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121118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2.11.18
父母是孩子的伯樂
     如果 你的孩子被冠以「學習障礙者」之名,你和他 /她的人生將會遇到甚麼困難?  「學習障礙」不是指一般學習上的困難,根據香港特殊教育學習障礙協會,其定義是:「學習障礙」並不是指患者有智力的問題,而是指患者在學習能力方面出現困難。常見的學習障礙包括閱讀障礙、特殊語言障礙、操作協調障礙、視覺空間感知障礙及數學運算障礙等等。患者從外表看來與一般孩子沒有甚麼不一樣。因此,他們遜色的學習表現往往被家人或老師誤解為懶惰、不專心、不努力;又因為他們成績差而影響情緒及自我表達的能力,與他人相處亦產生了很大的困難。學障的孩子並不是不能學習,只是需要我們的幫助,為他們找出獨特的學習方式;還需要我們的忍耐及接納,相信他們是可以發展潛能的。 《謝謝您,福柯老師!》的作者派翠西亞本身就是一位學障患者,這個故事便是她的真實經歷。派翠西亞有一個很溫暖的家庭 —— 外公、外婆經常鼓勵及稱讚她; 媽媽是一位老師,會悉心教導她;哥哥經常與她分享學校的事情和學習的樂趣。她和一般孩子一樣,到了入學的年齡,全家人都為她踏入新階段而做好準備,外公特意在眾人面前把蜂蜜滴在書本上,請小女孩用手指頭沾了蜂蜜再放進嘴裡,然後告訴她知識和蜂蜜一樣也是甜的,蜜蜂在花叢中採集花蜜,正如我們在書籍裡採集知識一樣。媽媽每晚會唸書給她聽,哥哥也會把從學校帶回來的書與她分享,一家人對這個孩子的未來充滿期望,卻沒有人察覺到她有閱讀的困難。 小女孩開始上學了,她一心想要讀書,她接觸課本,學習閱讀時,卻沒有辦法和其他同學一樣把字讀出來。幸好她仍然喜歡上學,因為她會畫畫,她只要用蠟筆畫畫就會吸引所有的同學來圍觀。一年過後,同學們都開始自己閱讀,但是派翠西亞看著課本,無論她怎樣努力,還是一句也唸不出來。對於讀書,她開始迷失了方向,漸漸地失去信心,覺得自己很笨,與別人不一樣。 哥哥安慰她,外婆則教她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可是,這樣也不能幫助她面對閱讀這個「酷刑」。更因為閱讀障礙,同儕都不了解她,討厭她阻礙進度,還取笑她太笨, 最終甚至排擠與欺凌她。因此,派翠西亞變得愈來愈不喜歡上學,壓力很大,上課時常常覺得喉嚨痛,肚子不舒服,還終日發白日夢,學校的生活對她來說實在太辛苦了。 在派翠西亞五年級的時候,遇上了一位新來的福柯老師,他從來不在乎哪位學生最可愛,哪位學生最聰明。他總是站在派翠西亞的旁邊,欣賞她畫的畫,還當著全班同學面前稱讚她是天才;在她寂寞又沒有人明白的時候,他總會安慰及幫助她。福柯老師幾乎每天都花時間教導派翠西亞有關閱讀的事,他為小女孩重建學習的信心,還發掘她的優點,幫助她找出她獨有的閱讀方法,開啟學習之門, 改寫了她的人生。後來,派翠西亞不但上了大學,還成為了一位藝術史的博士。她醉心於創作,是一名出色的圖畫書作家,善於以個人經歷及身邊人的事作為創作題材,寫成感動人心的故事,安慰受傷的心靈。她由學習障礙到成為著名作家,全賴恩師福柯的幫忙、肯定及對她的不離不棄。福柯老師幫助她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陪伴她跨越成長中的關卡。老師的信任及愛心給予派翠西亞莫大的勇氣及不放棄的精神,令她敢於面對人生路上的種種挫敗。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困難。如果家長能夠像福柯老師一樣成為孩子第一個伯樂,相信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發展潛能,同時陪伴他們面對成長中的困難,我們的孩子必定會擁有燦爛的人生。   
