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_20220327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03.25
喜樂中學 動態 2022.03.27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祝福會 (本報訊)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於三月為中六同學舉行網上祝福會,期望凝聚眾人力量,鼓勵他們勇敢面對挑戰, 邁向人生新階段。 該校每年也為中六學生舉辦祝福會,然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即使祝福會只能透過網上舉行,校長、老師和中六同學身處不同地方,仍然希望藉此與師生連繫一起。 祝福會上,校長何應翰先為中六同學打氣,勉勵他們發憤圖強,堅守信、望、愛的精神。在「甘苦共享」的環節上,師生一起回顧中六同學最初加入該校的珍貴照片,從照片中反映學生的熱情、純樸、善良、可愛,藉此勾起校園美好的生活回憶。 另外,該校三位副校長和教師分享,並藉此機會勉勵同學,在未來振翅高飛,迎向新高。中六同學亦分享六年以來與老師、同學互動的點滴,並衷心感謝師長的春風化雨。 校方向畢業生送上禮物,在筆盒內重的六種文具包括有:間尺、鉛筆刨、鉛筆、原子筆、刷膠、改錯帶。校方希望六種文具代表六種「震夏人」素質(勤學、關愛、尊重、堅毅、誠信、珍惜),並盼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和實踐;在筆盒上印上由何校長提供的金句,「憑以信愛守望、同心同德同行」,而鉛筆上的金句「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寶劍鋒從磨礪出」,則由阮副校長提供。 最後,參與祝福會的師生一起在網上拍攝大合照,並期盼中六生在公開試取得佳績。 (教)  理大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   中學生參與大學科研項目 (本報訊)由香港理工大學推動的「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邀請中四及中五學生參與,預計於四月至八月期間開展,獲得逾70位來自不同科研範疇的理大學者響應,並為參與的中學生設計近40個研究項目,合共提供約 130 個名額。 「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旨在培養青少年對研究的興趣,幫助他們掌握跨學科知識及了解行業的最新發展。計劃涵蓋康復治療、經濟、酒店及旅遊業、生物醫學、護理學、語言、設計以及各類工程學等學術領域,當中更包括多個與新冠疫情相關的研究。面試後獲取錄的學生以小組形式,參與由多位學者指導的專題研究項目。 理大副校長(學生及環球事務)楊立偉教授表示,上述計劃的設立以提供學習和實踐的機會,讓中學生體驗科研的樂趣,為未來的生涯規劃作好準備。 德望學校去年有分參與該計劃,該校校長Dr Harfitt表示計劃能讓中學生走出課室,進入科學世界。學生在理大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各種研究,為中學生提供科學研究實戰經驗。他說:「同學參與了『認識青少年肌肉骨骼痛及其相關風險』等研究項目, 讓她們獲得探索生物科學的一次極為寶貴經驗。」(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0_20210919_s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1.09.17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09.19
