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40317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3.17
香港仔工業學校
愛德服務中團結成長
(本報專題)「配合『希望』這個大會主題,我們就利用大發泡膠剪裁,製成一間間小屋,在屋的中央放置感應器,外面有個類似投石機的裝置用來投擲小星星。當你把星星成功投進小屋裡,便會觸動感應器,令貼在屋外的燈條亮起光來,象徵將希望投進每個人的家。」就讀香港仔工業學校中四的洪庭聰詳細地解說。他的同學賴天賜則充當美術指導,設計好小屋的雛型,再由一眾同學們合力填上不同顏色。為了這項製成品,他們連續數天趕工至晚上八、九時。   如此賣力認真,他們可不是在趕STEAM習作, 而是作為學校義工隊「Caring Youth and Ambitious Servant」(CYNAS)的成員,幫忙籌備2023年明愛慈善賣物會的攤位遊戲。CYNAS自2010年成立以來,連續11次參加明愛賣物會(2019-2021年期間沒有舉行),有10次奪得攤位遊戲設計或佈置的三甲獎項,成績驕人。   第一年參與製作攤位遊戲便獲獎的洪庭聰表示,雖然知道義工隊有得獎的「傳統」,卻沒想過自己能獲獎,感到有點驚訝。他說之前沒接觸過義工服務,「看到同學好像玩得幾開心,便試試看。」同是第一年參加的中二學生劉嘉鏗直言:「當初老師邀請我加入時,我還以為是很無聊的活動,進來後卻發現是很有意義的,既能幫助很多人,又能維繫友誼。」   積極參與社區服務   CYNAS現時有十多位成員,大部分都是中一、二的時候被老師邀請加入。除了明愛賣物會,他們還會參加區內各種社會服務及活動,例如教導小朋友打籃球,協助派發單張介紹區內傳統地方,體驗失明人士生活等。   去年一個傷健共融跑活動,CYNAS的成員要分成五至六人的小隊,每隊合力把載有傷殘人士的越野人力車推上山坡再折返,全程3.5 公里,藉此加強團隊合作、溝通技巧和同理心。中四的陳耀星憶述,他的隊員們推車推得很快,令車上的傷殘人士很緊張,他便沿路安慰他,跟他談話,分散其注意力。   活動當日天氣炎熱,大家都汗流浹背、渾身濕透;被活動主持人問及是否辛苦時, 中四的劉逸博說:「我願意用我們的汗水去換他們的微笑,這是值得的。」已加入義工隊數年,他說會繼續參與, 因為CYNAS是大家一起創造、一點一點累積出來的集體回憶,又可以一起在不同活動中把這些成果分享給別人,讓他很有滿足感。   以團體為家   回望過去數年的義工生活,中四的陳祥裕說CYNAS給他「家」的感覺,幫助他成長:「我本身是一個不喜歡說話的人,入來服務之後,他們推介我做隊長,便要經常找他們談話、教他們做事。」曾是義工隊員、畢業後回到母校任教的老師朱汶進亦認同「家」的說法:「大家很團結地做一件事、一齊捱,直到當天製成品面世,得了獎項,很有成就感。見到別人來玩,玩得很開心,亦很有滿足感。」   創立CYNAS的老師李偉平說,當時剛加入學校不久,校長請他幫忙在明愛賣物會負責攤位遊戲,因他認識不少學生,便凝聚了一班同學組成團隊,並帶領他們走出社區,做其他愛德服務。幾年後,成員均認為這事情值得繼續,於是幫忙找師弟加入,開始建立這條傳承之路。   CYNAS的隊名和隊徽也是李偉平老師的創作:「當年明愛的主題是『關愛青年』,便譯成『caring youth』,那我們想同學做甚麼呢?就是有目標地去當服務者, 便想出『ambitious servant』(有抱負的僕人)。」至於隊徽,則是參考日系戰隊的造型,再加入天主教和學校的元素設計而成, 例如頭盔上的「M」字和火舌分別代表聖母瑪利亞和聖神的帶領,腰帶上的記號象徵耶穌基督,兩臂的盾牌及齒輪則是學校的標記。   李偉平老師說,經過數年的洗禮,義工隊成員的自信增加了不少:「他們中二時,真的要像褓姆般照顧他們,替他們想點子、提點他們,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到現在中四,已放心把責任交給他們,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用我們理會。」他期望繼續充當陪伴者的角色,支持一眾成員,令他們繼續勇於嘗試。(黎)  
kjy01_20240121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1.21
天主教聖華學校
堂校一家 愛主愛人
