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160131s
女兒,媽媽愛你
2016.01.30
不一樣的利是錢
小孩子與生俱來,富於同情心。還記得女兒年幼時,每當在街上看見那些因遭遇不幸而受到毁傷的人,她會即時動憐憫之心,語帶慈悲地細問:「為甚麽 ……?」 正如教宗方濟各所言,這天賦的慈悲之心,會因種種原因而變得冷漠。不只一次,在回家路上,女兒跟我說:「媽,看!他們……」,而我只能一邊拉著她往前奔跑,一邊氣急敗壞地回答說:「船都趕不上了!」看著女兒不忍地回頭目送,我知道,對她來說,不能施予給眼前這些不幸的人,她的心裡更加難受。 又有一次,在街上聽到一位母親在教導兒子無需施捨給行乞的人,因為政府對貧窮的人已有足够的援助,他們根本沒有需要行乞云云。女兒聽後,心感不安,她問:「真是這樣嗎?」我們邊跑邊討論,我說:「現代社會的問題如斯複雜,不能一概而論。有一些無家可歸的露宿者,連向人乞討也不會,更未必懂得求助。我們給予的其實非常微小,最重要的, 是施予一份關懷,在我們內心送上天主的祝福,為他們祈禱!」 有一天清早,在凛冽寒風下,我們看見一位瘦骨嶙峋的露宿婆婆,瑟縮於小巷前,只有少許餅乾充飢。我們上前問安,然後到附近的餅店買了些新鮮出爐的麪包和熱巧克力送給她,隨即看到她本來憤世茫然的臉上,綻放出一絲微笑道謝!我想,能幫助別人,本身就是一份福氣,一份悅樂。 在電視上,我們不時看到一些鼓勵救助貧困國家兒童的宣傳片。看多了,人或許會被受感動而去捐助,但又有多少人已變得麻木呢? 女兒說:「我願意把今年的利是錢的一半,捐給那些可憐的孩子,但應捐給哪一個慈善機構呢?」最後,我們選擇捐助一個在前線工作的人道救援組織。我們還想到用教會派發的利是封,放進一些零錢和一句祝福,送給在街上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人。 我們的新年願望,是要「機警如同蛇,純樸如同鴿子」(《瑪竇福音》10:16),就是機警的提防冷漠,不要讓它無聲無色地佔據我們的心靈,以保存那顆純樸的心去送暖人間。 這個農曆年間,你又會怎樣善用你的利是錢,在慈悲禧年中,使它變得更有意義呢? 
kjy10_20160117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01.16
青苗天地〔2016.01.17〕:文章
  JOYFUL FEAST 2015青年節 俞俊誠 香港鄧鏡波書院 二B    聖保祿常在書信中這樣祝福信徒:「願恩寵與平安,由我們的天主和主耶穌基督賜給你們。」 對學生來說,暑假是魔鬼收穫最盛的時期。為了幫助青年人遠離魔鬼,TOUCH這個青年團體,暑假期間,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辦了一個大型活動,稱為Joyful Feast 2015(第五屆TOUCH國際青年節)。我們透過載歌載舞、彌撒、由神父講道及朝拜聖體去接近天主。這個信仰生活營對我來說是一個尋找天主、尋找自己、尋找聖召、接受皈依的旅程,意義十分重大。 這屆青年節的主題是「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我稱你們為朋友」(若望福音15:15)。參加青年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天主聖神去改變自己,天主願意聖神作我們生活中的朋友,聖神在我孤單時陪伴我,幫助我作出每一個決定,只要我們需要,天主必給,因為聖經曾記載:「你們求,必要給你們; 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瑪竇福音》7:7-8)  很榮幸地,大會邀請了來自澳洲的神父Fr. Michael Payyapilly作講員。Fr. Michael講論了不同主題,包括十字架上的愛,十字架是愛的印記,天主打發祂的獨生子來到世上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祂願意傾流自己的寶血洗淨我們,這便是真正的愛,祂對我們的愛永遠不止。Fr. Michael也曾論及魔鬼和罪,魔鬼令我們遠離天主,令我們犯罪,罪就好像寄生蟲一樣,在身體上、靈性上或心靈上侵蝕人,直至人完全地被侵蝕,肉身、心靈、思想都在魔鬼手中。 罪並不可怕,天主創造人類,造了時間,時間不能沖淡罪;但有了時間,人便可以悔改,天主也可以寬恕我們的罪。魔鬼的前身也是天使,但因為遠離了天主,也沒有時間,便不可能回頭。我們在生活營中,辦告解,答應天主盡量不再犯天主的誡命。神父帶領我們做聖體醫治祈禱,當中我們回想自己由母親的肚腹到讀書時的傷痛回憶,透過聖體,求天主安慰自己,從中學習寬恕。 最後一天,李斌生輔理主教為我們舉行閉幕彌撒。Fr. Michael也提及聖神與聖召,我們要接受聖神,聖神為我們作決定。聖召是一個天主的恩寵, 如果天主要給你恩寵,我們要放膽地回應祂。「那時我聽見吾主的聲音說: 『我將派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回答說:『我在這裡,請派遣我!』」(《依撒意亞先知書》6:8)我們要聆聽天主的話,我們要回應天主,相信祂。 讓我們用心去聆聽天主的聖言,信賴祂,聽祂的指引。讓聖神居住在我們心中,作我們生命中的朋友,放下一切去聆聽,透過聖神,遠離魔鬼。將我們的心、思想、靈性及生命的奉獻給天主,完完全全地交托給祂。   寶貴的一課 包琛兒 天主教新民書院 一丁 小時候,我就十分喜歡吃甜品。還清楚記得我八歲的時候,媽媽鼓勵我參加一些關於做甜品的興趣班。