kjy13a-20121118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2.11.18
作家靈感,文憑試題
  本欄九月十六日《網絡時代,古典再變潮流》,及廿三日《親近經典,自得其樂》兩文刊出後,讀者甚感興趣,有家長讀者自稱不嫌功利,欲請教作者:在各類公開考試中,例如文憑試,古典文學是否為必考題! 若把問題梳理為「為甚麼公開試常常在經典中選材出題?」則問題會更加清晰、更客觀。 本欄上述兩文曾提及選讀經典有四個效標:重要性(Importance)、示範性(Good Example)、趣味性(Fun)及親近性(Accessibility),我們若把「四性」分列,劃成一個座標(如圖),在座標之左上限,可視作「命題區」。 簡言之,由專家組成的命題團隊,常把落入此區的文學作品,視為有命題價值的元素。選取有重要性及示範性的作品命題,不但合乎評核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也較能自圓其說。 去年某公開試模擬題,即以文學經典《野性的呼喚》內容擬題。 《野性的呼喚》的重要性,乃本書雖成書於百年之前,但其為「動物文學」的代表作,至今亦無作品能出其右。而故事中的主人翁,一隻聖伯納與蘇格蘭牧羊犬混種的狗,已成為「文學偶像」之一。 《野性的呼喚》的示範性,在「語言文學」方面,其描寫手法,無論是描寫動物、人、自然風貌或事件都異常簡練,往往用幾個形容詞,幾句句子就能圓滿交代。作者傑克倫敦的作品筆鋒剛毅、語言質樸和富戲劇性的情節,文學界早有定論。 在「主題思想」方面,《野性的呼喚》啟示讀者:自然世界是盲目的、野蠻的,是一個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地方。在作者筆下,狼中英豪巴克(Buck)幾乎跟人類一樣能處理自己的內心衝突,經歷種種生活歷練,從而學會了忠貞、獻身,進而大大增強了競爭力,成為犬隊的首領,最後亦能恢復原始本能,回歸野性。 傑克倫敦出身貧寒,做過報童、電器工人、製罐工人、水手、記者和淘金者。他一生浪跡天涯,到過朝鮮、日本、加拿大、非洲、英國等地,大半時間漂泊海上;十九世紀末參與阿拉斯加淘金之旅。他的寫作靈感,來自豐富的生活經驗,作品粗獷豪放,獨具特色。 《野性的呼喚》和《白牙》是膾炙人口的動物小說,兩部小說都以動物來喻人,表面上是在寫動物,實際上是在寫人,讓讀者有更多想像空間。 朱芷瑩和梁嘉霖同學分別翻譯了兩書簡易本首章,兩隻狗出身各異,其後遭遇亦各有不同,引人入勝,值得細讀。  
kjy13c-20121111
互動閱讀
2012.11.11
Sarah, Plain and Tall 平凡的莎拉
「昔日媽媽每天都唱歌嗎?」嘉勒問。「真的是每天?」他按著下巴,坐近壁爐。夕陽斜照,小狗們都躺在他的身旁。 「每一天。」這個星期我已經告訴過他兩次了,今個月是第二十遍,今年大概有一百遍了,再算上前幾年的,就不知是多少遍了。 「那爸爸也唱歌嗎?」「嗯 !他也唱歌。嘉勒,別靠壁爐太近,你會太熱的。」 他把椅子推後時,發出了那種摩擦石地的刺耳聲音,把小狗們都驚動了。身軀細小的黑色小狗洛蒂擺了擺尾巴,然後擡起頭來。但尼克繼續睡去。 我一直翻著在廚房檯上的厚板上的麪團。「爸爸現在不再唱歌了。」嘉勒輕聲說道。壁爐裡的木枝這時裂開。 他看著我,並問:「我出生時的樣子是怎樣的?」 「沒穿衣服的。」 「我知道。」 我拿著搓成球體的淡色麪團說:「就像這樣子。」 「我有頭髮啊!」嘉勒很認真地說。 「少得可憐。」我又說。 「她把我命名為『嘉勒』。」然後,他把那個我們都熟悉的故事再說一遍。 「要是我,我會把你的名字改為『麻煩』。」 嘉勒這時笑了一笑。「那時候,媽媽讓你抱我的時候說……」他等著我把故事繼續,並說:「說甚麼?」 