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20522_fade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5.22
石籬天主教中學 手球運動員陳永曦
成敗得失 天主自有安排
手球講求節奏與速度,進攻或防守難免有肢體碰撞,如何在電光火石之間超越防守球員射門得分,是石籬天主教中學中六生陳永曦認為手球好玩之處。剛完成中學文憑試的他認為,作為運動員面對難關時, 以謙虛的態度面對一切,維持良好的心理質素很重要,在賽場上,他認為以正面態度面對輸贏與得失,是他在每個比賽上學習做人處事的態度。   起源於1898年的手球運動,最先由丹麥人Holger Nielson所創:在室內場地兩端設置龍門,各派七名球員以手傳和接球及射門。已參與手球運動逾十年的陳永曦形容,「手球入球頻率高, 節奏快,每次入球也有成功感。」   活潑好動的陳永曦小學二年級參與手球運動,最初視手球為課餘興趣,後來教練不時播放傳統手球勁旅石籬天主教中學的球賽片段,該校歷年在全港學界精英手球比賽常位列三甲,見到球員的精湛球技令他驚嘆不已,為延續學習手球, 他在升中時,把該校放在升中選校的首三個志願,最終如願以償。升上中一後更自薦加入手球校隊。   自薦加入手球隊 培養歸屬感 他形容學校的手球隊隊員很團結,團隊內的師兄亦提攜後輩,其中在他升上中二的那年暑假,有師兄自發與師弟練習球技,參與校外青苗訓練及球賽令他的球技突飛猛進,中三時,該校體育科主任兼手球隊教練王濤更推薦他加入手球港隊代表。手球運動幾乎成為他每天的活動,高峰期一星期訓練六天,課後在學校練習,晚上再參與港隊集訓。   2019年,他參與男子U16手球香港代表隊,分別到遼寧及安徽參與全國青年運動會(全青運)手球賽, 最後贏得亞軍;也曾代表香港遠赴瑞典比賽等。他說每次比賽也是裝備自己的機會。其中首次離港比賽的一次最深刻,他坐在後備席等候時心情已十分緊張,「直到教練召喚我出場,當刻已沒有時間讓我處理緊張的心情,而要專注於防守與射門、應付策動攻擊等戰術。」他說賽場上令他學習調節情緒及維持良好的心理質素。   不論陳永曦在校隊還是港隊,開球前或練習後也會喊口號;每次入球,全隊成員也伴著拍子高叫「士氣」以加強氣勢,他很享受這種團隊氣氛;家人無條件的支持更推動他投入運動。永曦的母親十分支持兒子參與手球,經常抽空觀賽。某年在一個分齡賽上,永曦以一分之差輸掉賽事,當刻傷心痛哭,其母也抱著他一同哭泣,每次想起至親與自己分享在運動的喜與悲,令他非常感動。   虛心學習 令他能逐步成長 每當永曦出現失誤時,便容易心情煩躁,有時更會大力射走手球洩憤。「幸好教練王Sir常教導我凡事要冷靜,注意情緒。」他加入港隊後,逐漸明白從失誤中學習,才是積極去解決事情的辦法。   他感激教練除教導他球技也教他做人處世的態度,即使疫情下大部份賽事停辦,他應付公開試的同時仍希望繼續打手球。疫情期間他為保持最佳狀態, 在家中勤練體能和拉筋動作,強化肌肉,定時進行有系統的肌肉訓練,包括胸肌訓練再配合三頭肌訓練, 隔天進行背部肌肉和二頭肌鍛練、腳步及帶氧運動等訓練。   「教練時常提醒我,不要只做『波牛』,想持續參與手球運動,便要繼續以升學為目標。」手球讓陳永曦學習做人處事,他希望日後把手球的樂趣向外傳揚。(高)  
kjy15_20220220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02.18
喜樂中學 動態 2022.02.20
聖保祿中學•天主教同學會幹事交流日 (本報訊)聖保祿中學天主教同學會早前參與由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舉辦的天主教同學會幹事交流日,活動於聖斯德望堂舉行,青委會主席陸志浩神父、青年牧民幹事、十間中學導師、校牧及學生參與。 活動中,學生分成小組,透過小組討論明白校內天主教同學會幹事的職責,以及分享其討論結果給其他同學,活動模擬校園宣傳活動,並由學生分組作出簡報。 聖保祿中學中四生蔡庭在活動後分享說,面對疫情持續,儘管大家也帶著口罩參與,但這不影響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交流,更能藉此認識自己身為天主教同學會幹事的責任,活動中模擬舉辦一些活動,令她明白到各自的身份,繼續宣揚天主的福音,讓更多同學認識天主。