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121014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2.10.14
如果你想孩子讀書
  七月的某一天,隔壁的同事忽然走來問:「升小二的女孩子,不愛看書,人倒是伶俐。有甚麼好書可以介紹給她?」 我狐疑地打量著友人,記憶中她好像還未結婚的。「那是我外甥女,」她馬上澄清:「她媽媽,也就是我妹妹,擔心她中英文跟不上,所以想讓她多讀書,把語文學好一點。」 我點點頭表示明白。我一直知道,現代的父母不易為,擔心孩子學業又憂心孩子才藝發展。只是我沒想到,現在連當姨媽的也要揹起這些焦慮。 為了表示友好,我馬上給她開列了書單,然後像拿著處方的老中醫一樣嘮叨著:「請鼓勵她媽媽,別把讀這些書的焦點放在改善語文上,那會令書變得沒趣。專注於書中的趣味,她會像你中了咖啡毒一般,不能自拔。」 滿以為事情完結,誰不知兩天後友人帶回她妹妹的質疑:「你們的想法會不會太理想、太不現實呢?」 我對這樣的回應並不陌生,我聽過不少父母表達過類似的看法 ── 讀書應該認真專注,讀有益的書,怎可以只挑有趣好玩的來讀呢? 我理解父母們為甚麼有這樣的立場,尤其是在這個學業成績決定升學命運的教育體制下,在這個標榜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社會環境裡,父母期望孩子多讀書,從而改善語文、提升學業,原是最平常普遍的想法。 只是,如果你真的想孩子多讀書,你最好不要把焦點放在改善語文這個目的上;如果你真的想孩子多讀書,你最好想方設法幫助孩子領略閱讀的樂趣。 因為,閱讀不僅具備有益的一面。閱讀向來有兩大功能:一曰教化、一曰娛樂,而後者,才是一切閱讀行為的起點。正如兒童文學學者諾德曼(Nodelman)所言,無論小孩或大人,之所以閱讀,是因為樂在其中,而不是因為閱讀能對他們產生甚麼好處。 事實上,這對於兒童閱讀來說尤其關鍵。 兒童天性愛遊戲、愛追求快樂,他們會因為某本書好玩有趣,而產生閱讀的動機,卻甚少因為有益、有教育意義而開卷閱讀。一旦從書本中發現趣味,他們往往樂此不疲,孜孜以求,由一時之感興趣慢慢形成嗜好、習慣。花在書本上的時間多了,自不免會得到閱讀的種種好處。因此兒童閱讀的津要,向在樂趣,而不在教化。 問題是,在娛樂處處的今天,許多人已不視閱讀為娛樂,而僅僅把它當作學習行為。於是,成人指導兒童閱讀,也往往聚焦在教化層面,而摒棄了書的娛樂功能。反映在家長購書心態上,便是多以教育意義為揀選準則;反映在家長伴讀活動上,便是以各種學習果效──汲取知識、培養品德甚或辨識詞彙──作為共讀或討論的重心。 殊不知正是這種強調教化的功利心,讓兒童和閱讀疏遠。因為,過分注重教育信息的話,讀書的樂趣便往往給破壞掉。失去了趣味,對於兒童閱讀而言,是個難以挽回的錯誤。 因此,如果你想孩子讀書,請不要把焦點放在教育效果上;如果你想孩子讀書,請努力讓孩子領略閱讀的趣味與快意;如果你想孩子讀書,請務必用你的行動讓孩子體驗到,讀書不是學習,而是遊戲。 有沒有甚麼書,能讓不常閱讀的孩子領略讀書的趣味?假如你問我,我會向你推薦兒童圖畫書。我深信,無論一歲的幼兒還是一百歲的老人,都能輕易享受到,圖畫書當中那些文字與圖像之間的樂趣。 末尾,還想回到開首那件小事上。機緣巧合,我和友人買了同一齣兒童木偶劇的票。於是,八月的第一個周末,我帶著四歲半的女兒、她帶著外甥女,在劇院附近咖啡店聚頭。我不相信跟小朋友輕鬆讀書有甚麼太理想、太不現實,於是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繪本,對著兩個小女孩說起故事來。我一口氣讀了兩本,然後女兒也念了一本。就我所見,小外甥女並非不愛看書,她只是還未學會愛看書而已。 以下是我們會面時念過的其中兩部圖畫書,如果你家中的孩子還未愛上看書,不妨找來跟他共讀: 宮西達也(文.圖)《今天運氣怎麼這麼好》 彼德.席斯(文.圖)《我有一隻狗》  
kjy13a_20120624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2.06.24
暑假閱讀,少男少女有別
