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a-20130609
文圃新苗
2013.06.09
樓梯
樓梯就好比人生成長、學習、知識、生活一樣,有起有落。 還記得,我懂得爬樓梯是在牙牙學語的時候、詳細情景都是外婆、姨母和姨丈在說起往事時告訴我的。 年紀小小的我,很喜歡四處跑,像一個短跑運動員。我喜歡跑在商場的梯間,看著別人上上落落,自己也躍躍欲試,但往往未能成功,卻從未打消我的意欲。終於有一次,我成功了,全家人也為我鼓掌。此情此景,沒齒難忘,也讓我明白到做任何事,只要鼓起勇氣,要有決心及接受失敗的態度,成功已很接近了。 到了現時,我彷彿已踏至樓梯第十層,因為我十歲了。我也更清楚要繼續走往後的路,要更上一層樓,是要不斷努力、學習、練習、跌倒,然後再重新站起來……而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體力,應付以上的一切;更重要的是有家人、老師、長輩、朋友的支持。他們就好像牆上的扶手,能在我軟弱無力、沮喪、想放棄的時候,陪我走完每段難忘的路。   汪施呈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 四C    汪施呈寫的〈樓梯〉,內容雖然有明顯的不足,但也有其優勢,有其與眾不同之處。最令人激賞的是,他能將樓梯這題目和人生聯繫起來。一階一階的樓梯使汪同學聯想到他自己的成長,也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從小,他就在親人的見證下,學習爬樓梯,不怕失敗,終於學會。他還領悟到只要努力,只要不怕失敗就會成功的道理。最妙的是將家長、老師等人的協助,比喻成樓梯的扶手!形象鮮明,可感。 在文字上,文章用了上上落落、躍躍欲試等感性、生動詞彙,使文章活潑生動。其中最妙的是「更上一層樓」,確是不可多得的神來之筆。文章和「樓」有關,這俗語又有進步、眼界更開闊、境界更高的意思。人生的終極目標難道不就是要達到那樣的高度嗎?無論學習、生活、工作,用這樣的形容是絕對沒錯的。「不斷努力、學習、練習、跌倒,然後再重新站起來⋯⋯」就是全文要傳達給我們正面的信息。 說到不足,就是對樓梯的形象描寫太少。文章開始不久就進入聯想的層次,抽象的敘述佔了大部份篇幅,比例失當。不妨加多一些。 黃東濤 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會長
kjy2b-20130428
icon89
校園隨筆
2013.04.28
感恩與珍惜
去年十一月,與另外三位朋友報名參加了由樂施會舉辦的「毅行者」。活動當日,隊員們士氣高昂,大家都滿懷信心。出發不久,不幸的事發生在我身上,我在西貢的西灣山上不慎踏上一塊石頭,結果扭傷了足踝。當時本著「毅行者」精神,經護理人員包紮後,便繼續上路。走了70公里,到達了第七站 —— 鉛鑛坳,本想看看足踝的傷勢,但當打開繃帶一看,發覺足踝又紅又腫,救護人員建議我退出比賽。與隊員商討後,我無奈地退出了。 今年二月,亦有報名參加渣打馬拉松的「半馬」賽事,目標是超越去年的成績。由於參加「毅行者」受了傷,以致今年的練習次數較少,準備不足。在比賽當日,只能勉強地完成21公里的賽事,結果未能超越自己的最佳時間。 經過兩項活動後,令我得到一點體會:就是感恩與珍惜。感恩是感謝天父賜給我健康的身體,讓我可以繼續參加這類具有挑戰性的活動,身體得到鍛鍊,能夠保持最佳的狀態,以應付日常繁重的工作。 由感恩引發了珍惜。今年受傷而退出了「毅行者」,令我明白一個道理:人的命運並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當自己仍然有能力參加活動時,就要好好珍惜這些機會。當年紀不斷地增長,體能就會不斷地衰退,到時想做就會非常吃力了。因此,我建議讀者從小學開始,養成經常參與運動的習慣,把健康儲存起來。將來長大了,就能夠保持健康的體魄,對學習亦會有幫助的。 此外,我要珍惜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與自己一起參加「毅行者」。假如我們未能集合四個人一起報名, 是不可以參加這項比賽的。能夠經常到郊外遠足,其實是一件賞心樂事。我極力鼓勵同學珍惜每一個可以運動的機會。當我們身處美麗的大自然中,心裡的煩惱就可以暫時放下,緊張情緒亦得以鬆弛。返回學校學習時,人也像充了電似的,自然地效率也會提升。願上主賜給大家健康,能夠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抽空參與體育活動,好好享受祂賜給我們的一切, 並且學會好好珍惜這一切。 結束這篇文章之際,剛知道美國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突然發生爆炸事件。事件令人震驚、哀傷及憤怒。在此,我邀請所有同學為死傷者祈禱。 祈求天主賜亡者安息,受傷者盡快康復,亦安慰他們的家人。正如教宗方濟所說,讓我們為當地市民祈禱,祈求天主使他們在面對恐慌時,團結一致,不要被惡勢力擊倒。亞孟。 作者為梨木樹天主教小學校長
kjy06b_20130127s
icon89
校園隨筆
2013.01.27
聖誕的喜悅
