舍空間不大,尤其缺少戶外活動地方。當上體育課或進行體育活動時,學校便要與房屋署申請使用學校隔鄰的籃球場。 吉祥物設計比賽  讓學生發揮才華 儘管校園硬件未盡完善, 但學校提供不同課外活動和比賽,讓學生發揮所長。 學校於本年1月為迎接遷校,便舉辦了「白天遷校吉祥物設計比賽」,家浚是高小組的冠軍得主,他畫了一隻身穿運動服的牛,「寓意學生繼續辛勤耕耘,奮發圖強,熱愛學習,莘莘學子必將展翅高飛,像星星一樣發光發亮!」 家浚熱中藝術,會彈奏鋼琴,亦愛畫畫。學校提供不同課外活動,例如有合唱團、伴讀、編程等,週六亦提供興趣班,例如水墨畫、口風琴、滾軸溜冰等,讓學生發展不同的興趣。家浚參加了「週六興趣班」,報讀劍橋英語課程。除了這次吉祥物比賽,他亦參與「白天好聲音」比賽、新春賀年影片「YouTuber大賽」等,展現才藝。 三年級生高懿晴是吉祥物比賽初小組的冠軍,每個小息都會到圖書館暢遊書海的她,愛閱讀英文圖書,所以設計的吉祥物亦手持書本及籃球,除了代表新校會延續「書香」、「體藝」、「環保」的特質外,亦反映出她喜愛閱讀。 改名「長沙灣天主教小學」體藝、環保、書香校園 從今年9月新學年起,學校將會改名為「長沙灣天主教小學」,有大型禮堂、30間標準教室、圖書館、常識室及電腦室等七個特別類型的用途室,就如懿晴在吉祥物中所表達的,校長謝至美指出新校園的發展重點,也會著重於「體藝校園」、「環保校園」、「書香校園」三方面。 在體藝校園方面,學校一直推行綜合藝術課及不同體藝活動, 學校2017年起已於三至四年級設立戲劇科,把戲劇藝術納入正規課程,學生每星期有兩堂戲劇課,「可以學習幕後、表達技巧,有公開說話的機會」,期望培養學生的創意、溝通技巧、批判思考及信心。新校舍亦期望設立黑盒劇場,豐富學生劇場創作的新體驗。 學校一直推廣閱讀,而新校舍圖書館外延展的草地閱讀區,亦體現「書香校園」的發展方向,培養學校閱讀氛圍。 至於以往的環保活動,副校長王敏儀提到「一人一花」種植活動、「一小時熄燈活動」等,比較著重教育層面,「以往我們空間有限」,難讓學生實踐;所以新校舍會預留可供綠化的空間,並在天台裝設太陽能板,讓學生善用學校資源以行動實踐環保,做好地球小管家的角色。 「不是每個小朋友都能考試第一。」但謝校長見每個小朋友都有才能,而有更大空間的新校園,無疑能提供更多活動,讓學生發展潛質,培養信心、恆心與毅力。(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0_20210418_s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1.04.16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04.18
天主教佑華小學•校慶啟動禮 (本報訊)天主教佑華小學於3月3日舉行創校60 周年校慶啟動禮,由校監馮賜豪神父主禮,前任校監狄和詩神父及多位校董出席。  校慶啟動禮中,學生觀看影片認識學校由最初聖神二校到今天的蛻變與成長,及學校和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的手足關係。揭幕禮的安排盡顯學校體藝、閱讀及科創的特色,由學生透過攀石、進行AR閱讀及踏單車發電,取得三塊拼圖,再交由嘉賓貼在主題背景板上。 之後出席者一起詠唱生日歌,嘉賓然後把福袋分送給各班代表,再分給線上和線下的同學。(少)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小一慶祝宴 (本報訊)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於3月15 日舉行「小一慶祝宴」,主題為「愛˙成長 伴˙飛翔」,寓意學生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展翅高飛。 當天內容包括透過短片與小一學生分享在學校的學習點滴、小一各班代表亦說出感謝老師和父母的話, 最後,校長陳淑儀等教職員為學生送上祝福和領唱生日歌,並送上小熊手巾和精油搓手液作生日禮物。此外, 「老師爸媽」亦為「所屬孩子」送上祝福卡,祝福他們能享受小一的學習生活。 小一學生回家後亦向父母送上「感謝卡」,感謝他們的培育和教導。