寶血會思源學校•開學慶典 (本報訊)寶血會思源學校於9月1日舉行開學慶典,並邀請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主持開筆禮。 當天在升旗禮後,學生以虔敬的心向上主禱告。校監游勵明修女教導學生要心存感恩,珍惜天主的恩賜,同時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命的磨難。她又勉勵同學學習成為「大地的管理人」。 思源學校每年都會參加教育局「我的行動承諾」計劃,今年的主題是「感恩珍惜、積極樂觀」,學生在宣誓和簽署約章後,便成為「樂諾大使」,協助教師在校內營造正面的校園氛圍。楊局長在台上訓勉學生,並為同學監誓成為「樂諾大使」,及向代表頒授襟章。 最後,楊局長、校監和校長郭敏儀一起主持開筆禮,見證學生一起動筆寫一個「勤」字,承諾做一個勤力的好學生。(少)  長洲聖心坪洲聖家兩校•校監李惠芳榮休彌撒 (本報訊)坪洲聖家學校和長洲聖心學校暑期內於長洲花地瑪聖母堂舉行感恩彌撒,慶賀兩校校監李惠芳榮休,由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主禮。 陳樞機講道中提到天主是仁慈的,祂曾派遣梅瑟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為奴的地方;也派遣李惠芳任教師、長洲明愛青少年中心主任等崗位,多年來為教會機構服務。陳樞機勉勵參禮者努力做好人,為教會及社會多作貢獻。 彌撒後,校方播放為李惠芳榮休而製作的短片中,展示她過去的服務,包括政府原來曾打算把現今在坪洲的「聖家路」命名為「聖加路」,可得李惠芳堅持向政府提出,才得保有現名「聖家路」。另外,從聖心學校學生對李校監的專訪中,提到她當年獨自到長洲工作,正是全憑信德和聽命,活出基督徒的榜樣。最後, 陳樞機及辦學團體代表贈送紀念品及禮物給李校監,感謝她多年的付出。(喜)   青山天主教小學•生涯規劃體驗 (本報訊) 青山天主教小學於8月18至20日舉行「生涯規劃體驗日」,讓六年級學生透過模擬人生體驗活動,反思規劃人生的重要性。 為期三天的模擬遊戲,讓學生透過不同學習階段預演十年人生,包括入讀中學、考文憑試、中學放榜、聯招選科及派位,以及畢業求職,讓學生更認識自己及了解社會環境,勇於追尋夢想,為自己的將來定下目標,以裝備今天的自己。 其中,最後一天的活動讓學生投身社會,有些低學歷的學生用心於求職面試表現自己,得以換來四份聘書,體現成功人生不一定要大學畢業,用心付出才能被他人看重。活動讓學生得以認識自己的長短處, 啟發他們對人生的反思。  是次體驗活動後,該校將在生命教育層面上作配合,使學生更認識自己、認清目標及實踐夢想,成就美麗的人生。(樂)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0620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6.18
高主教書院 著重科學與自主學習
夏天流汗能幫助身體散熱,但你有否想過汗液中鹽份的濃度會如何影響血液的稀稠程度?排汗時鹽份多少的變數是甚麼?會否因而影響人體腎功能?在拋波時,你會計算重力及空氣阻力,如何影響球類的移動?就讀高主教書院的中五生鄭逸朗喜歡以科學探究精神,查找生活中常見的科學原理。他認為從科研中了解到自然定律時,已令人滿足,也成為他追求知識的動力。 逸朗剛於本年5月17日至24日,代表香港參加亞洲物理奧林匹克比賽,為香港的聯校隊伍取得其中一面金牌。礙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今年的亞洲物理奧林匹克比賽在網上進行,逸朗和另外七位港隊代表,與來自22個國家及城市、約180位學生在網上作賽。每次參賽對他而言,「是為增進知識的機會,讓我了解更多科學知識。」 他愛好科學,跟學校由中一開始發掘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有著密切關係。所有中一學生首年便會參加「國際聯校學科評估及比賽」(ICAS)的科學範疇,以測試學生在科學方面的推斷能力。當年逸朗在此ICAS的成績屬優秀等級,中二起他接受科學培訓,又參與了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IJSO)的培訓,課餘時深入探討生物、化學與物理的知識,也加強了他的邏輯思維。 亞洲物理奧林匹克獲金獎 中三那年他獲校方推薦參加IJSO香港選拔賽;中四參加生物奧林匹克的香港區賽事;同年代表香港到卡塔爾首都多哈參與IJSO賽事,在全球200參賽者中,他是20位金獎得主之一。 提起今次為香港校際隊伍取得一面金牌,他意猶未盡。提及比賽試題時,他便興緻勃勃地說: 「在日常生活中,大廈水缸的水管接駁到各單位時,在開水喉並快速關水喉時,便會發出『啪』的聲響,這現象便關乎水波的傳播⋯⋯」他說,每次研究科學問題時,好奇心會驅使他去找答案,「大部份的科學理論由實驗結果觀察而來,由實驗結果到推論科學理論時,也要運用邏輯去解釋所觀察到的不同現象。」 