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90505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9.05.03
慶祝世界閱讀日 寶血會思源學校 培養閱讀氛圍
(本報專題)四月廿三日是「世界閱讀日」,你有響應主題去暢遊書海嗎?閱讀不限於獨坐一角捧著書本,也可以配合著其他活動,讓我們認識新鮮事物, 體驗閱讀的樂趣。 寶血會思源學校四月十五日舉行「世界閱讀日」活動, 當天全校學生不用上課,由教師就中文、英文及科普科,舉行不同閱讀活動,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以培養閱讀習慣。 該校校長郭敏儀說,圖書館主任去年亦有籌備小型活動,學生反應良好,故此本學年新設由不同學科教師代表組成的閱讀推廣組,以準備不同學科的閱讀活動,「使推廣閱讀不再只是圖書館老師的責任」。郭校長舉例說,數學科老師亦曾舉辦閱讀活動,以書本向學生介紹數學家求知的精神,與此同時,「不同科目都有機會分享書本」。 本年閱讀日活動豐富,包括「故事爸媽」、「閱讀大笪地」、「科普閱讀」及「英語話劇」等,從早上八時多開始,不同年級在校內輪流進行閱讀活動。 學生參與英語話劇 「1,2,3 Action」負責老師一聲令下,三年級學生先後分兩組,以英文話劇「演出」該年級的年度讀物「T h e Enormous Crocodile」。台上學生手持由家長義工製作的道具—— 鱷魚、猴子和大象等;而站在台下的學生則在圖書館主任指揮下朗誦作旁白,向五年級學生講述一隻鱷魚想吃掉小朋友,而中途與其他動物對話的故事。 三智班張晴和吳子悅在是次話劇中,分別飾演主角大鱷魚和與主角對話的小鱷魚。這次是她們第一次表演話劇,子悅說為此演出,跟同學和老師準備約兩個月,「上學年學習這本書後,在英文課上,外籍老師幫助我們逐字糾正發音」。張晴認為,最困難的就是背誦台詞, 「我在家背台詞時, 以電話錄音檢查背誦內容有否出錯」。 在當日的活動中,張晴最愛的是靜讀環節,與同學留在課室各自閱讀,享受寧靜。她最愛閱讀長篇小說, 「每每開始看,都停不了,要媽媽催促才上床睡覺」。此外,學校為了學生能在輕鬆的場景下閱讀,五、六年級學生在靜讀環節中,除了在課室閱讀,更能選擇在老師帶領下,到圖書館、STEM Room或音樂室閱讀。  「故事爸媽」到校說書 除了師生,家長也出動參與閱讀日活動,其中約十位家長義工擔當「故事爸媽」,帶備兩至三本課外書到一、二年級的課室,分組說故事。 在課室內,約十位學生分成一組,圍著家長義工坐,聆聽義工悉心準備的故事。一智班招善茹的媽媽蔡綺琪,當天到女兒的班房向其他小朋友說故事。善茹為媽媽出現在課室中感到開心, 此前亦為媽媽揀選了一本英文書及一本包含算術的中文圖畫故事。善茹媽媽說,小朋友十分投入,特別是算術故事,「小一學生面對熟悉的加減數,反應熱烈」。 善茹喜歡閱讀,尤其是漫畫書籍,而媽媽每天都會與她說睡前故事,以培養閱讀習慣。善茹媽媽當天下午亦參加了「『開啟閱讀之門』肥哥哥閱讀分享會」,講者為香港專上教育學院「幼兒市場管理及教育專業文憑」導師兼書店店長。善茹媽媽說,此前在學校參加該講者的分享會,「自己學會扮演不同聲音說故事,讓善茹更了解書本的趣味。」 化身小偵探 活用科學知識 郭敏儀校長說,學校主張學生閱讀實體書,惟電子書亦有好處,「它對於不喜閱讀的小朋友有較大吸引力,亦有讀音和查字功能」。當天,其中一個活動就為「科普閱讀」, 讓低年級學生觀看故事投影片,閱讀有關火的故事,從中學習科學知識,並就書中內容製作八頁的手工書。