(教) 石籬天主教中學•40周年校慶感恩祭 (本報訊)石籬天主教中學師生慶祝創校40周年,早前舉行校慶感恩祭暨壁畫祝福禮,由夏志誠輔理主教主禮,陳永超副主教、宋啟文神父、華天祿神父共祭。而石天前任校長亦親臨參與,一起感謝天主40年來的帶領。 當日先舉行聖若望壁畫祝福禮,祈求天主使石天的師生透過聖若望,明白耶穌基督所教導「彼此相愛」的精神,實踐校訓「謙遜和平」。 夏主教在校慶感恩祭中,以聖言「你們該有感恩之心」(哥三15)教導同學在生活中應常懷感恩。夏主教提醒同學應從小培養感恩之心,並學懂在生命中尋找及感謝天主賜予的恩寵,以及注重個人在精神靈性上的成長。 最後,一眾嘉賓及師生一同欣賞「石天光輝四十年」校慶短片,回顧過去及學生全人發展的輝煌成果,同時展望石天的未來發展。為配合全球的教育趨勢,石天增設STEM實驗室,加強跨學科的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參與科研發展,以裝備學生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 石天一連兩天舉行慶祝活動,翌日舉辦Fun Day活動日,學生領袖團隊籌備了一連串遊戲活動,讓同學參與,同學以班際方式團結積極投入競賽,協力完成任務。(教) 聖貞德中學新圖書館祝福禮 (本報訊)聖貞德中學早前為配合學生閱讀的新需要,重新規劃圖書館空間並舉行祝福禮,由蔡濛濛神父主持。 翻新後的圖書館繼續把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融入其中,讓學生在閱讀時,能吸收天主教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圖書館的設計理念是重新劃分圖書館空間,分為不同的區域:休閒閱讀區和公用空間,後者是讓同學閱讀、自修及研習的好地方。 另外,圖書館設有多用途室,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朗誦訓練、課後小組研習等活動。另設有自修室,以玻璃房形式設計,採光度高,讓同學在內自修或進行協作學習。 為配合網上閱讀計劃,新圖書館增添平板電腦裝置及配件,供同學使用。另外,又增設電子顯示屏,無間斷發放圖書館最新資訊,例如:閱讀活動和比賽、老師及同學的好書推介等。 該校期望同學能從閱讀書本中,找到聖子耶穌的教導,繼續為真理作見證。(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4b_20211024_s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1.10.22
以生命影響生命
「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多多少少都會遇到困難或痛苦的事,當我們被困住的時候,都會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盡快解決問題。而我們往往都忘記了天主、忘記最重要的事——祈禱、忘記祈求天主的幫助。 開設慕道班好像是很容易的事,但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記得在數年前,與我在石天合作的梁凱寧老師了解到,信仰小團體對青年信仰的重要性,我們便開始積極重組校內信仰小團體。平日,在午飯和課餘時間,我們都會找學生聚會聊天。漸漸地,學生們都習慣與我們分享信仰,也樂意聆聽及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就在這個氛圍下,我和梁凱寧老師起了開設學生慕道班的念頭。 起初大家對慕道班都沒有信心,內心充滿著很多的不安,學生人數、堂區的支援、學校的情況等,都讓我們對慕道班充滿疑慮。就在這時, 「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這句聖經金句,突然浮現在我的腦袋裡。靠著祈禱、耶穌的帶領和我們的堅持,以及堂區和學校的支持,第一屆學生慕道班正式開始招收慕道者。