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210530_s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1.05.28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05.30
天主教博智小學•聖母月祈禱會 (本報訊)天主教博智小學於5月14日舉行聖母月祈禱會,由六年級生陪同一年級同學到禮堂參與。 祈禱會由宗座外方傳教女修會梁雅詩修女主持, 她先介紹修會在1968年開始到香港服務的歷史,修會的使命是傳福音。而她本人則在聖博德堂教授慕道團和主日學,並在醫院和保祿六世書院服務,以向眾人傳揚天主的愛。 其後,學生代表讀出一篇有關耶穌把聖母交託給門徒的福音經文,藉此提醒各同學:聖母是各人在天上的母親,她鍾愛各人,所以人應該以愛回應聖母的愛。一眾學生誦唸玫瑰經後,由代表把鮮花呈獻到聖母像前。 最後,校長陳碧琪教導學生以意大利文向梁修女道謝,並勤勉學生學習修女多行愛德善工。(喜)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鑽禧校慶啟動禮 (本報訊)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於5月7日舉行60周年校慶啟動禮,主題為「主愛聖心六十載,孕育英才創未來」。 當天活動內容豐富,包括由學生為校慶虛擬步行籌款的活動「齊心起動迎鑽禧」;城市當代舞蹈團導師主持多元文化共融舞蹈創作;以及各級的STEM學科活動, 例如一、二年級學生製作聖母風車,以配合聖母月及提醒聖母的德行。 活動後舉行校慶啟動禮,由大埔的聖母無玷之心堂主任司鐸布尊和神父主持。他在講道中特別祈求天主祝福學校,讓老師、學生、家長在疫情中得到天主的保護。其後嘉賓以特別的方式為校慶揭幕:用平板電腦播出學校的歷史短片。最後以無人機花式表演結束校慶啟動禮。(少)   慈幼葉漢小學•聖母進教之佑瞻禮 (本報訊)慈幼葉漢小學於5月7日為聖母進教之佑瞻禮進行錄影,由校監張子昭神父主禮。影片於5月24日、聖母進教之佑瞻禮當天播放,全校學生於課室參與。 禮儀中,學生首先聆聽有關耶穌把水變成酒的聖言,接著張神父在講道中指出這聖言印證了在會祖鮑思高神父的身上。他解釋慈幼會特別敬禮進教之佑聖母, 以及在都靈興建聖母進教之佑大殿的原因。張神父也介紹聖母回音的傳統,指出聖母回音是人們每年給聖母獻上書信和神花後,聖母回應和給各人的指導和勸喻。 其後,教師在禮儀中獻上鮮花,並特別選用五朵玫瑰花,作為奉獻的禮品,為紀念在榮福五端中,天主光榮聖母的奧蹟,以及表示對聖母的尊敬。禮儀結束前,神父以進教之佑聖母降福,祝福全體師生。(年)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敬禮聖母活動 (本報訊)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於5月13日早會時段在學校操場舉行「聖母月敬禮聖母活動」,校方安排四級學生在校內參與,而其餘兩級學生則在家中以實時視像廣播形式參與。 活動開始時先由校長、老師代表、家長代表及學生代表逐一向聖母像獻花敬禮,緊隨其後便是玫瑰唸珠升空及福傳活動,由福傳表演者Uncle John帶領學生代表在操場讓氣球玫瑰唸珠升空,以向社區傳福音。  在唸珠升空時,Uncle John亦作講解,加深學生對玫瑰唸珠的認識,及培養他們誦唸玫瑰經的習慣,從而以聖母為榜樣,實行愛主愛人的使命。(樂)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10314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03.12