我學習了一個月後,製作甜品的老師發現我對做甜品很有天份,於是老師花了兩年時間,費盡心思把我教導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小小甜品師。 直到現在,我參加了一個叫「我是小甜品師」的比賽。我想:我是一個天生就懂得做甜品的人,還有誰能和我比下去?我一定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打敗對手。 今天就是比賽的日子了,我能否一夜成名,就看今天了。當我走到我的位置時,我看見站在我身旁的女生後,就不禁在心裡笑了一笑:不是吧!她的衣服不整潔、鞋又充滿污漬、髮型又那麼過時,這樣也能前來比賽?那麼,乞丐也能前來比賽了!  比賽終於開始了,各個參賽者施展渾身解數,烹調出令評判愛上的甜品,我也用心地做。三十分鐘過後,各參賽者也完成了各自的甜品。 我們一一拿出自己的甜品,放在評判的桌子上。評判們開始細心地品嚐我們的甜品。根據我的觀察,他們每次品嚐參賽者的甜品後,也會點一點頭,再向對方微笑。輪到我身旁那女生的甜品了,評判品嚐過後,他們不約而同地沒有點頭,也沒有微笑。這時,我走去那個女生, 在她耳邊說:「你今次凶多吉少了!評判沒有對你作出任何回應,你一定不能得獎。」接著,她微笑地對我說:「謝謝你的評語。」我驚訝得張大了嘴巴⋯⋯  到了評判說出評語及宣佈賽果的時間,我充滿期待。評判走到我跟前,說:「十七號選手,你因為太自大了,所以你在甜品當中選用了最高難度的做法,你卻做不到這水準,令這甜品變得難吃。」「十八號選手, 雖然你選擇了最簡單的甜品,可是你卻用了最精密的做法,令甜品變得很美味,很傳統。」評判對我身旁的女生說。結果已經很明顯了。 經過這次比賽後,我明白了。做人不可太自大,要有謙卑之心。
kjy02_2015062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6.20
提升學習動機 發展高階思維 教區學校聯會 第一屆數學比賽 (小學組)2
  解題+交流=知識增長 五月三十日,於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舉行的頒獎典禮中,首先由榮休蘇蘊珩校長帶領開始祈禱。蘇校長引用《瑪竇福音》13:21,祈求天主讓學校成為學生發展潛能、茁壯成長的一處好土好地,並求主引導學生受教惜福,不斷挑戰自我。 隨後由葉助理致歡迎辭,他表示香港學生的數學表現在國際間十分優秀,教區作為香港重要的辦學團體之一,有責任為香港培育更多數學人才。他指出是次比賽為教區小學搭建一個平台, 讓學生交流學習,而學生從比賽得到個人的榮耀外,亦肩負使命 —— 成為自己學校的「數學種子」,提升其他同學對數學的興趣。他感謝籌劃是次比賽的眾校長和老師,亦期望藉此提升老師的教學效能和增加交流。 香港教育學院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主任 江紹祥教授在致辭中,強調數學比賽結合快速運算和數學概念的應用,亦是引發參賽者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契機。透過分數、面積等例子, 江教授解釋數學並不止於運算,數學其實充滿生命力,即使是公式的背後亦有不少有趣的故事。他期望同學們將數學融入生活,樂於學習數學。 在教區學校聯會小學組主席何永聰校長致辭後,香港教育學院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張家麟博士主持試題選講及分析。張博士有趣生動地講解參賽者表現較差的題目,過程中,他強調數學感的重要性,提醒同學們解題時需要觀察規律、 分層處理問題,亦教導他們靈活運用增足法、 試誤、圖像解題等策略和技巧。 對於張博士的講解,同學們反應非常熱烈。除了積極舉手回答張博士的問題,各校同學間亦熱烈地討論題目。張博士勉勵參賽者,「沒有答對題目的同學不用失望,數學會持續出現,只要你們現在明白了,下次再遇到同類的題目時,你們便會懂得如何處理。」他亦期望在場的每一位「數學種子」能開花結果,在學校裡推廣數學。 學生+老師=共同得益 葉助理和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潘盛楷校長隨後頒發個人組獎項,隊際組獎項則由教區學校聯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陳順清校長、張家麟博士和江紹祥教授頒發。大會向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同學派發獎狀後,數學發展組籌委代表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馮立榮校長致辭。馮校長感謝張博士深入淺出的講解,表示同學們即使今次未有得獎, 也贏到了知識,因此所有參賽者也是優勝者。 他展望同學們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解難的策略,  並祝他們繼續開心學數學。頒獎禮在所有嘉賓、眾校長、老師、參賽同學及家長拍大合照後圓滿結束。 頒獎禮後,負責是次比賽賽卷出題的潘盛楷校長補充,這些題目看似艱深,但同學只要知道當中的竅門,便會發現很多樂趣。他讚賞在是次比賽中得獎的同學十分聰穎,「他們都很有天份,我熱切期望在來年舉行的國際奧林匹克數學比賽中,有教區學校代表香港出賽。」 數學發展組由一群有意提升數學教育的教區小學校長及科主任組成,關顧學生的學習外,  亦積極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該組籌委包括馮立榮校長及聖若翰天主教小學葉春燕校長。