西方學齡兒童對閱讀的興趣和選讀圖書的標準,有性別的影響。
 現象真的如此,事實也真的如此。根據歷屆國際學生評量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研究結果顯示,不管哪一個國家,女生都是比較高明的讀者,閱讀能力比男生佳。
 男女的閱讀興趣也不大相同;女生愛讀小說,男生則愛看報紙、漫畫和上網。 
難怪女生普遍對閱讀比較有自信,而且覺得語文是自己的擅長學科。有見及此,近年英國在閱讀的推廣活動中,特別針對男性家長下功夫,鼓勵父親在學校和社區參加各種親子共讀活動,以增加家庭中男性愛閱讀的榜樣作用。英國拯救兒童基金會(Save the Children Fund)邀請足球明星當閱讀的代言人;英國國家讀寫能力基金會(National Literacy Trust)則持續選拔男性閱讀冠軍,褒揚在電台宣揚閱讀訊息的DJ。 
由於女生閱讀風氣較盛,西方出版界針對早期兒童(三歲至七歲)女生的繪本和中期兒童(八歲至十二歲)的章回小說亦較多。
 近年,在本港書店較易找到的有: 
The Little Princess series
 Tony Ross的「小公主系列」(The Little Princess series),內容涵蓋了兒童生活各個方面和各種趣味,適合初小同學親子共讀。
 Rainbow Magic series
 Daisy Meadows的彩虹仙子系列(Rainbow Magic series),各式仙子,應有盡有,足以供應小學中年級或高年級女生整個暑假消閒閱讀。 
紐伯瑞童書得獎作家Jerry Spinelli所著的《星星女孩》(Stargirl),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校園小說,當人人談論時尚,忙著說三道四的時候,僅有這個名叫「星星女孩」的高中女生關心周圍的朋友,直至遇上了一個十六歲的男孩。 由於深受讀者歡迎,兩年後作者創作了續集Love, Stargirl,「星星女孩」舉家搬往另一個州,又結識了新朋友。 
The Gizmo series
 今年暑假推介給「不太愛看書」男生的小說,是澳洲著名作家Paul Jennings的「扭計小鋼球系列」(The Gizmo series): 
故事中的少年主角身上的氣味、言語和行為,心裡的意念和愛惡,全部都可以在正常的少年身上找到。
 故事中有一個扭計的小玩意Gizmo,它會在少年主角的生活海洋中出現,從小波小浪開始,直到波濤洶湧,甚至一發不可收拾。
 扭計小玩意是一個用鋼造成的小圓球,小鋼球滿佈彩色繽紛的小窗。小鋼球裝有按鈕,按鈕只有開掣,卻沒有關掣。扭計小鋼球一旦附在少年身上,它就會形影不離,想拋也拋不掉。
 少年主角必須出盡渾身解數,嚐盡各種苦頭,想盡方法,與扭計小玩意鬥法,才能回歸正常生活。
 扭計小鋼球是一長相怪異的老人所有,他一眨眼,眼中就好像落下大雨,還放出閃電。少年主角每次碰上他而做了錯事,都會受盡折磨。 

The Gizmo是個少年順手牽羊的故事; 
The Gizmo Again是少年之間欺凌弱小的故事;
 Come Back Gizmo是少年因博取女孩歡心而傷害其寵物的故事; Sink the Gizmo是一個「逃學威龍」的故事。
 四個故事皆貼近少年生活,而作者叙事手法又「誇張」盡致,但同時提供許多正面的朋輩相處訊息,不失為高小或初中男生消暑妙品。 
War Horse
 若嫌Gizmo系列的拼圖和情節稍欠莊重,則可選擇英國梅絲作家莫波洛(Michael Morpuro)的作品,他的作品有文有武,有戰爭、動物、兩代、歷險等等男生愛看的情節,且文字及篇幅均適合高小或初中同學閱讀。以莫波洛的《戰馬》為例,故事充滿歷史感和人情味,堂堂男生不可錯過。   War House 戰馬 
我最早的記憶甚是混亂,只是陡斜的牧場和黑暗潮濕的馬廐,還有老鼠在我頭上的橫樑奔跑。不過,我卻很清楚記得他們賣馬的那一天,那天的恐懼我終生難忘。
 那是在我沒滿六個月,還是一隻從來沒有離開媽媽幾步的長腿笨拙幼馬的時候發生。我和媽媽在那天喧鬧的拍賣會場地被強行分開。從那一天起,我再沒有見過媽媽。她是一隻健壯的馬,在農場工作,雖然上了年紀,但像所有的愛爾蘭馬仍是強壯和有耐力。她在數分鐘內便被買去了,在我可以跟著她走出柵欄之前,她已經從我的視線消失了。比起媽媽我很難找到買主,也許當我在找尋媽媽的時候,我的眼神狂野,也許這裡沒有任何一個農民想找一隻半純種的小馬。人們花了長時間在議論我究竟只值多少。終於我聽到錘子敲響,我被人領到一個小圍欄內。