家長也給孩子寫上「給六年後的我」的一封信,讓六年後畢業的學生收到父母對他們校園生活的寄望。(年)  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教師教育研討日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於3月19日假東涌天主教學校舉行教育研討日,出席者包括總校監廖慕賢、校董馬慶堂,以及17間教區幼稚園校長和教師,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部份教師透過視像形式參與。 研討日的主題為「幼兒藝術與音體活動」,邀請香港兒童美術及教育協會總幹事翁善強及導師吳顯同主講「美藝研習」,及由宏恩基督教學院幼兒教育系主任張杏冰教授主講「音體活動」。  活動中,吳顯同指導老師利用天然物料創作兒童油彩畫,並指出創作過程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張杏冰則引導教師綜合音樂和體能,培養幼兒積極參與課堂音體活動。最後,老師設計綜合體能活動「健康體適能遊戲」,並進行分享,讓教師掌握設計教學活動的技巧。(樂)  主教座堂屬校•網上朝聖活動 (本報訊)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屬校於3月20日為公教學生舉辦網上朝聖活動,主題為「奉獻主愛」,讓學生安坐家中便能到不同聖堂朝聖,認識聖堂歷史和特色。 當日參與者包括來自嘉諾撒聖心學校、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中西區聖安多尼學校、天主教總堂區小學、高主教書院小學部及高主教書院的師生,合共超過120人。 活動中,學生觀看短片,認識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及聖若瑟堂(花園道)的歷史及特色,並在片段後進行問答活動,鞏固對聖堂的認識。 當天,學生亦透過短片,參觀聖地以色列的「最後晚餐廳」,認識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所建立的聖體聖事。主教座堂的盧真元神父在總結時提醒參加者要關懷近人,並要透過克己、祈禱和服務,見證主的愛。(喜)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0228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2.26
明愛聖若瑟中學 真人圖書談奮鬥故事
沒有甚麼比第一身的經驗更具說服力: 明愛聖若瑟中學創立了「真人圖書館」,邀請一批同學以聲音導航方式分享個人奮鬥經過,勉勵其他同學,達致「閱讀真人‧啟迪心智」的目的。 真人圖書館於去年底的金禧校慶時啟用,以電子書形式收錄了十位學生在學業、體藝、音樂以至領導上的奮鬥故事,他們有的是泳壇健將,以代表香港參加奧運會為目標;有的喜歡寫作,以成為作家為夢想。 中五生梁雅晴在電子書中分享了她代表香港出戰2019年亞洲跳繩錦標賽的經歷。「未來是屬於自己的,別人的意見可以成為你的指路明燈,但最終做決定的人是你自己。」她在電子書中這樣勉勵同學。 那年錦標賽她贏了三面獎牌,但成功背後是她不斷的努力。例如她比賽前半年,要完成課業之餘,每週四天放學後要參加訓練,空餘的時間實在不多。 她努力練習,但面對高難度動作,例如花式空翻時,也有想過放棄,但「每完成一個動作都會有分數, 所以我仍然堅持下去。」 堅持過後是成功,她為此而滿足。 在這些真人圖書中,除了有同學的分享影片和相片外,也記錄了他們推薦的書籍。梁雅晴喜歡抒情類別的讀本,便推介《陪我繞一點遠路好嗎》,書中提到作者登喜瑪拉雅山,路上「沒有網絡,但沿途可以與隊友聊天、玩啤牌」,讓雅晴體會到「無論有多難,只要有隊友,便可以堅持下去。」  上學途中20分鐘 讀電子書 另一位學生劉情,在書中分享她參加舞台木偶戲劇比賽的體會。她與同學要在三星期內寫劇本、製作木偶及背景道具;時間不多,但同學分工合作,他們在比賽中更獲最佳製作獎。真人圖書記載了她由最初不知從何下手,到後來經老師指導而完成劇本,難得的是過程中更能夠與同學熟絡起來。 談到閱讀,劉情說電子書是她的閱讀好夥伴。電子書有書籤功能外,會暈車浪的她乘車時又可用耳筒聆聽電子圖書。