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190428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9.04.26
希望在明天
復活象徵希望,即使有挫折、失敗、死亡,最終也有希望,復活節過了,讓我們一同讀幾本充滿希望的繪本。   《小松鼠與老榕樹》 城裡住著一棵活了三百多年的老榕樹,是很多小動物的家園。一隻與眾不同的白松鼠,很快就跟榕樹爺爺成了好朋友,榕樹爺爺分享了他生命中許多動人的故事。在榕樹爺爺的回憶中,有被飼養在籠中的七彩鸚鵡,因為渴望自由而逃走;小黑狗被主人棄養,卻在榕樹下痴痴地等……後來,榕樹爺爺的枯葉像黃金雨一樣落下,但他一點也不在意。一天小松鼠發現榕樹爺爺的樹幹被截掉了…… 老榕樹面對病苦死亡,仍然從容。小松鼠卻傷感起來,告訴榕樹爺爺他不喜歡別離。我們面對愛的人、美好的事物,也不喜歡別離。但人生一路走來,就是一場場大大小小的別離。即使不喜歡,別離也是無可避免的,老榕樹臨走前說了一句:「生命會死, 但回憶會留下來。」幸好作者為人生的灰暗留有出路。春天來了, 枯樹頭上冒出小綠芽。這時身份對調了,小松鼠成了大哥哥,小綠芽撒嬌想要聽故事,小松鼠把老榕樹的故事傳承下去。又是一個生命的循環,希望仍在!  《我的心破了一個洞》 胡莉亞本來生活得很快樂,突然有一天,一切也失去了。胡莉亞心中只剩下一個大洞,她一點兒也不喜歡身上的洞,所以她用盡各種方法想讓洞消失,她試著把洞填滿、或是蓋起來,也想過要擦掉,後來她找來不同的塞子,但始終沒有成功。這時一把聲音傳來,胡莉亞跟隨,轉而向心內尋索,終於發現多彩繽紛的魔法世界,生活從此不再一樣。 人生總有遺憾,在意的事垮了,或在乎的人不在的時候,我們心中就像破了一個洞,空空洞洞的,感覺很奇怪。我們愈想填補充塞,愈是無法滿足。這繪本給予我們一個很好的提示:不要再往外找了,從裡面找尋。我也相信我們每人裡面也有很多寶藏,只要尋得著再好好發揮,每人也能夠發光發熱。這種想法為我們帶來希望:即使生命中有遺憾,不再完美,但人生仍然能夠圓滿。  《馬拉拉的魔法鉛筆》 (《Malala s Magic Pencil》)  馬拉拉從小祈求自己能擁有一枝魔法鉛筆, 可以用它畫出理想美好的世界。後來她發現,原來她一直尋找的魔法鉛筆並非魔幻奇事,而是實實在在地存在於她的文字和工作中。馬拉拉用她的文字聲音, 爭取女孩上學的權利。她的故事啟發我們發現自己生命中的魔法,無論在多艱難的處境中,都要捉住希望。 馬拉拉的事跡可謂無人不知,她是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封閉的國度裡,為爭取女孩接受教育的權利而被襲擊,她奇跡地生還,事後仍鍥而不捨地努力到處宣講,繼續為女性爭取權利和自由。她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使多麼的絕望,只要心中有力量,還是會絕處逢生,看到希望。書中還提到,現今有一億三千萬個女孩無法上學。原來能夠上學已是一種福份,值得好好珍惜。 「希望」這回事很有趣,明明看不到端倪或勝數,但希望就像夜裡閃亮的星星,在黑暗的夜空中發亮,帶領我們前行。時常禱告,祈求天主保存我們心中的這點火焰,帶著希望走我們的人生路。  
kjy03_20190414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9.04.12
死亡這回事
死亡始終是人類的忌諱,每當談到死亡,人們都大多會支吾以對或婉轉繞過話題。復活節慶祝耶穌從死者中復活,但在復活之前,耶穌也經歷過死亡。死亡是無可避免的,繪本有時候也會觸及這個議題,且看以下三本繪本從甚麼角度來談死亡。   《恐龍上天堂:了解與面對死亡的最佳指南》 (《When Dinosaurs Die :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Death》)  這繪本敢於「直視」死亡,從為甚麼會死,到不同的死亡習俗,以至死後的世界會是怎樣的,都一一談及。這種開放式的討論有助紓解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悲傷與好奇。藉由親切可愛的恐龍角色,呈現讀者可能遇到的境況,既可引導孩子正視自己面對死亡時的感受與情緒,也讓讀者在心理上保有一定距離,在具有安全感的情況下閱讀。  