馮校長希望學生從數學中學到策略性解難,並表示是次比賽只是一個開始,期望長期能推動學生學習數學,發揮潛能。葉校長補充各校老師透過題目分享、評卷甚至參與試題選講分析等方式參與是次 比賽,亦有助專業交流及數學教育發展。(澄)     得獎名單  個人獎 冠軍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石銳康 亞軍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張景琳 季軍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黃淵浩 殿軍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陳朗延 優異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吳丞汧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湯上賢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何正泓 荃灣天主教小學 馮晰哲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藍仲宏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何國熙      隊際獎 冠軍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亞軍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季軍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殿軍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優異 柴灣角天主教小學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 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 荃灣天主教小學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icon70
種子的力量
2014.03.09
謙遜友愛的種子 安貧小姊妹會
   法國,一個寒冷的冬夜,余剛貞從街上背了一位失明、癱瘓的孤獨老婦回家,並把自己的床讓給了她……在安貧小姊妹會成立的八十多年後,這個起源於法國、專注於安老服務的修會,本著會祖聖余剛貞(St. Jeanne Jugan, 1792-1879)「永不要忘記,貧窮弱小者是我們的主」的訓誨,於1923年應師多敏主教(Bishop Domenico Pozzoni, 1861-1924)的邀請,抵港服務。 當時,香港有很多老人流離失所,欠缺照顧。安貧小姊妹會的修女在該年二月份展開服務,她們首先接收了由嘉諾撒修女暫時運作、位於九龍塘的安老院,當時約有八十名院友。修女們款待貧苦長者,令他們在如同家一般的院舍中,活出生命的價值,喜樂幸福。 修女們亦秉承會祖的守貧精神和她訂立的準則,「一切收入有賴信友們的捐助和修女們出外募捐」。為了服務更多有需要的長者,修女們花了四年省儉儲蓄,加上得到修會總院的幫助,於1927年購得一所位於牛池灣的中國式大宅,加以擴建,成立聖若瑟安老院,收容的人數增加至接近四百,有十七、八位修女服務。 在安貧小姊妹會的團體中,修女們各司其職,有的負責募捐,有的專注醫護服務,有的投入照顧長者日常起居的雜務⋯⋯各有崗位。生於西班牙的夏德蓮修女(Adelina de Ste Anne, 1902-2002)是早期來港服務的小姊妹之一,她十九歲時已加入修會,1931年在法國總院矢發永願後,奉派往東南亞省區服務。1933年,夏修女獲派來港,除了在聖瑪利安老院服務六年,她奉獻了六十多年的歲月,在聖若瑟安老院服務長者。 第一位香港土生的安貧小姊妹劉類斯修女(1905-2000),生前則主要負責募捐工作。她1939年在上海發初願後,便回港在聖若瑟安老院服務。她每日出外到住宅、公司或巿場籌募善款,到她年紀漸長、雙腳無力,便負責聖堂禮儀,教授道理,協助院內長者預備領洗。劉修女直至出入需輪椅輔助,才完全退休。 修女們懷著謙卑的心,款待每一位長者;除了提供起居飲食和醫療照顧,她們於長者面對死亡時,守候在旁,為他們祈禱,陪伴他們走向天父的家。多年來,修女們悉心照顧長者,也服務教區不少年邁的神父,照顧神父、修女們的年老父母。      九十一載香江情  1958年,安貧小姊妹會應白英奇主教(Bishop Lorenzo Bianchi, 1899-1983)的邀請,在黃竹坑設立第二所安老院,名為聖瑪利安老院。聖瑪利安老院位於半山,四面環海。當時,修女們出外募捐,必須上山下山,並乘搭小艇。1962年聖瑪利安老院的工程全部峻工,並奉聖母無玷聖心為主保,修會的服務由九龍區擴展至港島區。 至於位處牛池灣的聖若瑟安老院,為迎合安老服務設備的相關條例,須進行維修或改善工程。於是,修會於1996年以牛池灣院址與發展商交換用地,於上水興建一所設備完善的新院舍;新院舍於2003年落成,聖若瑟安老院亦遷往現址。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竇福音5:3)安貧小姊妹會的修女們一直以「甘願謙小,愈謙愈愛」的精神,扶持、協助和陪伴長者走完他們人生的旅程,進入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