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61002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10.01
香港科學館舉辦「古怪動物園」展示動物有趣生活習性
(本報專題)香港由昔日農村漁港,經過數十年演變,已成為石屎森林,現世代的香港兒童,較少機會接觸大自然。然而,在這環境下,一些昆蟲與動物同樣依然為著生存,各適其適地活下去。在香港,較常接觸的動物有貓、狗、小鳥或兔子;而常見昆蟲包括蒼蠅、蝴蝶、蜜蜂等等。小朋友,當你們親身接觸這些動物或昆蟲時,你們存著何種心態?愛護、欣賞、煩擾或鄙棄牠們? 其實,動物及昆蟲也是地球上與人類一同共享資源的生物;在牠們的世界裏,除了覓食、生存、繁殖等之外,牠們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變化萬千的。科學家通過馴養動物,研究其生活與行為,探索奧妙之處。原來動物世界存在著不為人知,有其獨特、單一性的有趣現象,對人類而言, 甚至是匪夷所思。 香港科學館特備展覽廳現正舉辦「古怪動物園」,這是一個趣味與教育並重的展覽。參觀者可透過其感官,親身看、聽、摸及嗅,在動物與人類之間不分彼此地學習,來一次與別不同的暢遊。在這個別開生面的古怪動物園展館內,展出包括16組互動展品,配合各種不同種類遊戲和大型機械動物,介紹形形色色的生物,認識小百科與趣味小知識,使參觀者了解當中各種奇特古怪的生物,令大家感到出乎意料,更適合一家大細共同參與。 感觀體驗 其中一個展區介紹狗隻體味,參觀者可嘗試感受狗隻靈敏的嗅覺,用「鼻嗅嗅」狗隻的體味,來分辨牠們正處於自衛、吸引異性、還是辨認身份的狀態中。透過另一展品,參加者又可控制牛的四個胃,從而學習牛胃的不同功能及結構;亦可親身觸摸不同展品,以感官為首,不須以眼辨認,打破我們已認知的知識,藉此帶來不同層面的體驗。 有展品透過糞便為主題,讓參加者觀察不同外形、尺寸的糞便,了解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另外,原來也有吃糞便的小昆蟲——糞金龜,這舉動讓他們擔任大自然的「糞便清道夫」,當他們埋下糞便,更可令泥土變得肥沃,同時抑制蒼蠅的滋生,真的不是虛有其名。同場其他展品包括:「盲頭烏蠅」、「與絛蟲拔河」、「血液大兜亂」、「海底奇遇記」等等。若要嘗試測驗自己對動物了解有多深,便可到「古怪動物園考考你」挑戰一番。此外,該展覽也提供不同類型的推廣及教育活動,大家可透過官方網頁了解詳情。作為小小科學家,你又豈能錯過今次展覽,去從科學角度認識及探究這些地球上新奇有趣的生物 !(馮)   
kjy02_20160605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6.04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啟動夢想飛翔 新加坡神奇飛行器比賽奪獎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夢想。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的兩名六年級生有同一個飛行夢:長大後,成為一位飛機師。月前,三位學生遠赴新加坡參加一個有關飛行的比賽,為實現夢想踏出第一步。 (本報專訊)由新加坡的官方機構主辦的「新加坡神奇飛行器比賽」(Singapore Amazing Flying Machine Competition,簡稱SAFMC),引發參加者的創意和創新精神,比賽按年齡分為不同的組別,公開邀請當地及海外人士參賽。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下稱「瑪利諾」)首次參賽,當中六年級生李智傑、張樂程及四年級生馬汶彬參加了紙飛機類別的小學組,分別以紙飛機投擲時間最持久、最遠和最準確作賽。結果,李智傑以4秒98奪得紙飛機投擲時間最持久比賽的全東亞地區冠軍。 好學不倦 敢於嘗試 比賽於今年三月中在新加坡科學館舉行。賽前幾個月,他們與校內五十多名學生參加由林氏基金與美國聯邦飛行局機師合辦的「衝上雲霄——小小飛機師課程」,數名來自香港航空飛行協會的專業飛機師輪流到校講授航空科技、飛機飛行原理、飛機設計等知識。十五節課完畢,導師從參加者中甄選三人再作訓練參加SAFMC。由於比賽分兩個部份,除了投擲紙飛機外,參賽者還需以英語向評判團匯報自訂的一個與航空或飛行有關的實驗結果;因此能在遴選過程中突圍者,均須具備膽色及操流利英語的能力。 他們將所學到的飛行知識,應用在摺紙飛機和練習上。每當有空,他們便在家中練習摺飛機,樂程家裡的窗台因此堆滿了各式紙飛機。她說:「每隻紙飛機平均可用約十次,要否更換需視乎它在被投擲後的損毁程度。」