每年的聖誕節,我都會往聖堂參與彌撒,不只是感謝天主派遣自己的獨生子到世上,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犧牲和贖罪,還會反省自己,檢討平日的行為,祈求天父寬恕,赦免我的罪過。 今年的聖誕節,我感到特別開心。聖誕日的彌撒中, 我遇上了一位很久沒見面的學生,他是1989年小學畢業的,現在他已成為方濟會的神父。今年他從澳洲返回香港探望家人,並為善導之母堂主持聖誕日彌撒。作為一位神父的老師,我感到非常榮幸。雖然他就讀小學時, 我並未成為教友,不曾與他傾談信仰的問題。現在,看見他成為神父,我的內心也是充滿了喜悅;感謝天父賜給他聖召,賜給他的家庭恩寵,讓他的家能夠出了一位神父。 這個喜訊令我想起天主教學校的辦學理念,其中一項就是推行福傳工作。校長及老師們像園丁一樣,在學生的心田播種信仰的種子。雖然不一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大家從沒放棄,仍努力工作,相信這些種子能在學生的心田發芽成長。這正如耶穌基督在《瑪竇福音》中所說:「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有的落在石頭地裡⋯⋯ 有的落在荊棘中⋯⋯有的落在好地裡, 就結了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的,聽吧!」(瑪13:4-9)  這種「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心態,正是現時的教師需要擁有的。我認為老師必須傳播正面的信息。老師們以愛,努力地教導每一個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愛的氛圍中成長,學習關心別人,愛主愛人。雖然老師們不一定可以得到即時回報,但要相信這愛的種子,必定在學生的心中萌芽,他日定能茁壯成長,為社會發光發亮,亦可能成為日後聖召的重要元素。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天主奇妙的安排。但願我能成為天主手中得心應手的工具,成聖自己、聖化他人、轉化世界。 作者為梨木樹天主教小學校長
kjy01_20121118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11.18
舞台教室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戲劇教育
   孩子的家課冊總是填得滿滿,除此之外,慣用的學習方式也不外乎做補充練習,甚至是操練昔日試卷。有沒有想像過話劇能帶給孩子更多收穫?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多年來推行戲劇教育,從語文、個人成長、德育各方面培育學生。舞台上,學生得到的不止是獎盃和掌聲,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愛的教育下,閃閃發亮。      (本報專題)訪問期間,四位受訪同學滔滔不絕地分享他們的演出經驗,他們多麼熱愛話劇,顯然易見;對答之中,四位同學互相補充對方的答案,他們彼此間的熟悉和默契,不問可知;採訪結束後,同學們七手八腳的主動幫忙老師收拾物件,師生間的關係,融洽得像一家人。戲劇為這群學生而言,並不止台上的數十分鐘,他們在台下得到的,更為豐富。 放下「我」的執著 戲劇的第一課不是表情,也不是聲線,而是放下自己,六年級的候慧敏對這個課題印象最深。既是風紀隊長,成績又好,慧敏是名副其實的好學生。「那次的表演中,我本是飾演一名侍衛,但因飾演巫婆的同學未能出席練習, 老師便安排我代替她」,慧敏道。她起初並不情願,不知該怎樣演繹一個與自己相反的角色。但慢慢她了解到劇中的每個角色同樣重要,老師的悉心教導加上她自身的努力,現在慧敏演奸角不但唯妙唯肖,她更深深愛上了這類角色。「我既然是話劇的一份子, 演出時就該投入角色、拋棄平日的自己。我認為奸角富有挑戰性,每次有新劇本時,我都會第一時間詢問老師有沒有奸角安排給我飾演!」慧敏笑著說。 在這一課滿有得著的,還有去年獲邀加入香港話劇團、就讀五年級的張樂汶。他在校內表演和公開比賽一直都擔任主角,例如二年級時他便飾演白馬王子。「過往一直都是飾演正義的角色,沒想到在香港話劇團的《奇幻聖誕夜》中卻要演一名衣衫襤褸的小頑童, 其中一幕還要被揣一腳。」加上該劇以英語對白為主, 樂汶為此亦下了不少苦功。「劇中的英語台詞和歌詞挺深奧的,能把它們全背下來,我知道樂汶背後付出的努力不少」,該校話劇組負責老師黃潔雯道,她當日亦有到場支持樂汶的演出。 充滿愛的舞台 互助互愛,是話劇組這個團體內的第二個大課題。「亞靚」文浚彥今年六年級,得到這個別名,是因為他經常被安排飾演「女人型」的角色。浚彥表示起初很不情願飾演這類角色,幸好得到同學們的支持,「當時他們每天遇見我都會問:『你今日靚咗未呀?』慢慢地,我從抗拒到後來投入了角色,更會回應他們:『我靚咗啦!』」浚彥更憑角色於學校戲劇節取得傑出男演員獎,自此,他便成為學弟妹口中的「亞靚師兄」,甚至他的媽媽也會自稱「亞靚媽咪」。 「除了指定的排練時段,我們小息時也會自己組織練習」,莫宛霓說。有些時候練習對白、有些時候練習唱歌,也會練習舞步,「所以我們不止熟習自己的台詞,而是整套話劇的每個部份。此外,師兄師姐們也樂意幫助我們。」五年級的宛霓是演員,也是話劇組的御用小司儀, 「我每次都希望排練時間可以更長,每次表演結束後也都十分想念排練的時光。」 黃老師表示同學在話劇組的參與很多,他們在排練和表演以外,也付出了很多心思。「他們會為我的劇本提供意見,會幫忙填詞,甚至替表演用的場刊畫插圖。」黃老師補充:「我認為戲劇中包含更多的是愛,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每次排練都充滿笑聲;同學們經常給我送上熱情的擁抱,我有時候也會帶孩子一同出席排練。」在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裡,話劇組並不是學生的興趣班,而且他們成長、學懂愛與包容的第二個家。(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