高年級學生則二人一組,運用平板電腦,化身小偵探,閱讀有關電磁鐵的偵探故事,找出兇手。及後,學生亦分組,運用電池、螺絲釘和砂紙等材料,製作電磁鐵。 全年舉辦活動 培養校內閱讀氛圍 在學年內,郭敏儀校長表示會持續舉辦閱讀活動,培養校內閱讀氛圍,「使書本成為小朋友終生的朋友,透過書本涉獵不同範疇的知識」。她說學校每年為學生訂立不同的主題閱讀週,而本年小一至小四的閱讀主題為「幸福的飲食時光」,其中三年級學生在閱讀繪本後,製作與繪本內容相關的食物,如壽司和燒賣;四至六年級的學生亦在閱讀後,參觀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 中文科教師李菁瑤補充,其他全年活動例如是每天放學前的十五分鐘閱讀課,學生有時會留在課室閱讀自選讀物,也有時會隨老師到圖書館借閱,「讓一些從不到圖書館的學生去感染閱讀氣氛。」李菁瑤說,為方便學生隨時閱讀,學校每層皆設有漂書閣,「不設限期,自由閱讀後才歸還」。(吳) 
kjy03_20190505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9.05.03
戰爭的根源
我們有幸活在鮮有武裝衝突的地方,戰爭好像離我們很遠,只是新聞裡的頹垣敗瓦,或是捐款呼籲中的淒涼景象。但戰爭的根源卻到處皆是,只有認清它,才能避免戰爭、締造和平。  《WHY?》 一隻青蛙坐在草原上,欣賞手中美麗的花,一隻手執雨傘的老鼠突然襲擊青蛙,想要搶奪青蛙手中的花。青蛙不甘示弱,反擊起來。雖然繪本中的文字不多,但畫面卻充份表現出濃濃的火藥味,兩方不斷將武力升級,誰也不是省油的燈。雙方全面開戰,打得四周滿目瘡痍,到最後老鼠和青蛙終於停下來,作者問了一句: 「有誰還記得他們為甚麼打起來?」 這繪本點出了戰爭的荒謬,事情可能只是始於極小的爭端,卻因為人的仇恨而無限擴大,造成死傷無數。鬥爭正烈的時候,當然沒有想到前因後果,甚至是不計代價,只求制敵。但事後回首,是否也會像作者般問一句「為甚麼」?   《黑象與白象》(《Tusk Tusk》)  很久以前,世界上的大象是黑色和白色的。他們各自佔據叢林的一邊,且非常討厭對方。有一天,黑象和白象開始打仗,結果所有參與戰爭的大象都死了。一群愛好和平的大象,則躲進叢林深處住下來。過了好多年,世界上再也見不到任何一隻大象。直到有一天,那些愛好和平的大象子孫走出叢林,他們是灰色的……  大衛.麥基以一貫的幽默筆觸,誇張且具童趣地道出戰爭是如何形成的,並以大象何以是灰色的這個話題開了個玩笑。黑象和白象討厭對方,自始勢不兩立。討厭有時也沒有甚麼因由,只是一旦開始討厭對方,對方做的任何事情也讓你看不過眼,仇恨也愈來愈深。如何從憎厭的泥沼中抽身,理性地評價和對待自己不太喜歡的人,是種學問,更是種修為。  《媽媽的祈禱》  一個小嬰兒誕生了,媽媽看著眼前奇妙的小生命,心思愈飛愈遠了。寶寶一天一天長大,在媽媽的陪伴下快樂成長,媽媽最大的願望是:「這雙可愛的小手,以後會變得又大、又有力,而且緊緊握住媽媽的手。希望這雙手,永永遠遠不需要提槍。」戰爭使無數小孩受苦,只有世界和平,個人才能幸福。在媽媽的祈禱中, 思緒飛到寶寶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寶寶,媽媽就成為最幸福的奶奶了。 這繪本是日本知名童謠作家武鹿悅子的創作,以富詩意的簡短文字,道出母親對孩子真切的祝願,更流露出對愛與和平的渴望。繪者是江頭路子,她以透亮清新的水彩畫,展現出生之希望與戰爭帶來的傷害。她作畫風格有點像《窗邊的小荳荳》的岩崎知弘,靈動多彩。孩子猶如母親的整個世界,對初生孩兒的祝願也因此是最真摰動人的。以媽媽的祈禱訴說對和平的渴望,實在有說服力。 戰爭自古已有,隨著科技發達,武器愈來愈先進,殺傷力也愈來愈大。一個人的憤怒和決定,足以影響千萬人的安危。在世界的層面上,我們只能禱告祈求和平;但在個人的人的層面上,我們還是可以從自身出發,做個平和及愛好和平的人。
