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1_20170423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7.04.22
創作天地:圖畫 2017.04.23
愛德服務 陳逸朗 聖母無玷聖心學校 五M   山水畫 葉仲蕎 天主教博智小學 六B     花花世界 葉灝賢 祖堯天主教小學 三D     動物繪 郭彥宏 聖嘉祿學校 三A     四旬期——態度 陳詠恩 聖母無玷聖心學校 四I
kjy01_2016121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12.17
聖若瑟英文小學 走進福傳魔術的世界
(本報專題)十月二十七日,聖若瑟英文小學全校學生觀賞香港魔術義工隊的演出──福傳魔術暨信仰分享會。想知道魔術與福傳有甚麼關連?現在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個奇妙世界吧!  魔術師Vincent Copperfield透過魔術效果表達聖經真理,表演分為:福傳魔術、信仰及生命分享會和互動魔術。其中一個魔術「建屋的比喻」(瑪七24-27),以長方形海綿作磚塊,並變出更多海綿,搭成一幢海綿磚。這個魔術表達出要實行天主的話,就如把房屋建在磐石上;要不然海綿便如房屋建在沙土上容易坍塌。分享會中,Vincent以訂立目標和面對困難為內容,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學生互動。學生反應熱烈,表演結束後,五年級生趙天衡、李子進和曾浚維向本報分享感受。 魔術的神奇力量 「坐著聽聖經故事會很沉悶,不會專心聽;但魔術表演十分有趣,讓人更用心去欣賞。」天衡說。他認為福傳魔術比普通互動魔術更有意義,可讓更多人認識耶穌的事蹟。沒有宗教信仰的浚維認為這表演帶出很多「啟示」,不只是單方面看一個表演,而是從中能知道天主對我們說的話。例如天衡最喜歡的魔術環節「基督的死亡與復活」便充滿「啟示」,該環節以印上十字架的絲巾比喻耶穌;以盒子比喻墳墓,把絲巾放進盒中,就如同耶穌在墳墓中。最後盒中的絲巾不見了,代表主已復活。 談到分享會,他們搶著回答分享會的內容,子進甚至記得當中提及的聖經章節,如「應常歡樂,不斷禱告,事事感謝」(得前五16-18),讓子進明白到即使面對困難都要祈禱。天衡認為分享會讓人深刻的原因,是Vincent會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解決困難的辦法, 因此天衡說他未來遇到困難時,也會努力克服。三位同學對福傳魔術很感興趣,因此Vincent在結束訪問後,也教授他們一個小魔術, 藉此向家人和朋友傳揚福音。 宗教科科主任胡淑芬老師提到,每個魔術都有焦點和明顯骨幹,學生很容易理解,視覺上也非常有吸引力。另外魔術師會帶動氣氛,例如跟學生一起喊出金句,能讓學生更投入。課程主任陳志坤老師認為,平時學校的活動較靜態,如祈禱、唱歌等,而此活動則比較「活」,讓學生有新鮮感。他更笑言在活動前一天宣布有魔術表演時,學生都十分興奮,「到今日再提起此事,人人都雙眼發光,情緒十分高漲。」 同時,胡老師認為分享會以第一身經歷作真實事例,能增強感染力。陳老師十分欣賞當中面對逆境、困難等問題的內容,因為這些正是這一代學生需要知道的,使學生明白到除了用實際方法解決問題外,信仰也是紓解情緒的途徑。  魔術師 Vincent Copperfield於2007年成立香港魔術義工隊,現時約有500位登記義工,近四年主力福傳魔術,將福音的信息和喜樂帶給觀眾。一般傳福音方式只靠聽覺,但福傳魔術還具有用視覺配合聖經主題的魔術效果,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讓他們更容易明白聖經背後的真理。福傳魔術以互動形式進行,現今學生缺乏專注力,而學生最想看到的是如何創造奇跡,因此互動魔術能讓他們看到想看的奇跡,又能清晰帶出信息,學生便會看得更專注和投入。  