電子教學啟發自主學習 學校著力推動學科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近三年校方陸續在科學科、數學科及英文科全面推動電子教學,讓學生在課餘時加強所學。 任教生物科的助理校長盧家盛在課外電子教學平台中,會為學生提供「翻轉教學」的學習,由教學團隊預先製作教學影片,讓學生於課後自學,「學生按其能力去學習,他們可以在網上提問,教師則可透過作業了解學生的程度。」電子學習平台亦有助教師照顧班上的學習差異。 校長楊世德表示,多元學習模式有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自主學習則讓學生發掘自己的長處;但在學術以外,他更希望學生從小留意自己的發展方向,學校由初中起會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活動,每年訂下自己的志向、興趣與目標,到中四時更有特定的教師作指導,讓學生盡早找尋人生方向。 楊校長說:「天主賦予每個人潛能,當有學生在學習上比別人優越,也希望他們懂得善用這些恩賜,加以發展,作出有益於社會的事情。」(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0606new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6.04
明愛華德中書院 專攻演藝教育 讓學生成為自己人生的導演
明愛華德中書院中四及中五生一共15人圍圈坐在活動室,其中一位學生把手中硬幣, 傳至下一位同學手中;其他手中沒硬幣的學生也要模仿這個傳硬幣的動作,讓導師猜猜硬幣在哪兒。這是學校戲劇教育的活動。 中四生梁湘琦樂在其中,「我喜歡做戲,但沒有自信。」但那次活動中他裝得似模似樣,成功瞞倒老師,這也提升了他對演戲的信心。他小學已經常參與班際才藝表演,參演過七、八次話劇,在舞台上找到自己對演戲的熱誠,「我喜歡在舞台上的感覺。」他說。 所以他對學校將於今年9月轉型為演藝教育中學滿心期待。「小時候我經常扮鬼扮馬,逗人開心。」他相信學校將開辦的演藝職業導向課程,有助提升他對戲劇的認識。 9月收中一生 定位演藝教育中學 明愛華德中書院創校以來都是一間高中書院、開辦中四及以上級別,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及職業教育,以往幫助了許多完成中三課,而又未能入讀原校的學生繼續升學。 校長王偉表示學校提供以工作為本的體驗學習,例如曾經與旅行社合作,安排學生參與員工培訓課程,「即使畢業後不能繼續升學,也可以考慮投身旅遊業。」 王校長說創校初期學校一級有十班,隨著2009年教育改革,中學改為三年初中和三年高中,社會對高中書院的需求下降,學生人數減少。本學年中四至中六三級,各有一班學生,共41人。「本學年教育局讓我們開兩班,但實際收生只有一班。」 為了更好服務人口日增的東涌,學校決定於2021年9月新學年開辦中一課程外,又將轉型為演藝教育中學。 教授舞台管理和表演技巧 「我們仍然提供主流中學教育,學生會考DSE。」曾修讀舞台設計並具備舞台製作經驗的校監李劍華說。 高中課程方面,在傳統科目以外,學校會提供常規演藝課,例如戲劇表演及創作、劇場設計與科藝; 並在其他學習經歷(OLE)提供課程,培訓台前幕後的技能, 例如唱歌、跳舞、舞台管理和音響等。 初中則會以「戲劇教育」主導,糅合常規科目之中,例如在視覺藝術科,教授舞台美術;音樂課教簡單作曲法等。 學校又請來前香港話劇團聯席導演、戲劇教育工作者冼振東出任助理校長,他表示高中合共約400小時的演藝課程能裝備學生,畢業後便可直接入演藝行業,「學生可以由群眾演員等做起,當有心要再上一層樓時,便會主動去學習。」 冼振東指出教育界、演藝界對學校轉型都反應正面,但收生的其中一個關鍵是「好視乎家長是否面對現實。」他提及一位熱愛舞台表演的女青年吳卓凝,「她有讀寫障礙,即使學校支援她,例如考試時讓她延長時間,但她始終讀得辛苦。」這位在主流學校成績平平的女孩,卻因著舞台而改變了人生方向。2017年,卓凝參加了由冼振東執導的青少年音樂劇,從中體會到舞台的樂趣,也找到了對戲劇的熱誠。父母見她在舞台上的表現以及隨之而來的轉變,也支持她報名轉學到明愛華德中書院。 「戲劇是生活的預演。」明愛華德中書院不單提供演藝教育,也是令學生有一個全人的發展,冼振東說:「即使入讀後,發現自己不適合這個行業,台前幕後的教育對他做任何一個行業也有幫助。」 華德中的辦學理念是「以演藝成就全人教育」,無論學生日後是否從事演藝工作,校方都深信他們能活出燦爛人生,成為自己人生舞台的導演。(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