kjy03_20190428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9.04.26
希望在明天
復活象徵希望,即使有挫折、失敗、死亡,最終也有希望,復活節過了,讓我們一同讀幾本充滿希望的繪本。   《小松鼠與老榕樹》 城裡住著一棵活了三百多年的老榕樹,是很多小動物的家園。一隻與眾不同的白松鼠,很快就跟榕樹爺爺成了好朋友,榕樹爺爺分享了他生命中許多動人的故事。在榕樹爺爺的回憶中,有被飼養在籠中的七彩鸚鵡,因為渴望自由而逃走;小黑狗被主人棄養,卻在榕樹下痴痴地等……後來,榕樹爺爺的枯葉像黃金雨一樣落下,但他一點也不在意。一天小松鼠發現榕樹爺爺的樹幹被截掉了…… 老榕樹面對病苦死亡,仍然從容。小松鼠卻傷感起來,告訴榕樹爺爺他不喜歡別離。我們面對愛的人、美好的事物,也不喜歡別離。但人生一路走來,就是一場場大大小小的別離。即使不喜歡,別離也是無可避免的,老榕樹臨走前說了一句:「生命會死, 但回憶會留下來。」幸好作者為人生的灰暗留有出路。春天來了, 枯樹頭上冒出小綠芽。這時身份對調了,小松鼠成了大哥哥,小綠芽撒嬌想要聽故事,小松鼠把老榕樹的故事傳承下去。又是一個生命的循環,希望仍在!  《我的心破了一個洞》 胡莉亞本來生活得很快樂,突然有一天,一切也失去了。胡莉亞心中只剩下一個大洞,她一點兒也不喜歡身上的洞,所以她用盡各種方法想讓洞消失,她試著把洞填滿、或是蓋起來,也想過要擦掉,後來她找來不同的塞子,但始終沒有成功。這時一把聲音傳來,胡莉亞跟隨,轉而向心內尋索,終於發現多彩繽紛的魔法世界,生活從此不再一樣。 人生總有遺憾,在意的事垮了,或在乎的人不在的時候,我們心中就像破了一個洞,空空洞洞的,感覺很奇怪。我們愈想填補充塞,愈是無法滿足。這繪本給予我們一個很好的提示:不要再往外找了,從裡面找尋。我也相信我們每人裡面也有很多寶藏,只要尋得著再好好發揮,每人也能夠發光發熱。這種想法為我們帶來希望:即使生命中有遺憾,不再完美,但人生仍然能夠圓滿。  《馬拉拉的魔法鉛筆》 (《Malala s Magic Pencil》)  馬拉拉從小祈求自己能擁有一枝魔法鉛筆, 可以用它畫出理想美好的世界。後來她發現,原來她一直尋找的魔法鉛筆並非魔幻奇事,而是實實在在地存在於她的文字和工作中。馬拉拉用她的文字聲音, 爭取女孩上學的權利。她的故事啟發我們發現自己生命中的魔法,無論在多艱難的處境中,都要捉住希望。 馬拉拉的事跡可謂無人不知,她是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封閉的國度裡,為爭取女孩接受教育的權利而被襲擊,她奇跡地生還,事後仍鍥而不捨地努力到處宣講,繼續為女性爭取權利和自由。她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使多麼的絕望,只要心中有力量,還是會絕處逢生,看到希望。書中還提到,現今有一億三千萬個女孩無法上學。原來能夠上學已是一種福份,值得好好珍惜。 「希望」這回事很有趣,明明看不到端倪或勝數,但希望就像夜裡閃亮的星星,在黑暗的夜空中發亮,帶領我們前行。時常禱告,祈求天主保存我們心中的這點火焰,帶著希望走我們的人生路。  