《恐龍上天堂》鮮有地開門見山說死亡,把有關死亡的事情詳細地鋪陳出來,有助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孔子說「未知生, 焉知死」,把話倒過來說就是「未知死, 焉知生」,其實也饒有意思。生和死正是銀幣的兩面,當人能坦然面對死亡,便會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追尋意義,建立自身的價值,那麼即使死亡突然來臨,也再沒有太多遺憾了。 《 獾的禮物》(《Badger's Parting Gifts》)  獾離開了自己的身體,離開了這個世界。雖然獾說過牠死了以後,希望大家不要太難過,但動物朋友們還是禁不住在寒冷的冬天裡感到傷心難過。春天來臨時,所有的動物聚在一起懷念獾,大家想起獾曾耐心教導自己的事,悲傷慢慢被撫平,也都帶著微笑,感謝獾為他們留下這些禮物。 親人或好友離世,難免令人傷痛 ,但即使人死了,仍然留下回憶及思念。我們也許會想起某年某月某日,他曾在自己低潮的時候,說過鼓勵的說話;在自己患難的時候,伸出過援手;在自己孤獨的時候,曾經陪伴在側。有了這些美好的回憶,死亡就好像不再是永遠的分離,因為他仍然好好的活在我們心裡。  《最後一片葉子》 這是美國短篇小說之父歐亨利的作品。年輕女畫家喬喬得了重病,漸漸失去求生意識,她看著窗外的葉子被狂風不斷吹落,便也為自己的生命倒數。但好像奇跡一樣,有一片葉子頑強地抵抗狂風,終於扭轉了喬喬的病情,使她重拾生存的意志……原來這是老畫家以自己的生命創作出的畢生傑作 —— 一片畫在牆上栩栩如生的樹葉。這片最後的葉子燃點了生存的渴望和勇氣,老畫家無私的奉獻,實在令人動容。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一句慰問、一個擁抱,也可能成為別人的最後一片葉子;關心身邊的朋友,在他們需要的時候,耐心聆聽,讓他們感到被理解和重視,也許就能燃點生存之勇氣。我們不知道那個關鍵時刻何時來臨,但只要心存信望愛,持續地說好話、做好事,就是最好的準備。 我們每個人也難逃一死。試想想,如果生命沒有盡頭,我們要像電影《秦俑》中的士兵,看著自己心愛的人一次又一次離開;又或是像繪本《活了1 0 0 萬次的貓》,在遇到白貓以前,一直過著高傲無聊的生活,你會開心嗎?從這個角度來看,死亡也有積極的意義,更何況我們相信,人死後能在上主的國度內得永生!   
kjy03_20190407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9.04.05
動物更懂愛
你認為動物是甚麼?是寵物?是野獸?動物又有沒有感情?讀到寵物受虐待的新聞,心裡總不禁一陣寒顫與心酸,動物雖不會言語,卻同樣有感覺感受,跟主人日夕相伴,始終也有感情,主人何以忍心下手?以下三本繪本中的動物,均以行動展示牠們真情有愛的一面。  《貓咪看護》 一天,一隻瘦弱且傷痕纍纍的黑色公貓——洛迪被送到了動物之家,大家也以為牠時日將盡,洛迪卻靠著堅強的意志力活了下來,逐漸康復。後來,動物之家送來一隻被撞傷的大狗,牠痛苦不堪、全身顫抖。儘管洛迪感到害怕,卻依然靜靜地陪伴在大狗身旁, 大狗出奇地平靜下來。從那天開始,洛迪每天都會到診所去,牠陪伴了受傷的貓頭鷹、麋鹿和松鼠,讓牠們在痛苦中得到慰藉。 這個故事取材自真實故事,因為洛迪也曾經受過傷,感受過寂寞的滋味,從死裡逃生,所以牠能體諒那些動物受傷後的心情,以包容溫柔的心來安撫受傷的動物。這是一種經歷過苦難得來的祝福,如果發生在人類身上,我們可能會稱之為領悟。但人是否在受苦獲得解脫後,也會關顧其他遭遇相似的人?還是渾忘自己曾受過的傷痛,甚至踐踏和加害於人?有時候動物可能比人更有靈性、更懂愛!  《Doctor White》  這個故事也是取材自真實故事,在倫敦的一間醫院裡發生。Doctor White是一隻小狗,經常和生病的孩子玩耍,讓他們保持活力。遇到情況嚴重的病童,牠會蜷伏在孩子的身旁,不時輕輕舔孩子的手。就像奇跡一樣,病童一一甦醒過來。一天,一位核查員來到醫院,發現Doctor White後,便嚴正警告醫院必須把Doctor White趕走,究竟牠是否能夠留下來繼續幫助病童?  《貓咪看護》中的貓咪主動照顧其他動物,《Doctor White》中的小狗則將愛伸延到人類身上,照顧病患的小朋友,拯救了很多孩子的生命。 小朋友大多都喜歡動物,他們之間好像有著特別的感通,分享著大人無法知曉的趣味。也許這是因為小動物和孩子有著相近的氣質,大家都喜愛玩樂,直觀而率真。反之成人有了顧慮和城府,漸漸失去感受真摯的愛的能力。難道這就是成長所必經的過程嗎?  