四教師獲創新教師獎 融入科技於教學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教師與學生從實體課堂走進虛擬世界,也間接推動了電子學習。創新科技融入於教學之中,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教師應記一功,最近四位天主教學校的教師獲得香港教育城的「創新教師獎」,表揚他們運用科技, 推動教育創新。 學生錄音講述數學思路 從前數學科教授如何計算折扣,學生在工作紙上依照題目計答案,過程比較單一。「創新教師獎」得主之一、寶血會思源學校副校長梁汝輝便運用電子工具「Seesaw」,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其中在數學科教導「折扣」的概念時,他讓學生運用日常生活例子,先在網上平台列題目, 再請同學在指定店舖的網頁中,選擇所購物品, 然後拍下選購過程,錄音講解計算步驟,比較店舖折扣和價錢,再回答老師的提問,其中一位學生在短片中回答:「這間超級市場逢週四購物滿500元,可享九五折優惠,但我們只可買300元物件。」可見他沒有被折扣鼓勵了消費。 老師也在課程中加入價值教育的元素,讓學生分辨「想買」和「需要買」。 梁汝輝說,拍下購物時如何計算折扣,有助記下學生的思考過程,以往有學生「在課堂上比較害羞,不願意回答問題,但透過錄音,不用在同學面前回答,讓他們勇於分享看法。」他看過影片後,會留下評語,幫助學生進深學習。 「每一段短片都可以成為教材。」他說,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參照,並在片段下留言;平台也會記錄學生以往的作品,讓家長知悉子女的學習進度。 虛擬實境結合社交場合  幫助自閉症學生了解社交處境 另一位得獎者是明愛樂進學校的李兆庭老師。他想辦法讓自閉症學生適應不同的生活處境。 在髮型屋聽到理髮電鏟的聲音而心驚,自閉症的學生可以怎樣做呢?李老師便透過虛擬實境(VR)來配合社交場合,當學生戴上VR眼鏡,就能有如親歷其境般,一步一步去適應,去學習如何面對。 樂進學校服務中度智障學童,當中約八成學生同時患有自閉症,李兆庭說:「自閉症學生學習動機較低,社交也有困難。」學校在疫情前, 每星期有社區生活課,帶領學生外出進行社區學習,但能夠探訪和體驗的地方畢竟有限,這VR創新項目還有看牙醫、受傷、迷路和煮食失火共五個主題,讓學童了解不同的處境,學習如何應對。 「學生理髮時聽到剪刀的聲音,可能會發脾氣、不讓理髮師剪下去。」李老師說,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外出理髮或看牙醫的機會不多,當真的要去這些地方,他們會感到焦慮。而在VR情景中,學生除了有如置身髮型屋之外,更能聽到老師的錄音旁白,一步一步去解釋和安撫他們: 「在髮型屋會聽到剪刀、理髮電鏟的聲音,我可能會感到害怕,但不用驚,我可以拖著家人的手,或拿著心愛的玩具。」虛擬實境中的聲音及畫面,都能吸引學生投入不同情景之中,學習如何去應對。 跨學科學習  科技結合中文與數學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也有兩位老師獲得表揚。電腦科副科主席李嘉耀編製了無人機校本課程,讓學生透過操控無人機學習角度、三維空間、圓等數學原理,在體驗中去學習數學,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空間思維及編程能力。 李老師介紹無人機課程時說,課程最初是讓學生認識飛行原理、飛行條例等, 但之後繼續優化課程,並配合數學科概念,讓學生思考「若要無人機行一條正三角形的飛行路線, 需轉的角度是多少呢?」 課程以三至四人為一組,每組負責一架無人機。同學可以先在模擬平台上測試,之後便可操作無人機正式去實踐, 「每一個單元都有任務要完成,即使是能力較弱的學生也願意去實踐,中途遇困難,他們也願意再嘗試。」 另外馮健剛老師是資訊科技主任,他打破了以往用紙筆作閱讀報告的模式,以「自閱‧自拍‧自製-AR閱讀『方』」, 要求學生用電腦軟件,製作出一份有聲音、畫面、文字的閱讀報告。 閱讀報告是中文科和電腦科的跨課程活動。在第一步「自閱」中,學生先為一位他們喜愛的中國歷史人物作傳記,並記在Google文件上;第二步「自拍」,則要拍下短片講述讀後感;第三步「自製」, 學生把文字報告和影片輸入軟件內,用來產生供AR閱讀的六頁獨特圖案,再以此製成六面體「Paper Merge cube」,一份有趣和嶄新的閱讀報告便誕生了。 