kjy03_20190414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9.04.12
死亡這回事
死亡始終是人類的忌諱,每當談到死亡,人們都大多會支吾以對或婉轉繞過話題。復活節慶祝耶穌從死者中復活,但在復活之前,耶穌也經歷過死亡。死亡是無可避免的,繪本有時候也會觸及這個議題,且看以下三本繪本從甚麼角度來談死亡。   《恐龍上天堂:了解與面對死亡的最佳指南》 (《When Dinosaurs Die :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Death》)  這繪本敢於「直視」死亡,從為甚麼會死,到不同的死亡習俗,以至死後的世界會是怎樣的,都一一談及。這種開放式的討論有助紓解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悲傷與好奇。藉由親切可愛的恐龍角色,呈現讀者可能遇到的境況,既可引導孩子正視自己面對死亡時的感受與情緒,也讓讀者在心理上保有一定距離,在具有安全感的情況下閱讀。  《恐龍上天堂》鮮有地開門見山說死亡,把有關死亡的事情詳細地鋪陳出來,有助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孔子說「未知生, 焉知死」,把話倒過來說就是「未知死, 焉知生」,其實也饒有意思。生和死正是銀幣的兩面,當人能坦然面對死亡,便會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追尋意義,建立自身的價值,那麼即使死亡突然來臨,也再沒有太多遺憾了。 《 獾的禮物》(《Badger's Parting Gifts》)  獾離開了自己的身體,離開了這個世界。雖然獾說過牠死了以後,希望大家不要太難過,但動物朋友們還是禁不住在寒冷的冬天裡感到傷心難過。春天來臨時,所有的動物聚在一起懷念獾,大家想起獾曾耐心教導自己的事,悲傷慢慢被撫平,也都帶著微笑,感謝獾為他們留下這些禮物。 親人或好友離世,難免令人傷痛 ,但即使人死了,仍然留下回憶及思念。我們也許會想起某年某月某日,他曾在自己低潮的時候,說過鼓勵的說話;在自己患難的時候,伸出過援手;在自己孤獨的時候,曾經陪伴在側。有了這些美好的回憶,死亡就好像不再是永遠的分離,因為他仍然好好的活在我們心裡。  《最後一片葉子》 這是美國短篇小說之父歐亨利的作品。年輕女畫家喬喬得了重病,漸漸失去求生意識,她看著窗外的葉子被狂風不斷吹落,便也為自己的生命倒數。但好像奇跡一樣,有一片葉子頑強地抵抗狂風,終於扭轉了喬喬的病情,使她重拾生存的意志……原來這是老畫家以自己的生命創作出的畢生傑作 —— 一片畫在牆上栩栩如生的樹葉。這片最後的葉子燃點了生存的渴望和勇氣,老畫家無私的奉獻,實在令人動容。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一句慰問、一個擁抱,也可能成為別人的最後一片葉子;關心身邊的朋友,在他們需要的時候,耐心聆聽,讓他們感到被理解和重視,也許就能燃點生存之勇氣。我們不知道那個關鍵時刻何時來臨,但只要心存信望愛,持續地說好話、做好事,就是最好的準備。 我們每個人也難逃一死。試想想,如果生命沒有盡頭,我們要像電影《秦俑》中的士兵,看著自己心愛的人一次又一次離開;又或是像繪本《活了1 0 0 萬次的貓》,在遇到白貓以前,一直過著高傲無聊的生活,你會開心嗎?從這個角度來看,死亡也有積極的意義,更何況我們相信,人死後能在上主的國度內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