我嘆了一口氣,並說:「媽媽當時問我,他很漂亮啊!是嗎,安娜?」「漂亮!」嘉勒為故事作結。 嘉勒以為整個故事完了,但事實上我並沒有告訴他我的心是怎樣想的。其實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嬰兒,不過他發出非一般刺耳的喊聲和異味。但這也不算是他最壞的地方。最壞的是,在他出生後的第二天早上,媽媽便離世了,這就是因嘉勒而發生的最壞的一件事。 媽媽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他很漂亮啊!是嗎,安娜?」
kjy13a-20121111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2.11.11
少年貧,富裕病
  童年富裕是一種病。 美國極具權威地位的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曾出版《關於孩子》(About Children)一書,探討了四十六個未來影響美國孩子的關鍵議題,其中第一個,就是「童年富裕病」(Child affluenza)。 這是一九九○年代後期源於美國,由「富裕」(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兩個單字合成,指那些由於父母供給太多,造成孩子過度沉溺物質,生活缺乏目標等等後遺症的病。 與華人富爸爸相反,不少西方巨富深諳「千金難買少年貧」的道理,從小就刻意讓孩子吃苦,並視此為給孩子最大的禮物。美國首富巴菲特的兒子彼得不靠父親,在樂壇闖出名堂,成為艾美獎得主,還寫了一本書,感謝父親不把財富留給他們。 香港健康情緒中心年前調查顯示:香港有三成孩子「嬌生慣養」,甚至到了十二、三歲還沒學會自己洗頭、綁鞋帶。這些兒童經常會有情緒方面的問題。 然而,富者愈富,貧者卻愈貧。香港現有超過百萬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之下。香港天主教會早前向特區政府,提出「推廣家庭生活」和「消除貧富懸殊」的建議。 艱難世代令人們較易懂得「想要幸福,先學會吃苦」的道理。 西方一般人若聽聞其沙啞嗓音和他吹出的小號,都會肅然起敬,此人就是路易士岩士唐(Louis Armstrong),著名爵士樂手是也。 《路易士的小號》,行文毫不深奧,敍事也不矯情,薄薄小書,只有八十六頁,卻道盡少年路易士的家庭困境,及其在困厄中仍醉心音樂,熱愛音樂,故事深刻動人。 霍睿恆同學翻譯了該書首章數段,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值得細讀。 讀者若有機會聆聽路易士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當知其音樂之迷人。 《體型高大,相貌平凡的莎拉》行文樸素自然,在短短六十頁篇幅內,寫盡親子之情,家庭之愛,溫馨感人,難怪獲頒殿堂兒童文學紐伯瑞金獎。 兩個生活在大草原,失去媽媽的孩子,充滿期待地等待爸爸的「郵購新娘」的到來,然後是小心翼翼地為爸爸留下新太太、為他們自己留下新媽媽而努力,其中心情起伏和期望變化,動人心弦。 住在緬因州海邊的過埠新娘沙拉,既要適應新的生活,又要當兩個孩子的媽媽,其中細膩豐富的情感變化,要去要留,令人懸念。 家人的親近可致幸福,家人的分享可以趕走孤獨和失落。今時今日,破碎家庭日增,這本小說安撫人心,可算為「優之良品」,不可錯過。 著名女演員格連高絲(Glenn Close)曾主演同名電視電影,尤使本書廣傳。 林晉慧同學翻譯了本書首章數段,揭開了感人故事的序幕,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