(本報專題)天主教聖華學校的合唱團早前在「聖本篤堂建堂30周年耶穌傳綜藝晚會」上, 獻唱三首耳熟能詳的宗教歌曲,向近千位觀眾演繹了他們對主耶穌的愛,展現堂校一家的精神。其中一位參與演出的五年級學生楊皓迪坦言,在眾多觀眾面前表演有少許緊張,但在合唱團團員的互相支持及鼓勵下,非常享受表演的過程。   綜藝晚會當天,除了有該校的學生參與演出,幼稚園學童、中學生及堂區教友也有參與演出,為皓迪最深刻的是教友以粵劇形式演出「耶穌傳」,讓他看到中華文化與宗教的結合。   一連串宗教活動 欣賞學生參與   天主教聖華學校一直致力著重培育學生實踐「謙誠愛主」的校訓,教導學生愛主愛人,校內宗教氛圍濃厚。高家俊主任說:「我們從開學起便有不同的宗教活動。」   學校每年從9月起,便為學生安排一連串的宗教活動,例如主保瞻禮、玫瑰月活動、明愛賣物會、校內福傳日等,高主任提到除了老師、牧民助理的配合,他還特別欣賞學生的參與, 「有些同學除了準備聖本篤堂晚會的表演,還要同時排練在聖誕節演出的福音劇,他們在短時間內記下走位、歌詞、對白, 真的很厲害。」   皓迪雖然不是教友,但他參與眾多宗教活動,是基督小先鋒的一員,早前也在聖誕福音劇中扮演賢士。被問到最初加入基督小先鋒的原因時,他說:「我就讀小一時,經常在學校宣布中聽到基督小先鋒的名字,很像會有很多活動般,這便吸引我加入。」   皓迪在去年傳教節中,與五年級學生陳政霖參與「聖人Catwalk show人物造型」比賽,分別扮演聖老楞佐及聖本篤,政霖的妹妹更扮演了該校主保聖女小德蘭,跟隨學校參與教區活動。陳政霖表示,作為基督小先鋒及合唱團成員,有機會參與不同的宗教活動,特別是在聖誕期間,乘坐開篷巴士到西九龍報佳音,為喜歡唱歌的他,也是一個難忘的經歷。   說到上述眾多的表演機會, 牧民助理林美蓮欣賞學生每一次表演前的認真準備,及在台上的專業演出,「他們的自主性很強,所以我覺得他們很厲害,我欣賞他們。」   播下信仰種子   學生每天上學,沿著學校正門回課室時,一定會見到聖母像及學校的聖女小德蘭聖像;牧民助理也會定期更新學校的宗教壁報。林美蓮老師說,不少學生在小息時,也愛聚集在祈禱室玩遊戲,與她聊天,「學生對於宗教並不抗拒。」另一位五年級學生鍾嘉怡亦提到,在基督小先鋒的聚會中,牧民助理會預備不同宗教遊戲、手工活動等,讓她認識更多關於天主教的知識。   「雖然宗教科不用考試,但我們很著重學校的宗教教育,在不同的活動中為學生播下信仰的種籽。」校長吳潔蘭說。   吳校長提到學校除了參與前述的30周年晚會的表演活動,學校的內操場也在主日,作為聖本篤堂區的中華殉道諸聖及真福彌撒中心,供教友參與彌撒。她感謝歷任主任司鐸的支持,為學校增添宗教布置外,及該堂聖雲先會每年聖誕都會贊助學校,幫助基層學生達成聖誕心願,展現堂校一家的精神。(吳)  
kjy16_20240121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1.21
德蘭中學 將STEAM教育
推展至愛德服務
(本報專題)科學教育除了講求科學思維,它還有助發展情感教育。德蘭中學早前舉辦探訪護老院活動,該校一群中學生藉化學作品,連繫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下文稱「油天小(海泓)」)的學生,一同為長者送暖。該活動由德蘭中學三位老師發起,旨在讓學生將校內提倡的STEAM教育學以致用,並且提升至靈性的層次,從而做好愛德服務工作。   去年11月29日下午,德蘭中學中四及中五級學生與油天小學(海泓)小學生,到九龍仔頌恩護老院探訪長者,並送上即場製作的香薰護手霜。在互動過程中,中小學生們得以深入了解了長者們在護老院中的生活,獲益良多。這樣的活動促進跨代交流,還為長者們帶來溫暖和關懷。   該次探訪之旅是德蘭中學校內非恆常活動「E-cube Project」的一環。「E-cube」意為工程設計過程(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及學習體驗(Experiential learning)。據三位負責人之一、科學科及STEAM統籌主任蕭煒炘老師表示,該計劃原意是讓學生運用設計思維,「訂立銷售對象再進行資料搜集,試驗產品並作出修正,運用科技元素,最後落實產品設計、包裝及發售。」   蕭主任說,有關計劃於今年踏入第二年, 雖然大方向依然是讓「學生連繫社區不同群體」,但在推行上有所不同,今年是「以服務學習出發的學習活動」, 有別於去年「E-cube 1.0」版本的「創意練習計劃」。(下接第15 版)   「E-cube Project」另外的兩位負責人是任教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科主任梁淑茵老師及課外活動主任柯嘉琪老師。   柯主任指出,「E-cube 1.0」中,同學製作產品後,在明愛賣物會售賣,當中有韓式手製香薰蠟燭、鏡盒、髮夾、手鏈等,而材料來源、產品定價均由同學一手包辦。