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210314_s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教師與學生從實體課堂走進虛擬世界,也間接推動了電子學習。創新科技融入於教學之中,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教師應記一功,最近四位天主教學校的教師獲得香港教育城的「創新教師獎」,表揚他們運用科技, 推動教育創新。

學生錄音講述數學思路

從前數學科教授如何計算折扣,學生在工作紙上依照題目計答案,過程比較單一。「創新教師獎」得主之一、寶血會思源學校副校長梁汝輝便運用電子工具「Seesaw」,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其中在數學科教導「折扣」的概念時,他讓學生運用日常生活例子,先在網上平台列題目, 再請同學在指定店舖的網頁中,選擇所購物品, 然後拍下選購過程,錄音講解計算步驟,比較店舖折扣和價錢,再回答老師的提問,其中一位學生在短片中回答:「這間超級市場逢週四購物滿500元,可享九五折優惠,但我們只可買300元物件。」可見他沒有被折扣鼓勵了消費。

老師也在課程中加入價值教育的元素,讓學生分辨「想買」和「需要買」。

梁汝輝說,拍下購物時如何計算折扣,有助記下學生的思考過程,以往有學生「在課堂上比較害羞,不願意回答問題,但透過錄音,不用在同學面前回答,讓他們勇於分享看法。」他看過影片後,會留下評語,幫助學生進深學習。

「每一段短片都可以成為教材。」他說,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參照,並在片段下留言;平台也會記錄學生以往的作品,讓家長知悉子女的學習進度。

虛擬實境結合社交場合  幫助自閉症學生了解社交處境

另一位得獎者是明愛樂進學校的李兆庭老師。他想辦法讓自閉症學生適應不同的生活處境。

在髮型屋聽到理髮電鏟的聲音而心驚,自閉症的學生可以怎樣做呢?李老師便透過虛擬實境(VR)來配合社交場合,當學生戴上VR眼鏡,就能有如親歷其境般,一步一步去適應,去學習如何面對。

樂進學校服務中度智障學童,當中約八成學生同時患有自閉症,李兆庭說:「自閉症學生學習動機較低,社交也有困難。」學校在疫情前, 每星期有社區生活課,帶領學生外出進行社區學習,但能夠探訪和體驗的地方畢竟有限,這VR創新項目還有看牙醫、受傷、迷路和煮食失火共五個主題,讓學童了解不同的處境,學習如何應對。

「學生理髮時聽到剪刀的聲音,可能會發脾氣、不讓理髮師剪下去。」李老師說,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外出理髮或看牙醫的機會不多,當真的要去這些地方,他們會感到焦慮。而在VR情景中,學生除了有如置身髮型屋之外,更能聽到老師的錄音旁白,一步一步去解釋和安撫他們: 「在髮型屋會聽到剪刀、理髮電鏟的聲音,我可能會感到害怕,但不用驚,我可以拖著家人的手,或拿著心愛的玩具。」虛擬實境中的聲音及畫面,都能吸引學生投入不同情景之中,學習如何去應對。

跨學科學習  科技結合中文與數學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也有兩位老師獲得表揚。電腦科副科主席李嘉耀編製了無人機校本課程,讓學生透過操控無人機學習角度、三維空間、圓等數學原理,在體驗中去學習數學,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空間思維及編程能力。

李老師介紹無人機課程時說,課程最初是讓學生認識飛行原理、飛行條例等, 但之後繼續優化課程,並配合數學科概念,讓學生思考「若要無人機行一條正三角形的飛行路線, 需轉的角度是多少呢?」

課程以三至四人為一組,每組負責一架無人機。同學可以先在模擬平台上測試,之後便可操作無人機正式去實踐, 「每一個單元都有任務要完成,即使是能力較弱的學生也願意去實踐,中途遇困難,他們也願意再嘗試。」

另外馮健剛老師是資訊科技主任,他打破了以往用紙筆作閱讀報告的模式,以「自閱自拍自製-AR閱讀『方』」, 要求學生用電腦軟件,製作出一份有聲音、畫面、文字的閱讀報告。

閱讀報告是中文科和電腦科的跨課程活動。在第一步「自閱」中,學生先為一位他們喜愛的中國歷史人物作傳記,並記在Google文件上;第二步「自拍」,則要拍下短片講述讀後感;第三步「自製」, 學生把文字報告和影片輸入軟件內,用來產生供AR閱讀的六頁獨特圖案,再以此製成六面體「Paper Merge cube」,一份有趣和嶄新的閱讀報告便誕生了。

相比文字為主的傳統閱讀報告, 馮老師指新方法讓學生更能發揮創意, 「例如介紹花木蘭時,可以加上馬的圖案、打仗的場境;有同學拍片時,亦為自己的樣貌加添特效,增加趣味性。」

「創新科技,是要讓學生適切地體驗新科技。」他認為,跨學科學習讓學生能應用電腦科的知識,除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外,「科技在將來也會成為學生的生活技能,這亦是為將來作準備。」(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