相比文字為主的傳統閱讀報告, 馮老師指新方法讓學生更能發揮創意, 「例如介紹花木蘭時,可以加上馬的圖案、打仗的場境;有同學拍片時,亦為自己的樣貌加添特效,增加趣味性。」 「創新科技,是要讓學生適切地體驗新科技。」他認為,跨學科學習讓學生能應用電腦科的知識,除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外,「科技在將來也會成為學生的生活技能,這亦是為將來作準備。」(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01018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0.10.16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跨學科學習 培育環保心
( 本報專題) 對比以往只能在課堂和書本上認識環保和數學知識,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在跨學科學習中,讓學生親手製作「太陽能環保船」,在「再生能源水道」上試放小船,校園內又設有小型無人機練習場, 讓學生透過這有趣玩意認識數學知識。這一切都是希望學生能綜合和應用所學知識,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自主學習。 學校為培育學生愛護大自然,近年在跨學科專題研習中便開展「太陽能環保船」主題, 跨學習領域教育主任吳宇傑說,學生要自行搜集資料,認識污染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參觀海洋公園多認識海洋生物,培養他們對動物的愛心。 「再生能源水道」上放環保船 回到學校,學生便測試不同環保物料,選擇合適的來製作船身,並加上太陽能板和發泡膠等基本材料。學生黃湞陽製作環保船時, 用上包水果用的發泡膠、吸管等物料,船身前方則用上豆腐花盒,以收集海上廢物。她說,在搜集資料過程中,得悉有海龜把海中垃圾膠袋當作水母,吃過後不幸身亡,她希望更多人關心自然生態。 而學生謝天賜最初選擇材料時,只在環保船船頭裝上膠袋,期望用作收拾垃圾,但是測試時發現載不到垃圾,最後他把膠碗放入袋中,才成功。他又試過放五個樂高船員在船上但船身過重無法前行。最終,在環保船的設計上,他放了一塊寫有「No rubbish in the sea」的字牌,「希望這個橫額,提醒人們海洋應該是沒有垃圾的,減低海洋污染」。 這跨學科學習也涉及宗教科,當中,學生認識到環保主保聖方濟,郭頌瑩同學說:「聖方濟說所有動物、海洋生物都是他的親兄妹,所以要愛惜牠們,不要令牠們有一絲傷害。」她說,用廢棄物料製作環保船,減少耗用材料,可減低對大自然的污染。 在常識室內的「再生能源水道」,水道中可提供光、風力和水力,模擬海洋環境;學生製作「太陽能環保船」,船身太陽能板儲存足夠光能後,船隻便可在水道上航行。 學習操作無人機 扣連數學知識 此外,學校亦教學生無人機編程, 要學習如何使用平板電腦制定無人機路線,控制起飛,穿過航拍環和障礙物等,最後要成功降落終點。 馮健剛主任說,無人機的課程內容與數學知識相關,學生在設計無人機路線時,要運用角度、座標、三維空間等數學概念。兩位小六生陳澤仁及關政浩訪問時協助操作無人機,其中關政浩說,第一次為無人機編寫三角形的路線時,在程式中輸入了60度,但卻飛了一個六邊形出來,後來才知道其實編程時要輸入三角形的外角。馮主任說,原本課程中沒有涉及外角的概念,但在校本課程中,學生可生動的學習外角的知識,讓數學概念應用在活動之中。 此外,校內「STEM學園」中還有許多學習設備,例如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的器材。學生只要戴上顯示器, 便可以安坐在校園內出訪各地,欣賞不同的名勝古蹟。五年級的吳芷蕎和黃穎欣早前便製作了主題公園的虛擬導覽,介紹園內的大街與遊樂設施、餐廳等,再在場境中加入照片,介紹景點。  學生在正規課堂外,小息時也可以到訪STEM 學園,例如利用不同零件砌出電筒、錄音機、車等成品,在校園生活中不斷學習。