《拐杖狗》 老人與狗相互慰藉, 彼此珍惜。一天老人發生意外,狗看著老人被救護車載走,所以每逢看見救護車,都以為老人在裡面,就這樣帶著老人的拐杖愈追愈遠……牠由台南,追到台北、台中,再回到台南,幸好最後也再遇已康復的主人。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很多忠犬的故事,像是木村拓哉主演的《南極大陸》和以相似題材拍攝的美國電影《Eight Below》,又讓我想起HMV品牌名稱的由來。據說小狗的主人逝世了,但每當牠從留聲機中聽到主人的聲音,便會側耳傾聽,所以得出了這個品牌名稱His Master's Voice。 動物是否比人更重情?我想是的,所以我對養寵物這回事就更審慎了。在人類的世界,寵物只是生活的一小部份,但在寵物的世界中,主人就是他的全部。你有沒有養寵物?寵物對你來說算是甚麼?  人類雖說是萬物之靈,但腦袋靈光不等於心境澄明,在學會愛這件事情上,也許動物更值得我們借鏡。  
kjy03_20190331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9.03.29
忘了我是誰
早前一位泰國老人出現在中國昆明市的街頭,查證之下,發現她原來是位59歲的泰國失智老人。她本到附近探望兒子,沒想到愈走愈遠,竟從泰國清萊徒步橫跨了640公里,8個月後來到中國才被發現,幸好最終也被安全接回泰國。失智症,又稱認知障礙症,會導致思考能力和記憶力衰退,因而影響日常生活功能。   《嶄新的一天》 小男孩夢見了奇異的景象,自己變成一個小嬰兒,身旁還有一個奇怪的老人,有著嬰兒的身體, 且笑得很詭異。男孩從惡夢中警醒,發現自己置身完全不同的時空,記憶中的學校變了樣,老師和同學都在嘲笑他。受驚的小男孩誤闖都市叢林,龐然巨獸猛然撲面而來。家中的稻田消失了,男孩尋不著父母,幸好遇上同學的阿嬤帶他回家,可是那好像不是回家的路……  這繪本別具心思地鋪陳細節,製造懸疑,讓讀者錯覺以為故事中的小男孩被壞人追捕,或是藏著甚麼驚天大秘密,到最後才揭盅,原來是失智老人幻想自己還是個小孩子,因記憶衰退只能憑兒時的記憶在街上遊蕩。我們無法確切知道失智老人所思所想, 但這故事正好是積極的猜想,讓我們嘗試了解他們的困難,並從而產生同理心和關懷之情。  《阿茲海默先生》 自從阿茲海默先生認識了阿公,阿公腦中曾經熟悉的人和事就一天一天被搬走了。阿茲海默先生是搬動記憶的人,他靜悄悄地來,一天搬來一點,又靜悄悄地去,再搬走了一些,記憶就這麼在阿公的腦中搬過來搬過去。可是阿公並不介意,還和阿茲海默先生成了朋友,一起冒險……  阿茲海默症的英文是Alzheimer’s Disease,跟失智症Dementia是有分別的。失智症是一般統稱,泛指因大腦的生理疾病引起的思考能力和記憶力衰退。引致失智症的腦部疾病有多種,其中大部份的成因為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可使腦細胞迅速死亡,但現今醫學界仍未破解病發原因,亦未能找出根治方法。如果阿茲海默先生要來臨,我們也無法拒絕,如何跟他做朋友,讓自己活得好一點,可才是學問呢!  《狐狸忘記了》 從前有一隻狐狸,他無所不知,充滿睿智。有一天,他開始遺忘,甚至忘了自己是一隻狐狸…… 原來這是失智的過程。他分不清楚一個禮拜的順序;他忘記朋友的生日,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於是整天游水。他被其他動物欺負,卻還祝福他們一整天順心如意……狐狸遺忘了自己,只剩下感覺。幸好,那些過去被他照顧過、教導過的小狐狸, 會在夜晚緊緊包圍依偎著他。狐狸並不孤單。 即使多麼威武能幹的人,也有可能患上失智症。「光纖之父」高錕教授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光纖研究,為現代通訊科技帶來革命性的變化。現今我們常用的互聯網、電郵、Facebook和YouTube等,都因他的超凡意念才得以成全。高錕教授在晚年證實患上阿茲海默症,導致記憶力、語言和活動能力逐漸衰退。儘管他忘了周遭的人和事,甚至忘記了光纖,卻依然記著太太。也許他就像狐狸,就算遺忘了自己,也還剩下感覺,記得誰曾待他好。只有愛,不會消失。 現時全球每3秒便有1人被確診為失智症。對病症加深了解,以行動關心及支持患者與家屬,讓他們在病苦中,也體會到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