她愛讀英文童話電子書,有助她學習書中字詞讀音, 也為20分鐘內的上學路程增添樂趣。 事實上,真人圖書館只是明愛聖若瑟中學推動閱讀的其中一項工作。學校定期舉辦書展、閱讀獎勵計劃、帶學生參觀公共圖書館或到書局選購書籍等,以鼓勵愛上閱讀。 學校近月網上授課,便發放電子報章給學生在家閱讀,老師和學生又錄製「好書推介」在每天上課前的晨讀時間播出。劉情表示這些影片有助提升同學閱讀興趣,也擴闊了他們的選書類別。 童書角色製金禧吉祥物 學校為慶祝成立50周年,製作了金禧吉祥物「彩虹Bear Bear」,並在去年底發起募捐活動,作學校發展之用。吉祥物的靈感取自英國童書《我們要去尋找小熊》(We're Going on a Bear Hunt),書中主角要出外尋找小熊,沿途克服了不少困難。  吉祥物由舊生、老師和學生等十多人合力製作,小熊身穿灰色印有校徽的毛衣,包裝盒由學生用黃、綠、紅、藍、粉紅,五種顏色寫出彩虹模樣的學校簡稱「CSJ50」, 參與製作的學生陳雅雯說,五種顏色象徵體諒、同行、互助、關懷及感恩。 學校副校長李立德說,學校盼望學生也能像「彩虹Bear Bear」一樣, 以自信和勇氣克服每個階段的挑戰, 迎接美好的彩虹天。(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0131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1.29
天主教喇沙會張振興伉儷書院 視覺藝術展 展示學生的成長
「剛升上中學時,小息我常常在走廊追逐;中二時我不專心上課,被罰放學留堂…… 中五是文憑試前最後放鬆的一年,在球場與同學流下汗水;最能代表我的中六生活,便是補課。」六年中學生涯轉眼即逝,天主教喇沙會張振興伉儷書院中六學生盧天寶,以六張最能代表他校園生活的照片作總結。 這六張黑白主調的照片,是他以《校園》為題的作品,於去年底學校舉辦的第19 屆「初象(First Impression)視覺藝術展」中展出,與大眾分享他的創作。 六張相重溫校園生活 盧天寶邀請同學入鏡,前往校園不同地方:課室、走廊、球場拍攝。當中,球場是課室以外最常出現的場景。原來盧天寶不但熱愛藝術,也是一名運動健將。小息時他會留連球場與同學打籃球,放學後每週兩三天他也要參加排球隊訓練,「我在這裡練習, 曾在這裡與同學發生爭執, 也曾一同歡笑」,於是他在作品中記下了這個灑下汗水的地方。 藝術展展出中六視覺藝術科15份學生作品。展覽以「浪」為主題,慶祝學校踏入金禧年,也象徵學校的藝術教育發展如海浪般,隨著社會環境與藝術潮流而變化,所以這次除了展出畫作外,也有多媒體藝術品— 結合影像、聲音和裝置去表達學生的概念。 多媒體創作 見《深淺》 章天男的視像作品《深淺》用投影機投射牆上。在這約一分鐘的作品中,他拍下電子琴的黑白琴鍵,再用電腦軟件製作出扭曲了的琴鍵。然後,他親自彈奏和音作背景音樂,以營造出平穩而沉悶的氣氛。 「每個顏色的色調都有深淺,有其獨特的價值。」說明人不用透過模仿或盲從他人,倒要去發展自己的才能,「就像現在不少人會去補習,但其實補習未必適合每一個人。例如學英文時,我較喜歡獨自研究每個字的意思。」 個人經歷是學生創作的來源,陳朗騏的作品《虛與實》便把個人孤單的狀態和朋友拍拖的經歷融入作品之中。 作品的主題是愛情,「黑白照片代表現實;暖色照片代表虛構。」黑白的獨照展現了他的孤單與寂莫,暖色照片則邀請戀愛中的朋友拍攝。這兩組照片不斷重複後,再播放彩色照片,象徵虛構的畫面漸漸成真。 黑白 暖色《虛與實》 《虛與實》值得一提的是,相片中一名女生的眼睛要被覆蓋,「去代表虛構,所以不知道她的樣子。」起初,陳朗騏想過以後期製作去遮蓋女生的眼睛,後來發現煮核桃糊至大滾時、糊漿爆開的一刻能呈現他想要的拍攝效果,於是努力準備。可惜,拍攝時「核桃糊太快爆開,拍不到想要的效果」。展覽臨近,他只好用網上塑材,「雖然不成功,但這也是我的學習過程。」 視覺藝術科科主任姚泊敦說,多媒體藝術是學校近年的發展方向,以配合愈來愈多大專院校開辦相關課程。學校亦一直支持學生在藝術方面的發展,鼓勵他們把個人感想或對社會環境的反省,轉化為藝術作品題材。學校每年又合辦聯校視覺藝術展,與各界分享學生的創作。(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