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校長胡艷芬指出,跨科專題研習也結合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例如本學年六年級研習主題為「智慧城市」,讓學生構思如何改善市民的社區生活,胡校長說,例如當社區內有很多垃圾,或是看見社區設施不方便某類小眾人士時,學生便要想辦法去解決;讓學生在學習中關心社會與環境。(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180527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8.05.25
聖博德學校 虛擬圖書 引發學生閱讀興趣
三十年前,一本兒童讀本打開有個紙摺的立體城堡「彈」出來,小朋友已覺得很立體;千禧年代,我們要為「立體書」重新定義。聖博德學校引入了一批「VR」和「AR」圖書,鼓勵同學閱讀,提升學校閱讀文化。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強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是甚麼,可能很多成年人都一知半解。但眼前這幾位聖博德學校約只有十歲的小學生,卻對這些新科技瞭如指掌,五年級的張景堯說:「兩者都是虛擬實境,用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應用程式,只要用電子儀器鏡頭對準指定頁數和二維碼,立體和會動的圖畫就自動顯現出來。」 六年級的葉健陽同學指出,VR和AR書其實是多項現代科學的混合體:「其實VR和AR 書涉及了多方面,包括實體書、遊戲、短片、圖畫和互聯網,所以不能界定它們是純哪一類型。」 三年級的陳頌烯道出了虛擬圖書的優點和好處:「喜歡看電視和卡通片的同學,都傾向於少看文字書本,因為傳統書本只有文字,太悶了。但有了VR和AR圖書,可以增加他們的讀書樂趣, 吸引更多小朋友去讀書。」頌烯在一句話中反覆提了兩次「小朋友」,筆者心想,你們不也是小朋友嗎?這幾位受訪者稚氣中隱隱透出成熟的一面。 虛擬書如何讓學生闖進立體世界?  聖博德學校的圖書館內有多本VR和AR的圖書,內容涵蓋歷史、科學、文化和天象多個範疇。問到這幾位學生最愛哪本書,他們都能一一如數家珍地為筆者介紹。例如其中一本關於天象的書,當中的增強實境就是當使用平板電腦閱讀時,可以看到行星環繞太陽在自轉和公轉。 又例如另一本有關香港掌故和歷史的書,利用平板電腦閱讀時可以看到香港的百年歷史,包括日軍佔領、人力車在街上行走、渡輪徐徐泊岸等。又有一本故事性較弱,但互動性較強的圖書,讀者可以挑選一個機械人,調較它的高度、外型、手腳顏色等,然後去投入書中的故事,駕駛和攻擊無人機,這些虛擬實境圖書都十分有趣。 幾位受訪同學均異口同聲表示,自從今個學年學校引入虛擬圖書後,各人都比上學年更熱衷到圖書館看書。「虛擬書比實體書更有趣,因為有遊戲、有網頁、有短片,令我們覺得很新奇。」葉健陽補充。  校長:會繼續發展虛擬閱讀 校長張作芳表示,喜見為學校引入虛擬圖書所獲得的成功:「我於去年九月到任, 剛到任就構想學校到底有甚麼值得發展。而與圖書館主任商量並聽取同學意見後,覺得可以在校內推動閱讀風氣。可是,學校於今學年的經費早已於上學年決定了,幸而獲得慈善基金『永恆教育基金』贊助,方能購置第一批VR和AR圖書。」 張校長又表示,學校鼓勵並發展虛擬閱讀的腳步不會停下來:「上一批送到學校的書非常受學生歡迎,很快便被借閱。今年施政報告承諾,每家小學可獲四萬元購置圖書,鼓勵我們購置更多虛擬圖書以饕讀者。」校長指出,一本書售價約三至四百元,需要有政府或團體資助方能減輕校方壓力。 圖書館馮雁翔老師表示,為小朋友安排虛擬圖書課一點也不困難,沒有想像中必須具備的電子與電腦知識門檻:「老師只需要教同學下載相關程式,讓他們在家中都可讀虛擬圖書。只要他們學會下載第一個應用程式,下次他們便會下載第二、第三個程式,就像我們平日用手機下載應用程式一樣,根本沒有涉及甚麼複雜的電腦知識和學問。」 現在小學生的成長路,已經和虛擬世界接軌。有了虛擬圖書, 小朋友以後便能掌握走進想像空間的門匙。(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