 「才三個幾尼(英國貨幣單位)就買到牠,不錯吧!你是否找火種,小傢伙?這宗交易真的不賴!」一把粗啞和帶醉的聲音對著我說。說這話的明顯是我的買主。我不會稱呼他為主人,因為只有一個人才是我的主人。買主手裡拿著繩子,爬進圍欄,他的幾個朋友跟隨著他。他們每人也拿著繩子。進入圍欄後,他們都脫下帽子和外套,並把衣袖捲起。他們一邊笑一邊向我走來。而我同時亦一路後退,直至我發現我的背部碰到圍欄的欄杆。他們好像要一起向我猛衝過來,不過他們動作太慢,令我有時間可以走回到圍欄中間,再次面向他們。他們不再笑了。我大聲叫喚我的媽媽,而我亦聽到她從遠處傳來的回應。突然,我被粗暴地抓住,一條繩子套上我的脖子。
 鄧亦雯    培道中學.中三   Stargirl 星星女孩
 記得我小時候,叔叔彼德有一條印有箭豬圖案的領帶。當時的我以為它就是全世界最漂亮的東西。彼德叔叔會耐心地看著我用手指撫摸它那光滑的表面,我更小心翼翼地提防被「箭豬刺」刺傷。有一次,叔叔更讓我佩帶它。而我一直也在找尋一條相同的,但真正屬於我的箭豬領帶,可是就是一直也找不到。 
在我十二歲的時候,我們一家人要由賓州搬到亞利桑那州。彼德叔叔來跟我們道別,他佩帶著那條領帶,我還以為他是故意帶它來跟我道別呢!我很感謝他的用心。但突然間,他解下了它,然後幫我繫上,又說:「這是給你的離別禮物,以後它就是屬於你的了。」 
我真的很喜歡那條箭豬領帶,甚至決定開始進行收藏這類領帶。在亞利桑那州住下兩年後,我還是只擁有一條領帶。老實說,這樣獨特的東西,我還怎能再找到第二條呢?
 在我十四歲生日時,我竟然在報章上看到關於自己的新聞!那是一個家庭專欄,刊登當天生日的孩子的資料。而我媽媽竟然提供了我的資料,還寫著:「里安巴洛的興趣是收藏箭豬領帶。」
 幾天後,當我放學回家時,發現門前梯級上放著一個膠袋。內裡是包裝好的一份繫著黃色絲帶的禮物,禮品籤牌上寫著「生日快樂」。我打開包裹,發現裡面竟然是一條箭豬領帶!領帶上有兩隻用自己身上的箭玩飛鏢的箭豬和一隻正在挑牙的箭豬!
 我檢查了禮盒,禮品籤牌和包裝紙,可是都找不到送禮人的名字。我問過我的父母、朋友,甚至彼德叔叔,但他們都否認送這份禮物給我。
 那時候,我只把這事當作是一個未能解開的謎。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是一直被監視,原來我們一直是都被監視著的。 
余倚華    張祝珊英文中學.中三  
kjy13_20120617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2.06.15
炎炎夏日,與繪本對話
   做家長的,對英文繪本,往往有下述印象: 一是繪本頁數少,價格太貴; 二是繪本字數少,內容太淺; 三是繪本學習價值低。 價格太貴? 坊間書店陳列的英文繪本,圖畫佔90%,文字只佔10%,不用十分鐘孩子就翻看完畢;而且五年前五十元的繪本,如今要一百元,真的是太貴了! 太貴怎麼辦?  Tomás and the Library Lady 繪本《湯瑪士與圖書館管理員》告訴我們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譚瑪士(Tomás Rivera)真有其人,生於美國德州一個墨西哥移民工人家庭,每年夏天隨父母到愛荷華州的農場,替人收割玉蜀黍,工餘藉聽祖母說故事排遣寂寞。後來受到祖母的鼓勵,得到圖書館管理員的溫馨帶領,接觸閱讀,從此,進入了故事和知識的海洋,改變了一生的命運,先取得奧克拉荷馬大學學位,其後擔任加州大學校長,成為美國一代教育家。 內容太淺?  The Big Box 受盡父母保護的孩子,就好像生活在木箱子裡沒有笑容的三個孩子。這本繪本道理不深,但實踐不易。 還有,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並非等閒之輩,她曾獲一九八八年普立茲獎,及一九九三年諾貝爾文學獎。