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160306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03.05
青苗天地〔2016.03.06〕:文章
因為愛,我信 江伊藍 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三D 參加五天韓國朝聖之旅,我希望可以藉著這次旅程認識韓國的文化風情。旅程中,我不但了解到韓國的歷史,更知道朝鮮時期為天主教犧牲的殉教徒們,對現在韓國天主教的發展有多麼重要⋯⋯ 這次旅程中,我們參觀了不少韓國的殉道地,例如:葛馬淵殉道地。當中令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的,是沙南基殉道地的紀念館,館裡紀念著韓國第一位神父──金大建神父。關於金大建神父的影片令我觸目驚心。 金大建神父因為堅持自己的信仰,寧願接受酷刑,也不肯屈服,不願放棄自己的信念,每一鞭、每一刀都加強了他對基督的愛,他最終為天主奉獻了生命。當時受到迫害的信徒,不計其數,他們憑著堅定的信仰,為天主犧牲自己,面對當時政府的壓迫,仍不向任何人低頭,實在精神可嘉。看著影片,我低下頭握緊拳頭,如果換成自己,我能像那些殉教徒一樣,擁有一顆堅毅的心嗎?我的心沉得不見底。 接著,車子接載我們到南陽聖母聖園。聖園的設計別樹一幟,設有櫻花步道,每四十公尺有一圓石,代表一顆唸珠,走完半個山頭才能唸完二十端《玫瑰經》。冬天無情的寒風吹得櫻花和步道兩旁的花叢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和枝椏,枝椏叉著灰暗的天空,也像插在金大建神父身上的矛,使我喘息不安。我們跟著老師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完半個山頭,起初我急步走著,每走到一顆唸珠,便唸一遍《玫瑰經》,就像把一朵玫瑰花獻到聖母面前一樣。漸漸地,我放慢腳步,寒風劃過通紅的雙頰,像聖母溫柔的擁抱,舒服平靜,走過的步道似乎開滿了玫瑰花。我的頭腦愈發清醒,一邊步行一邊思考,也可能是因為有聖母瑪利亞的陪伴和庇佑,我的心不再惶悸,心靈變得溫暖。那時,太陽戰勝烏雲,照耀著整遍山林,漫山遍野都充滿著溫暖如春的陽光,啊!是愛,愛能戰勝一切黑暗和邪惡。 走完開滿玫瑰花的步道,我們一起祈禱。沒有甚麼比此刻更堅定平靜,劃著十字聖號,我信,只有愛,才能使我們勇敢面對;我信,只有仰賴天主,才能使我們有克服一切的堅定決心。我深深緊閉著眼,堅定的說最後的禱文:亞孟。   熱鬧的菜市場 楊悅瑤 嘉諾撒書院 二乙 今天難得不用上補習班,原本以為可以在家好好休息,誰知媽媽忽發奇想,她想帶我這個連菜市場也未踏足過的「港孩」,見識一下世面。因為就算是購買學校家政課所需的食材,我也只是到家樓下的超市購買,所以即使我一臉不甘心情願的表情,其實心底裡非常好奇——究竟菜市場是否真的如同學口中所說的一樣,到處瀰漫著惡臭,到處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踏入鰂魚涌街市,雖然時間尚早,菜市場裡早就堆滿了愛說八卦閒言的太太,她們三五成群的,說到有趣的事時,我耳邊便會傳來她們高分貝的笑聲,熱鬧非常。菜市場熱鬧得像個拍賣會,不斷有菲傭、太太們跟不同攤擋的老闆討價還價,希望老闆可以格外開恩,便宜一兩塊。 「媽媽,我們今天要買甚麼?」我問道。「讓我看看……」媽媽從購物袋裡找出一張小紙條,看了看便告訴我:「我們要到菜攤和肉店走一趟,待會你要幫忙拿東西喔!」說道便把購物袋塞到我手裡,之後快步走向菜攤。看店的是位身材嬌小的阿姨。一籮籮青翠新鮮的蔬菜被放上一個個重疊的發泡膠盒上,空氣裡飄散著一陣清新的泥土氣味。旁邊有不少菲傭在挑土豆和番茄;一個老婆婆帶著孫子在揀玉米;還有一個正在削枯黃的菜葉的叔叔,他挺著個圓滾滾的啤酒肚在逗弄那個小孩,逗得他咯咯地笑。這時一個菲傭詢問那看店的阿姨一斤番茄的價錢,她便以港式英語告訴她番茄八元一斤。那個阿姨看見媽媽走進店裡,便麻利地幫她量了一斤小白菜,更請我吃了一顆自己栽的小番茄,酸酸甜甜的味道,清爽怡人。後來我才知道媽媽是她這店的常客呢! 再往前走,走到肉店,一個身形瘦削,身穿白色圍裙的中年大叔霍霍地磨著刀,空氣裡瀰漫著濃濃的肉腥味。肉店裡,桌子上方用鈎子掛著的有粉紅而帶有光澤的豬肉、猩紅而富彈性的牛肉,還有數根淌著血水的豬舌頭。媽媽告訴他要一塊西施骨熬湯,他敏捷地舞動大刀,只聽見豬骨被砍開的「噹噹」聲,一大塊西施骨瞬間被砍成八件。他以白色塑料袋一兜,然後遞到我的眼前。我接過盛肉的袋子,那個大叔還口沫橫飛地誇讚我「真乖!」 第一次逛菜市場,它跟我想像的有天壤之別。它不是那麼髒,也沒有那種惡臭,真正有的是清新的泥土味以及濃濃的人情味。    
kjy01_2016022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2.27
仁愛 服從 勤勞 聖家學校50週年校慶
置身大自然,藍天碧海,令人不禁讚歎上主的奇妙化工。位於坪洲的聖家學校,座落在自然環境,該校老師五十年來春風化雨,培育了不少遵循校訓「仁愛、服從、勤勞」的學子。 (本報專題)1965年,利仁慈神父(Rev. Francesco Ricciardi, P.I.M.E., 1912-90)與周妙生校長及一群熱衷於教育的老師創辦聖家學校,利神父任校監。當時,利神父擔任花地瑪聖母堂(長洲)主任司鐸,負責長洲、坪洲、梅窩、大澳等離島多區的牧民及教育工作。位處偏遠,聖心學校開校初期頗艱難,據悉利神父為聖家學校設法張羅舊物資,重用舊椅桌和窗簾等。 該校去年底舉行的金禧感恩祈禱禮中,現任校監李惠芳致歡迎辭時憶述創校初期,校舍只有三間課室和操場,直至十年前原址重建,才增至兩層共六間課室,並加設圖書館、電腦室和環保園等。然而,不管校舍的外觀如何,校內仍滿載著愛心,除有創辦者對教育的熱忱作基礎,也有繼承者的不斷付出。   活出聖家的質樸與濃情 校園的大自然美景留住赤子情,溫暖師生的心窩,滋養成長和生命。1986年於該校畢業的朱敏紅喜見獨子馮承智在母校唸小三,本學年,她出任家長教師會主席與家長校董,她說:「當年分上、下午校,我唸下午班,兩級學生共用一課室。」校舍重建後,學生已無需輪流用課室。