魔術熱誠  種子萌芽 Vincent憶起第一次接觸魔術是六、七歲時,在中秋綜藝晚會看到魔術表演便著了迷,知道百貨公司售賣魔術道具後,他便哀求父母購買,但是說明書全是英文,「我下定決心要學好英文,遇到不會的生字便查字典。」最後他真的查了整本說明書去學習。後來工作穩定,他再次迸發出對魔術的熱誠,最後決定做互動式慈善魔術表演,以及成立義工隊,帶出關愛和歡樂的信息,與天主教教理相吻合。漸漸地他又有個想法:既然魔術是一個媒介,可以配合不同主題,傳揚福音也可以是一個主題,結合魔術成為福傳魔術。 他提到魔術只是次要,首要是傳福音,因此創作時會利用聖經中的比喻和天主教教理作基礎, 再選擇合適的主題和構思用甚麼道具,而每次義工也會先祈禱,倚靠聖神的帶領才開始創作。為配合慈悲禧年,魔術主題包括了神形哀矜、真福八端等。雖然Vincent開始創作時沒渠道參考,還遇到團隊內管理、觀眾在互動部份不跟流程等問題,但他還是透過祈禱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即使體力上辛勞,但他一想到服務能令更多人體驗天主的慈悲和福音的喜樂,也覺得一切辛苦都是絕對值得。 他其後從新聞得知很多學生受情緒困擾,開始思考在表演中增加一些聖經信息和正向心理的想法,於是便成了生命和信仰分享會,因應學生年齡調整分享內容,教導學生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Vincent表示,正向心理已經是一顆種子在學生心中萌芽,對將來也有幫助。整個福傳魔術暨信仰分享會不但能向非教友做傳福音的工作,對Vincent自身也有正面影響。每次的祈禱、實踐愛德服務的機會使他更依靠聖言、信靠天主,還能加強信德,讓他一直平安喜樂,無論性格和待人處事上都有正面幫助。 每個魔術背後都能用物理、心理等科學原理解釋,並結合獨特的表演技巧呈現給觀眾。正如Vincent所說,「魔術並不是真正的奇跡,聖經裡的聖言才是真理。」(妤) 
kjy02_2012120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12.02
深井天主教小學 聖人芳蹤處處
  假如老師給你一條作文題目「我的好榜樣」,你心目中的主角會是誰?紅歌手?成功商人?或是太空人?由教會冊封的聖人就像天主賜給我們的領路人,是我們生活的榜樣,並時常為我們代禱。深井天主教小學積極在校內推廣聖人,鼓勵同學們以聖人為模範,效法基督 。   假如老師給你一條作文題目「我的好榜樣」,你心目中的主角會是誰?紅歌手?成功商人?或是太空人?由教會冊封的聖人就像天主賜給我們的領路人,是我們生活的榜樣,並時常為我們代禱。深井天主教小學積極在校內推廣聖人,鼓勵同學們以聖人為模範,效法基督 。 (本報專題)教會內的聖人懷著忠誠堅貞的信德、在困難中常存的望德和出類拔萃的愛德生活,當天主有力的見證人。他們完成在世的旅途後,在天上同享天主的光榮。在深井天主教小學內,四處都能發現聖人的「蹤跡」:操場、禮堂、教室、音樂室,甚至是實驗室,都掛起了聖人的畫像、聖相和金句,聖人無處不在。該校在前校監羅國輝神父的推動下,為每個班級安排主保聖人,希望學生能更了解教會推崇的德行,和聖人的生平,好好學習。 散播愛的種子 該校四年級的主保聖人為真福德蘭修女(1910-1997),對當日接受本報訪問的同學而言,這位真福的德行給他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她隻身到印度服務,照顧窮人和病人,待他們如上賓,讓他們能有尊嚴地生存、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五年級生許安樺認為真福的事跡激勵了他熱心服務。安樺分享他的反省,「我會熱心參與售賣慈善獎券,也明白到不應抱怨風紀的當值時間長,而是該學習德蘭修女熱心助人的精神。」 和安樺非常要好的楊景晞認為,德蘭修女不追求物質生活,是他學習的對象。「她將諾貝爾和平獎的獎金全數捐給窮人,也沒有出席豪華的晚宴;她總是穿樸素的衣服,過儉樸的生活」,景晞表示。「我則認為德蘭修女的無私奉獻最值得學習,」六年級的溫柏喬表示,「人們並沒有要求她做甚麼,她卻甘願為他們獻出一生,她現在必定在天國快樂地生活。」