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160320s
女兒,媽媽愛你
2016.03.19
兩顆心
基督小幼苗的聚會後,女兒告訴我:她和同學們在學校輪流扛十字架。 「噢,參與拜苦路(苦路善工)嗎?」 女兒點頭說:「是啊!十四處苦路呢。」 四旬期(Lent,意思是復活節前四十天)是天主教徒為復活節準備心靈的時期,其中一項幫助我們準備心靈的敬禮是默想耶穌被釘十字架的苦難、死亡和復活,亦即是苦路善工。聖枝主日開始,整個教會進入聖周(Holy Week)。聖周是天主教整個禮儀年的中心與高峰,在四旬期內,我們悔改、更新,跟隨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經歷苦難,死而復活。 上星期日,主日學的學生和家長一起拜苦路,兒童苦路善工中的第四處是「耶穌遇見自己的母親」。我不期然想起電影《受難曲》(The Passion)。 自從我當媽媽後,更能想像耶穌與聖母的相處,及聖母的內心感受。我很想從這方面的默想,分享自己的感受。 電影《受難曲》有這樣的一幕:聖母跟隨被士兵帶走的耶穌。耶穌被鞭打得不像人,他滿臉兒流著血,身上滿佈傷痕,還背著很重很重的十字架,聖母的心碎了!當耶穌身體承受不了而跌倒,鏡頭一轉,那是孩童時的耶穌在家前跌倒的情景 —— 聖母立即放下手上的工作,不顧一切,撲上前接著跌倒的耶穌 —— 鏡頭再一轉,回到耶穌苦痛不堪的場景:聖母不理會士兵和人群,衝上前抱著耶穌 —— 她的愛子⋯⋯每次看到這一幕,我的心都像跌了出來,揪心悲痛,眼淚也跟著一滴一滴的流下來。 我曾問女兒,在苦路十四處中,她最深刻的是那一處。她想了想,「耶穌被兵士鞭打的情景,真慘啊!」原來小孩子也感受到耶穌的痛苦。我跟她分享:「對啊,耶穌很痛苦,是不是?媽媽呢,也感受到聖母的痛苦……」女兒禁不住搶先答說:「還有那位替耶穌抹臉的女人,和那些婦女,她們都在哭!」 《路加福音》記載若瑟和瑪利亞奉獻嬰兒耶穌於聖殿,那受聖神感動而進入聖殿的義人西默盎對瑪利亞說:「看,這孩子已被定立,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 —— 至於你,要有一把利劍刺透你的心靈 —— 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2:34_35)的確,聖母的痛苦就像利劍刺透心靈,你能想像母親的心有多痛嗎?耶穌在人世間最後的一段路,聖母不離不棄;這段苦路,也是聖母的苦路(天主子耶穌當然也很清楚)。母親與孩子之間有一條看不見的線,一直連繫著兩顆心。中國人說「牽腸掛肚」,形容得真具體又貼切。女兒,你還小,當你有一天當了母親,你也會開始明白這一生一世的牽掛。  
kjy13b_20160313s
女兒,媽媽愛你
2016.03.12
安憩在祈禱中
自鄉郊搬到市區後,女兒對塵蟎敏感的反應變得嚴重,面頰和頸項、手和脚的曲側部位,常常痕癢難奈,晚上睡不穩。早上起來,搔癢處留下一條條褐色的疤痕,加上鼻敏感等症狀,她的眼和鼻眶總是濕漉漉的,疲態常現。她沒有抱怨,只是脾氣煩躁卻不明所以。對於功課、每星期課後十五小時的體操訓練,她都一如既往,要求自己盡力做好。 只有十三歲的她,已飽嚐勞累至肚子餓卻沒有胃囗進食、疲憊至眼睛也睜不開卻沒法入睡的滋味,唯一能教她放鬆心神的,就是跟我一起用輕柔的聲線,徐徐地誦唸《玫瑰經》。在祈禱中,她的身軀不同部位深層的肌肉漸次放鬆,隨著禱聲抽顫,她已進入慈母瑪利亞的懷中酣睡了。 下學期初的一天,是女兒專科覆診的日子,剛巧碰上教宗呼籲信眾奉獻二十四小時給天主(「為主的24小時」)。女兒學校鄰近的聖堂也全日開放,讓教友明供聖體。 那天,我為女兒申請半天病假,相約在聖堂內朝拜聖體,再到醫院覆診。剛走進聖堂之際,女兒從後揑了我一下,我心中暗喜:「我已升格做了她的『死黨』!她的心情大好!」 聖堂外傳來一陣陣歡呼喝采聲,「是我校高年級的足球比賽,精采不過了!我們都喊破嗓子,給他們打氣。」她眉飛色舞,低聲地解釋道。青春的朝氣暫且舒緩了積累的疲勞。老師說的對,她在學校內是沒有倦意的。 我們走到祭台前,跪下不久,她卻面容舒泰地說:「很奇怪的,我感到疲倦,卻又很舒服,我可以坐下來休息嗎?」我以為她意猶未盡,想回學校觀賞球賽,於是對她說:「你回學校觀賽後才回來吧,時間尚早。」 