馮太曾遷往市區,及後再遷回出生地,她坦言喜歡坪洲的空氣好、人事簡單、生活節奏較慢,有利兒子成長。從前她的同學都是街坊;現時,兒子的同學也是街坊鄰里,有些是新來港和南亞裔的小朋友。可幸同學們都相處融洽,承智很喜歡上學及與同學玩耍。 多年來,該校淳樸的民風吸引不少島外老師加入學校的大家庭。金禧感恩祈禱禮上,代表一眾資深教職員由主禮嘉賓湯漢樞機手中,接受長期服務獎的訓輔主任蕭穎瑤老師(33年),與其他領獎老師:英文科主任王偲穎(17年)、資訊科技主任區潔心(16年)和圖書館主任關玉英(11年),均指出師生的關係密切,全校學生的名字在老師的口中,脫口而出。 王主任當初受學生的純真吸引而入職,她說:「老師送一枝鉛筆,學生已很開心,珍而重之。」關主任說:「今天午飯後看見一個學生不開心,原來他早前撞倒受傷。學生品性單純,他們信任老師,樂於與老師分享心事。」蕭主任說:「早前我偕同舊同事與她當年任班主任的學生飯聚,那同事已七十多歲,舊生仍與她保持聯絡,我很感動。翌晨,我回校問學生會否三十年後再聚?豈料他們打趣說我屆時是否已很老了⋯⋯」 任職訓輔主任多年,蕭主任與學生仍打成一片,皆因她一直抱持動之以情、說之以理、服之以法的宗旨,對學生的管教張馳有致。其實,早已有另一班學生與她訂下十年之約重聚。區主任也因著另一位老師的抉擇而受感動,「幾年前,有一位資深的老師選擇當修女而離職。我雖然不是教友,但她的決定令我反思生命的意義。」校園是一個孕育生命成長的地方,該校主保聖人聖若瑟、聖母瑪利亞和小耶穌的愛一直陪伴著師生,讓他們的心靈茁壯成長。(敏)  
kjy05a_20160228s
Stories behind Idioms
2016.02.27
A Good Samaritan
One day, when you got on a bus to go home, you found that you had lost your wallet. You were so helpless that your eyes filled with tears. A lady gave you some coins to pay the bus fare. You were so grateful to her for her help. At times we come across some kind-hearted people who help us when we are in difficulty. Can you think of an English idiom to describe these compassionate people?  A person who offers help to others who are in distress can be called “a good Samaritan”(行善的人;樂於助人的人). For example,  Tom is such a good Samaritan. He always donates food and clothes to the street sleepers.  The expression comes from a story told by Jesus. According to the Gospel of Luke(《路加福音》)in the Bible, a Jew(猶太人)was robbed, beaten and left half-dead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A priest and then a Levite(肋未人)passed by. However, they both avoided the badly injured Jew. Finally, a Samaritan(撒瑪黎雅人)came upon him. Although Samaritans and Jews generally hated each other, the Samaritan rescued him and treated with mercy.  Jesus told this story to show us that the Samaritan was the true neighbour of the Jew without thinking of any reward. Jesus also wanted to tell us that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with compassion even though we are different in races, religions or cultures. Nowadays, the expression “a good Samaritan” simply means someone who is willing to help someone who is in distress.  Since the parable is very famous, the name “Samaritan” has been used for many charities. In Hong Kong, “The Samaritan Befrienders Hong Kong”(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is a non-profit organisation aiming to help people who are suicidal or who need emotional support.  During this season of Lent(四旬期), which is about six weeks before Easter Sunday (復活主日), Jesus encouraged us to love our neighbours and God by giving up something or acting as good Samaritans. For example, we can give up some snacks and donate the pocket money to the poor.   