由她與兒子對話,討論「自由的尺度」,探討「限制孩子接觸世界」與「孩子太過自我」之間的界線,意義深遠。 史萊德(Slade)九歲時想出一個《大箱子》的故事,經過數年沉澱,與母親莫里森(Toni Morrison)合作,寫成《大箱子》一書。故事原來是小孩之見,但用意至深,不但指出大人要尊重孩子的學習權力,也應尊重孩子的生活權力,才能協助孩子心智正常發展。 學習價值低?  Sitting Ducks 以《Sitting Ducks》為例,英文繪本的學習價值,並非只有「學詞彙」這個單項。優秀的英文繪本,大多數包含下列五大功能,價值不菲: 一是 語言習得; 二是 人格養成; 三是 生活教育; 四是 孕育創意; 五是 美的欣賞。   上述繪本,林晉慧、何卓藍和關曉駿同學分別作了翻譯推介,均值得一讀。
kjy12a-20120219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2.02.19
動物的故事,道德的想像
  剛舉行的新高中文憑英文科模擬試,其中閱讀一題,源於傑克倫敦(Jack London)描寫野狼生活的文學作品《野性的呼喚》(The Call of the Wild),此書早已被視為有關動物的童書經典。 英語動物故事大致可分為兩類。上述作品屬保有原來動物面目的故事類,傑克倫敦另一名著《白牙》(White Fang)亦屬此類。 另一類是擬人化的動物故事,英國保護自然環境先驅波特女士(Beatrix Potter)所寫的彼得小兔(Peter Rabbit)系列,和葛拉罕(Kenneth Grahame)的《柳林中的風聲》(The Wind in the Willows),均為優秀的擬人化動物故事。 因拍成電影而更廣為人知的名著有下列數本: 《牧羊豬》(The Sheep - Pig) 《夏綠蒂的網》(Charlotte's Web) 《叢林奇談》(Jungle Books) 《小熊維尼》(Winnie - the - Pooh) 《杜立德醫生》(Doctor Dolittle) 對兒童讀者而言,動物故事不但可以增加閱讀的趣味,還豐富了他們的想像力。 動物故事中常出現的狗、狐狸、狼、豬、猴子等,有些反映了人類社會關係的原型,有些則反映了人類社會的千奇百態。兒童讀者往往可從動物故事中,開始了解甚麼叫挫折、殘忍、寬容與勇氣。而年紀漸長後,青少年讀者又可透過更多的動物故事經歷形形色色的人生,洞悉生命的脆弱,體會生存的價值,啟發道德的想像。 雙鼠記(The Tale of Despereaux - being the story of a mouse, a princess, some soup, and a spool of thread) 凱特(Kate DiCamillo)於二00一年以其第一本兒童小說《傻狗溫迪克》(Because of Winn-Dixie)獲紐伯瑞銀牌獎,這本《雙鼠記》再獲二00四年紐伯瑞金牌獎。 一隻叫「悲傷」(Desperaux)的小老鼠,被父親送進地牢。應該有恨而沒有懷恨,更因為心中有愛而變得勇敢、寬恕和堅強。 另一隻一心相信自己是壞天性的老鼠,心存報復,充滿仇恨,卻因為有光明的指引而終能向上提升。 一位小公主,媽媽被壞老鼠嚇死,自己被壞老鼠綁架,卻能為別人著想,有容乃大,從而得以發光發熱。 另一位了無生趣,無人在乎的女孩,卻因為敢於希望而獲得快樂。 這個故事,令人對生命充滿熱愛,鼓勵人培養道德情操,不可錯過。 黃嘉雯同學翻譯了電影版本(The Mouse and the Princess, 2008)首章,值得一讀。 《為甚麼蚊子總在人耳邊嗡嗡叫?》(Why Mosquitoes Buzz in People's Ears)繪本插圖作者Leo & Dianne Dillon兩獲凱迪克童書金獎(Caldecott Medal),本書是其中之一,畫工頗見妙趣,以西非洲森林和動物為背景,生動描繪了各種動物的個性,公正的獅子王,堅定不移地讓相關動物一一縷述自己的所作所為,並一一承認自己的責任,然後才對「森林誤殺事件」作出判決。故事以幽默的筆觸,顯示公平、公開和公正的重要性,令人有「森林動物尚能如此,人何以堪」之感。 余倚華同學翻譯了繪本序幕,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