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b_20180422s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8.04.21
兒童特殊教育
孩子出生後,家長應留意他們的成長過程,假如家長有其他子女,可將孩子作比較,倘若有發展遲緩的情況會更容易被及早發現。當家長懷疑或發現學前孩子有發展問題,便應及早尋找協助,例如衛生署轄下的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Child Assessment Service)接受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或註冊西醫轉介。另一途徑是找精神科醫生或兒科醫生作評估, 判斷有沒有發展遲緩、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等情況,假如評估後發現有特殊學習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家長便要計劃在治療、訓練、教育和家庭上的安排。教育方面,不時聽到一些家長提及E 位、I位和S位。其實這幾個代號,是香港現有為有特殊需要兒童安排的早期訓練服務。E位,是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Earl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re),它的服務對象是初生至六歲有發展障礙的兒童,兒童可接受個別或小組訓練,導師主要是特殊幼兒工作員,或因個別需要被安排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或言語治療師的介入,人手比例約一位特殊幼兒工作員對二十位兒童。 I位,指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Integrated Programme in Kindergarten-cum- Child Care Centre),它的服務年齡是兩至六歲,為輕度智障、輕度肢體殘障或輕中度視覺或聽覺障礙兒童接供服務,除了兼收老師外,中心也會安排言語治療師的服務,人手比例約一位兼收老師對十四位兒童。 S 位, 指特殊幼兒中心(Special Child Care Centre),服務年齡也是兩至六歲,為中度至嚴重智障或肢體殘障、失明、失聰及自閉症兒童提供服務,因為兒童有較多的發展和教育需要,所以人手比例約一位特殊幼兒工作員對六位兒童,也有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或言語治療師服務。以上的安排,都要經社工或康復服務單位的工作人員轉介至社會福利署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安排。 假如發現孩子有發展問題,不應拖延而要及早求醫,愈早介入效果愈理想。  
kjy06b_20180318s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8.03.17
選擇性緘默
陳先生有一位八歲的兒子,自小較沉靜,很少說話,但他會聽取及服從指示。例如當陳先生帶兒子出席公司聚會時,兒子可以在整個聚會沒有一句說話,同事以為他是有說話問題,建議陳先生帶兒子看醫生,但因為兒子在家中跟家人有言語溝通,所以陳先生不認為其兒子的說話能力有很大問題,只認同兒子沉默寡言,但為了安全起見,他也有帶兒子看醫生。之前見家庭醫生時,在十分鐘的診症時間中,儘管醫生多番嘗試跟兒子溝通,兒子都是垂下頭玩手機遊戲,沒有太多眼神接觸,也沒有言語上的回應。 因為家庭醫生未能有效地跟陳的兒子溝通,於是轉介兒子到精神科醫生跟進。兒子第一次見精神科醫生時,雖然診症時間有半小時,但兒子面對醫生時也保持緘默,不發一言,醫生跟陳先生說兒子有自閉症,情況不能根治。陳先生對診斷抱有懷疑,於是向另一位精神科醫生求診,醫生花了較長時間了解兒子的語言發展和溝通能力,知道他在學校跟同學有不少語言溝通,但有選擇性的,較有興趣跟女同學說話,與男同學說話則較少,但也建立了一些好朋友的關係,特別是與一些有共同打機興趣的同學。 他的情況不是自閉症譜系障礙, 而是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這情況有時會被誤會為自閉症。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社交焦慮,是一種極端的害羞,目前在醫學上的病因不太清楚。患者在特定社交場合會持續不說話,但在其他場合卻有正常的說話,這情況有機會影響人際關係,甚至影響學習表現。假如出現這情況,應盡早向醫生求助,假如太遲才介入治療,影響可能很大。醫生可以心理治療介入,有些情況下更可考慮處方針對焦慮的藥物。 
kjy06_20170618sb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7.06.17
社交障礙
陳太的兒子現就讀中一,他平日表現文靜,只有一位朋友,很少跟其他同學溝通,老師對他的評語是過分被動,也跟他的父母反映過。父母認為兒子的社交技巧比較弱,但他在小學時卻有多位朋友,與現在的情況不同。除了社交方面出現問題,其學習進度和考試成績都屬良好。父母擔心他是一位書呆子,所以為他安排不少課外活動,也特意讓他在家庭活動中接觸其表兄弟姐妹,但他多拒絕參與,寧願留在家中上網和閱讀。父母認為他跟其他同學的表現很不同,懷疑他患有自閉症, 又聽別人說過亞氏保加症,於是帶兒子見精神科醫生作評估。 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是一種發展障礙,徵狀包括社交互動出現障礙、言語發展障礙,及限制性和重複性的興趣行為。亞氏保加症(Asperger's Syndrome)是一種較輕微的自閉症,跟自閉症的特徵相似,不同的是亞氏保加症人士沒有言語發展問題, 而且徵狀較輕微,可能較遲才得到診斷。 假如陳太兒子的社交問題首次發生於中學階段,而小學時他跟朋友的交往溝通沒有問題,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可能性相對較低。因為自閉症的徵狀大多於小時候便出現,不會在成長後才出現。中一階段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改變,學校環境和老師同學的轉變、學習要求上的不同,以及青春期的身體變化,都可能導致情緒變化,例如產生焦慮情緒,這情緒可能令學生出現逃避行為,減少跟他人接觸和溝通。其中一種焦慮情況是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社交退縮是一種徵狀。家長應該於發現問題時盡早介入,有需要時應找專業人士作評估。 
kjy06_20170305sb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7.03.04
孩子失眠
失眠這問題在香港很常見,除了出現在成年人身上外,也可能發生在小孩或青少年身上。成年人需要面對生活中多方面的壓力,有機會導致失眠;雖然小孩或青少年沒有太多負擔,但也有機會因其他不同原因,而引致睡眠障礙,例如有些孩子因為沉迷打機而不按時睡覺,或因為追看夜間電視節目而延遲睡眠,也可因其他精神障礙,如抑鬱症、躁狂抑鬱症或焦慮症而導致失眠。有些孩子較多機會出現失眠問題,例如有智能障礙、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或感官機能障礙的孩子。假如家長發現孩子有失眠問題,應該盡快處理,別讓問題拖延、持續和深化。醫生會了解孩子的睡眠模式和有關的因素,來評估失眠的原因,以此來決定治療方向。 不少成年人有失眠問題時,便會想到找醫生處方安眠藥,其實這未必是最理想的做法,通常在考慮用藥前,可先嘗試應用睡眠衞生或針對失眠的心理治療。處理孩子和青少年的失眠也一樣,要先了解背後原因,然後針對處理。另外,可考慮睡眠衛生(Sleep Hygiene),例如定時睡覺和起牀、避免日間小睡、不要在睡前吃得太飽、避免飲咖啡或刺激性飲料、不要在睡牀上玩手機或看電視、日間定時進行運動等。假如應用睡眠衞生後的效果不理想,可考慮其他方法。有些研究提出褪黑激素(Melatonin),可處理孩子和青少年失眠問題,褪黑激素是一種身體分泌的荷爾蒙,有調整生理時鐘的作用,這是一種健康產品,雖然不用醫生處方,但也建議先請教精神科醫生,作全面評估後,才決定治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