「不,這裡有不可言喻的安祥!我想留在這裡,可以嗎?」她倚偎在我的肩上,細聽著《慈悲串經》「因祂的至悲慘苦難,求祢垂憐我們及普世……」 我感受到女兒的內在漸漸地跟著祈禱的節奏安靜下來,教我想起這段經文:「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罷!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得你們靈魂的安息……」(《瑪竇福音》11:29) 「媽,我放學後,會到這裡來祈禱,求主教我活出祂的光榮!」 正是這個原因,教她要求自己臻善而行嗎?我在想,是女兒的手引領我到天父的家鄉去……    
kjy10_20160306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03.05
青苗天地〔2016.03.06〕:文章
因為愛,我信 江伊藍 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三D 參加五天韓國朝聖之旅,我希望可以藉著這次旅程認識韓國的文化風情。旅程中,我不但了解到韓國的歷史,更知道朝鮮時期為天主教犧牲的殉教徒們,對現在韓國天主教的發展有多麼重要⋯⋯ 這次旅程中,我們參觀了不少韓國的殉道地,例如:葛馬淵殉道地。當中令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的,是沙南基殉道地的紀念館,館裡紀念著韓國第一位神父──金大建神父。關於金大建神父的影片令我觸目驚心。 金大建神父因為堅持自己的信仰,寧願接受酷刑,也不肯屈服,不願放棄自己的信念,每一鞭、每一刀都加強了他對基督的愛,他最終為天主奉獻了生命。當時受到迫害的信徒,不計其數,他們憑著堅定的信仰,為天主犧牲自己,面對當時政府的壓迫,仍不向任何人低頭,實在精神可嘉。看著影片,我低下頭握緊拳頭,如果換成自己,我能像那些殉教徒一樣,擁有一顆堅毅的心嗎?我的心沉得不見底。 接著,車子接載我們到南陽聖母聖園。聖園的設計別樹一幟,設有櫻花步道,每四十公尺有一圓石,代表一顆唸珠,走完半個山頭才能唸完二十端《玫瑰經》。冬天無情的寒風吹得櫻花和步道兩旁的花叢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和枝椏,枝椏叉著灰暗的天空,也像插在金大建神父身上的矛,使我喘息不安。我們跟著老師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完半個山頭,起初我急步走著,每走到一顆唸珠,便唸一遍《玫瑰經》,就像把一朵玫瑰花獻到聖母面前一樣。漸漸地,我放慢腳步,寒風劃過通紅的雙頰,像聖母溫柔的擁抱,舒服平靜,走過的步道似乎開滿了玫瑰花。我的頭腦愈發清醒,一邊步行一邊思考,也可能是因為有聖母瑪利亞的陪伴和庇佑,我的心不再惶悸,心靈變得溫暖。那時,太陽戰勝烏雲,照耀著整遍山林,漫山遍野都充滿著溫暖如春的陽光,啊!是愛,愛能戰勝一切黑暗和邪惡。 走完開滿玫瑰花的步道,我們一起祈禱。沒有甚麼比此刻更堅定平靜,劃著十字聖號,我信,只有愛,才能使我們勇敢面對;我信,只有仰賴天主,才能使我們有克服一切的堅定決心。我深深緊閉著眼,堅定的說最後的禱文:亞孟。   熱鬧的菜市場 楊悅瑤 嘉諾撒書院 二乙 今天難得不用上補習班,原本以為可以在家好好休息,誰知媽媽忽發奇想,她想帶我這個連菜市場也未踏足過的「港孩」,見識一下世面。因為就算是購買學校家政課所需的食材,我也只是到家樓下的超市購買,所以即使我一臉不甘心情願的表情,其實心底裡非常好奇——究竟菜市場是否真的如同學口中所說的一樣,到處瀰漫著惡臭,到處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踏入鰂魚涌街市,雖然時間尚早,菜市場裡早就堆滿了愛說八卦閒言的太太,她們三五成群的,說到有趣的事時,我耳邊便會傳來她們高分貝的笑聲,熱鬧非常。菜市場熱鬧得像個拍賣會,不斷有菲傭、太太們跟不同攤擋的老闆討價還價,希望老闆可以格外開恩,便宜一兩塊。 「媽媽,我們今天要買甚麼?」我問道。「讓我看看……」媽媽從購物袋裡找出一張小紙條,看了看便告訴我:「我們要到菜攤和肉店走一趟,待會你要幫忙拿東西喔!」說道便把購物袋塞到我手裡,之後快步走向菜攤。