認識真福,柏喬也有所領會,「我學會不要計較太多,而是要包容,在日常生活中做更多愛德服務。」 傳揚福音喜訊 除了實踐耶穌愛人如己的誡命,聖人在福傳方面亦擔當了重要的角色。實驗室並不是同學經常使用的房間,聖高比的畫像在該校的實驗室裡顯得悄然獨特。聖高比談不上是香港的學生熟悉的聖人,出乎意料之外,他卻是蔡子筠最欣賞的聖人。聖高比(1894-1941)是波蘭籍方濟會神父,一生熱愛聖母,曾遠赴亞洲傳教,到過日本,也到過中國及香港。「他是一位殉道聖人,」在納粹黨集中營裡,為了拯救一名同伴的性命,高比神父自願犧牲。子筠表示她在聖高比身上學懂犧牲,為同學和有需要的人貢獻自己的時間,「我也願意學習他對聖母的敬愛;在玫瑰月期間我也常誦念玫瑰經,亦有準備玫瑰花送給聖母媽媽。」 該校五、六年級的主保聖人聖保祿宗徒(公元一世紀)和聖方濟.沙勿略(1506-1552),均是傳教士的表樣。前者於初期教會積極傳教,毋懼猶太人同胞的誤解和羅馬人的施壓,勇敢向外邦人宣告天國的喜訊;後者為耶穌會士,在東亞地區傳教十多年,最後更死在廣東省上川島。羅巧楠表示,認識了聖保祿宗徒歸化的事跡後,她更明白天主的慈愛,「聖保祿曾迫害基督徒,但他認識天主的安排後願意改過,最後成為偉大的宗徒。我學到所有人也有缺點,但只要我們願意改過,天主便會寬恕我們。」 此外,該校一和三年級的主保聖人分別是聖家和中華聖母,至於二年級的主保,是守護天使。二年級的吳冠達和陳思穎,是該校的宗教大使,平日會帶領祈禱,也會在祈禱室維持秩序。年紀小小,他們沒有像其他學兄學姐般,把主保的事跡、經歷娓娓道來,冠達只是簡單地說:「我信守護天使在我們心中,他會提醒我們做好事,不要做壞事。」 聖方濟.沙勿略的慶日將至,為加深學生對聖人的認識,校方特意製作壁報板介紹。該校宗教科劉佩微老師表示,除了透過教室內的畫像和金句介紹聖人予學生認識,校方亦有其他相關活動,「我們會為聖人製作壁報板,也會在聖人瞻禮日的早會上講述他們的事跡。此外,我們還會定期播放相關的宗教電影,並藉遊戲、做手工、祈禱等讓學生更了解聖人,並鼓勵他們學習聖人的芳表。」 聖人都是忠於基督的典範,也是我們基督徒的榜樣,主保聖人更保證為我們轉禱。其實,人人皆可成聖,因為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善的本質,通過祈禱和福傳,願我們都能在每日生活中成聖自己,聖化他人。(澄) -------------   聖方濟.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 (慶日:十二月三日) 聖方濟.沙勿略是西班牙人,是耶穌會早期五位核心成員之一。他懷著熾熱的心火,一生致力傳揚基督福音,首先到印度傳教,尤其關注兒童、貧病和老弱,其後又到斯里蘭卡、馬六甲、日本等地傳教。1552年,沙勿略神父到達中國邊境,無奈不獲清政府批准入境。他在上川島等待機會,以無私的愛德關懷島上漁民,感染他們皈依天主,追隨基督,卻於期間不幸病逝。教會立他為傳教區主保。      
kjy02_2012112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11.25
仁愛傳教女修會在香港
院長呂修女表示,她很高興看到義工們(聖母軍、基基團等)以不同形式為中心提供愛德服務,「他們首先在這裡感受天主的大愛,在互愛的氛圍中吸收愛的力量,然後付諸行動,熱心奉獻每一分力。」呂修女分享這份喜悅時亦指出,「教友年」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回應天主的愛,為天國作見證,「一如當今教宗本篤十六世所說,『愛德服務是教會與生俱來的精神』。很多來這裡吃飯的朋友參加飯前祈禱時,看到修女和義工們齊聲誦念飯前經(〈天主經〉、〈聖母經〉及〈聖三光榮經〉),他們都意識到這是個愛德團體,天主的愛透過大夥兒圍桌共飲同食而在他們的心裡流溢。」 1950年,德蘭修女(1910-1997)於印度成立仁愛傳教女修會,收容和照顧小孩、病患及垂死者,為窮人中最貧窮的人服務。仁愛傳教女修會四位修女於1983年來港,為被社會遺棄者服務。