除在學校的小息或午息時間集體練習投擲外,三人平時也會在公園、平台等「試飛」;智傑則需在關掉空調和窗戶、無風的狀態下練習。 智傑對獲獎甚感興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在比賽中爭勝,首要懂得摺紙飛機,「我本來不太懂得摺飛機,於是上網搜尋不同的摺法作參考,並加以改良。」智傑說三人參賽項目有別,所摺出來的飛機形狀各有不同,例如為使投擲時能更準繩,紙飛機的機頭部份要摺得尖一點;又例如為使紙飛機能在半中停留得更久,機翼部份要摺得闊一點等。智傑不單研究自己參賽項目的紙飛機摺法,連其餘兩位隊員的摺法,他也有留意。 守望相助 多作探究 「比賽期間,需要即場摺出紙飛機,然後以此作賽。當我摺到最後一個步驟,突然忘記了要怎樣做,幸好有智傑提醒我。」樂程很感謝智傑的支援。負責帶隊和訓練學生的學生事務主任趙懿蓮老師補充說:大會規定賽事舉行期間,老師不准進入比賽範圍,因此團隊成員之間的守望相助十分重要。她慶幸三位學生能從最初的各自為政成長至後來的互相照顧和欣賞。經此一役,樂程有深刻體會:「以前以為勝負最重要,現在反而覺得團隊合作更重要。」智傑和汶彬也同意,智傑說:「當我摺好了紙飛機練習時,也需要他們的幫助,我才可準確地量度出可使飛機在空中停留最久的合適機翼長度和闊度。」 該校榮休校監江天文神父熱愛科學,每年都為各級學生授兩節課,談及相關知識,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現任校監沈嘉仁神父也很支持學生多作科學探究。吳偉文校長指該校自小一開始,已設有校本創意課程,這次的飛行課程屬於這部份的延伸學習,以讓學生及早接觸物理知識和多動手參與。比賽加強了原本已立志成為機師的智傑的決心,而樂程亦鎖定了將來做女機師或相關維修工作的願望。趙主任目睹三人自此對飛航的興趣大增,她說赴星比賽期間,他們在上落機前後不禁伏在候機室,仔細研究不同型號的機種。三位學生都明白到要實現夢想,目前首要做到的是好好讀書。(敏)  
kjy03_20160508s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6.05.07
三隻小豬與大野狼的真實故事? 從繪本閱讀中提升孩子的智能
《三隻小豬》這個傳統童話有許多吸引孩子的元素,包括充滿押韻節奏與擬聲詞的語句,例如:「我要呼呼的吐氣,我要噗噗的吹氣,我要吹垮你的房子。」(I’ll huff and I’ll puff and I’ll blow your house in)有助於孩子記憶及朗讀。重覆三次的類似情節、聰明勤勞與愚笨懶惰的對比,讓孩子從預測及比較中獲得閱讀的信心。這個故事還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各自添加或改編了一些情節,適合一起介紹給孩子。例如:在James Marshall的《三隻小豬》(The Three Little Pigs)中,添加了豬小弟比大野狼先去摘蘋果,並智取他的情節,還有豬大哥與豬二哥都被大野狼吃了,而豬小弟把大野狼吃掉了的結局。在Susan Lowell的《三隻小野豬》(The Three Little Javelinas)中,主角成了在索諾拉沙漠的三隻野豬及土狼。結局是豬大哥與豬二哥最後逃到了豬小妹家,而被燙傷的大野狼逃走了,且每當想起這段往事時,總會對著月亮哀嚎。這兩種版本的文本與細節、圖畫與背景各不相同,適合與孩子討論這是否會影響他們的閱讀趣味及感覺?再腦力激盪,如果你或孩子想改編,會將情節或背景做哪些變更? 改編版中,有些則完全顛覆了我們對於故事中反派與美好角色的印象,例如:Jon Scieszka 的《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The True Story of the 3 Little Pigs,中文版由三之三文化出版)。這本繪本的封面及封底被設計成像報紙,十年紀念版更多加了如同監獄柵欄的書衣。罪犯大野狼以當事人的立場及觀點敘述整件事的發生經過,企圖引起讀者的同理心,把自己「殺豬」及破壞財產的行為合理化,並將身分從一位掠食者轉換成無辜的受害者。與孩子共讀後,可以實際比較真實的動物與故事中的動物的概念,並調查他們名聲後面的事實,甚至進行一場大壞狼審判會。由孩子們扮演法官、提告的證人、辯護律師、陪審團,共同判決大野狼。 除了對照不同的版本外,也可以用《三隻小豬》向孩子們介紹科學的方法。首先找出問題的情境與孩子討論,然後建立假設,再發展測試它的實驗,最後分析結果。例如向孩子提出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封閉性問題:「三隻小豬的房子中,哪一間最堅固?是用甚麼材料做的?」接著再問開放性問題:「一間房子要用甚麼材料蓋,才能『堅固』到可以抵擋像是龍捲風或一隻壞野狼吹的強風?」