由於「E-cube 1.0」的起動以明愛賣物會為目標,故此半個學期便結束了。   梁主任補充指,「E-cube 1.0」結束後,有參與活動的學生反映賣物會銷情未如理想,三位負責老師因而修訂計劃的方向,在找尋產品用家需要方面,投放更多時間,故此「E-cube 2.0」為期整整一個學年,即讓同學在上學期尋找靈感、花更多時間去搜集資料和素材。   回想探訪護老院的活動,就讀中四的鄺詩琪表示,關鍵是要做足準備工夫。她說,同學們在去年10月至11月進行了兩、三次會議, 內容環繞探訪當天程序及注意事項,例如護老院一共有兩層,必須做好人手分配等等,並製作「同理心地圖」,預先設想長者的喜好,從而擬訂交談內容,正由於準備充足, 整個活動才得以順利舉行。   中四學生束卓縈表示,探訪當天獲長者親切的祝福及致謝最為難忘,她續稱,沒想到薰衣草竟是最受長者歡迎的精油氣味。卓縈表示,油天小(海泓)的一群小學同學於去年11月中旬,到德蘭中學學習了一堂製作護手霜的課堂,過程中讓她感到這些小學生很乖巧,是次經驗確實難能可貴。就讀中五的蘇玉珊在探訪當天擔任司儀,她表示為長者送暖感到助人為快樂之本,並慶幸能盡自己所能,貢獻社會。蘇玉珊說,「E-cube Project」包括體驗學習,她在連串活動中獲益良多,並明白「企業家精神」其中一項,就是要及時檢視問題並作出改善。   有關「E-cube Project」的下一步發展,三位主任表示,將會跟參與活動的大約20名學生一起商討。計劃的重點就是連結不同的人,進行愛德工作,讓學生學生學以致用,回饋社區,也是學生成長的一段歷練。(曾)  
kjy11_20231210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12.10
喜樂中學 - 動態
德蘭中學•中國古動物專家校園演講   (本報訊)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原博士蒞臨德蘭中學,以「到野外去找中國龍」為題演講,介紹「中國恐龍五寶」及其特點、發掘恐龍化石的地點和方法。是次講座共有12所教區中、小學師生到場參與。   演講開始前,師生揮舞國旗迎接院士專家王原博士。全體奏唱國歌後,德蘭中學葉妙顏校長致歡迎辭。學校更準備了禮炮,主禮嘉賓、校監及校長等齊到台上鳴放,為是次演講拉開序幕。 各嘉賓接受感謝狀及拍照留念後,王博士開始演講。他先指出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研究命名了341 種恐龍,並以每年新發現8至9種的速度增長。隨後,王博士介紹中國恐龍五寶,即疆疆(單脊龍)、遼遼(小盜龍)、青青(青島龍)、溪溪(馬門溪龍)及祿祿(祿豐龍)的原型、特點及生活年代。接著,王博士深入淺出地介紹他的科研工作,包括到哪裡尋找恐龍化石、發掘恐龍化石需要的工具和設備、尋找恐龍化石的方法、發現化石後的工作等。最後說明了中國哪些省區有恐龍的骨骼化石、蛋化石及足跡化石,並推薦了一些古生物科普圖書,在座的師生都獲益匪淺。   演講完結後,進入互動環節,各校學生踴躍發問,氣氛熾熱。最後,德蘭中學校監、校長致送感謝狀及自行以立體打印機製作的恐龍模型予王博士,以表謝忱。是次活動由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與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合辦2023年「科創大講堂」,安排國家頂尖科學家走進本地中小學主持科普講座。(教)   石籬天主教中學•明愛賣物會2023   (本報訊)石籬天主教中學於11月13日至15日,於學校內舉辦了2023年度小型明愛賣物會。為響應支持新界西明愛慈善賣物會,學校於11月19日在荃灣沙咀道球場設置五個攤檔作義賣。   是次賣物會有賴學生、老師身體力行支持和慷慨捐輸,本年度共有過百名義工參與是次義賣,一共為明愛籌得22,791.2港元。學校宗教組老師與一眾自發參與義賣的老師、公教學生、義工學生攜手合作,在校內及沙咀道球場進行義賣籌款,設置攤檔銷售毛公仔、文具、玩具、家品等,深受歡迎。當日人潮如鯽,市民熱情參與, 校監、校長亦到場。   一眾參與義工服務的學生表示,能跳出課堂與老師和同學一起義賣,參與社區服務, 機會難得;亦感謝天主賜予晴朗的天氣, 讓賣物會順利完成。在義賣服務中,學生揮灑汗水,助人為樂,提升了與陌生人交談的勇氣和銷售技巧。學校將於日後繼續舉辦不同的義工服務,例如賣旗、探訪老人院等,增加同學們不同類型的學習經驗,好讓學生在生活中效法耶穌的教導——關懷最小弟兄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