德蘭修女曾於1984年到訪香港。九十年代初,修會獲政府安排在深水埗區成立「仁愛之家」,服務露宿者和無家可歸者。現時,每日均有本地及外籍義工到中心準備膳食、協助清潔打掃等工作,週末亦有義工為該區基層家庭的孩童,提供免費功課輔導,致力奉行修會「為最小弟兄中的一個服務」的精神。(睿 / 澄)   在窮人身上看見了耶穌   真福德蘭修女於195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Calcutta)創立了仁愛傳教女修會,1983年到港。總會院設於加爾各答。修女們在最貧苦的人群中服務。德蘭修女曾經說過一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在此,我願意與你們一起分享這故事: 仁愛傳教女修會的修女在路旁的陰溝邊,找到了一位垂死者,他渾身上下已長滿了蛆蟲。他被抬進垂死者之家後,一位修女十分細心地照顧病人,面帶微笑地為他洗滌一清。這位病人一生受了如此多的痛苦磨難,但是他一點沒有怨天尤人,反而滿懷感激地說:「我在街頭上像頭牲畜一樣地活著,可是,現在,我在愛的關懷下,將像天使般地死去。」德蘭修女和她的修女們就是這樣全心全意地為窮人服務,不是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弱勢社群,卻是以兄弟姊妹的請誼讓他們感受到了做人的尊嚴。這就是德蘭修女常說的:「他們必須感受到自己不是被拋棄,而是被愛護的;對我來說,他們就是耶穌」。 其實,正如德蘭修女常說的,耶穌在這些人身上;因此,我們可以從她們所服務的窮人身上得到許多益處。下面一個小故事,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 有人告訴德蘭修女,一家印度人有八個孩子,他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東西吃了。於是,德蘭修女馬上拿起即將下鍋的米,隨同來人一起前去那個家庭。一進門,不難看出這些孩子已經餓了多天了,瘦得簡直像骷髏。這母親一看見我們帶去的米,二話不見,就分成兩份,並且拿了一份就朝外走。當她回來後,德蘭修女問她到甚麼地方去了,她只是簡單說了幾個字:「他們也在挨餓呢」!原來她口中的「他們」,就是住在這八個孩子家對面的一家回教人士,他們同樣有八張小嘴等著吃飯。這家的八個孩子,知道了母親行的善舉,張張臉露出了微笑,眼睛裡充滿了光芒。他們感受到了愛與分享的喜樂。這位母親所表現的是一種付諸行動的愛!這種真心誠意的關愛,只有心如淨水般純真的人才有。 德蘭修女認為,這就是我們應該認識的窮人;因為耶穌喜歡這些窮人,親自隱藏在他們身上。我們在為他們服務時,就是「在為耶穌服務,每天二十四小時地為耶穌服務」;並且,「不是我們給了他們甚麼,相反,是我們從他們身上獲得了許許多多」。 親愛的兄弟姊妹,我們是否能像德蘭修女那樣不怕骯髒、不怕勞累地全心全意為窮人服務,把他們看成是耶穌基督?其實,窮人並不一定只是物質上匱乏的人;有需求者不一定只在物質上尋求幫助。心靈空虛的人、孤獨無依的人、子女出遠門的老人、躺在病床上需要有人照顧的人、在監獄中的囚友⋯⋯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家庭鄰人之間,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我們應該像德蘭修女一樣,從這些人身上辨認出那些正在等著我們為他服務的「窮」耶穌。祂正盼望著我們成為一支小鉛筆,讓祂隨意使用。這些物質和心靈上貧窮的人,正如德蘭修女所說,他們不需要我們的可憐、不需要我們的施捨;他們需要的是友愛相待,需要的是同情幫助,需要的是把他們放在眼裡,把他們作為一個人看待;不是漠視他們,好像他們是否存在與我們無關一樣;或者,當我們為他們做一些事時,彷彿是在給他們一種「恩賜」:比如,經過時,扔幾個硬幣給他們,而不正視他們一眼;探視時,帶一籃水果給他們,而不願聽他們的叨嘮;交談時,不時地瞄手錶一眼,巴不得早早離開。「窮人也是被天主用同一雙充滿愛的雙手所創造來愛人及被人愛的」,這是德蘭修女說的。