kjy16_20160228s
icon78
種子的力量 : 足印篇
2016.02.27
那相信了而完成的,是有福的
百多年來,露德凝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角落無數的朝聖者;聖母瑪利亞曾站立的山洞,矗立著一尊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的態像,山洞裡遺留了很多因著治愈奇跡而不再需要的柺杖。無論貧與富、健康的、病弱的;年長的、年輕的朝聖者都來回應聖母瑪利亞的邀請,重新宣認聖洗聖事的許諾:以水提醒自己渴求天主對人永不乾涸的愛、以十字架的印記顯示自己屬於基督而棄絕罪惡、以燭光代表自己在基督內成為世界的光⋯⋯ 不少人獲得心靈的治療,經驗到治療的奇跡,光榮天主。 每天不同的時間、地點、團體或個人, 透過參與彌撒、朝拜聖體、誦讀聖經、口禱、默禱、修和聖事、聖體出遊、燭光祈禱晚會、聖母像出遊、拜苦路等,以祈禱和愛德體驗聖母在露德顯現的訊息。露德聖母大殿莊嚴奪目,照耀著朝聖者心中的希望——『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妳同在!』二千年前天使加俾額爾與瑪利亞的對話,今天,在每個願意以福音生活回應天主的信徒心裡回響:『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路加福音》1:28,38)  1858年3月2日,伯爾納德向裴神父轉述建造聖堂的要求,卻獲得令她感到摸不著頭腦的回覆——「那婦人是誰?」翌日,那婦人站在山洞裡,帶著微笑,同時再次提出建造聖堂的要求。「請問你的名字是甚麼?裴神父想知道呢。」伯爾納德牢記著提問,卻沒有獲得回覆。最後一天的約會來了,3月4日星期四清晨,伯爾納德依時赴約。那婦人第十五次顯現,她依然不願意透露名字。 連續十五天的約會終於完成了。伯爾納德感到精疲力盡,她想把自己關起來,人們卻跑到她的家來找她!1858年3月24日慶祝聖母領報節前的深夜時份,伯爾納德感受到一股異常強烈的催促力,驅使她在破曉前趕到岩洞。她跪下來後, 赫見山洞裡明亮如白晝,那婦人安靜地站在山洞裡,向群眾微笑。伯爾納德三遍詢問她的名字, 卻依然沒有回應。再次央求後,那婦人雙手合十,說:「我是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說完便離開了。伯爾納德從沒有聽過這名字,也不知道它有甚麼意思,她緊記著發音,唯恐自己會忘掉,一邊背誦一邊飛奔到聖堂,跟裴神父剛好碰個正面, “Que s o y e r a I m m a c u l a d a Councepciou !”(「我是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她高聲喊叫,裴神父帶著嚴厲的口吻說: 「這讀音有甚麼意思?」伯爾納德目瞪口呆, 「我問那婦人甚麼名字,這是她的答覆。我不知道這些字有甚麼意思啊。」淚水在裴神父的眼眶滾動,他喜極而泣;這時,他完全知道那在山洞顯現的婦人確是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建造聖堂的工程終於1875年開始,大殿於1903年落成。 聖母在露德顯現前四年,教宗庇護九世於1854年宣布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的信理(《天主教教理》491條)。那相信而完成的,是有福的。(參考《路加福音》1:45)伯爾納德的單純和真誠深深地印在裴神父的心裡,1860年她在裴神父的幫助下,獲得到仁愛女修會開辦的寄宿學校免費讀書的機會。1864年伯爾納德二十歲,她決定獻身成為修女,兩年後到南法(Nevers)加入女修會。在修會裡,她樂於分擔最微不足道的工作,經常在廚房裡洗碗、洗菜、掃地、拖地,她喜樂地接納自己的卑微。每當有人在她面前重提露德的事,她的回應是聖母在露德用了她,她已完成任務,功成身退。完成初學培育後,長上派遣她到療養院工作。伯爾納德以祈禱陪伴療養院裡貧窮的垂死病人,為整天辛勞的護士奉茶,她樂意關懷每一個人。 (全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