或是:「有沒有方法可以將木頭房子蓋得和磚塊的一樣堅固?」整個問題與討論的過程需愉快開放,並提供正面的鼓勵。根據Dweck的「思維模式」研究,這樣可以讓孩子有信心面對及解決新的問題,而經過設計的提問,就像Vygotsky所說的,會為孩子提供學習的鷹架,讓他們以已知的知識為基礎,進一步有系統地探究、澄清、評量,建構出新的理解。 老師接下來可提供包括了小樹枝、硬紙板、膠帶與膠水的材料,讓孩子們分組用自己所選擇的材料去蓋一間房子,並將實驗做紀錄。當孩子知道成果將「對外公開」時,會有較強的動機去克服辛苦。我們需向孩子清楚說明他們將負責展示與介紹的規則及程序,然後邀請家長或其他班的孩子來參觀。在這種教與學的動態過程中,「錯誤」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老師與孩子都應該欣然接受,並將它視為一種學習,去調停許多錯誤與失策的結果。 當孩子們完成許多有關《三隻小豬》的活動後,老師可以視情況,再延伸出其他的活動,像是建議孩子注意有沒有其他的故事中有大野狼?如果孩子提出《小紅帽》中的大野狼,可以提供相關的版本,例如:重森千佳的《大野狼才要小心》(小魯文化),描述的是一隻喜歡看繪本,並將故事作為打獵守則,穿梭於《小紅帽》、《七隻小羊》、《三隻小豬》中的大野狼的故事。鼓勵孩子做比較及分析,探討大野狼間的異同處,並提出論點。運用繪本提升孩子的智能,需吸引孩子投入,並將故事與他們所關心的問題連結。當孩子在釐清想法及提出更多的問題時,需提供他們機會去解決問題,並證實他們是有能力與自信的學習者。    
kjy03_20160424s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6.04.23
想像力大解放 《誰在床下養了一朵雲?》
創作最好玩的地方在哪裡呢?我想,就在「無中生有」!明明不存在的東西,透過「想像力」的魔棒一點,卻能在這個世界上現形、成真。這種神奇的魔法,大概跟上帝創造世界的神蹟很相像吧?都說人是上帝「依照他的形像創造出來的」,那麼,人會有忍不住的創作欲望, 大概也是天生的、自然的了。只是,上帝創造的是真實的物理世界,我們所創作的,卻是只能在紙頁上、心靈上成真的想像世界。雖然不像物理世界那麼真實,卻可以甩脫地心引力,更加無窮無盡。「你說有,它就有!」 童詩,正是想像力的一種展演。《誰在床下養了一朵雲?》(親子天下)收錄了廿九首詩,大部份都是充滿了想像力的童話詩。它們都帶有童話般的情節、趣味或述敘口吻。從書名,就可以看出這樣的特質。在現實中,我們能在床下養甚麼呢?拖鞋?灰塵?「小強」?收起來的雜物?掉下去的玩具⋯⋯好像不可能出現甚麼玄奇的東西。但是展開想像力的翅膀,飛進童詩世界,場景卻不一樣了。「雲」和「床」本來毫不相干,一旦連結起來,卻能讓腦細胞像閃電一樣,忽地亮起來!「誰在床下養了一朵雲」這句話創造了一個「超現實的畫面」,神奇又好玩!它還像一個邀請,邀請大家打開想像力,來一場童詩大旅行。 仔細翻找,書裡卻並沒有這樣一首詩,倒是有一篇〈我在床下養了一朵雲〉,好像在和書名「一問一答」。這樣的設計,呼應了全書的遊戲性,也增添了互動的趣味。集中的小詩〈不公平〉、〈蠹蟲〉和長詩〈喀哩喀啦吃點心〉,也都帶有一些這樣的「後現代」趣味,把詩中的趣味拉出來,連接到讀者的真實生活中或是直接與之互動。 除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詩集中有些作品還嘗試在形式上,呈現出不一樣的趣味。例如〈限時專送〉以「時間表」來呈現;〈顏色跑到哪裡去了?〉以空格來激發想像。〈救火員達達〉則是運用文圖的互補關係,讓「誤會」與「明白」同時呈現:只讀文字會很好笑、很無厘頭; 加進圖像,卻會反轉我們的認知,看出事情的真相。〈打開冰箱掉出□〉則玩得更徹底!它是集中最長的一首詩,題目中的「□」不是文字,只是一個方塊圖形,所以唸不出來——而既然唸不出來,你要怎麼唸它就都可以了!(唸成「方」或「框」,大概是最方便吧?)在這首詩裡,我請出了電腦裡的符號,讓它們擔任主角,盡情表演。這一方面是想把童詩觸角沿伸到現代工具,另一方面也是想做一次「圖形聯想」的示範。 詩集中,〈心裡的動物園〉較偏於情感。詩中把人的情緒比喻為各種動物:人不斷長大,園裡的動物也不斷增多,這可真傷腦筋卻又太有趣了!要怎麼管理牠們呢?詩裡沒說出來,就留給各位「園長」自己去發揮智慧嘍!〈宇宙之外〉則是詩集中思考性最強的,宇宙究竟有沒有盡頭?這個科學家也在探尋的問題,在童詩中能引發出甚麼答案呢? 廿九首詩,廿九種想像。有了想像力,人的大腦就可以變成遊戲場。這本詩集,希望小朋友能讀得開心!人開心了, 想像力就容易飛翔,腦細胞的遊戲場就容易拓得更寬、變得更大。那麼,生活就一定變得更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