看店的是位身材嬌小的阿姨。一籮籮青翠新鮮的蔬菜被放上一個個重疊的發泡膠盒上,空氣裡飄散著一陣清新的泥土氣味。旁邊有不少菲傭在挑土豆和番茄;一個老婆婆帶著孫子在揀玉米;還有一個正在削枯黃的菜葉的叔叔,他挺著個圓滾滾的啤酒肚在逗弄那個小孩,逗得他咯咯地笑。這時一個菲傭詢問那看店的阿姨一斤番茄的價錢,她便以港式英語告訴她番茄八元一斤。那個阿姨看見媽媽走進店裡,便麻利地幫她量了一斤小白菜,更請我吃了一顆自己栽的小番茄,酸酸甜甜的味道,清爽怡人。後來我才知道媽媽是她這店的常客呢! 再往前走,走到肉店,一個身形瘦削,身穿白色圍裙的中年大叔霍霍地磨著刀,空氣裡瀰漫著濃濃的肉腥味。肉店裡,桌子上方用鈎子掛著的有粉紅而帶有光澤的豬肉、猩紅而富彈性的牛肉,還有數根淌著血水的豬舌頭。媽媽告訴他要一塊西施骨熬湯,他敏捷地舞動大刀,只聽見豬骨被砍開的「噹噹」聲,一大塊西施骨瞬間被砍成八件。他以白色塑料袋一兜,然後遞到我的眼前。我接過盛肉的袋子,那個大叔還口沫橫飛地誇讚我「真乖!」 第一次逛菜市場,它跟我想像的有天壤之別。它不是那麼髒,也沒有那種惡臭,真正有的是清新的泥土味以及濃濃的人情味。    
kjy01_2016022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2.27
仁愛 服從 勤勞 聖家學校50週年校慶
置身大自然,藍天碧海,令人不禁讚歎上主的奇妙化工。位於坪洲的聖家學校,座落在自然環境,該校老師五十年來春風化雨,培育了不少遵循校訓「仁愛、服從、勤勞」的學子。 (本報專題)1965年,利仁慈神父(Rev. Francesco Ricciardi, P.I.M.E., 1912-90)與周妙生校長及一群熱衷於教育的老師創辦聖家學校,利神父任校監。當時,利神父擔任花地瑪聖母堂(長洲)主任司鐸,負責長洲、坪洲、梅窩、大澳等離島多區的牧民及教育工作。位處偏遠,聖心學校開校初期頗艱難,據悉利神父為聖家學校設法張羅舊物資,重用舊椅桌和窗簾等。 該校去年底舉行的金禧感恩祈禱禮中,現任校監李惠芳致歡迎辭時憶述創校初期,校舍只有三間課室和操場,直至十年前原址重建,才增至兩層共六間課室,並加設圖書館、電腦室和環保園等。然而,不管校舍的外觀如何,校內仍滿載著愛心,除有創辦者對教育的熱忱作基礎,也有繼承者的不斷付出。   活出聖家的質樸與濃情 校園的大自然美景留住赤子情,溫暖師生的心窩,滋養成長和生命。1986年於該校畢業的朱敏紅喜見獨子馮承智在母校唸小三,本學年,她出任家長教師會主席與家長校董,她說:「當年分上、下午校,我唸下午班,兩級學生共用一課室。」校舍重建後,學生已無需輪流用課室。馮太曾遷往市區,及後再遷回出生地,她坦言喜歡坪洲的空氣好、人事簡單、生活節奏較慢,有利兒子成長。從前她的同學都是街坊;現時,兒子的同學也是街坊鄰里,有些是新來港和南亞裔的小朋友。可幸同學們都相處融洽,承智很喜歡上學及與同學玩耍。 多年來,該校淳樸的民風吸引不少島外老師加入學校的大家庭。金禧感恩祈禱禮上,代表一眾資深教職員由主禮嘉賓湯漢樞機手中,接受長期服務獎的訓輔主任蕭穎瑤老師(33年),與其他領獎老師:英文科主任王偲穎(17年)、資訊科技主任區潔心(16年)和圖書館主任關玉英(11年),均指出師生的關係密切,全校學生的名字在老師的口中,脫口而出。 王主任當初受學生的純真吸引而入職,她說:「老師送一枝鉛筆,學生已很開心,珍而重之。」關主任說:「今天午飯後看見一個學生不開心,原來他早前撞倒受傷。學生品性單純,他們信任老師,樂於與老師分享心事。」蕭主任說:「早前我偕同舊同事與她當年任班主任的學生飯聚,那同事已七十多歲,舊生仍與她保持聯絡,我很感動。翌晨,我回校問學生會否三十年後再聚?豈料他們打趣說我屆時是否已很老了⋯⋯」 任職訓輔主任多年,蕭主任與學生仍打成一片,皆因她一直抱持動之以情、說之以理、服之以法的宗旨,對學生的管教張馳有致。其實,早已有另一班學生與她訂下十年之約重聚。區主任也因著另一位老師的抉擇而受感動,「幾年前,有一位資深的老師選擇當修女而離職。我雖然不是教友,但她的決定令我反思生命的意義。」校園是一個孕育生命成長的地方,該校主保聖人聖若瑟、聖母瑪利亞和小耶穌的愛一直陪伴著師生,讓他們的心靈茁壯成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