雖然慕道班一度經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改為網上授課,但這班學生都很積極參與,學習態度認真,使我感到意外。最後,他們在2021年的復活節,正式領洗,加入教會大家庭。領洗後, 他們不單止馬上加入堂區善會,努力融入堂區生活,也帶動原來不積極的教友同學。以前常聽到「撒種的比喻」,也曾懷疑「撒種」是否真的有用,但自從擔任牧民一職後,愈來愈明白耶穌這個比喻。原來一句說話、一個小舉動,都可以將福音的種子種在學生的心裡,靠著天主的化工,並在時機成熟時, 他們便會開花結果。 現在,看到他們在信仰路上的成長, 作為導師的我非常欣慰,期望他們在日後可以繼續以生命影響生命,實踐基督徒的福傳使命。 李詩葦   石籬天主教中學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0-2021年度的體會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0919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9.17
石籬天主教中學 暑期學生回校油壁畫 加添校園宗教氛圍
悠長的暑假過去,在一個多月的假期中,你做了甚麼呢? 石籬天主教中學修讀視覺藝術科的學生便興致勃勃地接受了校方安排的一項任務:回校為壁畫上色,增添校園宗教色彩。 在7月中的一個多星期內,柯藝欣與同學、老師,在烈日當空下為學校正門旁一幅談論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的壁畫上色,即使有一兩天氣溫高達攝氏34度也無阻他們的熱情。 藝欣和其他同學開始時先用海綿,以點描法把顏料去填滿背景,然後再用油掃為圖案上色。 暑期回校 繪公教教育壁畫 這幅壁畫由四位視藝科教師設計,其中鄒詠昭老師說,「畫中有一棵生命樹,結出的果子便是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壁畫設在大門,讓人一進來便對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包括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及家庭有基本了解。 而為配合校訓「謙遜和平」,壁畫上加了白鴿和百合花,連同壁畫下原有的花槽, 更帶出了生命的象徵。 此外對著正門的圍牆有真福八端壁畫。 參與真福八端壁畫的都是修讀視藝科的高中生,這壁畫創作亦作為校內社際比賽之用。參賽的李偉澤與同學一起就「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這段福音來創作壁畫。 偉澤不是教友,由4月開始構思題目時, 便與同學上網找資料,最後以一位同學受欺凌,另外兩位同學挺身而出的畫像來表達主題,「為突顯幫助人的同學是有福的,畫中有小天使帶小禮物給他們。」 真福八端 加入學生演繹 提議用真福八端作主題的宋啟文神父說,校內壁畫有提醒作用,學生每次經過時,都讓他們重溫真福八端的意義,學習耶穌的教訓,「學校是一個好土壤,讓我們播下種子…… 讓他們認識福音。」宋啟文神父是聖若望宗徒堂主任司鐸,聖堂就在中學之內,所以神父也支援校內宗教事務。 學校宗教科主任陳瑞琪老師負責統籌這次壁畫項目,她很欣賞學生的心思,雖然多數學生都不是教友,但他們都努力查考有關內容,讓畫作更貼題;此外又加入了社區元素,例如把學校門外的斑馬線入畫,以融入生活的方式表達信仰。 學校這次新繪畫的壁畫還有操場旁的學校主保聖若望,以及禮堂內的最後晚餐。在這幅長17.8米的最後晚餐馬賽克壁畫,耶穌與門徒坐在長桌後,桌下放了洗腳盤、水樽和抹布,邀請學生多行愛德服務。 而另一幅有關學校主保聖若望的壁畫中,用英文寫上「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若十三34),也帶出愛的精神。 而學校在新學年時新設這些宗教壁畫, 是希望把福音精神一點一滴地種入學生心內,等待種子發芽成長的一天。(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